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

合集下载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二期工程场地工程地质研究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二期工程场地工程地质研究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二期工程场地工程地质研究李伟立【摘要】为了评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二期工程场地稳定性,通过对比分析场地内两类沉积区:正常沉积物和古河道分布区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本研究采用标贯和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和物理性质、固结特性、抗剪强度特性等室内试验手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直接影响土层的颗粒级配及组分,颗粒级配又决定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上层粘性土表现为含水量高,密度低,孔隙比大,粘聚力大,内摩擦角小;下层砂质土表现为含水量低,密度高,孔隙比小,粘聚力小,内摩擦角大。

海底表层的水动力作用以及粘性土与砂质土分层界面的侵蚀作用导致土层呈现出超固结现象,对土体的物理性质也有部分影响。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ite stability of Second stage of the East Sea Bridge Offshore Wind Project , compare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of two types of sedimentary area within the site:the ancient river sediments and normal sedimentation area.This study ,use SPT and 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methods in-situ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test inLaboratory.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directly affects soil,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directly determine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the upper clayey soil with high moisture content,low density,high void ratio,large cohesion, low internal friction angle;the lower sandy soil with moisture content,high density,small void ratio,low cohe-sion,larg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Surficial hydrodynamic function anderosion in the interface of clayey soil and sandy soil affected the consolidation state of soils which present over consolidated state ,which also affect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海上风电;标贯;静力触探;物理力学参数【作者】李伟立【作者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上海 200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 前言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海上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广阔平坦的区域,使得近海风力发电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质工程勘察活动,其目的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勘查海域地质特征,发现具有投资价值的海洋风力发电项目和研发海洋风力发电技术的先进性。

在国家层面和本土组织层面,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应当坚持以下规范:
一、组织规范。

地质工程勘察组织要解决技术组织、组织责任、指挥统筹、装备配备等问题,健全决策仓促流程、勘察计划框架等,确保海外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技术规范。

主要包括海洋地质、海底地貌、海底地表情况等多个方面,以及环境污染调查、海洋能源开发、各种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确保岛外风电场工程安全,节能,绿色。

三、技术咨询规范。

应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包括海洋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实施政策和对策,防止可能的侵权和滥权行为,防止或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环境保护规范。

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相关规定,全面考虑风电场影响水环境、海洋生物环境、风景环境等,及时有效地避免和缓解不利影响,确保海洋风电工程能够节能环保。

以上就是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这些规范为开发海洋风电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充分保护了海洋资源环境,从而促进了风电发展。

海上风电地质勘测研究

海上风电地质勘测研究
立 泥河 湾 省级 地 质遗迹 自 然 保 护 区 ,2 0 0 2 年7 月 ,国 务院 能 成 为远 古人 类的 东方 故 乡。 办 公 厅正式 批 准泥 河湾 保护 区为 国家级 自然 保护 区 , 2 0 1 1
1 9 4 8 年 第 十八 届 国际地 质 大 会在 确 定意 大 利 维拉 弗
下 ,风 电场 建 设 的地 质条 件进 行 评 估 并做 出 了适 宜 性 评 湾 海 上 示 范风 电场 作 为应 用 实例 ,研 究 了适 用 于海上 地
价 ,对 于海 岸 带 不 同岩 土 沉 积组 合 类 别及 其 相 适应 的 海 理 环 境 、地 质 条 件 的 海 上 风 电场 地 质 勘 测 测 量 技 术 方 上 风 电风机 基 础 类 型进 行 了评 价 ;进 行 了海 上勘 探 作 业 法 。
原县 化稍营 、大 田洼 、辛 堡三个 乡镇 ,涉及蔚县北 水 堪 称 远 古哺 乳 动 物 的乐 园 ;不 同时 代 的 旧石 器 众 多而 珍 泉、黄梅两个乡镇。1 9 9 7 年2 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 贵 ,古 人类 文 化 活动 遗 址 丰富 多彩 、惊 世 诱 人 ,极 有 可
年8 月被 授 予 国土 资 源 部科 普 基 地 , 2 0 1 3 年1 月被 国土 资 朗动 物 群 及其 相 应 陆相 地 层 作为 第 四纪 早 更 新 世 代表 的 源 部 纳 入第 一 批 国 家级 重 点 保护 古 生 物化 石 集 中 产地 名 同时 ,确 定我 国的 泥河 湾 动 物群 与意 大利 维 拉 弗 朗 动物
海上 风 电地 质勘 测研 究
国家高技 术研 究 发展 计划 ( 8 6 3 计 划 )课题 海 上 风 平 台研 究 ,探 讨 了适 宜 不 同 海环 境 条件 下的 海 上勘 探 作 资 源 、海 况 及 地 质勘 测 测 量技 术 研 究》 子 课题 海 上风 业 平 台 及钻 进 作 业方 法 ;研 究 了适 宜海 上 风 电场海 底 地

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发布时间:2021-03-25T15:39:03.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作者:彭星[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缺口不断增加,传统发电模式中环境污染及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电场建设从陆地大力向海上发展。

武汉联动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缺口不断增加,传统发电模式中环境污染及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电场建设从陆地大力向海上发展。

本文分析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地质勘察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结合国内外大型设计机构先进的海上风电地勘经验及国内外海洋石油工程勘测经验,针对性提出我国海上风电地勘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我国海上风电场勘察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解决方案引言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成为了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主要方向。

经过多年的陆地风电和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可利用的资源较好的陆域越来越少。

我国拥有广阔而丰富的滨海、浅海海域,且海上风电场拥有风能资源好、单机容量高、不占用土地、无噪声环境污染等优势,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并大力建设发展。

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快速发展,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区别于传统风电场的勘察,如何在风、浪、潮共同作用的海面进行海底地质资料收集与采集,准确提供海底地层结构、空间分布、有无海底障碍物等地质信息,将直接影响到海上风电场的风机布置、基础选型、工程建设的周期及技术经济指标。

1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条件我国东南沿海拟建海上风电场区域一般离岸距离在10-30km,海水深一般在15-25m,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以来浅海相、陆相沉积及海陆交替复合沉积相沉积地层,形成条件复杂多变,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

表层主要为新近沉积淤泥或淤泥质土、软塑黏性土、松散粉土等,一般厚度约在20-60m,沉积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造成土层差异较大,主要为欠固结土,物理力学性质差,成孔过程中易塌孔、难以成孔,需采取跟管钻进等措施。

风力发电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

风力发电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

风力发电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发电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能源选择。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过风轮转动发电机来产生电力。

然而,为了确保风力发电设备能够稳定而高效地运行,地质勘察在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察是评估和研究地下和地表条件的过程,以确认地质情况对风力发电工程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

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质地形调查是地质勘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调查地表的地形特征,可以确定风力发电场的适宜位置和布局。

例如,选择平坦的地面可以更容易地建造风力发电设备的基础,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地质地形调查还可以确定周围地区的地质风险,例如地震、山体滑坡等,以评估工程对自然灾害的容忍能力。

其次,如同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地质土壤调查也是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对土壤的力学性质、承载能力以及渗透性等进行研究,可以为风力发电设备的基础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工程的要求不同,如软土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风力发电设备的稳定性。

此外,对土壤的化学成分分析也是必要的,以评估土壤的腐蚀性,避免腐蚀对风力发电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地下水状况的勘察也是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下水的存在对于基础的设计和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地下水位、流域的渗透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以确定地下水与基础建筑的关系。

地下水的上升和下降可能会对土壤的力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地下水情况的调查至关重要。

最后,地质勘察还需要考虑风力资源的评估。

风力资源的评估是通过对地区的风速和风向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定可发展的风能资源量。

合理的风力资源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最佳的风电场地点,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益。

此外,风力资源评估还可以预测风能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帮助规划合适的设备容量和布局。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探讨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探讨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探讨摘要: 风电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能源,但目前风电的勘察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还未颁布,落后于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笔者从事多年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积累了一些勘察经验,结合风电工程实际,提出几条个人看法和同行探讨。

关键词:勘察布孔 桩型 静载试验风电是一种新兴的环保、节约能源,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

我国风源辽阔,具备发展风电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按我国国家产业政策总体规划,风电将和核电、太阳能等一起成为我国目前和未来十年大力发展的新兴能源,内蒙古、河北、江苏及西北等几个省份正在规划风电基地建设。

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师范项目—上海东海海上风电已经投入运营。

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风电勘察、设计还没有国家或行业规范,也没有相关行业强制性标准,目前从事风电勘察、设计的设计院所和技术工程师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都是直接遵循相近行业规范标准进行风电勘察、设计的。

对于风电勘察来说,由于没有规范的硬性限制,加上风电市场激烈竞争和技术经验不足等原因,仅就勘探孔的布置而言,同一场地同样一台装机容量的风机,有布置一个勘探孔的,也有布置两个或三个、四个勘探孔的,很不规范。

为了确保风机地质勘察质量,在行业勘察规范和强制性条文未颁布之前,应该根据拟建场地具体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给设计、施工方可靠、优化、实用的地质资料。

一、风机勘探孔布置原则风机为高耸构筑物,在风机动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经常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基础边或角桩偶尔处于抗拔状态。

因此,风机基础受力比较复杂,勘探孔的布置应考虑到这些特点。

我国目前的勘察规范,对拟建物勘探孔的布置主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全平面布置勘探孔原则,即不管采用网格状、梅花状还是“之”字型布孔,要求勘探孔能够把拟建物基础全部包容住;第二个原则是勘探孔孔距离控制原则,目前施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9.2条款规定了两条标准:①端承桩勘探孔间距宜为12.0~24.0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0~2.0m;②摩擦桩勘探孔间距宜为20.0~35.0m,当地层条件复杂影响设计应适当加密勘探孔。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探讨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探讨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探讨摘要: 风电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能源,但目前风电的勘察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还未颁布,落后于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笔者从事多年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积累了一些勘察经验,结合风电工程实际,提出几条个人看法和同行探讨。

关键词:勘察布孔 桩型 静载试验风电是一种新兴的环保、节约能源,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

我国风源辽阔,具备发展风电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按我国国家产业政策总体规划,风电将和核电、太阳能等一起成为我国目前和未来十年大力发展的新兴能源,内蒙古、河北、江苏及西北等几个省份正在规划风电基地建设。

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师范项目—上海东海海上风电已经投入运营。

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风电勘察、设计还没有国家或行业规范,也没有相关行业强制性标准,目前从事风电勘察、设计的设计院所和技术工程师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都是直接遵循相近行业规范标准进行风电勘察、设计的。

对于风电勘察来说,由于没有规范的硬性限制,加上风电市场激烈竞争和技术经验不足等原因,仅就勘探孔的布置而言,同一场地同样一台装机容量的风机,有布置一个勘探孔的,也有布置两个或三个、四个勘探孔的,很不规范。

为了确保风机地质勘察质量,在行业勘察规范和强制性条文未颁布之前,应该根据拟建场地具体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给设计、施工方可靠、优化、实用的地质资料。

一、风机勘探孔布置原则风机为高耸构筑物,在风机动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经常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基础边或角桩偶尔处于抗拔状态。

因此,风机基础受力比较复杂,勘探孔的布置应考虑到这些特点。

我国目前的勘察规范,对拟建物勘探孔的布置主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全平面布置勘探孔原则,即不管采用网格状、梅花状还是“之”字型布孔,要求勘探孔能够把拟建物基础全部包容住;第二个原则是勘探孔孔距离控制原则,目前施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9.2条款规定了两条标准:①端承桩勘探孔间距宜为12.0~24.0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0~2.0m;②摩擦桩勘探孔间距宜为20.0~35.0m,当地层条件复杂影响设计应适当加密勘探孔。

海上风电工程勘察问题的研究

海上风电工程勘察问题的研究
自从我 国国 家海 洋 局 出 台 《中 国海 洋 发展 报 告 》 以 来 ,我 国对 海洋 资源 的开 发 和利 用 进入 了快速 发 展 的阶 段 。我 国的 海域 面 积庞 大 ,海 域 面 积约 有 300万 平方 千 米 ,而且 海 洋 里 资源 丰 厚 ,堪称 是 巨大 的资源 宝 库 ,被 称 为 “蓝 色 国土 ”。海 洋 里有 资源 丰 富 的石 油 、天然 气 、 可 燃 冰 、等 大 量 资源 ,这 些 资源 如 果被 我 国开 发 利用 起 来 ,可 以为 我 国 的发 展 提供 强 大 的动 力 ,使 得经 济 发展 再创 新 高 。海 洋 不但 能 为 国家 提供 巨大 的能 源 ,缓解 能 源 紧 缺 状况 ,还 能为 生 活提 供 大量 原 盐和 生 活 用水 、 工 业用 水 ;海 水含 有 大 量镁 、钾 、锂等 稀 有元 素 ,经 测 定 , 海 水 里 含 有 多达 80多 种 人 类 可 以利 用 的稀 有 元 素 。 因 此 ,开 发和 利 用 海洋 资 源对 缓 解我 国 资源 紧 缺 有着 重 要 的 意 义 [1-2]。
作 者 简 介 :王 立晗 (1968-),男 ,工 程 师 ,本科 ,研 究 方向 : 海上 风 电勘 察 技 术 。
等 部 门, 先要 申请 办 理 正规 颁发 的 海域 施 工许 可 证才 能 进 行后 续 的相 关 工作 。此 后 ,还 要 在相 关 的报 纸 上发 布 位置 的通 知 ,并且 要 收集 目标海 域 的航 海 图、地 形 图 以 及 水文 观 测 图, 只有 足够 了解 了该 地 的海 域地 形 、 该处 的水深 、潮 汐 规 律和 水深 规 律 ,才 能为 海 上风 电工程 勘 察 工作 的顺利 进 行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从 而 制定 出合 理安 全 的勘察 方案 和计 划 ,使 得勘 查工 作经 济 、高 效地进 行 。 海 上勘 察 工作 环 境恶 劣 ,要 求很 高 , 只有 具备 了相 关资 质和 能 力 ,才 能进 行施 工 工作 。 2.2 勘 查 工 作 的 气 象条 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地质勘察
摘要:通过对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同陆上风电场不一样的勘察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以后大规模开展海上风电场勘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勘探平台、安全保障、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风电建设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装机1200余万kw,以陆上风电为主,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1-2亿kw,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在苏沪海域和浙江、广东沿海探索近海风电开发经验,打造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目标。

目前,已经在江苏完成了《江苏省海上风电规范》,并在2010年9月份完成了江苏滨海、射阳、东台、大丰等四个海上特许权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在浙江也已经在进行浙江海上风电规划,另外一些大型央企也在进行海上风电的勘察与设计,至此,在江苏与浙江沿海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海上勘察工作。

本文对近段时间开展的海上风电项目地质勘察,从海上风电场地质条件、风机的基础特点及桩型选择、勘察布置及技术要点、勘察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阐述。

1.海上风电场的地质条件
1.1 工程地质条件
目前江苏、浙江的海上风电场的沉积环境一般为第四系海相、
陆相沉积以及陆、海相交替沉积地层,沉积条件复杂,上部海相沉积多为厚约20~60m的粉土、砂土或淤泥质土层;海相沉积下部一般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工程性能较好,一般为可塑~硬塑状粘性土及中密~密实的粉土、砂土层,是风电场风机等构筑物主要的桩基持力层。

上部土层主要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特性:
1)欠固结性:由于上部土层为新近沉积土,这些土在自重作用下还没有完全固结,土中孔隙水压力仍在继续消散。

2)粉土、砂土液化:上部20m深度内饱和砂土、粉土需进行液化判别处理,根据海上多个风电场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结果,场地20m深度内砂土、粉土具轻微~中等液化势。

下部土层工程性能较好,是风机基础的主要桩基持力层,但应注意下卧层存在软弱夹层,由于软弱夹层的不均匀性,致使在桩基持力层选择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桩基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持力层的厚度来确定是否考虑穿透软弱下卧层或进行不均匀沉降变形验算。

1.2 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孔隙性潜水同海水相通,为海水补给,因此腐蚀性情况相同,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高矿化度cl—k+na型水,海水一般具有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强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等特点,设计时需采取防腐措施。

2.海上风电场风机的基础特点及桩型选择
因风电机组为高耸结构建筑物,受水平风荷载时,其水平力和底部弯矩很大,对基础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海上风电场由于场地上部土层的工程特性,致使土层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结构要求。

且风电场位于近海海域,潮流湍急,基础易受淘蚀,水下施工困难,故不宜采用天然地基。

而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且均匀、抗震性能好等特点,能够较好的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及由风产生的振动或动力作用。

故风电机组基础建议采用桩基础。

海上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基础桩型一般采用phc管桩或钢管桩,phc管桩与钢管状均为挤土桩,不存在施工用水问题,焊接桩较方便,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也较大,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保证。

钢管桩较phc管桩耐打及耐压性好,抗水平承载力大,沉桩相对较容易,可选择较大的锤重锤击沉桩,装卸运输方便,不易破损,但造价较高。

phc管桩连续穿透可塑~硬塑状粘性土及中密~密实的粉土、砂土层较困难。

因此,海上风电场的桩基类型建议选择钢管桩,以下部可塑~硬塑状粘性土及中密~密实的粉土、砂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少于2d,桩端下持力层厚度不少于3d。

3.海上风电场勘察布置及技术要点
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及有关风电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目前海上风电场勘探孔布置原则,在预可研、可研阶段,一般10万kw海上风电场至少布置6个勘探孔,20万kw海上风电场至少布置9个勘探孔,30万kw海上风电场至少布置12个勘探孔,勘探线不宜少
于2—3条,勘探孔一般宜等间距布置,以钻孔为主,原位测试孔为辅,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址适当增加勘探孔勘探线,海上、陆上变电站或集控中心位置宜有一个勘探孔;在技施阶段,应在设计微观选址最终确定风机布置方案的基础上,每台风机布置不宜少于2个勘探孔。

根据江苏、浙江近海的工程地质条件,钻孔孔深一般大于80m,且钻孔进入稳定的持力层不少于8倍桩径,确保满足桩基设计和沉降验算要求。

海上风电场勘察一般采取钻探取土鉴定、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方法。

现场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以及电阻率测试、单孔剪切波速测试;室内土工试验除进行常规试验外,还需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对于特殊工程地质条件还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试验,桩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应根据桩基荷载情况应进行高压固结试验,以满足沉降验算的要求,最大固结压力应大于桩端处的附加应力加土的自重压力,对于欠固结土的最大固结压力应根据先期固结确定。

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基础承受上部塔架传来的较大的水平力和倾覆力矩,并直接承受波浪力和海流力。

这些荷载具有明显的动力和循环特性,导致基础结构的荷载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和疲劳特性。

同时,由于基础水平变形较大,地基土容易产生塑性变形,软土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也表现出一定的强度衰减。

因此,为反映风机荷载和波浪荷载动力循环作用下软土的强度衰减和桩
基水平大变形的特点,须采取基于p~y曲线方法的弹塑性计算模型来进行桩基结构计算。

p~y曲线法是目前计算横向受荷桩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发生较大变位的横向受荷桩。

海洋工程中的高桩结构物、港口工程中的靠船墩台等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较大变位时,p~y曲线法比传统的假想嵌固点法、m法等能更好的反映桩土相互作用,经过国内外一系列工程的实测验证,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相对较好。

而对p~y曲线相关参数的确定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大量的土力学试验数据及现场原位测试数据的支撑,涉及到地质参数主要有粘性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凝聚力cu值、砂土内摩察角φ。

4.勘察施工组织
4.1 施工准备
海上风电场工程勘察成本高、风险大,根据工程勘察的目的和技术要求,首先要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收集拟勘察区域的地形图、航海图、水深图及水文潮汐观测资料,了解该水域海底地形、航道分布、水深和潮汐变化规律。

为制定切实可行、安全经济的钻探方法和技术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和规定,施工前,将工作业区的位置、作业时间、施工船只和人员名单等上报海事部门、港航监督、边防等部门,申请海域施工许可证。

4.2 勘探设备的选择
海上风电场勘察所需勘探船的吨位宜根据收集的地形图、航海
图、水深图及水文潮汐观测资料,以及钻孔深度等来确定。

可采用一艘500~1000吨的铁驳施工船或货船来安装勘探平台,另配置一艘100吨左右的铁驳渔船作为交通船;或采用二艘150~200t的铁驳渔船来安装勘探平台,另配置一艘100吨左右的铁驳渔船作为交通船。

钻机设备采用300型钻机。

4.3 安全保障措施
海上风电场勘察同陆上风电场相比,最突出的问题是安全问题主要为:①海上勘探施工中突遇大风大浪、涨大潮等恶劣气候;②勘探平台移动等过程中措施不当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事故。

为做好海上勘探事故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海上勘探作业安全有序进行,应成立项目部安全管理小组,设置专职安全员,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响应预案。

具体措施如下:
1)选择强度高、稳定性好、具备自航能力的船只,船只下海前应仔细检修,并且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且航行证件齐全,船员均具备船员资质、体质适宜、熟悉当地海况。

2)勘探船上应设有施工作业标志及信号灯,锚头上应栓捞绳,捞绳长度大于水深1~2m,在捞绳尾部栓系浮筒及信号灯,避免往来船只靠近作业区拖断锚绳。

3)船上备有救生圈、救生衣,工作人员在有潮水期间施工必须穿救生衣,船舷处应备有防护措施,夜间施工时配备发电机照明,防止作业人员不慎落水。

4)船上应具备相应的高频收音机或对讲机等通讯设施。

5)作业前必须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水上基本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教育。

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备紧急情况的发生。

注意天气预报的收听,最好委派专人每天按时收听,遇特殊天气,应迅速停钻并及时将套管撤出,船只开至安全地点。

5.结语
近几年来,由于风电建设快速发展,已经在江苏、浙江沿海滩涂上勘探了上千个勘探孔,在潮间带和近海勘探了数百个勘探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大量的海上风电场地质勘察,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同陆上风电场不一样的勘察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以后大规模开展海上风电场勘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简介:张祖国(1973-),男,浙江杭州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

林云生(1962-),男,浙江宁海人,工程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