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及练习一、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1、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 →→→→→2、试题本质:想办法从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物。

3、考察内容: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1)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2)滤渣的成分;(3)滤液的成分;(4)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5)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6)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7)相关实验仪器;(8)相关计算。

等等。

二、解题技巧(一)读题1、①先粗读:明确原料、明确杂质、明确目标产品。

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②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③第三,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2、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②支线;③回头。

3、思考要有方向——在基础理论框架下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常用思考方法:①反应原理:复分解、氧还反应发生的条件,书写原则等②提高原料利用率: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③快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措施有粉碎、加热、增大浓度、搅拌等)④提高产率: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⑤提高产品纯度: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

⑥绿色环保: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涉及绿色化学问题。

⑦工业成本低:原料廉价、资源丰富。

(二)、样品的预处理1、矿样的预处理方法:(1)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的目的:。

②煅烧的目的:(A) ;(B) ;(C) 。

③溶解:有酸溶、碱溶、水溶;又叫酸浸、碱浸、水浸)酸浸目的:。

碱浸目的:。

水浸目的:。

(2)【有关名词】: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思考】提高浸出率的措施通常有、、、。

2、植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①灼烧:(如海带中碘的提取、茶叶中铁含量的测定),灼烧成灰之后,再用水浸,为了加快其溶解速率可以加热、不断搅拌;然后再过滤,过滤之后如果得到的滤液中还有灰烬,可以再过滤一次。

“化工流程图的解答技巧_简单的化工流程图

“化工流程图的解答技巧_简单的化工流程图

化工过程是指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它的特点之一是操作步骤多,原料在各步骤中依次通过若干个或若干组设备,经历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才能成为产品。

由于不同的化学工业所用的原料与所得的产品不同,所以各种化工过程的差别很大。

解答“化工流程图”试题,首先要对化工流程图的结构有全面充分的认识。

第一:“化工流程图”结构组成通过对化工流程图试题结构的分析可知,该类试题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1.题干部分:介绍原材料及所要得到的目标产品,以图表、化学反应方程式、文字表达等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

2.流程图部分:呈现整个化工生产过程。

一般流程图也可分为三部分:即原料的预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题目的关键部分)和产品获得。

有的流程图在这三部分中还包括三条线索,主线主产品、侧线副产品、回头线为可循环利用的反应物。

3.问题部分: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善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正确沟通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

--能熟练调动和运用已学知识并与问题提供的信息整合起来。

这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清晰、严密地组织和表述答案。

这是成功解答试题的保证。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思路+套路=出路例谈初中化学工艺流程解题策略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化工流程题特点初中化学流程图考查主要有溶液的流程和气体的流程两大类:㈠溶液溶质流程的特点:1•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原料T预处理T分离提纯T核心反应T产品2•试题本质:想办法从原料混合物中获得纯净的产品。

3•考查主要内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㈡气体流程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分离提纯或质量测定,这类题考查问题主要设问出发点有:⑴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⑵滤渣的成分;⑶滤液的成分;⑷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⑸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⑹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⑺相关实验操作及仪器;⑻相关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流程图和问题三部分。

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流程图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问题部分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二、做解题过程㈠审题的思路——明确目标读流程图的方法一一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①原料与产品:明确原料,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弓I进什么元素?初中一般是关于Mg Al、Zn、Fe、Cu Ca这几种常见金属的流程。

②步骤与目的:加入某种试剂,采取这样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一般只考虑后面提问有关的步骤,其他不一定要清楚。

③信息与迁移: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用到,有时还需分解、重组、迁移到本题中来。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㈡答题的套路——原料的预处理方法:①粉碎一一目的: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充分快速反应。

②煅烧-- 目的:使原料中某些成分氧化,如碳氧化气化除去;如金属氧化为金属氧化物而易被酸溶解,在后续步骤中容易被提取。

③溶解:有酸溶、水溶,又叫酸浸、水浸。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样本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样本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

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因此解答化工工艺流程题的基本步骤是:推荐阅读:运用规律解工艺流程题一一”模型解题法”一、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经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经过对比分析工业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弄清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阅读题干时要随手画出题目提供的一些课本上未出现过的诸如溶解度、物质的热稳定性和熔沸点等不知何用的信息以便在后面阅读流程图和解题时随时调用。

宏观把握:粗读题头懂目的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含水解)U 备型主要的化学反应〉 HF产品的信息 没有学过,解题需要用到的信息)读题干,析过程,看措施推用意,解决”怎么做”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 来。

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的反应物是什么 ?发生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 么原理(氧化还原、 溶解度、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该 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这些物质又是如何分离、 提纯和循环利用的?如何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每一 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 ?在此过程中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 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在回答相关操作的原因或目的时要从对产品 的影响层面作中心元素余杂型除去什么? 引进什么?答。

结合题目微观把握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读得懂的;读得不太懂但根据上下文能够勉 强懂的;完全读不懂的快读读得懂的,对于读得懂的,往往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化学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 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l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7)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8)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2O2、浓硝酸、NH4HCO3)受热分解\挥发(9)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上层清夜中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10)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11)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13)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14)乙醇洗涤的目的: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15)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为获得AlCl3需在HCl气流中进行(16)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①加快反应速率②溶解:通常用酸溶。

化工流程做题技巧

化工流程做题技巧

化工流程做题技巧《化工流程做题技巧?那都不是事儿!》嘿,各位学化工的小伙伴们!今天咱就唠唠这个化工流程做题技巧。

一提到化工流程题啊,是不是感觉有点头疼?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咱先说说这化工流程题的特点,那就是字多图杂,看着就眼晕。

但是别怕呀!咱就把它当成一个迷宫游戏,一点点探索。

首先,一定要把题目中的流程图好好研究一番。

就像走迷宫先看清地图一样,把各个环节都弄明白。

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设备和符号,别怕,咱就当它是游戏里的道具。

然后呢,读题的时候要特别仔细。

每一个字都可能是关键。

就像找宝藏似的,可能线索就藏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再来就是分析各种反应和操作啦。

这个时候咱得把脑袋里的化学知识都调动起来。

什么化学反应原理啊,物质的性质啊,统统拿出来。

要是碰到不懂的,咱就大胆猜测,反正错了也没人笑话。

嘿,还有啊,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提示信息。

那可都是出题老师给咱的小福利呀,一定要抓住。

别跟那宝藏放在眼前都不捡似的。

做题的时候也别怕出错。

错了就错了呗,咱改了就行。

就当是积累经验值了。

时间长了,经验多了,再难的题咱也能轻松拿下。

还有个小窍门,做这种题可以边做边在草稿纸上画画写写。

把思路整理清楚,别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脑子里乱成一团。

总之啊,化工流程做题技巧其实没那么玄乎。

就跟咱平时玩游戏一样,多练练,多琢磨琢磨,就熟门熟路啦。

只要咱不放弃,一点点积累,总有一天能在化工流程题的迷宫里畅通无阻。

小伙伴们,加油吧!让那些化工流程题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就这样啦,祝大家做题愉快!哈哈!。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思路+套路=出路例谈初中化学工艺流程解题策略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化工流程题特点初中化学流程图考查主要有溶液的流程和气体的流程两大类:㈠溶液溶质流程的特点:⒈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原料→预处理→分离提纯→核心反应→产品⒉试题本质:想办法从原料混合物中获得纯净的产品。

⒊考查主要内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㈡气体流程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分离提纯或质量测定,这类题考查问题主要设问出发点有:⑴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⑵滤渣的成分;⑶滤液的成分;⑷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⑸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⑹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⑺相关实验操作及仪器;⑻相关计算等等。

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流程图和问题三部分。

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流程图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问题部分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二、做解题过程㈠审题的思路——明确目标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①原料与产品:明确原料,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初中一般是关于Mg、Al、Zn、Fe、Cu、Ca这几种常见金属的流程。

②步骤与目的:加入某种试剂,采取这样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一般只考虑后面提问有关的步骤,其他不一定要清楚。

③信息与迁移:所给信息一定有用,而且一定用到,有时还需分解、重组、迁移到本题中来。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㈡答题的套路——原料的预处理方法:①粉碎――目的: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充分快速反应。

②煅烧――目的:使原料中某些成分氧化,如碳氧化气化除去;如金属氧化为金属氧化物而易被酸溶解,在后续步骤中容易被提取。

③溶解:有酸溶、水溶,又叫酸浸、水浸。

化工流程图专题复习

化工流程图专题复习


解法归纳
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反应物是什么、产生了 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等方面了解流程,抓住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 务这个关键点。 (1)关注箭头。 (2)关注方框内所指内容。 (3)关注流程图中的出线、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 作流程)、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三线”和核心化学 反应。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多数试题重点考查利用题干中 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物质的制备,考查有关化学实验 操作和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是 ,理由是
3、(佛山)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
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
下:
N2、H2
空气
氮气
水蒸气
焦炭
氢气
净化 紧缩
N2、H2
催化剂
高温、 高压
NH3(含N2、H2)
NH3(液态)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约为 78%(或4/5) 。
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高温 CaO+CO2↑

(3)操作②的名称是 蒸发 ;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
有少量的 Ca(OH)2 (写化学式);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
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可 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 溶液。
(4)滤液C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
防止 污染环境
化工流程图专题复习
化工流程图题型的结构:
题头(引入信息) 题干(提取信息,应用解题) 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
解题方法与步骤:
阅读题头
找关键字
对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及练习一、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1、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原料T I预处理T II分离提纯T III核心反应T产品2、试题本质:想办法从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物。

3、考察内容: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1)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2)滤渣的成分;(3)滤液的成分;(4)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5)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6)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7)相关实验仪器;(8)相关计算。

等等。

二、解题技巧(一)读题1、①先粗读:明确原料、明确杂质、明确目标产品。

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②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③第三,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2、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3、思考要有方向一一在基础理论框架下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常用思考方法:①反应原理:复分解、氧还反应发生的条件,书写原则等②提高原料利用率: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③快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措施有粉碎、加热、增大浓度、搅拌等)④提高产率: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⑤提高产品纯度: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

⑥绿色环保: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涉及绿色化学问题。

⑦工业成本低:原料廉价、资源丰富。

(二)、样品的预处理1、矿样的预处理方法:(1)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快);或使反应更完全。

②煅烧的目的:(A)除去有机物杂质或者碳的杂质(如题意告知该矿样中含C或有机物杂质);或(B)使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分解(思考样品成分中是否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且看在整个流程中是否需要被氧化);或(C)改变矿样的结构,使其在后面的酸溶(或碱溶或水溶)中更易溶解。

③溶解:有酸溶、碱溶、水溶;又叫酸浸、碱浸、水浸)酸浸目的:与酸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碱浸目的:与碱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水浸目的: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2 )【有关名词】: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思考】提高浸出率的措施通常有哪些?---粉碎、搅拌、升温、增大酸(或碱)浓度。

2、植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①灼烧:(如海带中碘的提取、茶叶中铁含量的测定),灼烧成灰之后,再用水浸,为了加快其溶解速率可以加热、不断搅拌;然后再过滤,过滤之后如果得到的滤液中还有灰烬,可以再过滤一次。

②研磨成汁:提取植物样品中的有机物所用方法;(如波菜中草酸含量的测定),研磨成汁之后,如该有机物可溶于水,研磨之后,可用水浸取;如该有机物不溶于水,就用有机溶剂(乙醇或苯、四氯化碳)来萃取。

三、控制反应条件(重要)1、调节pH值的目的: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调节PH值除杂:(一般是除Fe2+、Fe3+)(1)、除Fe2+要将其氧化成Fe3+,氧化剂可选择H2O2、C^、HNO3、NaCIO或氯水,到底选择谁,要据具体的题景来选择;(2)调PH值所加试剂:一般是含被提纯物质中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a、金属;b、金属氧化物;c、金属氢氧化物;d、金属碳酸盐(总之,这些物质要能与H+反应,又难溶于水,这样可即使过量而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有时候也可能加NaOH或氨水来调PH值,要据题意具体分析(一般是加的Na+、NH4+不会在后续的程序中难以分离)(3)PH值的调节范围:据题意告知的某离子完全沉淀或开始沉淀的PH值数据来选择,不能随意更改,应该是题目中原始数据的组合。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 (如下表所示)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Fe(OH)3 2.7〜3.7Fe(OH)2 7.6 〜9.6 Mn(OH)2 8.3 〜9.8问题: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答】先加双氧水把Fe2+氧化成Fe3+,再调节3.7< PH v 8.3【注】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i、能与H +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ii、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 U(OH)2、C 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2、保持酸过量(酸化)的目的:通常是抑制某金属阳离子的水解。

3、温度的控制的目的(可用水浴或冰水浴或油浴来控制)a、冰水浴目的:通常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或溶解;b、水浴目的:通常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也可能是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侯德榜制碱中,将CO2通入NaCI的氨溶液中,保持溶液的温度为(30+2厂C, 可得NaHCO s晶体,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目的就是防止NaHCO s分解。

而在Br?的制取过程中,出溴口的温度控制在80〜90C,目的就是要使B「2挥发出来而又减少水蒸气混入B「2中。

c、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如工业合成氨或工业SO2氧化为SO3时,选择的温度是500C左右,原因之一就是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高。

d、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如乙醇的消去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C,原因是就是在140 C时会有乙醚产生。

e、对于一些工艺来说,降温或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

4、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

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

5、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分解或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及目的①结晶(重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②过滤:固、液分离(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③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

④洗涤:通常有水洗、冰水洗涤、醇洗。

水洗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适用于溶解度小的溶质)。

冰水洗涤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适用于高温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的溶质)。

醇洗目的:(常用于溶解度较大的溶质)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若对溶解度小的溶质进行醇洗,则是为了洗去杂质离子,并使尽快干燥。

⑤蒸馏:液、液分离(主要仪器: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⑥蒸发: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

(实验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

【注】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例如MgCI2?6H2O T MgCI 2,应在HCI气体氛围下蒸发溶剂,以防其水解。

⑦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⑧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主要仪器:分液漏斗)⑨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⑩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11)灼烧:高温条件下固体物质的燃烧。

主要仪器:坩埚。

(12)煮沸:目的通常是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通常为02);或是为了促进水解,聚沉后便于过滤分离。

【注】结晶方法一般为2种:一种是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大的)。

一种是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较大的)。

(后者具体形式又分为①冷却结晶。

②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③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1)当溶液是单一溶质时①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I):蒸发结晶。

②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较大:(如KN0 3):冷却结晶(高温下先配成饱和溶液)。

③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较大,要从稀溶液得到带结晶水的晶体(如CuS04 • 5H2O):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

(2)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以上溶质时:A、要使受温度影响最大、溶解度最大的溶质最先结晶析出(如除去KN0 3中的少量NaCI):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要使受温度影响最小、溶解度最小的溶质最先结晶析出:(如除去NaCI中的少量KN0 3):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C、要使受温度影响大、溶解度大的溶质留在滤液中:必须趁热过滤。

五、核心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据箭头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或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找出反应物或部分生成物;2、分析其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

3、据配平的需要确定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加水、加日+或0H-。

a、水可在反应物中或生成物中据需要随意添加;b、可据电荷守恒确定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加H+或0H-或H20, H+、0H-不能随意添加,必须据题意。

如反应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可在反应物或生成物据需要加日+或H2O,但绝对不能加0H-;如在碱性环境下反应,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据需要加0H-或H2O,但绝对不能加H+。

六、常见文字叙述规范套路(重要)①如何进行滴定终点的判断?答: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颜色由XX颜色变为##颜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注:只写“变色”或“褪色”不得分)②洗涤沉淀的方法: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没过沉淀物,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③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滴加XX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如果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否则说明沉淀未洗涤干净。

【注】这种情况因为离子浓度较低,应该选用反应灵敏的特征反应。

此时一般不用焰色反应实验检验(离子浓度低、效果不好)。

④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XX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若出现沉淀则说明沉淀未完全。

⑤如何进行萃取操作?答:在分液漏斗中加溶液和萃取剂,右手堵住漏斗上口塞,左手握活塞,倒转用力振荡,放气,正立放铁圈上静置。

⑥如何进行分液操作?答:让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从下面流出到分界面,再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烧杯。

⑦如何进行焰色反应的操作?答:先将铂丝沾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至U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元素。

⑧过滤的方式有几种?降温结晶主要包括哪些步骤?答:过滤、趁热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⑨如何进行结晶蒸发操作?答: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