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Ⅲ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Ⅲ(2009-03-20 15:11:13)转载▼标签:晋教分类:课程资源版中学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教学资源------------------------------------------------------------------------------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5.1人口与人种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
2001年,世界人口达61亿。
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近80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发达国家: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
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的空间居住状况。
受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4、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人口密度是不断变化的。
5、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耕地减少、粮食短缺、工业污染、噪音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6、①人口平均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②人口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拉丁美洲。
初中地理复习(晋教版)

初中地理复习(晋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地理上册1.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开始环球航行,证明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是相通的。
2.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3.为了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人们在地球仪上画出了许多有规则的横线和纵线,横的叫纬线,纵的叫经线。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分别给他们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和纬度可以精确到分和秒,1度有60分,1分有60秒。
4.纬线与经线垂直,所有纬线互相平行,但是大小不等;经线又称子午线,所有经线在两极点处相交。
纬度从赤道开始度量,向南向北各90°,赤道是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
地球以上还有四条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5.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东西半球的界限是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6.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准确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7.酒泉、西昌、太原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
8.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叫地球的自转,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更替现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2.1认识地图、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
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
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
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
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
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
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山西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山西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山西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山西初一地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气候、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同学们复习和回顾。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形,但它稍微扁平,形状接近于一个扁球。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圈需要365天。
3.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表面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进行划分和定位。
4. 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引起了地球表面太阳照射的变化,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二、气候和天气1. 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和气候特征,地球表面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2.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湿度、风向和风力等因素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
3. 天气现象:天气可以通过观察气温、降水、风力和云量等要素来预测和判断。
4. 气象图和气象站:气象图是一种图示气象要素的图表,而气象站则是观测和记录天气数据的地点。
三、自然灾害1.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
2.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和冰雹等自然灾害。
3. 水文灾害:包括洪水、旱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4. 防灾减灾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来减少损失。
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导致城市化现象的发生。
2. 工业化: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气和废水,污染了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交通运输: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同时也带来了便利和发展。
4.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合理进行农业管理。
五、其他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地理要素数据进行储存、管理、分析和显示。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地理是一门介绍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是必修学科之一。
地理知识点繁多,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晋教版,希望能够对大家学习地理产生帮助。
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于其自转而略呈扁球形。
它分为内部结构、地球表层、大气圈三个层次,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区域。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线一周完成的运动,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轨道运动。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运动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三、陆地和海洋地球表层有七成是海洋,三成是陆地。
陆地和海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也各不相同。
四、气候和天气气候和天气是地球表层和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温度、湿度、风向、气压等物理量变化规律,天气则指某地短时间内的气象状态。
五、地图和地理信息地图是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属性的图形和文字表达,是人们了解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地图的制图和使用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识。
六、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都给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七、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人类活动的类型非常广泛,如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都对地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类更应该关注地球的健康,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6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1认识地球面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地球的形状: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2感受地球运动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运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项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月21日前后
月22日前后
月23日前后
月22日前后
太阳光
直射纬度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季节
冬季
春季
夏季
南半球
昼夜状况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各地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问题: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一样吗?为什么?
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低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得到的热量少。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科学家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五带的特征:
五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地区
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有直射阳光
无阳光直射,
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少
获得热量多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
比寒带多
获得热量少
四季变化
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数月均温在20℃以上
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数月均温在0℃以下
问题1: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斜射得很厉害,所以通过窗户射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过窗户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问题2:我们这儿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太阳光线始终是从南方照射过来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户面向南面,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阳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过窗户斜射到屋子里的阳光更多些。
总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们喜欢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问题:有的地方每年的“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学校都要调整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在我国有些地方的学校,比如我们这儿,五一节到国庆节这段时间,作息时间要做调整,通常是下午上课的时间推后。
这样调整作息时间的原因主要是考虑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为五一节以后,逐渐进入盛夏季节,太阳高度角增大,光照强烈,我们知道一日内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左
右,若此时到校上课,光照强,气温高,会影响到师生的身体。
国庆节以后,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减弱,气温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时间又调整到原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