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原文与赏析。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对荷花、荷叶及月色描写的一段文字,寥寥数笔就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之中,也让读者体味到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所作的一篇散文。
在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夜下荷塘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因苦闷而难以排遣的情怀。
首先,文章开头用拟人手法写荷的姿态,既写出了荷的形象,又使文字生动活泼。
接着,通过对荷叶与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以“我”独自一人赏荷为结尾,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悲凉的情绪。
整篇文章都充满了抒情色彩,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荷塘周围的环境与眼前的景象相比较,突出了荷塘的美。
在描写荷叶时,作者通过对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荷香扑鼻。
而在— 1 —描写荷花时则从整体上进行描写,突出了荷花的高雅脱俗,显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再次,文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一串串,挨挨挤挤”“水平如镜”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塘的宽阔与美丽。
另外,作者还借助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展现了荷塘迷人的景致,从而激发了读者对荷塘的向往之情。
总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成功运用了拟人、比喻、环境描写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充满了抒情色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他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2 —。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赏析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赏析誉满文苑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课文。
《荷塘月色》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写作知识,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提高梳理文脉的能力,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提高写对景状物散文的鉴赏水平。
3、感受朱自清的淡喜与忧愁以及自我调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提高写对景状物散文的鉴赏水平。
课时准备: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一个星期我们结束了必修一的学习,通过对写人记事散文单元以及文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阅读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方法:要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事件的叙述品味或蕴含其中、或直接抒发的感情。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单元提示部分,浏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写景状物散文单元,可以将学到的散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这一单元当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状物散文基本上是抒情的,抒的是作者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打上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烙印。
景是为情而铺设的,在不同作家笔下,景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和趣味。
这几篇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风格各异。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展开联想想象,勾画赏析精彩语句。
一是要学到精彩的文笔和恰当的修辞,以及灵活的构思技巧。
二是要从文中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
并学习作者观察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
三是要从作者丰沛的情感中收获感动,从作者的睿智和见识中得到启迪。
精致的语言、深沉的情感、灵活的构思是《荷塘月色》称为经典的原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营造的荷月世界,看看他笔下的荷塘和月色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1、看标题,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篇散文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明确:是荷塘和月色。
不同于大多作品,这篇文章所呈现的是笼罩在月色下的夜晚的荷塘。
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荷塘月色?明确:四、五两段2、除此之外,文中其他段落写了哪些内容?各个部分如何串联的?请同学根据提示概括每一段主要内容,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段,交代我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在夜晚外出漫步荷塘,这是本文的写作背景和诱因。
第二段描写通往荷塘的曲折、幽僻、寂寞的小煤屑路。
第三段是作者在路上的所思所想。
第四段、第五段从荷叶、荷花、荷香、水波各个方面描写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
第六段,描写荷塘四周的景色:树、山,影。
第七段,作者思路被蝉声蛙叫打断,转而想起江南的采莲旧俗。
第八段,在对江南的惦念中离开荷塘,回到家中。
全文根据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明线)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1~3段)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
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第二部分(4~6段)夜景的描写,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烘托出一片宁静之后,让蝉声和蛙声打破宁静,借此转下最后的第三部分(7~8段),写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故乡采莲的情状,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了。
3、作者移步换景,情感由最开始的烦闷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第三段直接集中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内心独白。
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
作者情感思绪从不静、求精、得静到出静。
(暗线)明暗线具有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的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
他知道,作为社会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搅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
所以,出了门还是得回来,获得片刻的宁静最终还是得回到喧嚣中去。
结构与内容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起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三、问题探究1、文章文眼是哪一句?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是全文文眼。
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揭示题旨。
因“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感情基调。
2、除愁闷的情感,还有没有其他的情绪?明确:从作者的直接抒发的语句,转向分析作者“个性化的语句章法”。
作者的感情变化体现在景物描写的特点中。
文章开篇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体现这种不宁静的心绪,小煤屑路是“幽僻”、“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沉沉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时的盛况,发出“这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愁绪笼罩全文。
但是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与忧愁相伴的还有“淡淡的”喜悦。
课文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
”可见作者想要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沿着荷塘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便觉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风流的季节”。
可见,淡淡的喜悦依然笼罩全文。
忧愁与喜悦相伴共生,处忧愁之中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受忧愁的牵制,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
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是哀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
3、作者因何烦闷?(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明确: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于1927年7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白色恐怖笼罩大地。
在此之前,朱自作为“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头”消失,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了。
作者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又不满于现实的黑暗,《荷塘月色》通过对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的描写,营造出幽静安宁的意境,反映出作者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安宁而不得复杂心情。
4、分析文本第一部分1、朗读第一段,这段话交代了哪些内容?作者此刻心情如何?明确: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原因。
“心里颇不宁静”是作者漫步荷塘的缘由,也是作者此刻的心情。
这句话统摄全篇,是文章的文眼,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感情基调。
结句描写妻子哼眠歌哄润儿,以现实世界的安详平静反衬作者内心世界的不宁静,与文章结尾推门回到家中“妻已熟睡好久了”照应,首尾相合。
现实依旧,作者内心依旧不宁静。
2、朗读第二段,在通往荷塘的路上,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小路,树木,月色。
由于作者急于摆脱不宁静,所以小路更显曲折。
“幽僻”“寂寞”写出了环境的寂寥,“寂寞”也是作者的内心感受。
“蓊蓊郁郁”增添浓重的夜晚的气氛;“阴森森”渲染了恐怖的气氛。
这些景是忧愁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烘托作者不平静的心情。
这里第一次写到月色,照应标题。
“淡淡的”,符合作者此时的感情,所以说“今晚却很好”。
3、朗读第三段,作者在这里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矛盾吗?看看这一段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这个语气语调有什么特点?你从这样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不矛盾,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但在这里偏重冷静与独处,由下文中“这是独处的妙处”可得。
“好像”潜台词就是说这一切似乎不是真的。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关于自由,歌德曾说:一个人宣称他是自由的,那我们同时就可以判断他是受限制的。
说明作者平时是不自由的。
下文还有“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了”,“且”是暂且,说明这一切不会长久。
独特自由的荷塘是那么美好和令人神往,但似乎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一种愿望,折射出作者心里的一种难以消解的愁绪,这种愁绪使作者即使身处美妙自由的荷塘也不能消解。
小结:要体贴作者之心呢,把握作者委婉、曲折的感情,除了找到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还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以及作者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郁达夫说过朱自清的散文是“最纯粹的诗人的抒情散文。
”请同学们齐读四段,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请同学们默读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将叶子比为舞女的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叶子的优美姿态,而且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博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是运用拟人的手法,用形容女子娇媚神韵和姿态的“袅娜”和“羞涩”来比拟荷花,写出了荷花的情韵,赋予荷花以生命的活力和情感,还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二接着用“明珠”、“星星”、“美人”比喻荷花,而构成了博喻。
明珠晶莹剔透,因为月色的笼罩,荷花才有了光彩;星星是闪烁的,正如在荷叶的衬托下的月下荷花,忽明忽暗;刚出浴的美人则写出了荷花的纤尘不染。
这一组博喻分别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荷花晶莹剔透、忽明忽暗、纤尘不染的特点。
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与歌声有相同之处,但本质上属于不同的事物。
以听觉写嗅觉,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荷香的幽微清雅、似有若无,沁人心脾。
香气本是无形的,在这里用通感,化抽象为具象。
用词;“挨”富有表现力,赋予了叶子以人的情感;“脉脉”,写出水饱含深情又悄无声息的样子。
写景角度丰富;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富有层次;“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动静结合,以叶子与花的动,衬托出了荷塘的静美。
叠词;叠词的使用使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叠词不仅是音调的延长,更是情感的延长。
2、齐读第五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塘上的月色?明确: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光与影。
作者如何描写光与影?比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写出了月光似锦似缎、质感细腻以及自上而下、全部倾洒的动感。
动词的使用,化静为动,使庸常的比喻翻出了花样,静静地则写出了无声。
动词,“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中“浮”字写出了薄雾是轻轻地笼着,给我们一种立体感而不是像“罩”那样有压抑感。
还有“画”。
通感,将光与影形成的视觉效果比喻为名曲,以听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月色美丽和谐,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总结:荷塘月色全写口语,却能写出古典诗歌的质感的优美文字。
主要在于作者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一连串叠词,使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余音袅绕,给读者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运用了“泻”、“浮”、“笼”等动词,化静为动、把原本稍显庸常的比喻翻出新意;还运用了拟人、比喻、通感,写出了荷花、荷叶、荷香的韵味,赋予景物以生命的活力与美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展现了语言的音乐美,营造了静美、雅洁、自由、梦幻的荷月世界。
这样,苍苍茫茫的月夜,零星点缀的白花、若有若无的清香加上不能见一些颜色的流水,共同营造了月下荷塘静美、朦胧、素雅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