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书林漫步 新人教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_书林漫步

拜
占 庭
早起欧洲的
圣 书籍几乎仅限
经 于在修道院等
宗教机构中完
成,一般装帧
华丽,设计精
美。封面多用
皮革、黄金、
宝石等贵重材
料,从而很早
就确立了坚实、
华丽的“精装”
书传统。
乔叟著作集
俄罗斯构成主义书籍设计Leabharlann 包豪斯设计学院和包豪斯杂志设计
鲁迅《呐喊》
中国记忆
《中国记忆》虽然是一本特 展图录,但整体装帧的概念元 素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 空间对立的概念。由外至内, 从书匣的外封到图录的书衣在 视觉质感上层层体现出阳刚与 阴柔的变幻。
简册
在竹片或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 缀起来,称为“简册”,可自左向右卷起存放。
梵夹装
隋唐时期,“梵夹装”和贝叶经由印度传入中 国。启发产生了经折装,在书的封面和封底粘上 硬纸壳。
卷轴装
书写后依轴而卷,称 为卷轴装。为了方便检 索,有时在轴头上挂上 一个写明书名和卷数的 “签”。
经折装
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羊皮纸阶段。 纸 莎 草
纸莎草纸书
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并用修剪过 的芦苇笔在纸莎草制造的纸上书写、描绘,呈卷轴形态
卷轴羊皮书
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的帕珈马人用小羊皮或小牛皮研 发出了羊皮纸。它比纸莎草纸要薄且结实得多,并可两面书 写。可做成卷轴,也可折叠成册籍。
一张纸经左右反复折合,呈长方形的折子形式。在 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书页上,糊以尺寸相等的硬纸板或 木板作为封面和封底,以防止损坏。
旋风装
旋风装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将外封纸对折,形成前后相 连的整体,如同套筒。二是卷轴装的变形,把书页按顺序逐次相错粘在事先 备好的卷子上。风吹过时,书页翻飞犹如旋风,故称“旋风装”,也称“龙 鳞装”曾在唐代短暂流行。
最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优质课PPT课件2套

优点:有字的两面在同一版面,
一目了然。现今地图仿用。
缺点:每一页都会看到两面无字,
久而生厌。浪费资源。
7.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缝边撞齐、压平。再把 折缝对面的级边,粘着千供包背的纸页上,包上封面,使其成为一整本书。这样的装订方式 称为包背装。包背装实是线装本的前身。
优点:易于保存,记载信息量
于传递 。
战国至魏晋时期,是削成狭长的竹片或木 片,竹片称“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 叫“册”。
缺点:文字很多,简册很沉重 。
大,易
梵夹装
西藏吐蕃时期古藏 文书籍的主要装帧形 式,源于古印度用梵 文书写的贝叶经古印 度是佛教的发祥地, 佛教经典在很长的历 史时期内都是书写在 贝多树叶上。
卷轴装 蝴蝶装
经折装 线装
想想办法?帮帮他们
课堂小结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 在书籍的设计上面。今天我们对中国书籍设计有了了 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 国外的书籍设计!
包背装: 优点:牢固 缺点:文字显得拥堵
线装
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 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它形式不仅 美观,不易散落,是古代书籍装帧发展的成 熟的标志。
优点:便于翻阅,不易分散。
缺点:改装次数若过多,书背针眼
重重,书本易受损,
古装书怎么装订? 请观看视频
简册装 旋风装
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1课 书林漫步
中国最早的书籍形式是什么?
它是如何演变成现在千姿百态 的书籍形式的?
文字的演变以及造纸术、印 刷术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 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形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其中,来 探寻书籍设计的历史变迁。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节《书林漫步》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书林漫步》参
考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书籍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书籍设计概念
2、中国古籍设计
简册
叶子
梵夹装
卷轴装
经折装
旋风装
蝴蝶装
包背装
3、欣赏与思考
思考了解书籍设计的不同形式,然后说说自己喜欢的书籍采用了哪些设计形式和方法。
(三)课堂小结
中国古籍设计形态千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籍设计,下一课时课我们学习国外的书籍设计与发展历程。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8.包背装
❖ 元代的包背装与蝴蝶 装正相反,是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有文字的一面朝外, 以折叠的中线作为书 口。在近书背处打孔, 以纸捻穿订。最后, 以一整张纸绕书背黏 合,作为书籍的封面 和封底。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知识 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 万千。让我们漫步其中,探寻 书籍设计的严格变迁。
书籍设计:旧称“书籍装帧设 计”,广义的书籍设计师指从 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 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 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 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 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6.旋风装
❖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 , 亦称“旋风叶”、“龙鳞装”。 唐代中叶已 有此种形式 。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 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 鳞次向左裱贴于底 卷上。 其特点是便于翻阅, 利于保护书叶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 课--书 林漫步( 共73张 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第1课书林漫步

纸质是影响书籍质感的重要因素 ,如纯质纸、轻质纸、布纹纸等 ,不同纸质带来不同的触感与视
觉效果。
印刷工艺
常见的印刷工艺包括平版印刷、凸 版印刷、凹版印刷等,不同工艺产 生的墨色效果和印刷精度有所差异 。
环保性
在选择书籍材质和印刷工艺时,应 注意环保性,选择可回收、无污染 的纸质和环保油墨,降低对环境的 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1课书林漫步
目录
CONTENTS
• “书林漫步”课程导入 • 书的艺术与美学 • 漫步书林,体验书的魅力 • 动手实践: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小书 • 课程总结与拓展思考
01
“书林漫步”课程导入
课程介绍
课程概述
本课将带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材质的书籍装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籍设计能 力。
插图选择
根据书籍内容和主题,选择或绘制适合的插图,增加趣味性和直观 性。
图文融合
将文字与插图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阐述和丰富书籍的内容。
选择材质与印刷工艺(模拟)
01
纸张选择:选用适当的纸张类 型和克重,平衡阅读体验和视 觉效果。
02
印刷方式:可选择胶印、凹印 等不同的印刷方式,根据需求 和预算做出合适的选择。
书的版式与插图讲解
版式设计
版式决定了书籍内容的呈 现方式,包括文字排版、 间距、页边距等,影响读 者的阅读体验。
插图应用
插图是书籍内容的重要补 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 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文字与插图的平衡
版式设计中需要平衡文字 与插图的关系,使两者相 辅相成,共同为书籍内容 服务。
书的材质与印刷工艺
课程内容
人教版美术八上2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共41张PPT)

旋风装
6旋风装 旋风装有两种形式,一是
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将外 封纸对着,形成前后相连பைடு நூலகம்的整体,如同套筒。而是 卷轴装的变形,把书页按 顺序逐次相错黏在事先准 备好的卷子上。风出过事, 树叶翻飞犹如旋风,故称 “旋风装”,也成“龙鳞 装”,曾在唐代短暂盛行。
8.包背装 包背装与蝴蝶装正好相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书籍的价值一方面 是体现在内容,另一方面是体现在书籍装帧 设计上。我们需要在学会欣赏书籍装帧的美 妙之处时,更要重视书本内容的价值性。要 养成爱读书和珍惜书的价值观。
作业:制作一本书。【要求有个性新颖】
做自己喜欢的书
带自己喜欢的纸,各种颜色。或是漂亮的 卡片之类的。
带自己喜欢的卡通画,如果在报纸上或是 杂志上可以剪下来或是画下来。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282021/7/282021/7/282021/7/287/2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8日星期三2021/7/282021/7/282021/7/28
3.梵夹装
隋唐时期,受一种 狭长的印度梵文贝 叶经中间打孔穿绳 的形式影响,古人 发明了“梵夹装”。
4.卷轴装
书写后依轴而卷,称 为“卷轴装”。为了 方便检索,有时在轴 头上挂一个写明书名 和卷数的“签”。
5.经折装 一张纸经左右反复折合,呈长
方形的折子形式。在最前面和 最后面的书页上,糊以尺寸相 等的硬纸板或木板作为封面和 封底,以防止损坏。
首先,对于书籍封面来说,具有三大功能: 1.保护书籍不受损害 2.宣传书籍内容 3.美化书籍,吸引读者眼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 书林漫步》(一等奖课件) (5)

书盒
书籍的设计形态
简册 叶子 梵夹装 卷轴装 经折装
旋风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书函、书盒
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羊皮纸阶段。
纸莎草
卷轴羊皮书
拜 占 庭 圣 经
坚实、华丽
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
20世纪是书籍设计试验的世纪。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书籍设计进 入了一个新时期。设计家打破封建时 代沉闷的局面,丰富了书籍设计的设 计语言,为当代中国书籍艺术的创新 奠定了基础。
【明代】随着书籍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书 籍的装订形式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纸书出现后, 大致流行过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 包背装、线装等多种形式。
1.简册
2.梵夹装
隋唐时期,“梵夹装” 和贝叶经由印度传入中 国。受其启发产生了经 折装,在书的封面和封 底粘上硬纸壳。
3.卷轴装
4.经折装
Hale Waihona Puke 【隋唐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千三 百年前的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 展。唐咸通九年,印制所《金刚经》为现存最早 有确切纪年的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
【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 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经折装
5.旋风装
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将外 封纸对折,形成前后相连的整体, 如同套筒。
另一种是卷轴装的变 形,把书页按顺序逐 次相错粘在事先准备 好的卷子上。风吹过, 书页翻飞犹如旋风。
6.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 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 所有页码对齐,用浆糊粘贴在另 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 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 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 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 很牢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美术《读书、爱书的情结》优秀单元作业设计

美术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一)课标要求(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展开4类艺术实践活动,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
本单元课程为重组单元,该课程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结合特定的文化情境欣赏理解传统与现代书籍装帧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侧重通过对本国传统与现代书籍设计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读书、爱书的情结,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既强调形成书籍设计的创意,又关注设计活动的功能和目的,体现了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应用特点,本重组单元融合了欣赏与设计,体现了综合性美术学习。
学生感受书籍设计的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不同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书籍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书籍创意设计,通过感知、欣赏、体验、设计、制作、展示的过程,学会手工书的设计方法,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种媒材的质感、肌理与形状,体现书籍设计创意,感悟书籍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本单元课程为重组单元,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与第2课《手工书设计》组合而成,将书籍欣赏融入书籍设计中,根据完成创意书籍设计的大单元作业的特征,本重组单元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的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会设计有创意的手工书,参加我校的“书香校园”展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美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盒
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羊皮纸阶段。
纸莎草
卷轴羊皮书
拜 占 庭 圣 经
坚实、华丽
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
20世纪是书籍设计试验的 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 的书籍设计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设计家打破封建时代沉闷的局 面,丰富了书籍设计的设计语 言,为当代中国书籍艺术的创 新奠定了基础。
书籍设计的目的
封面书籍本身来说,有三大功能: 保护书籍不受损坏 宣传介绍书籍内容、促进阅读
美化书籍吸引读者视线
二 书籍的结构示意图
书籍的组成 :封面、护封、腰封、护页、扉页、 内页、前勒口、后勒口、书脊、封底
本课小结
总之,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 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的“耐人寻味”, 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 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 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通过对这门课的学 习,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更对的了解和深 入的学习,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实践,下 节课我们在来学习如何用手工的方式制作 书籍。
甲 古 文
【初期的书籍】 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靠 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 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方法来帮助记忆。但 是,只有文字才能准确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
青 铜 铭 文
【殷代和西周早期】人们将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 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
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书林漫步
第一课 书林漫步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知识 的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 万千。让我们漫步其中,探求 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
中国的古文字起源与发展
结绳记事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书籍的装订
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过程。 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着文明传承的 源动力.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 成为汉字的最早的起源。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 从而形成了金文。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 (buó)书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 文字。
蝴 蝶“梵夹装”和 贝叶经由印度 传入中国。启 发产生了经折 装,在书的封 面和封底粘上 硬纸壳。
3.卷轴装
4.经折装
经折 装
5.旋风装
6.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 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 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 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 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 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 却很牢固。
6.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 缝边撞齐、压平。再把折缝对面的级边,粘着千供包背的纸页上, 包上封面,使其成为一整本书。这样的装订方式称为包背装。包背 装实是线装本的前身。
7.线装本
将单面印好的书页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地对折,经配页排好书码 后,朝折缝边撞齐,使书边标记整齐,并切齐打洞、用纸捻串牢,再 用线按不同的格式穿起来,最后在封面上贴以签条,印好书根字(即 书名),成为线装书 。
说 一 说
观察收集的书籍封面,他们各有什么特 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可见: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 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 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封面书籍本身来说,有三大功能:
保护书籍不受损坏
宣传介绍书籍内容
美化书籍吸引读者视线
竹 简
玉版
1.简和策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加以改进、 推广。东晋时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在中国书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隋唐时代】纸书的制作主要靠手写。随着社会的 不断进步,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末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 术。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唐 咸通九年,印制所《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 印刷品。
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 书”或“素书”。《墨子》说:“书于竹 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 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
帛 书
宣纸
有人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能力绝大部 分应归功于汉字———这一形象文字,几千年奇迹般的 传承;而这又得归功于令其他各民族的高超的造纸术。 总之,书籍依旧是阶梯,我们依旧会攀爬,只是文明大 门背后的舞台或许非常大———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像。
雕版印刷术
【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反映 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艺都达到了 相当高的水准。 【明代】刻书更为发达。其末期出现的拱花及豆版 套印技术,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新的高峰,成为中国印刷 史上最光辉的篇章。随着书籍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书 籍的装订形式业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纸书出现后,大致 流行过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 装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