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特殊内涵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诗歌常见意象内涵

诗歌常见意象内涵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集合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诗句中常见意象内涵及其代表诗句

诗句中常见意象内涵及其代表诗句

诗句中的常见意象内涵及其代表诗句松柏的常见意象内涵及其代表诗句一、象征孤直、傲霜斗雪、卓然不群的品格陶渊明《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

俊秀的青松,由于身在东园的杂草之中,杂草出尽了风头,人们爱这柔嫩可人的杂草甚至还胜过爱青松。

直到有一天,“凝霜殄异类”之时,原本生长得千娇百媚的各种藤蔓杂草,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原本趾高气扬地盖过青松之姿的杂草,一瞬间就倒在青松脚下了,于是青松便“卓然见高枝”了,显示了青松卓尔不群的形象。

范云《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作者咏寒松的节操和贞心,但是并没有铺叙,反而用描写细节的手法,以精巧的语言形式展示了寒松的品质,以此构成诗歌与自我的精神。

二、象征卓异不凡。

李山浦《松》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此诗前两句是对松树在冬天风雪之中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松树的坚韧,常青不同于别树的孤傲。

后两句则是借桃李和藤萝的依靠缠绕来反衬松树的品质,通过对桃李藤萝的不屑反衬出松树的高大卓尔不群孤直耐寒的特点。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称赞大松“凌云”,并不说明有眼力。

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三、松树和神仙、隐者相关联。

陶渊明《杂诗四首》之四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这是一首咏松诗,诗将青松与道教用来托寓长生的“童子”并列,其中隐含着长生的意蕴,并详细阐述了得以寿考长年的道教导引术。

常用意象及其内涵

常用意象及其内涵

古诗词常用意象(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2.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 南浦——水边送别之地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4. 酒。

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5、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1)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6. 鸿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1)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2)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诗歌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另有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猿啼: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沙鸥: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鸿鹄::理想、追求
4、事物类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鸟、鱼:自由、惬意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1)月:望月思乡、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水:①引发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指时光流逝。

例如,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多表示惜别、思乡之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梅花:象征高洁人格。

例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菊花:象征坚强品格、清高气质、高洁志向。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影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甫∶"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中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更令人觉得凄恻。

(9)杜鹃: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可以看作是语言艺术中的精华部分,是诗人借助于感性经验、文化传统、神话传说等多种因素,用充满感情色彩的形象语言塑造出来的。

这些意象具备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可以通过具体形象传达出某种意义,也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形象来影射事物,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动物、花草、山水、天象、人物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在古诗词中是最为常见的,它们常常被用来作为特定的形象来象征某种含义。

1.鹰之意象:鹰是一种非常英勇的动物,它的飞行在古人眼中象征着自由、高傲、超越。

诗人们如杜甫、李白等都曾在诗中描绘过惊鸿一击般的鹰飞。

2.虎之意象:虎是以其雄壮、勇猛、凶猛著称的动物,在古代传说中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

有时,虎也被用来象征肆虐、毁灭等负面情感。

3.骏马之意象:骏马在古代象征着力量、速度、飞翔,也代表着成功、辉煌等贵族品质。

4.龙之意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与天、地、人息息相关的神圣存在。

龙是帝王的象征,也象征无穷的力量和超然的地位。

二、花草意象花草意象在古诗词中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抒发感情,它们具有不同花色、香气、形态和季节。

诗人们借用花草意象,常常在寄托哲理思考或者表达情感方面下功夫。

1.梅花之意象:梅花被视为冬季的瑰宝,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忠诚、刚强、坚贞等品质。

2.荷花之意象:荷花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花朵,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高洁、圣洁、纯洁等。

3.牡丹之意象:牡丹是中国古代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富贵、显赫、富丽堂皇的品质。

三、山水意象山水意象在古诗词中是最具有特色的象征意象之一,它们具有非常复杂和深刻的意义。

1.山之意象:山在古代意义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它可以象征着稳定、宁静、山巅或者高峰,也可以代表着艰辛、困苦、挑战等。

2.水之意象:水是流动的,它代表着变幻、无常、润泽等。

水可以代表生活和社会中的种种变化,也可以象征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波动和变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默认分类2010-04-02 16:19:33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教学目标:1、回顾学过的诗歌,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三、教学过程:(一)明确概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就叫意象。

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唐李白《忆秦娥》)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宋姜夔《扬州慢》)“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唐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刘禹锡《乌衣巷》)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14、水: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又因为江水的东流,寄寓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不复回。

15、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芦管的作用与此相同,不再列举。

1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课堂练习:(20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又因为江水的东流,寄寓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不复回。

15、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芦管的作用与此相同,不再列举。

17、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课堂练习:(20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20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答:(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墓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2005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16.(6分)1、[答案] (1)燕子兴亡[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