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
3. 公共( )的保障、公共设施的( ),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 ),让人们感受到( )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4. 人人( )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 )。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 ),出现了很多( )的生活方式。
5. 公共生活需要( ),公共利益需要( )。只有共同( )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 )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 )。
共享的公共生活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学校的“开放图书柜”就是图书的共享。尤其是共享的公共设施,我们更应该维护。
三、拓展练习
寻找生活中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的问题,并记录下来。然后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制定方案解决这些破坏问题。
四、总结。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4.思考: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
5.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七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6.师小结: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维护公共利益
一、激趣引入。
1.欣赏《一个井盖子的自述》
我是个“井盖子”,在这里先问大家好。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注意我,只有那些小偷小摸的生活实在生活不下去的,他们每天关注着我。因为我现在的身价在涨,一套井盖子成本价在800元,一斤生铁价格目前也在那1.60元,一个井盖子少说也能够卖它个100多元吧。
2.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 占有 )或( 浪费 )公共资源,( 毁坏 )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 公共权益 ),严重的还会( 触犯法律 )。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 4 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4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规则意识,培养文明风尚。

学习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懂得不同空间言谈举止不同。

目标3、知识目标:认识我们的公共生活,了解一些公共生活要求。

重点了解一些公共生活要求。

难点懂得不同空间言谈举止不同,注意在公共场合的言谈举止。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疫情提醒。

2、七嘴八舌:在刚刚过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当中,专家反复导入新课。

提醒我们,尽量减少外出,少到、不到公共场所去,你做到了吗?哪些地方是公共场所?讲授新课1、图片展示一些公共场所。

2、总结:生活中,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参观,去集市购认识公共空间和物,去医院就诊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等场所都是公公共生活。

共空间。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3、公共场所小分类:请你阅读图片,根据类别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并说说这一类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4、思考:这些场所都有些怎样的共同点呢?5、总结:公共空间的特点。

6、新闻:继王子文不文明行为后,梅婷没素质踩椅背行为曝光,遭网友狠批!7、小小分享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新闻中,你是否也看到过类似“被曝光” 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这些不文明行为会被曝光,引起大家的反感和抵触?8、小提示: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

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认识公共空间的9、活动园:阅读下图,思考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公共空特点,懂得公共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吗?空间有自己的行10、连一连: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把下列地点和警示语连在一起,为规范。

并说说这些警示语给你怎样的启示?11、小提示: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

再公共生活空间中,我们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认知能力,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自律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公共生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提高公共生活的实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公共生活规则的认知和遵守。

3.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自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公共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公共生活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自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公共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公共生活实践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公共生活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公共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公共生活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加深对公共生活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公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责,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情景道具、角色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布置。

4.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设计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设计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材分析“公共生活靠大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我参与我奉献》三课组成。

本单元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体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同时,认识到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需要慎重行事,帮助学生树立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

在教材的设计中,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开放式的讨论交流,方法体验,调查采访,实验活动,行为指导,故事分享等引领学生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始终。

《我们的公共生活》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成为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基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些家长、学生认为是小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形象,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内容“维护公共利益”课时目标1.知道人们离不开公共生活,要学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本教案以《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基本含义,及其对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及观念,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尊重公共生活秩序,关爱他人,尽心尽力助人为乐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文明礼貌,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规范;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公共生活?(1)让学生思考,从学生认知的现象角度引出公共生活的概念;(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看待公共生活的各种形式。

2.公共服务(1)从公共服务的概念、类别、范围、价值等方面讲解公共服务的意义;(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并模拟实践。

3.公共秩序(1)介绍公共秩序的含义、特点、作用;(2)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形成好的行为和思想习惯。

2.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2.观察法:通过参观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秩序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共生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4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重视不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此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共生活的概念、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

2.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做到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公共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在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

4.情景模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和他人权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重点讲述公共生活。

通过《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和公共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公共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场所的意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回顾、总结公共场所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场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生活中的人们提供方便与服务,同时又需要大家一起维护和管理。

2. 公共生活中需要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场所内常见的行为规范,例如排队、让座、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等公共道德。

3. 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明确公共场所内遇到问题时的应对措施,例如寻求有关工作人员的帮助、耐心等待、不要使用暴力等,以及在和他人沟通时的基本礼仪。

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4. 珍爱集体荣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珍爱集体荣誉就是珍爱自己。

鼓励学生为班级、学校、社会做出贡献,激励他们做有益于集体的事情,同时也倡导和支持他人。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观察归纳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和感知周围的公共场所,引导学生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体验。

3.互动游戏法:设计各种有趣的互动游戏,增强学生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和公共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尽可能采用能够降低课堂压力、增强体验、提高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反思,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小提示:毁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
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10、生活小镜头。

(课本第26页活动园)
11、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见过类似的场景吗?这些行为没有破坏公共设施,是不是就可以这样做呢?
(2)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3)在有警示语的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
12、小提示:随意占用公共资源不仅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还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应该恪守法律、遵守提示,有序参与公共生活!
13、我们的行动计划: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有些事情我们也能够做做到,让我们一起订个计划,行动起来吧!
14、你知道吗: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

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

15、观察与思考:观察、了解和交流身边的共享事例。

思考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

16、对比与启示。

17、小提示:共享的新型生活方式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广大享用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应该遵守使用规则,爱护这些设施、物品。

知道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后果。

知道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后果。

行动起来,维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利益。

了解共享的生活方式,过好共享生活。

课堂小结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总结提升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