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空调PPT课件

空调PPT课件

4)喷口送风
5)条缝型送风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4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5 制冷系统
5.1 冷源种类
天然冰
地道风
天然冷源
地下水
水库水
深海水
制冷过程是一个消耗一定量的 能量,把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 体或环境中去的过程。
Qw 高温体
W
Q0
2. 按处理空气的介质来分: 全空气系统 空气-水系统(全水系统) 制冷剂系统(直接蒸发系统)
室外侧
室内侧
§3 空气处理及设备
3.1 空气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设备
热湿处理:加热、冷却、
净除化湿处理:过滤
加湿、
1. 冷却设备: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 喷水室
加热设备:表面式空气ຫໍສະໝຸດ 热器 电加热器2. 加湿设备: 喷水室
2. 空调机房的面积和高度
面积应根据所选用设备的数量、 型号,保证有足够的操作面积和检修通道。
高度应按空调器的高度及风管和 电线管(桥架)高度以及检修空间决定。
3. 空调机房的结构
空调设备设置在楼板上或屋顶上 时,荷载可按500~600kg/m2估算。
机房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以240砖 墙为宜,机房的门采用隔声门,如有必要, 机房内墙表面贴吸声材料。
有毒 须高压 可燃
碳氢化合物 卤代烃(氟利昂)
混合制冷剂
5.2 蒸汽压缩制冷系统
将制冷剂实现相变并持续 提供冷量的循环系统称为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由一些机械、换热 装置组成,并须能量的输入,且必定 放出热量。
由电能驱动压缩机提供高温 高压制冷蒸气的制冷系统就叫蒸汽压 缩制冷系统。

空调系统概述PPT课件

空调系统概述PPT课件

一、二次回风系统示意图
第15页/共115页
(4)单风道及双风道空调系统
• 单风道是全空气系统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 式,广泛用于办公楼、会堂、影剧院以及旅 馆的餐厅、门厅和医院建筑的公共用房等场 所。
第16页/共115页
单风道与双风道系统
第17页/共115页
单风道系统
• 系统中在同一时间风道中只送热风或冷风,不存在两种温度差别较大的送风。 同一系统中所有房间均只能送同样参数的空气(除非各房间加设额外的加热 或冷却装置)
第10页/共115页
1、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组成 (1) 空气处理设备 (2) 空气输送设备 (3) 空气分配装置
第11页/共115页
第12页/共115页
2、集中式空调系统按照所处理的空气来源的 (不1) 同封闭式
(2) 直流式
调空间
空调空间
第13页/共115页
第14页/共115页
式空调器和屋顶式空调器。
第50页/共115页
煤气炉与电暖气
第51页/共115页
煤气炉与电暖气(2)
第52页/共115页
分体式房间空调器
第53页/共115页
窗式空调器与柜机
第54页/共115页
• ②按制冷设备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又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 第55页/共115页
三、高层建筑空调系统
• 可全年保证所有房间所需空气参数,舒适性好,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很高, 仅用于少数要求极高的场合。
• 替代方案:将负荷特性、使用功能接近的房间划为同一系统;同一系统负荷 差异较大时,按最不利情况送,其余在末端另加再热或冷却处理装置。
第20页/共115页
双风道系 统示例
第21页/共115页

《NG空调系统》课件

《NG空调系统》课件

PART 06
NG空调系统的应用案例
商业建筑应用案例
总结词 大型购物中心
办公大楼 星级酒店
高效、节能、环保
采用NG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为顾客提 供一个舒适购物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通过NG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区域和楼层的需求,实现精准 控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能耗。
工作原理
通过高效的热交换器和先进的控制系 统,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的精确控制 ,同新型制冷剂、优化系统布局、智 能控制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能效 。
PART 02
NG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功 能
制冷系统
01
制冷系统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产生冷源,为整个系统提供冷 量。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发展,NG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功 能。
绿色化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NG空调系 统将更加注重环保性能,采用更 加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人性化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NG空 调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使 用舒适度。
学校
在教室和学生宿舍等场所采用NG空调系 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 活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费用支出。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NG空调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 ,传统的空调系统由于其高能耗、高 碳排放的特点,已经无法满足可持续 发展的需求。因此,NG空调系统应 运而生。
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现在的商业化 应用,NG空调系统在技术上不断突 破,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2024版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2024版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ppt 课件目录•暖通空调系统概述•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空气处理过程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与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01暖通空调系统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暖通空调系统是一种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旨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分类根据使用目的和场所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以及特殊用途空调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自然通风、集中供暖到现代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现状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未来趋势与挑战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的暖通空调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节能和环保。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等。

挑战在实现智能化和高效节能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成本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如何降低改造成本并保障投资回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标准等。

0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基础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功、热力学系统、状态方程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现象的方向性,熵增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密度、粘度、压缩性、导热性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压力分布、流体静力学方程等。

流体静力学流动类型、流动阻力、流量计算等。

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原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等。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等。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030201控制理论应用03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03实例分析结合具体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负荷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空调系统设计方法ppt课件

空调系统设计方法ppt课件

朝向差别 地域差别 分布差别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湿负荷
人体散湿量 新风带入的湿量 液面或者湿表面的散
湿量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热负荷计算
采暖热负荷计算
空调热负荷计算(附 加新风加热量)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三、空调冷负荷估算
作为方案设计和初步 设计的参考
举例
过程设计
充分考虑非满负荷运 行的工况
措施:冷负荷考虑分 析,设备节能分析, 设备匹配选型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内 容
建筑围护结构 外窗辐射照明 人体散热 照明散热 设备散热 实物物料散热 新风散热 伴随散热的潜热
.
第二节 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估算
水容量的2~3%选择
一般,一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调水系
统膨胀水箱的容积为2~4立方。
.
六、末端设备的选择
1、风机盘管的选择
风机盘管有两个主要参数:制冷(热)量和送风量,故有风机盘管的选择
有如下两种方法:
(1)根据房间循环风量选:房间面积、层高(吊顶后)和房间换气次数三者的乘积即为 房间的循环风量。利用循环风量对应风机盘管高速风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卧式离心泵
.
立式离心泵
2、水泵型号含义
SLS 200 - 250
3、水泵选择的步骤
叶轮名义直径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 SLS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
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确定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 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公式
Q(kW)
L(m3/h)=

1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教程PPT课件

1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教程PPT课件

13
第二步:水系统水管管径的计算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m)=
L(m3/h)
0.785x3600xV(m/s)
公式中:L----所求管段的水流量(第一步已计算出)
V----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
荐值为1.5m/s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 1.0m/s,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是应该 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1、水泵的主要形式
卧式离心泵
立式离心泵
11
2、水泵型号含义
SLS 200 - 250
3、水泵选择的步骤
叶轮名义直径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 SLS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12
第一步:水泵流量的确定
1.冷却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 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Q(kW)
L(m3/h)=
综上所述,冷冻水泵扬程为26~35mH2O, 一般为32~36mH2O。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可照搬经验值!
16
水泵的选择
• 冷却水泵扬程的组成
1.制冷机组冷凝器水阻力:一般为5~7mH2O;(具体值可参看
产品样本)
2.冷却塔喷头喷水压力:一般为2~3mH2O
3.冷却塔(开式冷却塔)接水盘到喷嘴的高差:
X(1.15~1.2)
(4.5~5)℃x1.163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 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 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 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空调系统》课件

《空调系统》课件
检查冷凝水管是否通畅,以及室内机安装是否水平,避免冷凝水排出不畅导致漏水。
03
02
01
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深度清洗,包括清洗冷凝器、蒸发器、管道等部分。
深度清洗
当空调系统中的零部件损坏时,需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更换,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更换零部件
在保养或维修后,需要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制冷、制热效果良好。
安装水系统
包括水管的选择与连接、水阀和水泵的安装等。
安装风系统
包括风机的安装、风管的制作与连接、风口的选择与安装等。
准备工作
包括现场勘查、制定安装计划、准备设备和材料等。
安装制冷机组
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安装制冷机组,连接管道和控制系统。
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测试,确保正常运行。
系统调试
测试空调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制冷、制热效果,空气处理能力等。
系统调试
05
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传统的制冷剂如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因此需要使用环保制冷剂来替代。环保制冷剂应具有较低的臭氧层破坏潜势和温室效应潜势,同时性能与传统的制冷剂相近。
环保制冷剂
目前常用的环保制冷剂有R410A、R32等,这些新型制冷剂对环境友好,且制冷性能优良,能够满足空调系统的需求。
室外机的能效比和噪音水平也是选购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01
02
04
03
控制面板通常包括显示屏、操作按钮、遥控器等部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遥控器进行开关机、温度调节等操作。
控制面板还需要具备智能控制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
03
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调试与验收
对安装好的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然后进行验收。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概述.pptx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概述.pptx

HVF-05
3层 办公
HVF-05
HVF-05
2层 办公
风机盘管 HVF-05
热泵式溶液空气 处理机组 HVA-06
回风
1层 档案室
新风
排风 送风
1层 食堂
热泵式溶液调湿 新风机组 HVF-10
回风
排风
送风
新风
冷 却 水 泵
冷冻 水泵 冷水机组
建筑设计与暖通空调
空调采暖系统原理图(复合冷热源方式)
* 竖风道要求——密闭、不漏风 当管道井尺寸有限时,一些局部可采用土建风道
—— 适用场所: (1)新风引入风道(北方地区需要做好保温) (2)楼梯间加压风道 (3)普通排风系统(非污染物排风)的负压段 (4)房间空调回风(需保温) (5)排烟系统负压段 (6)前室加压风道
—— 风道材料及制作方式:以钢筋混凝土现浇为最好…. (1)、(3)、(4)—— 可采用砖砌风道 (2)—— 现浇混凝土 (5)、(6)—— 最好现浇混凝土。若砖砌,则应在风道内壁 衬钢板密封
建筑设计与暖通空调
建筑多样化因素分析
面积与规模
大、中、小
绝大部分建筑设计 产品都是定制式产 品,因此针对性是 最重要的考虑!
工 业 建 筑
民 用 建 筑
商业建筑——商场、餐饮、酒店,等
办公建筑——政府办公、开发商
使
文化建筑——博物馆、教学楼,等


居住建筑——住宅


整体 构成
冷、热源 + 输配系统 + 末端系统

合理选择

冷热源
合理输送 冷热源
合理使用 冷热源


能源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气调节工程设计方法
§2.1空调系统风道设计
2.1.1风道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 风道的布置原则 风道布置直接关系到空调系统的总体布置,它与工
艺、土建、电气、给排水等专业关系密切,应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a
1
1.空调系统的风道在布置时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当系统服务于 多 个房间时,可根据房间的用途分组,设置各个支风道,以便与调节。
∆P=∆Py+∆Pj (Pa)
(一)沿程压力损失的基本计算公式
长度为l(m)的风管沿程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y=∆pyl
(Pa)
式中 ∆py—单位管长沿程压力损失,也称为单位管长摩擦阻力损 失
,单位为Pa/ m,可查阅附录13以及有关设计手册中《风管单位长度
沿程压力损失计算表》进行计算。
a
7
(二)局部压力损失的基本计算公式 ∆Pj=ζ×υ2ρ/2 (Pa)
根据各部分的风量和所分配的压力损失值,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
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节,以保证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差
值小于15%。该方法适用于风机压头已定,以及进行分支管路压损平
衡等场合。
3.静压复得法
静压复得法的含义是,当流体的全压一定时,风速降低,则静压增加
,利用这部分“复得”的静压来克服下一段主干管道的阻力,以确定
薄钢板有普通薄钢板和镀锌薄钢板两种。钢板厚度,一般采用0.5 ~1.5mm左右。
对于有防腐要求的空调工程,可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或玻璃钢 板制作的风管。仅限于室内应用,且流体温度不可超过-10~+60℃。
以砖、混凝土等材料制作风管,主要用于与建筑、结构相配合的 场合。
a
3
三. 风管断面形状的选择
风管断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圆形断面的风管强度大、阻力 小、消耗材料少,但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多,布置时难以 与建筑、结构配合,常用于高速送风的空调系统;矩形断面的风管 易加工、好布置,能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弯头、三通等部件的尺寸 较圆形风管的部件小。为了节省建筑空间,布置美观,一般民用建 筑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的断面形状均以矩形为宜。
式中 ζ—局部阻力系数; υ —ζ与之对应的断面流速。 ρ—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大气压力为101325 Pa,温
度为20℃),ρ=1.2kg/m3; 附录14以及许多文献资料中,都载有各种各样管件的局部阻力
系数ζ计算表,可供设计时选用。
a
8
2.1.3 风道设计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一.风道水力计算方法
管道尺寸,从而保持各分支前的静压都相等,这就是静压复得法。此
方法适用于高速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a 。
10
二.风道水力计算步骤
以假定流速法为例,说明风道水力计算的方法步骤: 1.确定空调系统风道形式,合理布置风道,并绘制风道系统轴测图 ,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2.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 )本身的长度。 3.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多得环路。 4.根据造价和运行费用的综合最经济的原则,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 。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P111表6.3确定。
2.风道的布置应根据工艺和气流组织的要求,可以采用架空明敷设, 也可以暗敷设于地板下、内墙或顶棚中。
3.风道的布置应力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弯头、三通等管 件应安排得当,管件与风管的连接、支管与干管的连接要合理,以 减少阻力和噪声。
4.风管上应设置必要的调节和测量装置(如阀门、压力表、温度计、 风量测定孔、采样孔等)或预留安装测量装置的接口。调节和测量 装置应设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1250×800
160×160
320×320
630×250
1000×320
1250×1000
200×160
400×200
630×320
1000×400
1600×500
200×200
400×250
630×400
1000×500
1600×630
250×120
400×320
630×500 1000×630 1600×800
250×160
400×400
630×630
1000×800
1600×1000
250×200
500×200
800×320
1000×1000
1600×1250
250×250
500×250
800×400
1250×400
2000×800
320×160
500×320
800×500
1250×500
2000×1000
a
9
1.假定流速法
假定流速法也称为比摩阻法。先按技术经济要求选定风管的风速,再
根据风管的风量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阻力。这是低速送风系统目前
最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压损平均法
压损平均法也称为当量阻力法。这种方法以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相等为
前提,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取最长的环路或压力损失最大的
环路,将总的作用压力值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环路的各个部分,再
风道的水力计算是在系统和设备布置、风管材料、各送、回风点 的位置和风量均已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风道水力计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管段的管径(或断面尺寸)和 阻力,保证系统内达到要求的风量分配,最后确定风机的型号和动 力消耗。
风道水力计算方法比较多,如假定流速法、压损平均法、静压复 得法等。对于低速送风系统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而 高速送风系统则采用静压复得法。
5.风道布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需要,并且不妨碍生产操作。
6.风道布置应在满足气流组织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美观、实用的原
则。
a
2
二. 风管材料的选择
用作风管的材料有薄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玻璃钢板、胶合板、 铝板、砖及混凝土等。需要经常移动的风管,则大多采用柔性材料制 成各种软管,如塑料软管、金属软管、橡胶软管等。
常用矩形风管的规格如下表所示。为了减少系统阻力,并考虑 空调房间吊顶高度的限制,进行风道设计时,矩形风管的高宽比宜 小于6,最大不应超过10。
a
4
外边长(长×宽)(mm)
120×120
320×200
500×400
800×630
1250×630
160×120
320×250
500×500
800×800
a
5

2.1.2风道设计的基本任务
一.风道设计的原则 风道设计时应统筹考虑经济、实用两条基本原则。
二.风道设计的基本任务: 1.确定风管的断面形状,选择风管的断面尺寸。 2.计算风管内的压力损失,最终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并
选择合适的通风机。
a
6
风管的压力损失∆P由沿程压力损失∆Py和局部压力损失∆Pj两部分组 成,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