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绪论,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卫生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食品卫生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Liebig (1833年)建立了食品成分化 学分析法;
Schwann(1837年)提出微生物引起 食品腐败变质的理论;
Pasteur(1863年)提出巴斯德消毒理 论和应用;
Salmon(1885年)发现沙门氏菌。
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控制技术不断完善和 发展。
✓食 品 的 良 好 操 作 规 范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通过对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制订一定的食品 卫生标准,规定最大使用量、残留量、每日 允许摄入量,以保障人体健康。
食品卫生学的任务
➢研究各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法规,设定与破 解“技术壁垒”。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保障食品安全。 ➢宣传卫生学知识。 ➢对突发的食物中毒事故能做出快速诊断,为
医生救治病人提供线索。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机构。
➢ 食品污染物的性质、作用以及食物中含 量的检测。
➢ 制定食品中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的容 许摄入量、食品卫生标准等。
食品卫生学的任务
➢研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污染食品的途径, 以及引起食物中毒的新病原。
➢加强现代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技 术的开发,制订食品的安全生产规范和对食 品企业的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内容
食品污染问题; 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End!
✓卫 生 标 准 操 作 程 序 ( 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SOP)。
✓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现代食品卫生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 二战以后。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绪论PPT课件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绪论PPT课件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措施共同达 到保证食用者安全、健康的目的。因此,本 课程以营养学为重点,对两部分分别介绍。
1. 绪论(提纲)
1.1 食品营养学部分
1.1.1 食品营养学概况 1.1.2 食品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 1.1.3 营养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热点 1.1.4 国内外营养工作现状
1. 绪论(提纲)
主要授课内容
课堂讲授(32学时) 1. 绪论(2) 2.食品营养学基础(14) 3.不同生理人群营养与膳食(4) 4.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4) 5.营养与疾病预防(2) 6.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4) 7.食物中毒及预防(2)
• 实习(一周)
内容:膳食调查、 水果蔬菜中农残测 定、国家营养与卫 生政策与问题调查
53.8%
中国城市死亡原因
传染病
慢性病
其他
15.4%
24.1%
23.5% 1957年
75.4% 1996年
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
• 住院率 • 残疾率 • 老年痴呆症发病率 • 糖尿病发病率 • 骨质疏松症发病人数 • (1997年统计数据)
7.6% 19.5% 3% 4.5% 8000万
中国成年女性(18—65)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
大学出版社,2002
Journals
(中国)营养学报
J of Nutrition (US)
J of British Nutrition (UK)
J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
(UK)
Web-sites
Nutrition & Food Science
1.1.3 营养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热点
(1)古代营养学

食品卫生学ppt

食品卫生学ppt

1.4.3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 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 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区别: (1)范围不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 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 费等环节的安全,而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 养殖环节的安全。 (2)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 全的完整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 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食品卫生学研究中应用的方法: 化学和生物化学 毒理学 微生物学 流行病学 行1.3食品的污染及分类 食品污染按其性质分三类: 1.3.1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为主),细菌和细菌毒素、霉 菌和霉菌毒素 ----寄生虫 ----昆虫
肝癌发病率
1 1 0.3 0.3 0.015 0.015
41 64 52 70 68 82
18/22 4/4 6/20 11/11 12/12 13/13
AF 对人类毒性





A.人体细胞体外试验:抑制细胞分裂、DNA合 成,使染色体破碎 B.人类急性中毒:非洲、印度、中国等均有 摄入AF污染食品中毒报道 2005年5月,肯尼亚,7人,食用AF污染的玉 米中毒死亡。 C.人类肝癌:AF污染程度与人群肝癌发病率、 死亡率正相关; AF增加乙肝患者肝癌发病率。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1)食品的营养成分 (2)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3)食品的水分 (4)食品的渗透压 (5)食物的状态
腐败的生化过程 (1)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质 肽 氨基酸
胺类(特征)。

第二篇食品卫生学PPT课件

第二篇食品卫生学PPT课件
第17页/共77页
(二)黄曲霉毒素
由黄曲霉和寄生霉产生的一 类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 和致癌性。
第18页/共77页
1、化学结构和特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共有20余种,分为B系与G 系两大类。结构相似,均为二氢呋喃氧杂萘 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见图6-1。其毒性与 结构有关,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 强,并有致癌性,如AFB1、AFG1,和AFMl。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AFBl 最多见,而且其 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故在食品监测中以 AFBl 作为污染指标。
第36页/共77页
(3
指食品的温度在30分内迅速下 降到 -20℃左右;
缓冻: 指食品在 -2~ -5℃的环境,
令其缓慢冻结。
第37页/共77页
1)冰晶体对食品的影响:
冻结过程中温度降到食品冻结点时,处于细 胞间隙水分,首先形成冰晶体,细胞和组织结 构受到压迫而发生机械损伤以至破溃。因此, 应加速降温。以最短的时间通过冰晶生成带, 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第33页/共77页
冷冻:
是采用缓冻或速冻方法先将食品冻结, 而后在能保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 保藏方法。常用冻藏温度为-12~-23℃, 而以-18℃为适用。贮藏食品短的可达数 日,长的可以年计。 冷冻方式: 制冷剂冻结:有液氮和液体C02;
机械式冷冻法。
第34页/共77页
(2)对食品微生物及化学过程的影 响:
2、检验方法简易且敏感;
3、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第8页/共77页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 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因素
•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

发生的食品成


与感官形状的

《食品卫生基础》课件

《食品卫生基础》课件
食品安全检测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对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
03
CHAPTER
食品添加剂与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 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等需要,而人 为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 质。
分类
按照功能,食品添加剂可分为防腐剂 、抗氧化剂、着色剂、增味剂、乳化 剂等;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 两类。
疾病传播。
设备卫生
加工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 毒,确保设备卫生。
原料卫生
采购的原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 准,并进行质量检查。
加工过程控制
加工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卫生 规范,防止食品受到二次污染

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材料选择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异味,符合相关卫生标 准。
密封性好
包装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食品受潮 、污染和变质。
食品应按性质和类别进行分类 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
保持清洁
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 行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滋
生。
防止鼠虫害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虫等动 物进入储存场所,避免食品被
污染。
定期检查
对储存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加工的卫生规范
人员卫生
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
01
02
抗氧化剂
用于防止食品中油脂氧化变质,如丁 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等, 常用于食用油、坚果等食品。
03
着色剂
用于给食品上色,如柠檬黄、日落黄 等,常用于果味水、糖果等食品。
乳化剂
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如甘油 酯、大豆磷脂等,常用于冰淇淋、巧 克力等食品。

食品安全和卫生绪论.ppt

食品安全和卫生绪论.ppt
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食品不得: 含有或掺有可以可达到有毒有害或有损健康水平的 任何成分; 在全部或部分产品中含有不洁、变质、腐败、腐烂 或致病及异物或其他不适于人类食用的成分; 掺假; 标识上的内容有错,误导欺骗消费者; 在不卫生的条件下进行销售、制备、包装、贮藏及 运输;
2020/7/3
43
5、与食品卫生相比,食品安全更强调食 品标签的真实全面和准确,更强调食品 的认证和商标管理,更注重食品使用方 法的特殊性,更关注个体的差异。
2020/7/3
9
相对安全与绝对安全
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 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 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2020/7/3
10
2020/7/3
40
有效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对保护各国消费者 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作为食品生产、出口大国,多年来,各 级政府部门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科技部 已将食品安全列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并联 合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投入2亿元 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以实现“从农场 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
(SPS协议)》
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涉及以保障消费者健康为目的食品
安全问题。规定成员方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以保护人
类与动植物的健康,确保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
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
造成的伤害。食品安全已成为食品贸易中最主要的
“绿色贸易壁垒”。
2020/7/3
26
2、现状
国际:WHO、FAO等采取了许多措施, 包括机构设置、法规制订、监督管理、 科技资金投入等。
2019年达到了7.8万亿,30年翻了100多 倍;保持了31.6%的增速,高于中国工 业经济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绪论-PPT课件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绪论-PPT课件

古西腊名医西伯克拉底(Hippocrates),在公元前 400多年已认识到膳食营养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并提出“食物即药”的观点。
海藻治疗甲状腺肿、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和用含 铁的食物治疗贫血。
• 早期对膳食的认识应该属于经验科学,包括我国 的中医学等。
• 营养科学的发展应该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工业革命 时期。
二、营养学发展的历史
1、古代营养学发展的历史 (经验营养学)
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1年:食医、疾医、疡 医、 兽医,其中的食医排在“四医”之首。
两千多年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这是最早提出的膳食平衡理念,也可以认为是世
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 稻、黍、稷、麦、豆---五谷 • 栗、桃、杏、李、枣---五果 • 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五畜 • 冬葵、豆叶、薤、葱、韭菜—五菜
1810年,Wollastor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亮氨酸,1935年, Rose鉴定出苏氨酸。1942年,Rose根据人体实验确认成 人有8种必需氨基酸。
1839年,荷兰科学家Mulder首次提出“蛋白质(protein)” 的概念,并认识到各种蛋白质均大约含有16%的氮。
利用定量、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对那些古老的或新的营养观 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验证。
James Lind and Scurvy(坏血病)
④1912年~1944年,分离和鉴定了食物中绝大多数营养 素,该时期是发现营养素的鼎盛时期,也是营养学发展的 黄金时期;
⑤ 1934年美国营养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营养学由早期的 萌芽状态到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一时期是营 养学历史上突破最大、最多的时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绪论
• In your life time, you will eat 70,000 meals and 60 tons of food.

13食品卫生学绪论及食物的腐败变质

13食品卫生学绪论及食物的腐败变质

三、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的概念 )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 (1)食品本身: )食品本身: (2)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的营养成分: (3)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4)食品的水分: )食品的水分: (5)食品的渗透压: )食品的渗透压: (6)食物的状态: )食物的状态:
3.物理性污染
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其途径 (二)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三)食品的细菌污染
1.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学意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学意 义
2.微生物 3.环境因素 (1)温度: 温度: (2)氧气: 氧气: (3)湿度: 湿度: (4)食品的水分: 食品的水分: (5)食品的渗透压: 食品的渗透压: (6)食物的状态: 食物的状态: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 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 . 3.碳水化物的分解 .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 1.感官鉴定 . 2.化学鉴定 . 3.物理指标 . 4 .微生物检验
四、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一)食品的化学保藏 (二)食品的低温保藏 (三)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 (四)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 (五)食品辐照保藏
三、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展望
食品卫生学
绪论
一、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 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 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 一) ( 二) ( 三) 食品污染问题 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概念和任务
生物性
危害性分类
物理性
化学性
4
1 概念和任务
1.1生物性污染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其他害虫,它们通过 各种途径污染食品,并由于食品存在细菌,病毒 和寄生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所以可以 在食品中生存甚至繁殖。食品的生物性污染中最 常见的是细菌性污染.
5
1 概念和任务
6
1 概念和任务
14
2 历史
2.3 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 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 语》对HACCP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 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 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 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 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国际标准CAC/RCP-1《食品卫生通则1997修 订3版》对HACCP的定义为:鉴别、评价和控制 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
16
3 主要内容和学科分支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化学性污染远期伤害的预防 食品的化 学污染 食品添加 剂 食品微生 物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食物中毒 霉菌与霉菌毒素 介食品传播的传染病
食品卫 生学
食品安全 性评价 食品企业 卫生的监 督管理
食品卫生 标准、法 规的制订
17
3 主要内容和学科分支
32
4 食品卫生现状
4.1世界食品卫生现状 (1)生物性污染 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卫生问题越来 越多地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2)环境污染物对食物链造成的污染方面 重金属、农药等常见污染物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 生活方式的改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新的问题 又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工业生 产及食品包装材料和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噁英;食 物烹调过程中由于蛋白质和氨基酸降解而产生的杂 环胺等。
8
1 概念和任务
1.3食品的物理性污染 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 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 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9
1 概念和任务
如小麦粉生产过程中,混入磁性金属物,就属于 物理性污染。 其另一类表现形式为放射性污染,如天然放射性 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存在于矿石、土壤 、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特别是 鱼类贝类等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污染农作 物、水产品、饲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 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
23
6.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化学物质 如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燃料、油漆等。这 些物质使用和管理不当,可能污染食品。 7.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带来的食品污染问题也 应引起重视。 如PVC(聚氯乙烯)保鲜膜与食物接触一同加热可 产生致癌物。
24
3.3食品添加剂
1抗氧化剂 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漂白剂 这类物质均能产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 硫遇水则形成亚硫酸(H2SO3),具有漂白作用
30
3.6食品卫生标准、法规的制订
1食品卫生标准 是规定食品卫生质量水平的规范性文件。基本内 容是对人各类食品或单项有害物质分别规定了各 自的质量和容许量,称为食品卫生质量指标。 2食品卫生法规 2.1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管理上,如《食品添加剂 卫生管理办法》、《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调味品卫生管理 办法》等。
4.4我国食品卫生事件 瘦肉精 今年央视的3· 15特别节目曝光了广受消费者欢 迎的瘦肉型猪,原来是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 ,而且这些“健美猪”还流入了以质量把关严格 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双汇,该公司的“十八 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37
4 食品卫生现状
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 来的。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 的主食专柜,馒头的生产过程中还乱用甜蜜素、 山梨酸钾和防腐剂等。染色馒头食用过多会对人 体造成伤害。
22
4.兽用药品和植物激素。 动物饲养过程中兽医治疗用的各种药物、饲料 添加用药,如抗生素、磺胺药、抗寄生虫药、促 生长激素、性激素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在动植 物体内残留。 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催熟剂、贮藏的时候使用的 保鲜剂都可能造成食物污染。 5.工业污染化学物质,主要指重金属 如甲基汞、镉、铅、砷等。这些化学物质可以 污染土壤、水域,进而污染植物、畜禽、水产品 等。
15
2 历史
2.4ISO9000 是指质量管理体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 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 (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 有国际标准,至今,ISO9000族一共有17个标准. 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8
2评价的步骤: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也还是 按照传统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即初步工作→急性 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d 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包括致癌试验)(GBl5193.1—94)。
29
3.5食品企业、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1食品卫生监督机构 依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所属 县以上卫生防疫站或者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为食 品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卫生监 督工作 2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 进行食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对食物中 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责任,依法进行 行政处罚;等等
13
2 历史
2.1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企业为生产符合 食品标准或食品法规的产品所必需遵循的、经食 品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强制性作业规范。 2.2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是食品 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卫生环境和加 工要求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 SSOP和GMP是进行HACCP认证的基础。
31
2.2在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上,制定了《食 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包 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等。
2.3在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的管理上,制定了《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街头食品卫生管理 办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食物 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 2.4在食品卫生监督处罚的管理上,制定了《卫生 行政处罚程序》、《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 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等。
1.2化学性污染
指外来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包括: 环境污染物、无意添加和有意添加的污染物以及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7
1 概念和任务
农药、化肥、兽药残留 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工业化学品(如多联苯、二恶英等) 食品生产、加工和烹调过程中形成的致癌物、致 突变物(如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 氯丙醇等) 食品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其涂料造成的食品 污染
20
4评价食品细菌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指100g或100ml食品中的最近似数来表 示。也叫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PN)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21
3.2食物化学污染
1.食物本身存在的化学物质 如有毒菇类中含有剧毒的物质、河豚鱼、发 芽的土豆。 2.人工添加的化学物质 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 为加入的添加剂,如果超出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 安全水平,对人体就有危害。 3.农药残留造成的化学污染。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如杀虫剂、 杀真菌剂、除草剂等。
毒豆芽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 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 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35
4 食品卫生现状
4.3我国食品卫生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卫生问题主要是由于农用化学 物质的过量使用造成的食品原材料的有害物质的 严重污染,如植物性食品中的农药、植物生长调 节剂、除草剂等的滥用和使用不当造成的残留; 畜禽产品中的激素、抗生素及其他违禁药物如瘦 肉精的残留等。
36
4 食品卫生现状
34
4 食品卫生现状
毒黄瓜是指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污染”的黄瓜。食用这种带有大肠杆菌的黄瓜 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到血液、 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毒黄瓜引起的疫病从5月 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随即,瑞典等多个国家也 报告了感染病例,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伊朗因鸡肉污染,导致140余人中毒。 新加坡因冲泡饲料污染,导致100余名学生中毒
33
4 食品卫生现状
4.2世界食品卫生事件
4月,据瑞典研究机构发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 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 镉,这些有毒重金属在人体内达到一定水平会危 害健康,甚至致癌。
德国发生二噁英污染饲料和食品事件,10多个州 受到影响,约5000家农场被迫关闭,造成了巨大 损失和恐慌。
3着色剂 又称色素,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 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25
4护色剂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如硝酸盐 5酶制剂 酶制剂指从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 特性的物质。如木瓜蛋白酶 6增味剂 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 或滋味的物质。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有谷 氨酸钠
18
3.1食品微生物污染的现况
1直接致病微生物 致病性的细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和病毒、 产毒霉菌和霉菌毒素,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和造成 危害
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