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正确解释情绪

七年级政治正确解释情绪
七年级政治正确解释情绪

《正确解释情绪》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正确解释情绪(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情绪的主人>正确解释情绪)

解读

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积极情感。

解读教材内容标准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能力目标培养自我调控、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比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的主动调控;知道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录像、图片、自身及学生资源

教学重点如何排解不良情绪,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解读学生刚进初一的学生,生活圈不断扩大,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但他们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容易冲动、易变、不稳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这使得不少学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因此受到干扰,经常会因情绪失控而伤害他人和自己,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甚至违反校纪国法,所以正确引导他们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使他们能顺利度过"危机时期",确实是当务之急。

解读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1、调查学生最近最快乐的两件事和最烦恼的两件事。2、学生查找青少年因情绪冲动而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事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导入引入课题 1、师生问候时老师因紧张出错,请求学生的帮助。

2、老师实践学生提供的方法。

3、老师引导:如果老师不调控紧张的情绪会有什么后果? 1、学生给老师提供放松的方法。

2、思考:这个小活动说明了的道理。本环节起激趣作用,快速抓住学生心理,也让学生掌握一点实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并能认识到老师也需要关怀,从而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课情绪需要主动调控,而且情绪时可以调适的。 1、老师归纳:人的情绪需要主动调控,而且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2、设问:青少年的情绪具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从收集的事例分析青少年可能因情绪冲动发生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恶果,进一步理解情绪需要主动调控。 1、学生思考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并回答。

2、交流自己收集的青少年可能因情绪冲动发生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事例。

3、思考:这些反面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通过本环节活动,让学生明白:情绪特别是青少年的情绪需要个人的主动调控。

正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1、展示选取的学生最近最烦恼的事情两件,让学生寻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2、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

1、学生寻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并交流。

通过本环节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保持积极、快乐、向上的精神状态,

正课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1、借用学生提供的方法,引导设问:我们的情绪是不是可以随意发泄?为什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2、设问: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同学、朋友遇到了困难,会不会主动关心帮助?并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1、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交流自己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或者接受同学关心帮助的经历,并总结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通过本环节活动,使学生能理解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尊重、关注他人的感受。

结尾巩固知识

增强信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并强化重点。

2、老师送给学生《快乐金钥匙》。 1、说自己的收获。

2、和老师一起朗读《快乐金钥匙》情感升华

教学效果预测用老师的小失误导入会快速抓住学生心理,而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学生最快乐的事,会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作为教学资源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觉得更有话可说而且会有独特的见解。最后的《快乐金钥匙》把我们可能遇到的不良情绪的解决方法又复习了一次,重点会更突出。但学生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能会不按常理出牌,对老师的应变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课后反思

1、可取之处:

(1)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活动空间,老师以引导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设计比较新颖,选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扩大了教学资源的范围,而且让学生有话可说、更容易理解接受。

(3)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把课本知识点通过一些小活动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说、写、思考、总结,老师再归纳总结,让我们的认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4)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与积极评价。

2、不足之处:

(1)老师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对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如在导入时学生提供的方法,原来设计时是想在调控情绪的方法--合理发泄法中运用的,导入时就用有点出乎意料,原计划是预设和学生一起深呼吸、展示学生最快乐的事情还有老师觉得高兴的事的,结果怕导入显得太长啰嗦、后面时间不够,就取消了原计划,空过了一张幻灯片。

老师一紧张,在有些环节的细节处理上就丢三落四。有个环节是交流"青少年因情绪冲动而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事例"的,在总结时就不太到位。后面有个环节是学生交流"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关心帮助的经历",应该多请几个学生交流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但老师没把活动深入下去,很遗憾。而且因为紧张,使设问的层次性有点乱。

(2)准备工作还有点欠缺:上课前课件的调试不到位,声音的大小、声道的控制、幻灯片的顺序都没有做好最后的准备,对无线鼠标的运用也不熟练。

(3)在时间把握上不够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自考04406情绪心理学(简答、论述、名词解释)

自考04406情绪心理学 部分内容,完整版共13页,如有需要请微信kylin5821 一、名词解释 感情:区别于认识的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显表现,并同人的特定需要联系的感性反应。 情绪:代表着作为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情感性反应的过程。 情感:具有稳定而深刻的社会含义的感情性反应,标示感情的内容,作为标示社会内容的情感,其含义着重对于事物的意义体验。 反应性感情反应:在突然发生的情景下直接产生的情绪反应。 一级情绪:这类情绪产生于脑中间部位神经环路的加工过程中。 高级情绪:高级情感的发生机制在前脑,包括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细而深奥的社会性情感的整合。 情绪体验:是指达到意识水平的脑的感受状态。 刺激并列:如果把一个刺激放在另一情景之下,原来并未与感情发生联系的刺激可引发生感情性反应。 刺激构造:刺激构造的情境使原来同情毫无联系的刺激成为引发情绪的源泉。 痛苦:这是最普遍的负性情绪,是一种不刺激持续超水平唤醒的结果。 二、简答题: 2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将情绪分为哪几类?答:情感反应、感情状态、和情绪特质。 3简述情绪研究对心理学的发展的意义? 答:情绪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认知心理学到的发展已经与脑神经科学联系起来,人的认识活动是脑的功能,是在脑的一定状态下进行的,也就是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进行的。情绪可能为认知提供操作的背景,影响注意的集中、记忆的存储赫尔提取,干扰或促进思维加工,认知的去过程受着情绪的维持或破坏的影响。 4拉扎嘞斯将评价分为那几部分?答: 5情绪激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达菲、宾德拉、温格、林斯里、杨和普里不拉姆。 9简述情绪生理学的理论取向? 答:以拉德克斯为代表,认为情绪发生在脑的认知网络中。认知情绪是在认知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成分,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是习得的。其工作主要集中在情绪的神经环路上,但很少设计体验。 10从神经学上可以将情绪分为哪几类? 答:1反射性情感反应,2一级情感,3高级情感。 11简述发生情绪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答:以拉德克斯为代表,认为情绪发生在脑的认知网络中。认知情绪是在认知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成分,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是习得的。其工作主要集中在情绪的神经环路上,但很少设计体验。 三、论述题 1论述情绪在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答: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是支配有机体随意或不随意的,本能或认知的行为的重要心理能力。2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与脑的活动过程中。3情绪做为一种体制,为构筑人的框架增添重要成分。4情绪做为以中国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 2论述情绪情感感情的概念? 答:感情:区别于认识的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显表现,并同人的特定需要联系的感性反应。情绪:代表着作为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情感性反应的过程。情感:具有稳定而深刻的社会含义的感情性反应,标示感情的内容,作为标示社会内容的情感,其含义着重对于事物的意义体验。 3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答: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高等动物的心理功能称为吧型态变化更有效的适应生存手段。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着。情绪可以影响知觉对信息的选择,

七年级政治正确解释情绪

《正确解释情绪》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正确解释情绪(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情绪的主人>正确解释情绪) 解读 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积极情感。 解读教材内容标准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能力目标培养自我调控、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比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的主动调控;知道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录像、图片、自身及学生资源 教学重点如何排解不良情绪,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解读学生刚进初一的学生,生活圈不断扩大,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但他们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容易冲动、易变、不稳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这使得不少学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因此受到干扰,经常会因情绪失控而伤害他人和自己,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甚至违反校纪国法,所以正确引导他们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使他们能顺利度过"危机时期",确实是当务之急。 解读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1、调查学生最近最快乐的两件事和最烦恼的两件事。2、学生查找青少年因情绪冲动而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事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导入引入课题 1、师生问候时老师因紧张出错,请求学生的帮助。 2、老师实践学生提供的方法。 3、老师引导:如果老师不调控紧张的情绪会有什么后果? 1、学生给老师提供放松的方法。 2、思考:这个小活动说明了的道理。本环节起激趣作用,快速抓住学生心理,也让学生掌握一点实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并能认识到老师也需要关怀,从而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课情绪需要主动调控,而且情绪时可以调适的。 1、老师归纳:人的情绪需要主动调控,而且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2、设问:青少年的情绪具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从收集的事例分析青少年可能因情绪冲动发生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恶果,进一步理解情绪需要主动调控。 1、学生思考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并回答。 2、交流自己收集的青少年可能因情绪冲动发生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事例。 3、思考:这些反面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通过本环节活动,让学生明白:情绪特别是青少年的情绪需要个人的主动调控。 正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1、展示选取的学生最近最烦恼的事情两件,让学生寻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2、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 1、学生寻找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并交流。 通过本环节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保持积极、快乐、向上的精神状态, 正课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1、借用学生提供的方法,引导设问:我们的情绪是不是可以随意发泄?为什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2、设问: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同学、朋友遇到了困难,会不会主动关心帮助?并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1、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交流自己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或者接受同学关心帮助的经历,并总结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通过本环节活动,使学生能理解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尊重、关注他人的感受。 结尾巩固知识 增强信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并强化重点。 2、老师送给学生《快乐金钥匙》。 1、说自己的收获。 2、和老师一起朗读《快乐金钥匙》情感升华

正确解释情绪

1.2正确解释情绪 课:第一课第二站 课型:新授课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合理解释事件 2、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合理地解释所发生的事件,能及时调整和改善心情,保持身心健康,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解释事件是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温固知新] 单项选择: 1、“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 A .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 B .情绪对人有消极影响 C .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D .情绪随时可以发生变化 2、面对着不及格的试卷,小强痛苦极了。这时同桌小华来约他玩,他不耐烦地说:“一边去,烦着呢!”气得小华好多天没理小强,这说明 ( ) A 、积极情绪具有促进作用 B 、消极情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C 、消极情绪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D 、消极情绪使人缺乏面对困难的意志 [新知探究] 1、事件本身并不决定产生怎样的情绪,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 2、情绪的产生过程:人们往往结合以往的经历对目前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从而引发心理上的变化和反应,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3、合理解释事件是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看事情过于绝对,就容易生气或感到失落。 当陷入消极情绪时,可以反思一下:我的想法合理吗?当不合理的想法出现在头脑中时,我们要及时提醒自己“换个想法”,一边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互动学习 欣赏以上两幅图片,回答一下两个问题:

1、上面的两位同学,他们的想法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2、请你为他们合理解释各自的事件提些建议。 [巩固新知] 单项选择: 1、张华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思考时,铃声是刺耳的。”这说明() A、铃声通常会导致积极情绪 B、事件本身决定产生怎样的情绪 C、铃声一般会引起消极情绪待 D、铃声不决定产生怎样的情绪,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 2、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态度的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比如下雨有人喜、有人忧,这说明() ①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②积极乐观的态度会产生健康的情绪表现 ③情绪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④每个人所产生出来的情绪表现是相同的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谁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谁就能较好地发挥,甚至还可能超水平发挥。”这句话的意思是 ()A.平时训练是次要的,临时发挥才是重要的 B.不管功底牢不牢,比赛时只要认为自己必胜就能取得胜利 C.良好的情绪是保证水平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D.只要放松,不要太认真,就会有好成绩 4、上学路上,小华和小明看到了迎面赶来的小刚,二人刚要与小刚打招呼,小刚却旁若无人地与二人擦肩而过,为此,小华忿忿不平:“不跟我打招呼,也太看不起我了。”小明则认为“小刚可能有急事,也可能没看见。”对此表现得非常平和。这说明() A、小华性急 B、小明性情温和 C、小华和小明对待事件的态度不同 D、小刚太狂妄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七年级政治考试反思

七年级政治考试反思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这次《思想品德》这门课期中考试我只考了84分,考得不好!做卷子时就觉得挺难的,感觉不太好,果然分数下来后,不出所料……这主要和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首先,由于我小学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虽然家长和老师一再强调小学时养成的坏习惯会给初中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麻烦,但还是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导致我上了初中,一下子适应不了,每天忙着应付语数外三门课的作业已经很吃力了,更别说平时去复习《思想品德》这门课,除了有两次听老师说要提问,小组长要检查,赶紧利用中午时间看书、背书以外,只是在考试前花了半天时间复习了一下,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注定不可能考出好成绩。其次,我平时对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就没什么兴趣,上课时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不知道记笔记,老师叫记才记,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第三,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效率低。我在复习背诵书中知识点的时候,总是死记硬背,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记住一个知识点,而且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特别容易忘,知识掌握的不牢,学习效率很低,更别说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在这次考试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试卷第二部分第十六题“用心生活”的三道问答题。我在看这道题时,就有些糊涂,不知应从哪些方面来解答,对于“心才是快乐的根”这句话并不理解,所以也就瞎写一气,其实这里的“心”指的就是“心态”,我在复习时背了相关的知识,但也仅仅是死记硬背地“背”了,并没了解它真正的含义,举了个实例,换了个说法,就不知所云了,这说明我并没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习的定义: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有意义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问题解决:根据给定,克服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性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教学设计: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模式:反应特定教学理论得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社会助长(社会阻抑):在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降低)的现象。 元认知:对于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教学监控: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监察、评价和反馈;教学活动调节、校正 教育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对意外或偶发事件作出及时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信度:又叫做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3.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4.刺激:任何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 5.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7.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 8.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0.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1.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12.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3.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14.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15.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6.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一种生物学本能。 17.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8.学习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9.形式逻辑思维: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映。 20.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2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2.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 23.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型)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24.强度律: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25.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 26.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27.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28.教材概括:指主题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初一政治试题

单元测试题(一) (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的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列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李哲随着爸爸工作的调动,来到了光明中学七年级一班。面对陌生的集体,陌生的同学,李哲希望与同学们尽快熟悉起来,建立新的友谊,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李哲应采取的比较好的方法有() 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②努力提高学习成绩③勇敢向同学们介绍自己④勇于展现自己的个性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升入七年级的第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幅对联:你一言,我一语,畅谈交流成集体;你清高,我憋气,不通有无非兄弟。这幅对联包含的深刻含义有() ①要结识新朋友,珍视新友谊②要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③要把交朋友作为初中阶段最主要的任务④要齐心协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十几只黄蜂放入一个厚木板箱内,几天后,打开木箱,发现木箱内壁有十几个小孔,每个孔中都有一只死去的黄蜂。其实这些孔都已经很深了,每只黄蜂离钻穿木箱逃生都只有一步之遥。但可悲的是,他们最终都死在自己的努力之中。据此,人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下面的格言警句能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众人拾柴火焰高”③人心齐,泰山移④雁怕离群,人怕孤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在一次讨论中,同学们就“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集体是大家的,少了我一个算不了什么 B.我没有什么特长看来不能为班级做什么贡献了 C.只要搞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奉献集体 D.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我要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实用心理学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当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觉得他很丑,但是见得次数多了以后,你反而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个现象描述的是()。 A.晕轮效应B.多见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 ( B )2.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自然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 C.先快后慢然后又加快D.先慢后快然后又减慢 ()3. 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的( ) A.复杂性B.稳定性C.统合性D.独特性 ( B )4. 动机激励理论——双因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阿达姆斯D.布鲁纳 ()5.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B.想象C.注意D.思维 ( B )6. 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A. 8 ± 2 个组块 B. 7 ± 2 个组块 C. 9 ± 2 个组块 D. 10 ± 2 个组块 ( A )7.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 A.适应 B.代偿 C.对比 D.联觉 ( B )8. 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A.编码、提取、存贮B.编码、存贮、提取 C.提取、编码、存贮D.存贮、提取、编码 ( B )9.气质体液说是由()提出的。 A.盖伦B.希波克里特C.柏尔曼D.巴甫洛夫 ( D )10.能力是一种()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C.个性倾向性D.以上一个也不是 ( D )11.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的影响。 A.定势B.正迁移C.原型D.负迁移 ( A )4. 智力三元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腾伯格B.卡特尔 C.吉尔福特D.斯皮尔曼(C ) ( B )14. 视崖实验是为了证明幼儿是否有了()。 A.距离知觉B.深度知觉C.水平知觉D.垂直知觉 ( B )15.当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觉得他很丑,但是见得次数多了以后,你反而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个现象描述的是()。 A.晕轮效应B.多见效应 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包括几方面的含义:(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3)学习由经验而引起。(4)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2.亲和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情、爱情、支持、合作和赞赏。 3. 创造性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摆脱传统或固有习惯的限制,应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认知心理历程。

《正确解释情绪》教学设计及反思

《正确解释情绪》教学设计及反思Teaching design and reflection of correctly ex plaining emotions

《正确解释情绪》教学设计及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正确解释情绪(思想品德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情绪的主人>正确解释情绪) 解读 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积极情感。 解读教材内容标准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能力目标培养自我调控、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比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的主动调控;知道调控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资源录像、图片、自身及学生资源 教学重点如何排解不良情绪,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解读学生刚进初一的学生,生活圈不断扩大,接触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但他们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容易冲动、易变、不稳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这使得不少学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因此受到干扰,经常会因情绪失控而伤害他人和自己,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甚至违反校纪国法,所以正确引导他们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使他们能顺利度过"危机时期",确实是当务之急。 解读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1、调查学生最近最快乐的两件事和最烦恼的两件事。 2、学生查找青少年因情绪冲动而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事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导入引入课题 1、师生问候时老师因紧张出错,请求学生的帮助。

七年级初一政治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政治(一、二单元知识清单 (注:画※号内容重点掌握 第一课珍惜无价自尊 1、自尊的表现是什么?P4 2、自尊的含义什么?P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如何理解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答:(1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 (2尊重他人即使就是尊重自己。 14、为什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P10—P11(3点 ※15、怎样培养自尊?(怎样赢得他人的尊重?

答:(1培养自尊,要维护人格; (2培养自尊,要豁达; (3培养自尊,要善于尊重他人。 16、(观点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7 ※ ※ 1 2 3 4 5 6 答: 7、自卑的表现是什么?P21 8、自负的表现是什么?P21 9、自卑与自负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自卑和自负是对孪生子?P23(2点 10、为什么自负与自卑者必将走向失败?P23—P24(2点 11、自负与自卑的关系是什么?P24

12、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成功呢?P25(5点 ※13、自信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P26 ※14、自信的作用是什么?有助成功+P26 ※15、培养自信的方法是什么? 答:(1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2 (3 (4 (5 16 17 18 19 20 1. 2.一个人从小到大自立的过程是怎样的? P35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自立的过程:身体的自立——生活的自立——人生的自立 3.自立都表现在哪几方面? P35 (1个人生活自立(2家庭生活自立(3集体生活自立(4社会生活自立

情绪管理的答案

学习课程:情绪管理 单选题 1.激情的特点是强烈的冲动性和:回答:正确 1. A 无序性 2. B 爆发性 3. C 指向性 4. D 敢为性 2.一个人的情绪应该表达而又没有表达出来的状况,称之为:回答:正确 1. A 负性情绪 2. B 消极情绪 3. C 价格障碍 4. D 情绪便秘 3.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不容易,因为紧迫感会让我们压力更大。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 回答:正确 1. A 时间管理 2. B 优先顺序 3. C 改变思维方式 4. D 明确目标责任 4.艾利斯的REF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A是指:回答:正确 1. A 诱发性事件 2. B 个体所遇到的诱发性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 3. C 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4. D 驳斥、对抗

5.改进工作表现的最有效回馈是:回答:正确 1. A 监控 2. B 表扬 3. C 批评 4. D 鼓励 6.身体健康首先要求:回答:正确 1. A 按摩身体 2. B 缓解压力 3. C 陶冶情操 4. D 劳逸结合 7.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具有极大的:回答:错误 1. A 前瞻性和整合性 2. B 不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 3. C 不可行性和无挑战性 4. D 方向性和系统性 8.从情绪的功效角度对情绪分类,可分为:回答:错误 1. A 无形情绪和有形情绪 2. B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3. C 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 4. D 都不正确 9.情绪的反应以及情绪所表现的行为要符合:回答:正确 1. A 周围环境

七年级上册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您选出,并将其字母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新得班级里,我们应该与其她同学( C ) 各自为政,管好自己就行 只与同一小学毕业得同学相处 与全班同学与睦相处,建立真挚广泛得友谊 只与有相同爱好得同学相处 2.下列行为中有利于创建良好班集体得就是( D ) A.以自己为中心,各自为政变 B.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 C.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 D.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3.“方法出效益”。同学们在学习得过程中,除了了解自己得学习方式外,还要( A ) A.适应老师得教学特点 B.要求老师改变教学风格来适应自己得学习 C.照搬其她同学得学习方法 D.请家教 4.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与众不同得,真正得个性在于( ) A.穿奇装异服 B.从内心深处散发得魅力 C.课堂上起哄 D.好表现自己 5.下面属于自卑表现得就是( A ) A.课堂不敢举手,不敢站起来发言 B.敢当众表达自己得瞧法 C.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D.好表现自己 6.三国时期,吴国得军事家周瑜具有大将之才,但她气量相当狭小,对于胜过自己得诸葛亮屡次设计陷害,但害人不成反害己,在诸葛亮得三气之下,终于含恨而死。这个故事给我们得启示就是( B ) A.情绪就是不能调控得 B.产生情绪得决定性因素就是人得气量 C.情绪影响人得身体健康 D.情绪对人得消极影响多过积极影响 7.我们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得重要途径就是( B ) A.强烈得好奇心爱 B.乐观、幽默得生活态度 C.丰富得文化生活 D.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8.对于我们身边得种种诱惑,下列瞧法错误得就是( D ) 我们要学会辨别诱惑,自觉控制不良诱惑 面对金钱得诱惑,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有些诱惑能促使人努力奋斗,我们要善于利用它促使自己取得进步 我们应拒绝所有得诱惑,因为所有得诱惑都会给人带来不良后果 9.由于我们青少年年龄小,缺乏社会阅历与社会经验,常常遭受各方面得侵害,下列侵害中来自社会方面得就是( A ) ①父母让正在上初中得小丽撤学在家帮忙卖水果②某老师让迟到得同学自扇耳光③黄老板向初一学生兜售淫秽光盘 ④小明昨天不幸遭遇车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得法律就是( B ) A.《中华人民共与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宪法》 C.《刑法》 D.《婚姻法》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小题得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得答案就是正确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 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防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潜意识(Subconscious),亦称无意识,特指哪些被压抑而摒弃于意识领 域之外的,不能为人意识到也不被社会规范所容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等,尤以性本能为主,但它可以在不自觉中支配和影响人的某些行为。 7。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习的现象。 8.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9.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1.感受性(sensitivity),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定势(set):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作特殊准备状态。定势具有双向性, 积极时可使知觉过程变得迅速有效;消极时定势可妨碍知觉和引起知觉的误导14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依据错觉发生的原因可把错觉分为感受性错觉、情绪性错觉、想象性错觉。 15.记忆(memory),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个 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7.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言语形式表现出来。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它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19.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该模式包括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20. 需求(need),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需求的种类多种多样,按起源可分为生物性(自然)需求和社会性(社会文化)需求;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等等。 21.动机(motive),是指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2. 能力(ability),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

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盐中七年级政治期中试题 班级:____ 姓名: 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冼星海在国难当头时,满腔激愤,写成了憾人心魄的《黄河大合唱》,振奋起中 国人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他调控情绪的方法是() A.回避法 B.升华法 C.自嘲法 D.宣泄法 2、下列属于迷失自我的表现的是() A. 早起锻炼身体 B.上课认真听讲 C. 旷课去打网络游戏 D.积极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 3、柯尔克孜族有一句格言“闪闪发光的金子,代替不了生铁的用途”。这句格言的 意思是说() A.在世界上,没有完整的人 B.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C.每个人都是只有优点 D.每个人都是只有缺点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说明() A.旁观者即别人最了解自己 B.有不少人有自知之明,觉得不如别人 C.人无法认识自己,常常被周围事物所迷惑 D.要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就应多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5、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 以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下面同学做法正确的是() A、小虎看到自己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就经常瞧不起同学。 B、小路善于与他人比较,在发扬自己优点的同时,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C、小红的父母是农民,看到大多数同学的父母是工人、干部,自己就感到丢人。 D、小明发现自己的个头比其他同学矮,就怀疑自己发育不正常。 6、我们要关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特别是要关爱和呵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因为 它们() A、是地球上宝贝和人类的主人 B、可以保护人类免受伤害 C、是与我们同住在地球家园的朋友 D、可以变为财富供人类享用 7、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相互尊重、关爱。下列不能 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我们要积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B、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C、人类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可以使用科技手段无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 D、某班同学给校园草坪放置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8、人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鳃鳍,人也可以遨游 海洋;人类用思想改变着周围的一切。这说明() A、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地球 B、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C、人类的生命比动物的生命宝贵 D、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 9、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世界上的每 一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以下不是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的是() A、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人生经历是独特的 B、每个人都可以独立独行、为所欲为 C、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心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P1 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非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P5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P1 心理过程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P2 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状态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P3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P3 意识是指能被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P4 无意识也叫潜意识或前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带的,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P4 教育从广义讲教育指培养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下一代的社会实践。P9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四个方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决定了高等教育心理学日必然是心理学的分支。P13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P17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语言、行为和表 情),从而对起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 法。P17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 式搜集资料,见解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 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 (谈话)和书面调查(问卷)两种。P18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 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 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P18 角色认知指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行 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阶段,表现为了解 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够将教 师所充当的角色与社会上其他角色区 分开来。P23 角色认同即教师通过自身体验接受教 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约束 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对角色的认同,不 仅是在认识上了解教师角色的行为规 范,而且是在情感上有所体验。 角色信念就是将社会上对教师的角色 期望转化为个体心理的需要,从而坚定 自己的选择,形成教师特有的自尊心和 荣誉感,并将其视为行动的指南。P23 教师威信是指及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 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 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 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 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P25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生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P27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 程为思考对象客队自己所做出的行为、 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 分析的过程。P29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 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 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 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控制和调节的能力。P31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所表现出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即教 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对意外情 况和偶发事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并能 采取妥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P34 社会学习论认为学习就是观察、模仿的 过程。 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论主张 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 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 知结构。 信息加工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 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即信息加工学习 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 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主张世 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 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意义学习,即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影响接 受学习的,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 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 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P65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 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 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 理状态。P65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 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P66 内部学习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 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学习 兴趣、学生的求知欲等。P68 外部学习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 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如为得 到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P68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派心理学家提 出来的,他们用刺激-反应(S-R)的公 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的某种学习 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 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关系。 P70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 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 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 功的一种内驱力。P71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 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 过程。P72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 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 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 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75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不仅受 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 因素形成的对结果期望的先行因素的 影响,并提出了结果期望以外的另一种 期望——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够进 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德推测或判断, 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 测。P76 学习迁移简称为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 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 响。P85 形式训练说也叫官能训练说认为学习 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所学对象的 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同时,学习要想取 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 的过程。P87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迁移之所以 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两种学习之间有 共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且是有 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P88 概括说也称概括化理论(贾德)强调原 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认为迁 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 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 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P89 关系转化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 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 才能产生,但关系的转化是复杂的,必 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P90 认知结构说(奥苏泊尔)认为学生原有 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最关键的 因素”。P91 经验整合说(冯忠良)提出,经验整合 的实质是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 构,并提出整合是一个过程,分为同化、 顺应和重组三个途径来进行。P92 知识:广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其环 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 织,它即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 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也包括 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 的各种技能和能力。狭义的知识一般仅 指存在于语言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 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 概念、公式、原理等。P99 知识感知指学生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