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动物细胞生物制药应用

合集下载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课件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课件

利用动物细胞生产生长因子和蛋白质药物案例
总结词
利用动物细胞生产生长因子和蛋白质药物是动物细胞工程制药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详细描述
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刺激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烧伤、 溃疡等。例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可以通过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此外,许多蛋白质药物也是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如
关键突破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 展,动物细胞工程制药将有望成为未 来药物生产的主流技术,为人类健康 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 发展和成熟,动物细胞工程制药取得 了关键性突破,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01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动物细胞置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其在体外生长繁殖的 技术。
培养基是动物细胞培养的核心要素,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激素 等。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生产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物,以及进行药物筛选和 毒理学研究等。
动物细胞基因编辑技术
动物细胞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基因 工程技术对动物细胞的基因进行精确 的改造和修饰。
动物细胞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研究基 因功能、疾病治疗和生物育种等领域 。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 CRISPR-Cas9系统,它能够高效地实 现对特定基因的敲除、敲入和点突变 等操作。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指通 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系统,实现 动物细胞在体外的大规模培养和
扩增。
生物反应器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 养的核心设备,根据不同的培养 条件和应用需求,可选择不同类

浅析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浅析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 /学术研究浅析动物细胞工程及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沈睿韬(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215007)摘要: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我们可以在体外对动植物细胞进行培养,从而生产特定的生物制品或测试新药的疗 效。

作为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关键技术,细胞工程在农业、畜牧业及制药工业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优良品种选育、家畜繁殖、药 物生产,都离不开细胞融合、核移植等技术。

细胞工程的飞速发展,使生物制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本文对动物细胞工程的研究现 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细胞融合;抗体偶联药物;生物制药中图分类号:Q2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细胞工程的发展 十分迅速,并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细 胞融合等技术,我们可以对动物或植物细胞进行改造,从 而获得所需的产品。

细胞工程在农业、食品工业、医疗领 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制药领域,细胞工程更是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利用细胞工程,实现大规模的 细胞改造,以得到所需物质,或者合成一些不存在于自然界的 化合物。

在一些情况下,利用细胞工程,我们虽然不能直 接得到所需要的产物,但是可以获得重要的药物前体w。

相比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这些药物前体的纯度更高、安全 性更好,且制备成本较低。

可以说,在生物制药领域,细 胞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细胞工程的简介所谓细胞工程,就是应用细胞融合、核移植、组织细 胞培养等技术,对细胞进行改造,从而改变细胞性状,获 得某些生物制品的技术。

在离体条件下,各种细胞的生 长、繁殖特性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通过细胞的生长状 态,对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素、调节因子,以及其他培养 条件进行分析,并不断改善其培养环境,从而使细胞的产 出速率更高。

细胞工程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既可以用于培 养作物的新品种,也可以用于药物、疫苗等的生产。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摘要生物制药产业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为主要代表。

文章主要讲述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制药行业方面的应用。

当前动物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细胞融合细胞大规模培养核移植1、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技术1、1.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指在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进而发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

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不仅在农业、工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且在医药领域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生产。

在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 Kohler G和 Milstein C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原代 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融合,创立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方法。

国内外已培育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杂交瘤细胞株系,它们能分泌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如甲肝病毒、抗人 I g M 、抗人肝癌和肺癌、抗M-CSFR(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等。

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趋成熟,许多产品已经进入产业化的生产阶段。

此外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生产各种免疫疫苗,肿瘤细胞 / 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是近年来国内外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 在各种动物模型及病人身上观察到肿瘤的消退。

Avigan 等将乳腺癌或肾癌病人的自体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在含有人粒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 - 4 的自体血清中培养,加入聚乙二醇使两种细胞产生融合, 融合细胞疫苗能使肿瘤消退,显示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2.转基因动物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反应器生产药用或食品蛋白是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动物细胞制药课件

动物细胞制药课件
一、 动物细胞制药
概述
(1)发现细胞和细胞学说创立。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 Hooke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切成薄片的软木时看到死 细胞的细胞壁。
(2)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1885年德国生理盐水培养 鸡胚组织,至1907年,细胞体外培养宣布进入一个新时 代。
(3)细胞工程学时代。对细胞进行人工改造及培养以 使其为人类服务的时代,包括真核细胞的基因重组、导 入、扩增和表达的理论和技术,细胞融合的理论和技术, 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的理论和技术,染色体改造的 理论和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的理论和技术,细胞大量 培养的理论和技术,以及产物分离纯化的理论和技术。
另一种是先将细胞和培养基加入反应器,待细胞 生长至一定密度后,向反应器内加入诱导剂或病 毒等,经一端时间作用后,将反应物取出,如产 生Namalwa干扰素和疫苗等。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操作方式
2、半连续式操作
该方式是当细胞和培养基一起加入反应器后,在细胞增长和 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取出部分培养物,或单 纯是条件培养基,或连同细胞、载体一起,然后补充同样数 量的新鲜培养基,或另加新鲜载体,继续培养。该操作方式 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采用,它的优点是操作 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而且 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动物细胞的生理特点
1、细胞的分裂周期长 一般为12~48h,细胞分裂周期=间期(G1期+S期
+G2期)+分裂期(M期) G1期:凡细胞无增殖活动时皆滞留在G1期 S 期:DNA的合成,一般为6~8小时 G2期:DNA量加倍,RNA合成和染色体螺旋化,
持续时间短,一般为2~5h。 M期: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仅0.5~1h。相当于有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及应用领域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及应用领域

生物制药技术简介及应用领域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工程技术,通过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制备药物的一种技术。

它比较深入地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生成、传播和转化过程,通过分析生物体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理来改善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生物制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代谢系统来产生药物,这些系统具有高效、特异性和选择性等优点。

此外,生物制药技术还可以通过定向突变、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手段来增加或改变药物的特性,以满足临床需求。

在药物研发方面,生物制药技术已成为当今药物研究的重要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药物类别的研发,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和疫苗等。

因为生物制药技术可以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物反应过程,生产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具备更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蛋白质药物是目前生物制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蛋白质药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蛋白质基因插入表达系统中,利用细胞器官合成、修饰蛋白质药物。

因为蛋白质药物可以模拟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具有高效和特异性,所以在治疗癌症、代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障碍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抗体药物是依靠生物制药技术开发的另一类重要药物。

抗体药物是通过免疫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的。

这种药物可以选择性地结合靶标,抑制病原体或异常细胞的活性,从而对特定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抗体药物可以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治疗药物是利用生物制药技术修复、激活、添加或抑制异常基因的药物。

这种药物通过向细胞内导入正常基因来纠正遗传性疾病或改善细胞功能。

基因治疗药物在遗传性疾病、免疫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生物制药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的开发和生产。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引入病原体抗原来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从而产生保护性免疫。

生物制药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病原体抗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动物细胞制药》课件

《动物细胞制药》课件

法规执行
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 动物细胞制药的生产和销 售,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 规。
动物细胞制药的伦理问题
尊重动物权益
动物细胞制药过程中应尊重动物 的福利和权益,避免不必要的伤
害和痛苦。
人类健康与安全
确保动物细胞制药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避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伦理审查
对动物细胞制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 伦理审查,确保符合伦理原则。
《动物细胞制药》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动物细胞制药概述 • 动物细胞制药技术 • 动物细胞制药的法规与伦理 • 动物细胞制药的案例研究
01
动物细胞制药概述
动物细胞制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动物细胞制药是指利用动物细胞 作为生物反应器,通过大规模培 养技术生产具有医疗价值的蛋白 质或细胞产物的过程。
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案例二:预防禽流感的动物细胞疫苗
总结词
利用动物细胞制药技术生产的疫苗,可以有 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详细描述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 患病。为了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科学家 们利用动物细胞制药技术生产出了针对禽流 感病毒的疫苗。这些疫苗通过激发人体免疫 系统产生针对禽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达到 预防疾病的目的。在疫苗上市后,全球范围
动物细胞制药的应用前景
疾病治疗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动物细胞制药可用于生产治疗各种疾 病的蛋白质药物,如肿瘤免疫治疗药 物、血液制品等。
动物细胞制药生产的细胞产物可作为 生物材料或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用于 再生医学领域。
药物筛选与研发
动物细胞制药可用于药物筛选和研发 ,通过体外药物试验,加速新药研发 进程。
案例四:用于生物材料开发的动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技术ppt课件

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技术ppt课件

细胞培养制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细胞培养制药技术是指利用动植物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通 过调控细胞生长和代谢过程,生产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 性物质。
重要性
细胞培养制药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可大规模生产、提高药 物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此外,该技术还有助于研 究细胞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02
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
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
细胞生长和繁殖需要充足的营 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无菌环境
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 行,以避免微生物污染。
气体环境
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气体环境 ,如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 的)和5%的${CO}_{2} ($维持 培养基的酸碱度)。
细胞培养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
药物筛选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快速 筛选具有药效的化合物,
降低药物研发成本。
药物毒理学研究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评估 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为新药临床试验提供依
据。
生物制品生产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 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
提高产量和质量。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构建 人工组织器官,用于移
新药筛选
利用动物细胞模型筛选具有药 效的化合物。
疫苗制备
利用动物细胞生产疫苗,如流 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组织工程
利用动物细胞构建组织工程材 料,如人工皮肤、骨骼等。
04
植物细胞培养制药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的种类和特点
悬浮细胞培养
将植物细胞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 浮生长,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周期 短的特点。
培养基的成分和比例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 要,需要不断优化以实现最佳效果。

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使用方法介绍

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使用方法介绍

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使用方法介绍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药品的一种先进的制药方法。

它借助生物工程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能够高效地生产大量的药物,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物制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研发、生产、治疗和诊断等。

本文将介绍几个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使用方法。

1. 蛋白质药物生产蛋白质药物是目前主要的生物制药产品之一。

利用生物制药技术,可以大规模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药物。

生物制药技术主要通过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来生产蛋白质药物。

首先,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目标蛋白质的基因转移到细胞中,并使其表达目标蛋白质。

然后,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来大规模培养目标细胞,并收集和纯化目标蛋白质。

最后,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获得具有高效治疗作用的蛋白质药物。

目前,生物制药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多种蛋白质药物,包括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干扰素和单克隆抗体等。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制药技术,它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基因治疗主要通过携带目标基因的载体,将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从而使这些细胞产生目标蛋白质或调节基因表达。

生物制药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向病人提供治疗性基因、疫苗和具有治疗性效果的RNA。

基因治疗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技术,但它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为一些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3. 细胞疗法细胞疗法是利用活体细胞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生物制药技术。

该技术通过提取、培养和操纵患者或捐献者的细胞,来治疗一些疾病。

细胞疗法主要应用于修复和替代受损细胞、改变细胞功能以及增强细胞免疫等方面。

生物制药技术在细胞疗法中的应用包括体细胞疗法和干细胞疗法。

体细胞疗法是将患者的体细胞修复后再注射到患者体内,以恢复其功能。

干细胞疗法则是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通过它们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来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4. 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的生物制药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培养或动物腹腔接种培养生产抗体。
6.分泌抗体的融合细胞的筛选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ILSA主要是基于抗原或抗体能吸附至固相载体的表面并 保持其免疫活性,抗原或抗体与酶形成的酶结合物仍保持 其免疫活性和酶催化活性的基本原理。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 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 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 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 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SARS病毒
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有囊膜, 外周有冠状排列的纤突,病 毒直径在80-120nm之间。 感染病毒的细胞线粒体肿胀, 部分线粒体外膜或嵴溶解, 病毒颗粒主要分布在胞浆的 内质网池、胞浆空泡内和细 胞外,多聚集成堆。
HIV病毒-艾滋病
HIV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缩写。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病毒, 遗传信息存在于两个相同的RNA单链 模板中。艾滋病是1981年发现的。 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 统。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 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 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 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 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
红霉素不敏感几乎达到100%,青霉素达86%。
病毒及病毒疾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猪流感(Swine Flu),是猪群中发现的一种可引起地方性 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属呼吸系统疾病,由甲型流感病 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
以往曾经发生人类感染猪流感,但未有发生人传人案例。 2009年4月墨西哥猪流感造成数150多死亡事件,并在多个 国家蔓延。
2009年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监督检 查中发现,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 公司的7个批次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质量问题。
2010.3.17:山西疫苗事件
本节主要内容
1.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 2.病毒疫苗生产
本节关键问题
杂交瘤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与技术流程
一 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
7.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1)实体瘤法
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按1~3×107cells/ml 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每处注射0.2 ml。待肿瘤 达到一定大小后(一般10~20天)则可采血,从血 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含量可达到1-10mg/ml。
采血量有限。
(2)腹水制备法
腹腔注射1×106个杂交瘤细胞,接种细胞7~10天
包括:蛋白质、多糖、核酸、病毒、细菌、各种细胞等。
特点:外源性、结构性(分子表面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基团 作为识别位点)、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反应)。
2 抗体
动物免疫系统分泌的中和或消除 抗原物质的影响的物质,存在于 血清中,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Immuniglobulin,Ig)。 互补性决定区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VH和VL的三个高 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 (Antigen-binding site)。该 部位形成一个与抗原决定簇互补 的表面,决定抗体的多样性与特 异性。
病毒进入细胞:血凝素(H)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 在细胞上打开一个通道,使得病毒能进入细胞。
病毒要钻出宿主细胞:神经氨酸酶(N)通过“水解”的 方式切断病毒和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脱离宿主细 胞。
首批36万支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抵达新疆 2009-10-16
鼠源性单抗仍带有鼠抗原决定簇而使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 (1)不能有效地激活人体中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系统 (2)被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 产生人抗鼠抗体( Human antigen mouse antibody,HAMA) (3)在人体循环系统中很快被清除掉。 通过人源化改造获得低免疫原性、高效性、人源性单克隆抗 体,解决鼠杂交瘤单抗用于人体的变态反应的问题。
主要困难
(1)缺乏合适的人骨髓瘤细胞株作为融合亲本。现有的 细胞株大多是融合率不高,杂交瘤抗体产生水平低,而且 细胞不稳定,易丧失抗体分泌能力; (2)获得抗原特异的人B淋巴细胞十分困难,因为对人来 说,高度免疫获得抗原特异的B淋巴细胞的方法显然是不 可行的; (3)大量繁殖杂交瘤细胞以获得所需量的抗体,鼠类杂 交瘤可通过小鼠腹腔接种杂交瘤细胞诱生腹水达到这一目 的,但是人杂交瘤细胞在鼠类中诱生腹水是很困难的。
HAT培养基筛选法
培养基中有三种关键 成分:次黄嘌呤 (hypoxanthine,H)、 氨基蝶呤 (aminopterin,A) 和胸腺嘧啶核苷 (thymidine,T), 所以取三者的字头称 为HAT培养基。
筛选原理
5.克隆化培养
将融合的细胞进行充分稀释,使分配到培养板的每
一孔中的细胞数在0至数个细胞之间,培养一段时 间后取上清以ELISA法选出抗体高分泌性的细胞。 找出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阳性细胞株,增殖后冻存、
问题的引出
血液得到的只能是混合抗体,但是需要大量的仅针对某一 个抗原决定族的单克隆抗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 采用其他方法。 如果我们能分离得到只分泌某一种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 胞,不就可以大量生产相关单抗了吗?
问题:可以实现吗?有什么技术限制吗?
很难离体培养B淋巴细胞。
(一)历史发现
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将已适应于体外 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脾细胞(B 淋巴细胞)进行融合,发现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 亲细胞的特征:即像骨髓瘤细胞一样在体外培养中能够无 限地快速增殖,又能持续地分泌特异性抗体。
第11讲 动物细胞生物制药应用
新民周刊 2010,5.17-23.P76-9
2010.11.2:世界肺炎日(第2个)
全球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疾病, 平均每38秒就有1名5岁下儿童死于此病, 1100万儿童因肺炎住院。导致儿童死亡的 头号杀手,并高致残:智力低下、癫痫 (17%)、耳聋(27.7%)。 中国是10个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1/4儿童携带病菌;死亡儿童该病占46.8%。 占西太平洋区的70%。 1983年23价肺炎链球菌夾膜多糖疫苗PPV23 诞生。2000年针对2岁以下儿童的7价肺炎 链球菌蛋白结合疫苗PPV7问世。目前已经 接种3亿剂,世界第一大单个疫苗。 肺炎链球菌发现100年后,真正安全有效的 PPV7疫苗才大规模使用。制造工艺非常复 杂,约需要一年左右。只有爱尔兰、美国 两家工厂。
(二)杂交瘤技术
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得到即能够分泌 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经过克隆化培 养得到可以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这种技术通 称为杂交瘤技术(hydridoma technique)。
(三)单克隆抗体应用领域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 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 域: 1.作为亲合层析的配体 2.作为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 3.作为免疫抑制剂
亲本细胞的准备B 淋巴细胞的准备B淋细胞注入小鼠皮下或腹腔
取出脾脏
2.骨髓瘤细胞的获得与培养
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 率高。骨髓瘤细胞的培养可利用一般的动物细胞培养液。 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细胞的最大密度不得 超106个/ml,一般扩大培养以1:10稀释传代,每3-5天 传代一次。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6-20h。 通常采用H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与TK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缺陷型的骨髓瘤细胞系。
后可产生腹水,处死小鼠,用滴管将腹水吸入试 管中,一般一只小鼠可获1~10ml腹水。也可用注
射器抽取腹水,可反复收集数次。
腹水中单克隆抗体含量可达5~20mg/ml, 这是目
前最常用的方法。
(3)生物反应器培养杂交瘤细胞大规模生产 单抗
杂交瘤细胞
生物反应器
培养液
离心除去细胞,收集上清液提取抗体。
(五)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简介
人—鼠杂交瘤:融合方法基本与鼠—鼠杂交瘤相同。亲 本骨髓瘤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亲本B细胞则来源于人 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结细胞、脾细胞。但是,人—鼠 杂交瘤的人单克隆抗体分泌性能很不稳定,多数情况下 杂交瘤会很快失去抗体分泌能力。 人—人杂交瘤:可通过建立人骨髓瘤或其他人细胞系与 人淋巴细胞融合来制备人单克隆抗体。人源性融合亲本 细胞需具有较高的融合率、产生的杂交瘤核型稳定并能 产生一定量的具有特异性的抗体等特征。人—人杂交瘤 核型稳定,然而遗憾的是可供利用的人类骨髓瘤细胞种 类非常有限。
一般在准备融合前的两周就应开始复苏骨髓瘤细胞。保证 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
3.细胞融合
(1)取对数生长的骨髓瘤细胞,离心,弃上清,用不完 全培养液混悬细胞后计数,取所需的细胞数,用不完全培 养液洗涤2次。同时制备免疫脾细胞悬液,用不完全培养 液洗涤2次。 (2)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或1:5的比例混合在 一起,在50ml塑料离心管内用不完全培养液洗1次,离心, 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
H、N的意思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4月30日建议使用“A/H1N1流感”的 名称。 病毒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A、B、C三型。根据血凝 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yramidinase,N) 的抗原特性,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的亚型。目前,有 15种特异的H亚型和9种特异的N亚型。
4.探针
5.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6. 作为医学检验试剂
(三)技术流程 视频: /v_show/i d_XMTY1ODg5MDI0.html
亲本细胞的准备 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可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