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3.5 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8
3.6 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9
3.7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9
3.8 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10
3.8.1 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10
3.8.2 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11
4 折弯 11
4.1 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11
4.2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12
2011-10-19,09:34:37
16
的正压力等。 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弯曲件的回弹,目前主要是由生产厂家在模具设计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
规避。同时,从设计上改进某些结构促使回弹角简少如下图所示:在弯曲区压制 加强筋,不仅可以提高工件的刚度,也有利于抑制回弹。
打死边的死边长度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如下图所示,一般死边最小长度 L≥3.5t+R。
其中t为材料壁厚,R为打死边前道工序(如下图右所示)的最小内折弯半径。
2011-10-19,09:34:37
15
图4.6.1 死边的最小长度L 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为保证毛坯在模具中准确定位,防止弯曲时毛坯偏移而产生废品,应预先在设计时添加 工艺定位孔,如下图所示。特别是多次弯曲成形的零件,均必须以工艺孔为定位基准,以减 少累计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2011-10-19,09:34:37
8
图3.5.1 冲裁件孔边距、孔间距示意图 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3.6.1)
图3.6.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 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拟制: 日期:20100615 审核: 日期:20100725 审核: 日期:20100727 批准: 日期: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目录1 钣金材料厚度公差 (4)1.1普通铁板 DC01 (4)1.2耐指纹板(敷锌板) SECC (4)1.3不锈铁板 SUS430 (4)1.4不锈钢板 SUS301、SUS304 (4)2 数控机床加工能力 (5)2.1数控折弯机床折弯能力 (5)2.1.1一次折弯最小尺寸 (5)2.1.2二次折弯最小尺寸 (5)2.1.3孔边缘距折弯最小尺寸 (5)2.1.4默认折弯内圆角不为0的折弯模具 (6)2.1.5折弯注意事项 (6)2.2 数控冲床加工能力 (7)2.2.1凸台加工 (7)2.2.2翻孔攻丝 (8)2.2.3外圆角的加工 (8)2.2.4凸出或凹入部分宽度 (9)2.2.5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 (9)2.2.6槽内折弯时冲裁槽的宽度 (9)3 钣金开模加工能力 (10)3.1 钣金开模成型能力 (10)3.2 钣金开模加工能力 (10)3.2.1钣金开模凸台工艺要求 (10)3.2.2加强筋设计 (11)3.2.3凸出或凹入部分宽度 (11)3.2.4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 (12)4 激光切割机床加工能力 (12)5 保护面和毛刺面 (13)6 毛刺处理要求 (14)7 其他设计要求 (14)附录 (16)附录1:数控折弯机床模具参数 (16)附录2:圆形翻孔设计 (16)附录3:翻孔攻丝上模尺寸 (18)附录4:数控冲裁钣金件精度 (18)附录5:数控冲床可冲裁的最小圆角半径 (19)附录6:数控折弯机的折弯精度 (19)附录7:模具冲裁钣金件精度 (19)附录8:钣金模具可冲裁的最小圆角半径 (20)附录9:钣金模具折弯精度 (21)附件10:冲裁断面状态说明 (21)附件11:激光切割机床加工精度 (22)1 钣金材料厚度公差目前公司常用的钣金材料有普通铁板(DC01)、耐指纹板(敷锌板、SECC)、不锈铁板(SUS430)、不锈钢板(SUS304)、不锈钢带(SUS301、SUS304)。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1.范围本设计规范规定了钣金件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空调器需注意的要求本设计规范适用于内销和出口的空调器产品中使用的钣金零件,其他产品可参考使用2.相关标准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 13914-1992 冲压件尺寸公差QJ/MK05.022-2002 冷轧板喷涂件技术条件QJ/MK 05.910-2001 连续电镀锌钢板及钢带QJ/MK 05.912-2001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3.内容3.1 冲裁件3.1.1 冲裁件最小冲孔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厚度、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冲孔方式有直接关系。

在设计方孔、圆孔、长方孔、椭圆孔、异形孔等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见表—1,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见表—2,精冲腰形孔的e min/t见表—3。

表—1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注: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0.3mm。

表—2 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注: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表—3 精冲腰形孔的e min/t3.1.2 冲孔边缘离外形的距离(孔边距)过小时,会影响冲件的质量甚至模具的寿命,最小孔边距见表—4。

表—4 最小孔边距注:精冲时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3.1.3 在设计弯曲件和引伸件上的孔时,孔边缘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弯曲件和引伸件冲孔时的孔壁距见图—1。

图—1 弯曲件和引伸件冲孔时的孔壁距3.1.4 冲裁件转角处需设计合适的圆角半径,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见表—5、表—6。

表—5 普通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注:当t<1 mm时,以t=1 mm计算表—6 精冲件的最小圆角半径3.1.5 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最小宽度与其长度及材料厚度有关。

设计冲裁件时需考虑此因素,普通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尺寸见表—7。

表—7 普通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尺寸注:聚氨酯冲裁件的局部凸、凹宽度一般大于2—4t3.1.6 设计冲裁件时要考虑合理的精度等级范围及合理的尺寸公差,冲裁件的合理精度等级和尺寸公差见表—8、表—9。

钣金件设计工艺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工艺设计规范

钣⾦件设计⼯艺设计规范钣⾦件设计⼯艺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标准钣⾦件材料选⽤规范及冲裁件、弯曲件、拉伸件、特殊零件设计规范共五个⽅⾯阐述空调器钣⾦件的通⽤设计⼯艺规范。

本标准适⽤于产品开发、模具设计、⼯艺及其它相关⼈员,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艺审查及编制⼯艺时执⾏相应的⼯艺规范。

2 引⽤标准QJ/GD 10.05.003 ⾮标准紧固件QJ/GD 30.03.004 空调器⽤⾦属材料及其标注QJ/GD 15.05.001⾃攻螺钉及其配孔3 材料选⽤规范3.1 材料的选⽤原则3.1.1 按零件的结构和受⼒情况选取材料的厚度。

零件的受⼒⼤⼩决定零件材料的厚度。

3.1.2 按零件的结构和加⼯中的变形情况选取不同牌号的材料。

具体选择参考QJ/GD 30.03.004《空调器⽤⾦属材料及其标注》。

(见表1)表1 钢板使⽤牌号性能和技术指标归类3.1.3 按零件的表⾯是否进⾏表⾯处理选取材料的种类。

3.1.3.1 零件表⾯需要喷塑处理的,可选⽤电镀锌板、冷轧板,如室外机底盘、外罩等。

⼀般情况下优先选⽤电镀锌板,低成本机或客户指定材料为冷板时可选⽤冷板,3.0及以上厚度因没有镀锌板的情况下也可选⽤冷板,对需要电焊加⼯并在喷涂前需电泳处理的零件应尽量选择冷轧板。

3.1.3.2 零件表⾯不需喷塑处理的,选⽤热镀锌板,如内部结构零件等。

3.2 材料标注规范具体参考QJ/GD 30.03.004《空调器⽤⾦属材料及其标注》.4 通⽤设计⼯艺规范4.1 冲裁件4.1.1 冲裁零件的⼯艺性规范4.1.1.1 冲裁件的形状应能符合材料合理排样,减少废料。

4.1.1.2 冲裁件各直线或曲线连接处如结构⽆特别要求时,倒圆⾓R2;⽆法倒R2时,参考表2倒适当的圆⾓。

表2注:t为材料厚度,当t<1时,按t=1mm计算。

此要求适⽤模具加⼯零件,对数控件不做此要求。

4.1.1.3 冲裁件凸出或凹⼊的部分宽度不宜太⼩,应避免过长的悬臂和悬槽。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金属制件公司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目次1.1范围 (5)1.2简介 (5)1.3关键词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冲裁 (5)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 5 3.2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5)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6)3.4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6)3.5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7)3.6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7 3.7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7)3.8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8)3.8.1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8)3.8.2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8)4折弯 (9)4.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9)4.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9)4.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9)4.2.2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10)4.2.3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10)4.3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10)4.4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11)4.4.1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 (11)4.4.2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 (11)4.5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12)4.6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12)4.7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12)4.8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 (13)4.9弯曲件的回弹 (13)4.9.1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 13 4.9.2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13)5拉伸 (14)5.1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14)5.2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 (14)5.3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 (14)5.4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14)5.5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155.6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5)5.6.1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15)5.6.2拉伸件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15)6成形 (15)6.1加强筋 (16)6.2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16)6.3百叶窗 (16)6.4孔翻边 (17)7附录 (18)7.1附录A: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 (18)7.2附录B 压印工艺、压花工艺简介 (19)7.2.1压印工艺 (19)7.2.2压花工艺 (19)8参考文献 (20)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1范围和简介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设计所要注意的加工工艺要求。

钣金设计规范

钣金设计规范

钣金设计规范钣金设计规范是指钣金加工和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钣金设计规范的范例,仅供参考。

一、材料选择和规范1. 钣金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T、ASTM等。

2. 板材厚度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力学分析进行合理计算。

3. 不同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能的适应性,确保材料的强度、耐蚀性和可焊性等性能满足要求。

二、加工工艺和规范1. 钣金加工过程中应确保对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产生过多的热变形和应力集中,使用合适的冷却介质和工艺控制,如冷却水等。

3. 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钣金件应采取适当的夹持装置和定位方式,确保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三、表面处理和喷涂规范1. 钣金件表面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方式,如除锈、抛光、喷砂等。

2. 喷涂涂料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涂层的附着力、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3. 各工序之间应有合理的缓冲时间,防止过早的重叠喷涂或处理,造成质量问题。

四、焊接和连接规范1. 焊接工艺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接头的形式、焊接电流和电压的控制等。

2. 焊接前应进行合适的预热处理,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和速度,使接头处得到良好的焊接质量。

五、设计尺寸和公差规范1. 钣金件的设计尺寸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图样加工尺寸、公差限制等。

2. 钣金件的公差应根据其用途和重要程度进行合理设定,精度要求高的部件应采用较小的公差限制。

六、安全和环保规范1. 钣金加工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如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具、紧急停机设备等。

2. 钣金加工过程中应减少废料和废弃物的产生,合理利用资源,符合环保要求。

七、质量检验和测试规范1. 钣金件的质量检验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如外观质量、尺寸偏差、表面粗糙度等。

2. 钣金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也应进行合适的测试和检验,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八、设计文件和记录规范1. 钣金件的设计图纸应准确、清晰,包含必要的尺寸、公差、材料信息、表面处理要求等。

钣金件设计规范标准

钣金件设计规范标准

3.1.2 冲孔边缘离外形的距离(孔边距)过小时,会影响冲件的质量甚至模具的
3.1.5冲裁件凸出和凹入部分的最小宽度与其长度及材料厚度有关。

设计冲裁件
注:孔公差取表中公差值,冠以“+”号;轴公差取表中公差值,冠以“-”号;长度、孔中心距、孔边距
3.2.4 工艺切口(槽)可防止弯件成型时发生局部畸变。

欲冲孔的弯曲坯料,当
3.3.2 引伸件的形状应尽量设计成对称。

3.4挤压件,挤压件的横断面应尽量设计对称,避免剧烈的断面变化。

3.5补充
自攻螺钉的孔,当壁厚δ<1.2时,应翻孔,孔径为φ3.2+0.10;当δ≥1.2时,可不翻孔,孔径为φ3.2±0.05;
电机支架上电机螺孔,当壁厚δ为1.2时仍应设计成翻边孔,以保证安装电机的牢固,避免螺钉打滑。

减少底脚与底盘的焊接接触面,增加喷粉有效面积,底脚设计应开方孔和增加高度,避免喷粉死角,防止生锈。

底盘的底部,需多设加强筋,以增加强度,若强度不够,则易引起振动及变形。

蒸发器边板、冷凝器右边板翻边的高度应小于6mm,否则上线焊接时,会挡住火焰。

销柜机室机左右侧板可使用冷轧板,所有其他钣金件则使用镀锌钢板。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钣金件设计规范是指针对钣金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钣金件是指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切割、弯曲、冲压、焊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零件。

下面是关于钣金件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 材料选择在设计钣金件时,需要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用的钣金材料有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同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特性。

2. 设计几何形状钣金件的几何形状设计应具备合理性和可制造性。

应尽量减少零件的复杂度,避免过于细小的结构和过于复杂的平面形状。

设计时应考虑材料利用率和制造工艺的可行性。

3. 尺寸公差设计钣金件时,需要在设计图纸中规定尺寸公差。

合适的公差范围能够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公差的选择应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工艺来确定。

4. 强度分析钣金件的设计应考虑其强度和刚度。

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工具进行强度分析,以确定零件的最佳结构和材料。

5. 过冲与收口在钣金件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过冲和收口的问题。

过冲是针对冲压加工过程中金属板材的弹性回弹问题,而收口则是为了提高钣金件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6. 表面处理钣金件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喷漆、喷粉、电镀等。

7. 组装与安装钣金件的设计应考虑其组装和安装的便利性。

零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应合理选择,并且连接点应容易访问和维修。

8. 质量控制在钣金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设计师和制造人员要清楚了解设计要求,确保零件的质量符合标准。

9. 制造工艺钣金件的制造工艺有很多种,包括切割、冲压、弯曲、焊接等。

不同的制造工艺对零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要求不同,设计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

10. 设计文件和验收标准钣金件的设计过程中应编制相应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标准等。

设计师和制造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制造和验收,确保零件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
1范围和简介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设计所要注意的加工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钣金结构设计必须遵守的加工工艺要求。

1.2简介
我司产品结构件主要是由钣金材料经过冲压加工而成,这些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对冲压工艺影响很大。

冲压件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有利于节省材料、减少工序、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冲裁、折弯、拉伸、成型,本规范通过阐述每一种加工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提出对钣金件结构设计的限制。

1.3关键词
钣金、冲裁、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
冲裁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冲裁件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

目前我司通信产品结构件一般只用到普通冲裁。

下面介绍冲裁的工艺性,是指普通冲裁的结构工艺性。

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3.2
图3.2.1 冲裁件圆角半径的最小值
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冲裁件的凸出或凹入部分的深度和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1.5t(t为料厚),同时应该避免窄长的切口与和过窄的切槽,以便增大模具相应部位的刃口强度。

见图3.3.1。

3.4
图3.4.1 冲孔形状示例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3.5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3.5.1。

当冲孔
1.5t。

3.6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3.6.1)
图3.6.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3.7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

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表2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3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4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3.8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3.8.1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冲裁件毛刺超过一定的高度是不允许的,冲压件毛刺高度的极限值(mm)见下表。

* f级(精密级)适用于较高要求的零件;m级(中等级)适用于中等要求的零件;g级(粗糙级)适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

表5冲压件毛刺高度的极限值
3.8.2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 毛边方向:BURR SIDE。

* 需要压毛边的部位:COIN或COIN CONTINUE 。

一般不要整个结构件断口全部压毛边,这样会增加成本。

尽量在下面情况使用:暴露在外面的断口;人手经常触摸到的锐边;需要过线缆的孔或槽;有相对滑动的部位。

图3.8.2.1 钣金结构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示例
4 折弯
4.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

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
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

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t为材料壁厚,M为退火状态,Y为硬状态,Y2为1/2硬状态。

表6公司常用金属材料最小折弯半径列表
4.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4.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按(图4.2.1)要求:h>2t。

表7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图4.5.1 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4.6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打死边的死边长度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如下图所示,一般死边最小长度L≥3.5t+R。

其中t为材料壁厚,R为打死边前道工序(如下图右所示)的最小内折弯半径。

图4.6.1 死边的最小长度L
4.7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为保证毛坯在模具中准确定位,防止弯曲时毛坯偏移而产生废品,应预先在设计时添加工艺定位孔,如下图所示。

特别是多次弯曲成形的零件,均必须以工艺孔为定位基准,以减少累计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图4.9.2.1 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5 拉伸
5.1 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如下图所示,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即r 1
≥t 。

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1=(3~5)t ,最大圆角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1≤8t 。

5.2 一般取5.3 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应取D ≥d+10t ,以便在拉伸时压板压紧不致起皱。

(参见图5.1.1)
5.4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应取r3 ≥3t ,为了减少拉伸次数应尽可能取r3 ≥H/5,以便一次拉出来。

5.5
图5.5.1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
5.6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拉伸件由于各处所受应力大小各不相同,使拉伸后的材料厚度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底部中央保
持原来的厚度,底部圆角处材料变薄,顶部靠近凸缘处材料变厚,矩形拉伸件四周圆角处材料变厚。

5.6.1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在设计拉伸产品时,对产品图上的尺寸应明确注明必须保证外部尺寸或内部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尺寸。

5.6.2拉伸件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拉伸件凹凸圆弧的内半径以及一次成形的圆筒形拉伸件的高度尺寸公差为双面对称偏差,其偏差值为国标(GB)16级精度公差绝对值的一半,并冠以±号。

6 成形
6.1加强筋
在板状金属零件上压筋,有助于增加结构刚性,加强筋结构及其尺寸选择参见表6。

表8加强筋结构及尺寸选择
6.2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按下表选取。

表9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6.3百叶窗
百叶窗通常用于各种罩壳或机壳上起通风散热作用,其成型方法是借凸模的一边刃口将材料切开,而凸模的其余部分将材料同时作拉伸变形,形成一边开口的起伏形状。

百叶窗的典型结构参见图6.3.1。

带螺纹孔的内孔翻边尺寸参数7 附录
7.1附录A: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
附录B 压印工艺、压花工艺简介
压印、压花工艺在钣金件上应用很多,包括标签粘贴位置指示、产品编码、生产日期、版本、厂家代号、甚至图案等,都可以利用这两种工艺进行加工。

7.2.1压印工艺
压印是使材料厚度发生变化,将挤压的材料充塞在有起伏的模腔内,使零件上形成起伏花纹或字样。

一般情况下是在封闭模中进行,以免金属被挤到模子型腔外面;对于比较大的零件或形状特殊成形后进行切边的零件,可在敞开模中进行。

为使零件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成形前应将毛坯进行退火、酸洗、喷砂等处理。

7.2.2压花工艺
压花工艺与压印类似,只是变形的深度较小,所需的压力也较小。

压花的方法,深度h≤(0.3~0.4t)时,在光面凹模上进行;深度h>0.4t时,在带有与凸模配合的相应凹槽的凹模上进行,其凹模的宽度要比凸模上的大一些,深度要比凸模上的浅。

8 参考文献
制定本规范参考的一些文献,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