二十以内数学应用题连加连减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大班二十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连减连加

大班二十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连减连加

大班二十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连减连加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在学龄前儿童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混合运算是一个考验他们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良好方式。

混合运算以连减和连加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灵活应用加减法规则,还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连减的重要性连减是指在一道数学题中需要进行多次减法运算的情况。

在大班幼儿教育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连减运算,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减法计算能力。

在二十以内的减法运算中,学生通常会遇到比如“18-3-2-4”的题目,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在减法操作中频繁地转换被减数和减数,需要不断地进行运算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连加的重要性连加是指在一道数学题中需要进行多次加法运算的情况。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通过让他们进行连加运算,可以促进他们对加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在二十以内的加法运算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5+7+3+4”的题目,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在加法操作中灵活运用进位、退位等加法技巧,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如何进行大班二十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为了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掌握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适当难度的题目设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一系列适当难度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既能巩固加减法知识,又能挑战他们的计算技能。

2.示范演练: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连减、连加运算,让他们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游戏化学习:将加减法混合运算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定期检测:定期对学生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测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计算和思维方面的错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大班幼儿掌握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大班二十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连减连加是学前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20以内的连加教案

20以内的连加教案

20以内的连加教案教案:20以内的连加年级:一年级主题:数学-加法目标:能够在20以内进行连加计算。

教学重点:2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数字卡片1-20。

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回顾1-10的加法计算,并进行巩固练习。

2. 呈现:出示数字卡片1-20,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演示:以1+2+3为例,解释连加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可以用手指、小纸片等来表示数字,并一一相加。

4. 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数字卡片。

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他们手中的数字卡片,其他学生根据他们手中的数字进行连加计算,并说出结果。

5. 辅助练习:在黑板上画出一个20以内的数字序列,让学生从左至右读出来,并进行连加计算。

6.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2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强调重要的归纳规律。

例如,连加的结果越来越大,连加的位数也会越来越多。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更大的连加数。

例如,对于超过20的连加数,可以先计算20以内的部分,再将结果与剩余的数字相加。

8.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20以内连加的计算,并进行反馈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2. 学生完成的练习作业和反馈讨论。

3. 教师与学生互动进行问答,检测学生对20以内连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准确性、速度、理解程度等。

延伸活动:1. 继续学习更大的连加数,例如30以内、50以内等。

2. 探索连减的概念和方法,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3. 制作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找规律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和兴趣。

《连加连减》教研课的教案及反思

《连加连减》教研课的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连加连减》教研课的教案及反思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定义及示例。

2. 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3. 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加连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连加连减的定义、运算规律,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应用。

3. 反思学生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无被动学习的情况。

5.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连加连减的知识,有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设计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连加连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连加连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4. 对学生的解答和操作进行评价,关注其计算准确性及解题思路的清晰性。

七、教学资源:1. 准备连加连减的练习题库,包括基础题、应用题和拓展题。

2. 制作教学PPT,图文并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概念和例题。

3. 准备实物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连加连减。

4. 搜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讨论和练习的素材。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连加连减的规律。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3. 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概率、统计等。

20以内加减法教案6篇

20以内加减法教案6篇

20以内加减法教案6篇20以内加减法教案篇1活动目标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3、出示直观教具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5、玩“谁最快”游戏6、书写算式7、教师进行小结教学反思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

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20以内加减法教案篇2活动目标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

1—5的数字卡。

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

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5篇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减法连加、连减混合2_冀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减法连加、连减混合2_冀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减法连加、连减混合2_冀教版
20以内的减法—连加、连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5+2=7 7+1=8 (2)5+2+1=8
3、老师想知道5+2+1=8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4、比较两种算法:
异:第(1)种用的是两个一步算式,第(2)种用的是一个两步算式。

同:(1)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两种算法都对。

(2)两种方法都是用5+2的结果7,再加上1,得出8的。

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
第(2)种,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

(板书课题)并建议学生多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5、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6篇】数学教案:连加连减篇一教学要求使学生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比拟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会口算简洁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把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计算结果消失分子是”0“的状况,会正确写”0“。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指名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计算以下各题。

-++订正后,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二、探究讨论1、提醒课题: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加。

教师出例如4,指名读题,说题意。

问:这道题里有几个分数?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板书:++=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争论,并说一说怎样计算。

可能大局部同学会说出按挨次分两步计算,即先计算+,得出的和再和相加。

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说出也可以把三个分数的分子连加起来,分母不变。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写完得数1后,引导学生再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有单位名称的,所以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3、教学同分母分数的连减。

教师出例如5。

启发学生思索:题中的”1“是整数,而另外两个数是分母为12的分数,能直接相减吗?怎样才能直接相减呢?(把1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同学们依据例4连加的计算,能算出这道题吗?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写成0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由于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自然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0。

三、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小结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2、指名学生答复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结果应当留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四、课堂实践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连加连减20以内教案

连加连减20以内教案

连加连减20以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20以内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和丁丁一起来到了神奇的大海边赶海、摆贝壳,还参观了水族馆和标本馆,(课件展示窗1-4图片)收获可真多呀!谈话:丁丁的旅途就要结束了,今天他又来到了大海边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你们看(出示信息窗5)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有1、珊瑚标本每只7元;2、海豚玩具每只3元;3、贝壳每只3元;4、海螺每只3元;谈话:找的真完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自由提问后口头列出算式。

师:丁丁有问题,想请大家帮他解决:“用2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钱?”二、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红点问题同时板书:用20元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愿意帮他解决吗?谁会列算式?预设:学生可能列出以下算式(1)20-3-7= 20-7-3= (你真了不起!列出了一道减法算式。

)提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学生根据图意理解连减的意义)指两名同学说一说后教师小结:要求还剩多少钱,就要从20元中先去掉海螺的价钱、再去掉珊瑚的价钱。

所以用减法。

(2)3+7=10(元)20-10=10(元)2、独立探究笔算方法。

谈话:这道连减的算式你想怎样计算结果?预设:(1)口算,(那要等到你口算达到很熟练的程度才可以)(2)用竖式计算!谈话:那这种连减的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让学生尝试,并把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果店上午卖出桔子6箱,下午卖出2,一天共卖出多少箱?
2蓝蓝、玲玲、小胖每人做了4朵红花,他们一共做了几朵红花?
3. 小亚带10去玩,大风车5元,小火车4元,他还剩多少钱?
4. 学校送给一(1)班10只气球,还剩6只,原来学校有几只气球?
5. 苹果6个,梨4个,桔子5个,苹果、梨和桔子一共有几个?
6.小亚要做10道口算题,还剩8题没有完成,小亚已经做完几题?
7.爸爸买了2根甜筒5元,买了3根雪糕3元,他付给营业员10元,找回多少元?
8. 图书室有漫画10本,借给小红5本,借给小丽3本,还剩多少本?
9. 小巧做了5道口算,还剩5道没有做。

小巧一共要做多少道口算?
10. 停车场上有10辆车,开走4辆,又开来了3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几辆车?11.小丁丁有15元,他买了一个10元的文具盒和一把3元的直尺,他还剩多少钱?
12. 书店有18本书,上午卖出8本书,下午卖出6本,
(1)一天共卖出多少本?
(2)还剩下多少本
13. 车上有乘客10人,9人上车,下了3人。

现在有乘客多少人?
14. 车上原有13人,有3人下车。

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15. 图书室有故事书14本,一(1)班借了4本,一(2)班借了6本
(1)两班一共借了多少本?
(2)图书室还有多少本?
16. 红铅笔有12支,蓝铅笔比红铅笔少2支,蓝铅笔有多少支?
17. 轿车有3辆,卡车有7辆,大客车有8辆,一共有多少辆车?
18. 水果店上午卖出7箱苹果,下午卖出5箱,一天一共卖出多少箱苹果?
19. 树上原来有9只鸟,又飞来1只,又飞走4只鸟,现在有几只?
20. 停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6辆,原来有多少辆?
21. 一共有16只气球,其中红气球有5只,蓝气球有1只,黄气球有多少只?
22.停车场上有17辆车,开走3辆,又开走4辆,
(1)一共开走几辆?
(2)停车场上还有几辆
23.红黄白10只气球,其中红气球2只,黄气球5只,白气球有几只?
24.小朋友做纸花,小亚和小巧各做了5朵,小丁丁做了8朵,他们一共做了几朵纸花?
25. 河里有8只鸭子,游来了4只,河里现在有多少只鸭子?
26. 商店里有10台电视机,卖掉一些后,还剩6台电视机。

卖掉多少台?
27. 小朋友跳绳,小亚与小巧各跳了5个,小丁丁跳了6个,他们三人共跳多少个?
28. 一本书8元,一支笔2元,一块橡皮1元,小胖买一本书、一支笔和一块橡皮共用去多少元?
29. 星期天小胖和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个10元的卷笔刀和一只2元的铅笔,妈妈带了一张20元,够不够?
30.小巧想把草莓分给三个好朋友,小丁丁和小胖各分到5个,小亚得到4个,正好分完。

小巧原来有几个草莓?
31.小丁丁有12本课外书,先借给小亚2本,又向小胖借了6本,小丁丁现在有几本书?
32. 汽车上原有15人,到站后先下车10人,又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33. 学校交书报费,《少年时报》5元,《卡通王》3元,小丁丁带10元够吗?
34. 小丁丁帮妈妈做家务,洗碗5分钟,烧水10分钟,擦桌椅5分钟,小丁丁做这些事最
少用几分钟?
35. 语文书12本, 借走3本就与数学书一样多,数学书几本?
36. 停车场有汽车6辆,第一次开走5辆, 第二次开来4辆,停车场现在有几辆车?
37.小明有15本故事书,借给小丁丁5本.借给小亚4本,还剩几本?
38.儿童乐园中有这几种娱乐设施,小火车4元,木马3元,滑雪2元,给你10元,你可以任意挑两种
1)我玩()和(),一共要()元,还剩()元
算式:
2)如果玩三种,钱够不够?用算式表示:()
共用去()元,找零()元,算式:()
39.小明付了10元买了一本书,营业员阿姨找回他3元,这本书要几元?
40.小明有16支铅笔,先送给小亚6支,又送给小巧2支,这时小明的铅笔有多少支?
41.一(1)班有8盆花,一(2)班有2人,一(3)班有5人,每人发一本书,一共有多少盆花?
42.停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3辆汽车,停车场原来有几辆汽车?
43.小丁丁看绘本,10分钟看了5页,只看了这本故事书的一半,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44.江湾游泳池,游泳池里有18人,岸上有8人,现在只有6个救生圈,如果每人1个救生圈的话,还缺几个?
45.一根绳子长8米,第一次剪去4米,第二次剪去1米,现在还剩下多少米?
46. 红色五角星有10个,蓝色五角星和红色一样多,一共有几个?
47、李老师从图书馆借来10本童话书,借给小朋友一些后,还剩下8本,李老师借给小朋友多少本?48.停车场里停着7辆小轿车,3辆大客车,6辆卡车,一共停了多少辆车?
49. 一组4人,二组6人,三组一()班有8人,一辆大巴士可以坐20人,一辆车够不够?
50.电器商店一天共卖出洗衣机11台,上午卖出8台,下午卖出几台?
51文具店卖掉16支铅笔,还剩1支,文具店原来有几支?
52小丁丁要做10道口算题,第一天做了7道,第二天做了2道,小丁丁已经完成了几道口算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