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文学的起源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文学的缘起-第一讲《诗经》PPT课件

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 刺诗。亦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毛 诗序》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 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
9
3、农事诗
《豳风·七月》 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 首诗。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 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这首 诗就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 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从各 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
-
4
(2)、采诗说。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班固《汉书·食货
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 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 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 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 子”。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3)、删诗说。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东汉王充 《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 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 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 。
1、周民族史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
8
二、颂歌和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 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 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 《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 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
-
9
3、农事诗
《豳风·七月》 这是《国风》中最长的一 首诗。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 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这首 诗就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 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从各 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
-
4
(2)、采诗说。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班固《汉书·食货
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 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 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 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 子”。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3)、删诗说。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东汉王充 《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 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 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 。
1、周民族史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 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
8
二、颂歌和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 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 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 《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 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PPT课件

弗莱Northrop Frye 2020/10/17 (1912—1991)
➢文论家弗莱的“原型”概念
➢“原型” :指一种在文学中 反复运用并因此而成为约定性 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
➢约定性的历史起源,可以上 溯到古代仪式中去,但其更为 深远的源头则永远是潜在的, 不仅存在于文学中,而且也存 在于生活中。
鲁迅《且介亭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外文谈》
*
4
•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 歌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 秋·弹歌》
2020/10/17
*
5
游戏说——
• 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 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 卡西尔:《人论》
17
屈原《九歌·国殇》
•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020/10/17
*
18
三、文学的早期形态
从前文学向文学的过渡
文字的发明
口头有声语言
2020/10/17
*
仓颉造字
19
文学的早期形态
早期文学具有杂文学性、多功能性,教化、识 别自然与社会、交往(与天地、神灵)、表情达 意等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
原始口头神话、传说、记事,在流传中不断被 加工,逐渐成为书面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课件

戏剧
以表演为主,通过对话、 动作和舞台布景来展示情 节和人物。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创意构思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需 要确定主题和情节,并构 思出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 。
叙事技巧
作家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 ,如倒叙、插叙、伏笔等 ,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吸引力。
修辞手法
作家运用比喻、拟人、排 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 表现力和增强作品的艺术 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重视作品的教化功能。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强调理性、秩序和 完美,重视作品的教化和道德作用。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追求作品的完 整性和统一性。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个性和情感,重视对自然和人类心灵的探索。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个性和情感,主张文学作品应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 受。它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反对传统束缚和规则,重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和 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和反映,追求真实和细节的再现。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通 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刻画,揭示社会和人性的真相。 它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注重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心理 的刻画。
02
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语言文字
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是表 达思想、情感和意义的基本工具 。
意象与象征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是表达 深层含义和情感的常见手法。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 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 活。
《文学理论导论》课件

跨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学理论的 多元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打破 文化壁垒和偏见。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拓展研究领域 和深化理解。
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和视角,可以更全面地揭示文学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联 系。
交叉研究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
新媒体形式如网络文学、电子书 等对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挑战, 需要重新审视文学的本质和定义
。
数字技术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多 数据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工具,有 助于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和文学现
象。
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对文学理论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碰撞对文学理论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需要关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 现象,探索文学的跨国界传播 和影响。
文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文学理论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发展历 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详细描述
古典时期的文学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和审 美愉悦功能,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形式美。到了现代时 期,文学理论开始关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心 理状态,注重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象征性表达。而后现代 时期的文学理论则更加多元化,关注文本的游戏性和不 确定性,强调读者的参与和解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研究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重 要方向。
文化交流
探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影响,理解其对 文学发展的意义。
跨文化比较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究其 共同点和差异。
世界文学
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理解其多样性和共性 ,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文学理论文学的起源

阿波罗和九缪斯二文学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不断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文艺起源观
文学理论文学的起源
第一页
文学从哪里来? 文学活动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二页
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世 界各国都出现过一些关于文艺来 源的神话传说。
第三页
(一)我国古代有夏后启乘飞龙上天 盗取仙乐的神话
据《山海经》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的儿 子夏后启,是一个神通广大、半人半神的英雄。 他曾三次乘飞龙上天,到天帝那里做客。他偷 偷地把天乐(《九辩》与《九歌》)纪录下来, 带回人间(改成《九韶》),从此以后,人间 便开始有了美妙动听的音乐。
第四页
《说文解字》:“巫,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 也。”即巫是用一套舞蹈来请神驱鬼治病,禳 灾求福的人。
(法)雷纳克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都是原始 宗教的直接表现。原始的绘画、雕塑、音乐以 至于模仿动物形态的舞蹈,实际上都是巫术礼 仪的一部分。是对自然物施行魔法,以增强自 身的力量,避免
(英)哈丽逊经过考证得出,作为欧洲古代艺 术代表的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死亡与再生的仪 式。后来逐渐加了演员和情节,就由巫术仪式 演变为悲剧诗了。
据考证“楚辞”的产生是受楚地民间“巫歌” 影响的。例如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间祀神的 乐歌基础上写成的;《招魂》一诗则是根据民 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造的。
第九页
(二)游戏说
1、(德)康德:首创非功利的游戏说 艺术不同于手工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手工
艺则是追求利润和报酬的行业。艺术与游戏在 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无任何功利性的自由娱乐 活动。 2、(德)席勒:精力过剩说 当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获得满足后,又有过 剩精力,人则会从事各种娱乐活动。
文学理论文学的起源
第一页
文学从哪里来? 文学活动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二页
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世 界各国都出现过一些关于文艺来 源的神话传说。
第三页
(一)我国古代有夏后启乘飞龙上天 盗取仙乐的神话
据《山海经》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的儿 子夏后启,是一个神通广大、半人半神的英雄。 他曾三次乘飞龙上天,到天帝那里做客。他偷 偷地把天乐(《九辩》与《九歌》)纪录下来, 带回人间(改成《九韶》),从此以后,人间 便开始有了美妙动听的音乐。
第四页
《说文解字》:“巫,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 也。”即巫是用一套舞蹈来请神驱鬼治病,禳 灾求福的人。
(法)雷纳克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都是原始 宗教的直接表现。原始的绘画、雕塑、音乐以 至于模仿动物形态的舞蹈,实际上都是巫术礼 仪的一部分。是对自然物施行魔法,以增强自 身的力量,避免
(英)哈丽逊经过考证得出,作为欧洲古代艺 术代表的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死亡与再生的仪 式。后来逐渐加了演员和情节,就由巫术仪式 演变为悲剧诗了。
据考证“楚辞”的产生是受楚地民间“巫歌” 影响的。例如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间祀神的 乐歌基础上写成的;《招魂》一诗则是根据民 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造的。
第九页
(二)游戏说
1、(德)康德:首创非功利的游戏说 艺术不同于手工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手工
艺则是追求利润和报酬的行业。艺术与游戏在 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无任何功利性的自由娱乐 活动。 2、(德)席勒:精力过剩说 当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获得满足后,又有过 剩精力,人则会从事各种娱乐活动。
中国文学史第3版上PPT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7
相传为伊耆氏所作的 《蜡辞》正是蜡祭仪式中所唱的歌曲: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 特牲》)歌曲祈望水土各得其所,昆虫不要为害庄稼,草木 归根于薮泽,不要生在耕稼之土。这种 “对话”形式,显然是 把水土昆虫草木作为有灵知者来对待;而其所求,则见出原 始人类对物产增殖的渴望。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
2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3
文学起源问题回答文学发生的动因、形成的基础及萌生的时间。
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古往今来,中外许多文艺理论家都对此给予关 注,并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
“模仿说”把艺术的起源归因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涉及了文学艺术与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联系,却没有 解决原始人模仿动植物、模仿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根本动因问题;而且,它既无法解释大量表现主观意 愿和情感的讴歌,也无法解释在悬崖深穴发现的那些显然不是为单纯模仿而作的作品 (如尼沃洞穴 “中箭 的野牛”和利米依尔遗址线条重叠的动物岩画)。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生产的 “劳动说”,曾是我国文艺 理论和文学史界的权威起源说,今天看来,简单寻求举夯劝力 “杭育杭育”之类的劳动与艺术的直接联系, 对于大部分并不由劳动引发的文学艺术现象也难给出圆满解释。
10
真正在人类手中创造出的第一件产品所用的材料就是泥土。由此推想人的最 初创制也是由泥土变化而来,或从泥土的胚胎中孕育长成,正合乎原始人物 我一体、万物有灵的思维逻辑。而 “抟”,即抟成蛋卵,这又是卵生神话的变 形,抑或就是模拟巫术的写照。还有,由开首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一句, 可以推想女娲造人仅是创世神话的一个部分,在此之前,还应有一番开天辟 地之业。据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之问,知女娲之前已别无创 生大神。如此说来,女娲不仅是人类始母,也极可能是创世大神。
7
相传为伊耆氏所作的 《蜡辞》正是蜡祭仪式中所唱的歌曲: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 特牲》)歌曲祈望水土各得其所,昆虫不要为害庄稼,草木 归根于薮泽,不要生在耕稼之土。这种 “对话”形式,显然是 把水土昆虫草木作为有灵知者来对待;而其所求,则见出原 始人类对物产增殖的渴望。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源头
2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3
文学起源问题回答文学发生的动因、形成的基础及萌生的时间。
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古往今来,中外许多文艺理论家都对此给予关 注,并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
“模仿说”把艺术的起源归因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涉及了文学艺术与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联系,却没有 解决原始人模仿动植物、模仿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根本动因问题;而且,它既无法解释大量表现主观意 愿和情感的讴歌,也无法解释在悬崖深穴发现的那些显然不是为单纯模仿而作的作品 (如尼沃洞穴 “中箭 的野牛”和利米依尔遗址线条重叠的动物岩画)。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生产的 “劳动说”,曾是我国文艺 理论和文学史界的权威起源说,今天看来,简单寻求举夯劝力 “杭育杭育”之类的劳动与艺术的直接联系, 对于大部分并不由劳动引发的文学艺术现象也难给出圆满解释。
10
真正在人类手中创造出的第一件产品所用的材料就是泥土。由此推想人的最 初创制也是由泥土变化而来,或从泥土的胚胎中孕育长成,正合乎原始人物 我一体、万物有灵的思维逻辑。而 “抟”,即抟成蛋卵,这又是卵生神话的变 形,抑或就是模拟巫术的写照。还有,由开首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一句, 可以推想女娲造人仅是创世神话的一个部分,在此之前,还应有一番开天辟 地之业。据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之问,知女娲之前已别无创 生大神。如此说来,女娲不仅是人类始母,也极可能是创世大神。
第一级第1课-文学的起源

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个人的智慧更容易变成 集体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更容易形 成集体的力量。于是人们改进了生 产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捕获的 猎物也越来越多了。
思考一个问题
文学概念:
文学是用语言反映社会 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艺术,文学产生于生产劳动。
“吭呦吭呦派”
• 鲁迅论及诗歌起源提出了“吭呦吭呦派”, 认为“吭呦”便是人类最早的歌曲: 一、文学起源于集体劳动。 二、文学起源于实用劳动。 (调节劳动,减轻疲劳)。 三、文学是发展的,原始文学非常幼稚。
丝制作成的“弹弓”。 • 飞土,逐肉。 • 飞土: • 用土制作成的弹丸,杀伤力有限,但是已经可以实现人类借助外力外
物征服自然获取猎物了,总比提根大木棒槌与凶猛的猎物作斗争强多 了! • 至于“飞土,逐肉”,是指用竹子做的弓把泥丸射出去。这当然不能 打猎,只能引到“驱赶”的作用,所以说是“逐肉”(赶走野兽)。 因为为了避免野兽吃死人的肉,把它赶跑就行了。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 诗的意思:砍下竹子做弓背,仅仅两端做弓弦,用力射出土弹丸,猎 取野兽做美餐。
• 断竹,续竹。-------实际就是今天的“弹弓” • 砍下两根竹子,把一根长而粗的竹子弄弯了,当弓臂;一根细而硬的
竹子接在弄弯的竹子的两头,当弦,一个原始的弓就做好了。 • 这样的小男孩常用的自制“打仗装备”一般同学都会熟悉,类似用铁
思考一个问题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文学
宋元文学 明清文学
现代文学: 1917-1949:现代文学 1949—— :当代文学
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练习册相关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的理想栉风沐雨,花开远方!
03文学的起源 PPT课件

劳动实践的本质即是人化。人化:人的人化和自然的人化。
3、劳动创造了文字和语言,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中人们为了协调劳动、交流感情信息、减轻疲劳,这些生 产生活劳动的需要就产生了语言、文字和最初的文学,并且劳 动的分工更加强化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鲁迅-- 哼吁哼吁派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 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 劳动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 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 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 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 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 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 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 界的奥秘。
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 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 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原始 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 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 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 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 联系。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乃至于巫术的起源,最终还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 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 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 劳动的关系;
3、劳动创造了文字和语言,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中人们为了协调劳动、交流感情信息、减轻疲劳,这些生 产生活劳动的需要就产生了语言、文字和最初的文学,并且劳 动的分工更加强化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鲁迅-- 哼吁哼吁派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 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 劳动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 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 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 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 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 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 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 界的奥秘。
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 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 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原始 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 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 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 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 联系。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乃至于巫术的起源,最终还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 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 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 劳动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游戏说
1、(德)康德:首创非功利的游戏说 艺术不同于手工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手工
艺则是追求利润和报酬的行业。艺术与游戏在 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无任何功利性的自由娱乐 活动。 2、(德)席勒:精力过剩说 当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获得满足后,又有过 剩精力,人则会从事各种娱乐活动。
(二)游戏说
阿 波 罗 和 九 缪 斯
二、文学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历 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不断对文学艺术的起源 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文艺起源 观。
(一)模仿说
1、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
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 歌。” 2、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行动中的人 亚里士多德将艺术模仿自然提到了艺术模仿现 实中的人,并认为模仿是人自孩提时代就具有 的本能,因此文学艺术活动也就是人的天性和 本能。
3、(德)谷鲁斯:游戏也有目的 谷鲁斯也标榜游戏说,但他认为过剩精力说难
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殚精竭虑、 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认为游戏也有隐含的目的。 例如女孩子抱洋娃娃是在练习未来做母亲,男 孩子玩手枪是在练习将来打仗。因此说,文艺 活动是有潜在目的的。
(三)巫术说
《说文解字》:“巫,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 也。”即巫是用一套舞蹈来请神驱鬼治病,禳 灾求福的人。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 邪许(音虎),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 也。”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
羊,无血。”(再现了男女二人一边剪羊毛, 一边相互戏谑对唱的场景。)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
4、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原始的音乐,就是劳动音响的再现。 最初的乐器几乎无不是从原始的劳动工具转化
来的。
四、文学艺术的起源: 多元与一元的统一
1、生产劳动构成了文学艺术起源的基本动因; 2、摹仿、游戏、巫术、情感表现等对于文学艺
(五)理念说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归根结底是 “理念”的本源,艺术是绝对理念 的产物。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提 供了文学赖以产生的物质前提。
2、文学艺术适应劳动生产的需要,并伴随劳 动而产生。
据考证“楚辞”的产生是受楚地民间“巫歌” 影响的。例如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间祀神的 乐歌基础上写成的;《招魂》一诗则是根据民 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造的。
(四)心灵表现说
(意)克罗齐认为,艺术是人的一种直觉表现, 是心灵产生的结果,与客观对象无关。“艺术 即直觉”,“直觉即艺术”。
(奥)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 变化的描述。艺术是作家的潜意识表现,潜意 识来源于作家心灵深处的本能欲望。
术的起源同样具有意义;
3、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由摹 仿、游戏、巫术、情感表现等多种因素的合力推 动结果。
文学理论文学的起源
文学从哪里来? 文学活动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世界各国都出现过一些关于文 艺来源的神话传说。
(一)我国古代有夏后启乘飞龙上天 盗取仙乐的神话
据《山海经》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的儿 子夏后启,是一个神通广大、半人半神的英雄。 他曾三次乘飞龙上天,到天帝那里做客。他偷 偷地把天乐(《九辩》与《九歌》)纪录下来, 带回人间(改成《九韶》),从此以后,人间 便开始有了美妙动听的音乐。
夏 后 启 上 天 得 乐 图
(二)古希腊关于文艺女神缪斯们的 神话
宇宙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曼摩辛)结合,生 了九个神女,他们就是掌管文艺和历史、天文 的女神缪斯们。太阳神阿波罗是她们的领袖。 这九个女神各有分工,分别掌管着音乐、诗歌、 戏剧、舞蹈等,人间的诗人、艺术家们就是因 为得到她们的启示和教导,才创造出各种各样 的文艺作品来。
(法)雷纳克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都是原始 宗教的直接表现。原始的绘画、雕塑、音乐以 至于模仿动物形态的舞蹈,实际上都是巫术礼 仪的一部分。是对自然物施行魔法,以增强自 身的力量,避免可能发生的灾难。
(三)巫术说
(英)哈丽逊经过考证得出,作为欧洲古代艺 术代表的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死亡与再生的仪 式。后来逐渐加了演员和情节,就由巫术仪式 演变为悲剧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