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1-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升)
7
重复法
反译法(作业评讲与提 8
升)
9
句型转换
理论 课时
2 1 2 1 2 1 2 1 2
学时安排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1
1
1
1
小计
2 2 2 2 2 2 2 2 2
长难句(作业评讲与提
10
1
升)
11
特殊句式
2
语法成分的互换(作业
12
1
评讲与提升)
13
一文多译
2
特色理论简介(作业评
14
1
讲与提升)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 成绩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2. 平时主要考查出勤及作业情况,占总成绩的 40%。平时成绩基础分为 75 分,1 个好的表现(简称 GJ,指回答问题或作业等表现优异的情况)等同于 3 分,平时成绩可以超过 100 分,总评成绩最多不超过 99 分;1 次缺席(记录表中用?表示)减 3 分;3 次请假(记录表中用 l 表示)减 2 分。 3. 期末考试为笔试,占总成绩的 6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刘龙根、胡开宝、伍思静,《大学英语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 陈文伯,《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大纲执笔: 杨炳钧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001-(2017-2018-1)EN411 学分/学时:2/32 适用专业:不限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翻译理论与实践unit 1 introduction

翻译理论与实践unit 1 introduction

3. English advantages
• • • •
nouns, esp. abstract nouns passive voice prep., adj., and others logic
• 12. Part of his good mood was an awareness of the approach of a new season, and part that he had thought it over and
Short & long sentences
• 在五种基本句型中,在有名词出现的地方一般可以扩展成 名词从句﹑ 动词不定式短语﹑ 动名词短语等 。 • 7:他跟谁都不招呼一声就走了,真是奇怪。 • 译:It’s very funny his going without saying goodbye to anyone. • 8:报告取消了,我们都感到很遗憾。 • 译:We all thought it a pity that the report had been cancelled.
• • • •
《中国翻译》(2013年第1期:韩素音翻译竞赛) 译言网 中国翻译协会网站 Language Tips
3. 胎又瘪了。 译:We’ve got another flat tire. cf: The tire turns flat again.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1: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people from their appearance, and impossible to measure the ocean by pints. (杨宪益、戴乃迭译) • 译2:We can’t judge people from their appearance, just as we can’t measure the ocean by pints. • • • • •

翻译理论与实践1

翻译理论与实践1

定语从句的翻译
1、Such adjective can hardly distort the reality which they concealed.这种修辞改变不了他们掩盖的事实。 (前置定语) 2、We wish to express our satisfaction at this to the Special Committee, whose activities deserve to be encouraged.关于这点,我们要对特别委员会表示满 意,它的活动应当受到鼓励。(后置定语) 3、Photographs are taken of stars, the light of which is too faint to be seen by eyes at all.虽然许多形体的光线 非常微弱,肉眼根本看不见,但他们的照片还是被 拍了下来。(让步状语)
篇章翻译
• 行文方面:科技英语以客观陈述为主,故语体正式,语篇 组织严谨,观点明确、逻辑性强、结构紧凑,没有插叙倒 叙。 • • 语法方面:科技语篇中句子结构完整,且句式复杂句子多。 常用的语法结构有: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条件句、虚 拟语气、后置定语、定语从句等。 • 词汇方面:科技文章中专业术语多、复合词多、名词多且 为长词大词,很少使用口语词汇、词组等。 • 总之,由于科技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表述科学发现、科学 事实、实验报告和各类说明等,所以其语篇特点为正式、 准确、严密、精练、清晰。
英译汉的层次
1
2
3
4
词语
Title
句子
Title
段落
Title
篇章
Title
词类
•英汉间的语际转换常常伴有词类转换
如:名词换成动词

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二)理解逻辑关系


为了透彻理解原文,译者往往还得上下有联系地理 解原文的逻辑关系。有时原文里的一个词、一个词 组或一个句子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就得仔细推 敲,估计实际情况,根据逻辑推理来决定哪一种是 确切的译法。 It is good for him to do that. 这样做对他有好处。 他这样做是件好事。
第三部分:“五四”之后的近代翻译 史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 以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 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 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 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 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第三部分:“五四”之后的近代翻译 史:

玄奘:

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他在唐太宗贞观 二年出发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才回国。他 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比过去组织制度更加 健全的译场。他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为汉文, 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 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第二部分:“五四”之前的近代翻译 史


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第一部分:佛经翻译 安世高 三支 释道安 佛教三大翻译家

安世高:

佛经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 八年)开始的,安世高是当时的译者,也是 佛经翻译的创始人。
三支:

支娄迦谶(支谶):月支国人,译了十多部佛经, 译笔生硬,读者不易看懂。 支亮:支谶的弟子 支谦:字恭明,三国时期高僧,月支国优婆塞人, 体形细长黑瘦。汉末来中国,他的祖父法度在东汉 灵帝时,率国人数百移居中国,支谦同来,至洛阳, 受业于支谶的门人支亮。他懂得多种西域文,精通 梵语,博览经籍,翻译了数十种佛经重要典藉。因 其博学超众,曾被吴主孙权拜为博士。

01-翻译理论与实践

01-翻译理论与实践


Reference Books
翻译教程类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陈新主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 《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9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80 《实用翻译教程》,范仲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4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上nslation method. It reveals the translator’s preference to the transfer of content instead of the form. (意译)

Ghost Gone with the Wind Pretty Woman Lord of the Ring The Professional Home Alone Bathing Beauty The Ring Sister Act Bean

I.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What is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所谓翻译,即是在译入语中使用最贴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第一 是意义,第二是文体。 (尤金· 奈达)
翻译理论和实践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翻译理论与实践.doc

翻译理论与实践.doc

第一章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有一则趣谈: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语言文化特性分为五类:Ecological Culture 生态文化Material Culture物质文化Social Culture社会文化Religious Culture宗教文化Linguistic Culture语言文化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一)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二)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三)中西方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的不同三、文化影响翻译的表现形式:(一)词汇空缺现象(Zero of equivalent word)在一种语言里的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lexical gap) Salad沙拉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Baby Boomers生育高峰儿婴儿潮一代Y uppies雅皮士Dinks丁克Sandwich Generation三明治世代Couch Potato电视迷老泡在电视机前的人;终日懒散的人Mall Rats购物狂Hippie嬉皮士功夫kongfu叩头kowtow 炕Kang太极Taichi粽子Zongzi苦力Kuli饺子jiaozi 还有一些民族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词语,在翻译时也必须采用释义或注释等方法,说明该词的语用含义,才能使译语读者了解原语独特的文化现象。

如:钱先生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得名“钟书”。

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简介

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简介

• •
1. 各类文体翻译研究回顾 进入80年代,我国翻译结束了经验式的封闭性的翻译理论研究,开始对各种 文体翻译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了文学翻译,大量的国外名著被翻译介绍到国 内,相继出现了法律翻译、新闻翻译、社科翻译、应用文翻译、科技翻译和 经贸翻译等各相关学科的专门翻译的研究。口译翻译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现代文体翻译具有以下特征:1. 题材和体裁丰富;2. 实用性、针对性强; 3. 文体特征研究细致。文学翻译在诗歌方面,英诗汉译以卞之琳为代表,既 译神也译形,提出了格律移植宽严有度,“以顿(汉语中口语的基本节奏单 位)代步(指英诗的音步)”的主张。江枫进一步提出“以形传神,立形存 神”的观点。汉诗英译方面翁显良有独到见解,以意象和节奏为本色,以不 切为切,浅中见深。许渊冲提出用:一(identification)、艺(re-creation)、 异(innovation)、依(imitation)、怡(recreation)、易(rendition)六个 字概述了译诗的目的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常道与变道。高健和刘炳善对散 文翻译颇有研究,提出“意之所到,风格随之”,巧劲来自真功夫。许国璋 主张学术翻译要“切译”,自成一体。程镇球对政论性文稿的翻译以严谨著 称,陈忠诚译法律以精确驰名。刘先刚提出建立企业翻译学的构想,使科技 翻译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公文、合同、广告、招标文件等应用性文 体的翻译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口译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 第五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清末的严复翻译了许多 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 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斯宾塞尔的《群学肆言》 (The Study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On The Sociology • On Liberty)、甄克思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 Liberty A Politics)等。 他提出了“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对我们的翻译具有指 导意义。第六个时期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 近代翻译史的先驱鲁迅和瞿秋白等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 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文 的丰姿。”第七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翻译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

导学——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导学
译者素养: 译者素养:
译者的素质: 译者的素质: 外语素质 语言敏感度 心理素质 翻译的辅助工具: 翻译的
导学——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导学
Tips: :
提高方法: 提高方法:
翻译理论+翻译技巧+ 1. 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实践 研究有关翻译的论述,弄懂翻译的基本问题。 ( 阅读理论著作;专题论文;翻译教材;译品的前言后语) 2. 研究译作范本 从中摸索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对比不同译本的处理和效果。 研究典型译例,注意翻译技巧的说明和译句的得失,为翻译 实践打好基础 3. 不断进行翻译实践 (1) 依照词语---句子---段落---语篇的顺序; (2) 选择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练习材料; (3) 难易循序渐进; (4) 译文反复修改,不断提高译文质量; (5) 选择有参考译文的文本,进行对比学习; (6) 可请别人修改或校正。
翻译理论与实践
导 学 第一章: 第一章:翻译概述 第二章: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第三章: 第三章:词语的翻译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上)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下) 第六章: 第六章:常见文体的翻译
导 学
• •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水平。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水平。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大量译例 翻译,介绍了翻译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熟悉翻译技巧, 翻译,介绍了翻译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熟悉翻译技巧,培养 翻译能力,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翻译能力,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1
第一单元 翻译概论
2
巴别塔典故
据《圣经·创世纪》,创世之初,普天之下人类同 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 耶和华对人类的骄傲感到恼怒,于是使人们的语 言变得互不相通,从而在造塔的人们中间造成了 巨大的混乱,只好放弃了造通天塔的狂妄打算。 而那个建通天塔(Babel)的地方后来就被称为巴比 伦城(Babylon)。
Translating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lex type of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smos
(I.A Richards 1953)
7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翻译的目的时曾说: “翻译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其作用 是不可忽视的。
13
Exercise of Foreignizing &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All roads lead to Rome
14
一石双鸟;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箭双雕; 殊途同归。
15
1.3 翻译史简介
11
Philological orientation and semiotic insights (Nida)
12
Exercises of Literal & free translations
He had about as much chance of getting a job as of being chosen mayor of Chicago.
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 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 意愿,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 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用17年的时间翻译了 《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英国的查普曼则用18年时间 翻译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1611年《钦定圣经译 本》以语言通俗、优美和流畅而闻名于世,被视为“英语 中最伟大的译著”,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Nida); The translator attempts to produce the same effect on the target-L readers as was produced by the original on the source-L readers (Newmark); 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为什么中华文化竟延续不断一直存在到今 天呢?
若拿河流来作比较,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 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 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 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 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
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
8
思考题 请大家一起想想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翻
4
1.1 翻译的目的
从上述巴别塔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得出翻译 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
5
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 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6
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 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 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 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 来。
巴别,希伯来文是“变乱”的意思,巴比伦文则 是“神的门”的意思——father, God, confusion.
摘自
/asiapan/archives/2005/10/post_208.ht ml
3
Derrida’s explanation of God
For Derrida, God is seen as a deconstructionist, for he interrup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er of Babel. In this act, God interrupts himself and thereby produces “dissemination”(传播). Derrida argues that God is saying, “You will never impose (强加)your meaning or your tongue, and I, God therefore oblige you to submit to the plurality of languages which you will never get out of”.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节 译、改译、综译
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 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s: 分类混乱: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
译?你曾经接触过怎样的翻译工作?
9
1.2 翻译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翻译进行以下分 类:
分类的角度类型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翻
译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包 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的翻译)
人类古代的翻译活动大都与宗教的发展密 切相关。西方的翻译是从翻译《圣经》开 始的,而中国的翻译则始于佛经的翻译。 在这一点上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16
西方翻译史
高潮时期、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次:公元前3世纪中叶 罗马文学家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埃斯
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人的希腊戏 剧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 促进了罗马文学得诞生和发展
第二次:公元4~6世纪
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着《圣 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17
第三次:公元11~12世纪之间
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 语译成拉丁语,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 触。
第四次:公元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