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父母须知)

如何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父母须知)

如何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父母须知)【案例】儿子上初二了,个头快赶上他爸了。

看着眼前高高大大的儿子,我有欣慰也有不安:欣慰的是,儿子乖巧听话,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叛逆,特别让我们省心;不安的是,儿子凡事对我们都言听计从,几乎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性格上表现得优柔寡断。

比如,学校春游、秋游,如果去超市购物,问他想买什么东西,他总是选来选去拿不定主意;暑期带他去旅行,让他自己准备行装,什么带什么不带,他也是犹豫不决,折腾上半天;再比如,和同学在一起,他也都是“跟屁虫”,同学说什么,他也从来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

学校老师也反馈说儿子的性格比较“奶油”。

我如何才能尽快帮助孩子摆脱凡事听命于人的性格,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并拥有主见的人呢?【专家解析】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随和,愿意听从和服从他人的决定。

他们并不是没有主见,而是选择了接受别人的意见,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会令他们觉得更舒服。

这种个性,其实未必就不好,只不过,当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很有想法的样子,对比之下就觉得自家孩子好像缺了点什么……于是开始担心孩子没主见,将来会吃大亏。

父母为孩子担心,想让孩子改变性格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不管家长想为孩子做什么,都要先明白一点——孩子的心理、性格是否发展健康,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他对自己个性的接纳程度,接纳程度决定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也就是自信。

对于天生内向随和的孩子,家长强制要求其改变个性,恰恰可能违背了孩子的意愿,花费大力气培养孩子的“主见”,却磨掉了孩子的舒适感和“自信”,是否值得,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当然,生活中很多孩子没主见并不是个性原因,而是他们从小就接受家长的教育:“要乖,要听话。

”家长什么都帮他们考虑好、决定好、准备好,于是他们也就习惯了放弃自己决断的权利。

因为家长的原因造成的“没主见”,当然就需要家长自我调整,正确地引导,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重新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做决定。

内向的孩子怎么变开朗

内向的孩子怎么变开朗

内向的孩子怎么变开朗?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会说话、内向、胆小鬼”等标签。

这只会增加孩子心理压力,其实孩子没有父母想象的那般不勇敢,反而在父母的标签和责备下会变得愈胆小退缩。

所以,尽可能地用鼓励的话语和孩子交流,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内向的孩子多半是因为不善于交际,或者害怕交际。

要知道人是群居动物,如果一直都是独来独往的话,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势必会有影响。

而朋友多了,其性格自然就会活泼开朗起来。

所以平时,可以领着孩子没事就去公园或者公共场合去,帮助孩子用各种方式交上朋友,时间久了,孩子的性格自然就会改变。

不过,这个过程,需要父母随时在旁,防止霸凌事件及孩子安全。

3、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会使他们从小养成养尊处优的心态,无形中便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应该更多地让孩子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给孩子一个多与人交流接触的空间,帮助孩子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心态。

4、父母应耐心引导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的过于胆小时,家长千万不要过于着急,更不要过于斥责。

要耐心引导,告诉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鼓起勇气就一定会克服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胆小,这么没出息呀!这样一系列的话,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更加抵触。

5、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内向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平时父母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游戏、亲子共读等,在这些过程中给予孩子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棒。

6、给孩子创造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一般都是比较开朗乐观的。

所以家庭里的氛围,以及家庭里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占有极大的影响。

别看小孩子小,但是在几个月的时候,孩子就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情绪和氛围,尽管,孩子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

但是他会以性格来呈现。

一个健康的内向孩子是享受孤独,而一个因为家庭不睦导致的内性是偏向病态的。

小孩子爱哭应该怎么教育

小孩子爱哭应该怎么教育

小孩子爱哭应该怎么教育很多家长不会处理孩子爱哭的问题,有的家长甚至羡慕别人家不哭的孩子。

那么应该怎么教育爱哭的孩子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爱哭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爱哭孩子的方法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感觉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他们哭并非明智之举。

父母应通过理解、鼓励的方法,使他们逐渐坚强起来。

2.别为孩子乱贴标签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

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动不动就针对孩子爱哭的事情进行议论。

3.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

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4.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

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

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转向孩子,因为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

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

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不要恐吓贬低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说下列贬低孩子存在价值的话。

例如:“哭什么,不准哭,再哭下次就不带你出来。

”“我不喜欢爱哭的孩子,不要再哭了﹗”8.多些温柔多些幽默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失望、瞪眼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

家庭教育日签(每日分享内容10条)2024.6.19-7

家庭教育日签(每日分享内容10条)2024.6.19-7

想让“鼓励”发挥真正的功效要这样做才对1.启发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父母别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把“说话”、“发声”的机会交给孩子。

2.模糊化孩子的“失败事件”。

不过分强调孩子失败的具体事件,让孩子简单理解为一次“挫败”而已,孩子能够更坦然接纳。

3.侧重于原因分析,肯定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批判心,保持客观成熟的心态陪孩子分析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教练式父母”给自己提供锦囊和方向。

有父母手把手地教和示范,孩子才有更大的信心认定自己能行,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能顺利过关。

四个习惯帮助孩子“戒掉”粗心1.放慢读题速度告诉孩子拿到题目后,一定要慢慢读题,细细品味。

2.草稿纸要工整可以发现演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甚至是演算过程中出错的地方,都会一目了然。

3.做完全部题目后回头检查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已有经验对结果进行预判。

4.做题必须专心“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

在写作业时就需要认真严肃地对待,关掉电视、电脑和音乐,集中注意力,养成做事专一的习惯。

父母从3个方面努力,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多陪伴,积累“情感资本”想要温馨的亲子关系,就必须要从小呵护和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表达爱和关心,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积累足够的“情感资本”。

少指责,保持平等沟通亲子关系里,比起道理和对错,情感上的接纳和理解更为重要。

不越界,给足“心理空间”把握好分寸和界限,懂得尊重和放手,亲子间才能久处不厌,互相滋养。

新学期,父母做好以下两点,陪伴才能事半功倍:1.陪习惯:低分成绩可以乘胜追击,实现逆袭,但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

小学阶段父母要狠抓孩子习惯,这就要求家长需做到共同阅读、监督孩子认真书写、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带领孩子朗读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2. 做表率:只待在孩子身边属于无效陪伴,有效陪伴是做榜样,在陪伴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想要养出热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想要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从阅读中扩展自身视野。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范文模板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1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

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

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

“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

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小朋友撒谎怎么办?

小朋友撒谎怎么办?

小朋友撒谎怎么办?1、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说的是真的不错。

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是对孩子耳濡目染的时刻,品行温婉的父母培育的孩子在性格上更健全。

父母养成不说谎的习惯,孩子也会把诚实作为人生信条去践行。

把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把健全的人格展示给孩子,这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

2、给孩子创造“补救”的机会即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只是单纯地惩罚,而是要去让孩子去想方设法补救,看看是否可以做一些事情去挽回损失,或是去主动承担起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让孩子明白,即便是撒了谎,也不能推卸责任,到最后仍是要去承担,而且还会因为撒谎而被批评或是受到其他的惩罚,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3、从小开始预防有些妈妈觉得孩子还小,撒个谎没什么;有些妈妈觉得自己这么小就开始撒谎,那还了得。

以平常心去对待,不要觉得撒谎不重要,也不要把他想象得太可怕,想要阻止撒谎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4、以故事启发引导孩子孩子会撒谎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家长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自我评价。

千万别给孩子贴爱撒谎的标签。

可以给孩子讲讲有关诚实的故事,从故事中去感悟,启发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这样的教育效果比打骂好多了。

5、奖励、鼓励孩子的诚实行为当孩子有诚实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和奖励。

家长要不断地教育孩子:说谎是不会成功的,是会受到惩罚的。

奖励远比鼓励要重要。

只要平时多表扬孩子的诚实,奖励孩子的诚实,孩子就会体会到诚实比撒谎的好处多。

6、轻惩罚,重解释如果惩罚过于严厉,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

可以适当采用轻度的惩罚措施比如“行为账本”,日常记录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并且用分数表示。

当孩子认真做家务后可以得10分,如果有撒谎行为时扣20分,属于精神惩罚。

每当分数凑到100分时,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孩子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7、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当孩子有说谎的表现时,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个说谎精”,或者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喜欢骗人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专家为问题孩子把脉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专家为问题孩子把脉

钱报络版“关注青少年成长”专题报告会昨举⾏ 本报记者⽅云凤 厌学、对师长不敬、惹事⽣⾮,家有“问题孩⼦”,真是让家长伤透了脑筋。

上周,本报关于问题孩⼦的连续报道,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昨天下午,本报举办的“关注青少年成长”专题报告会在浙江⽇报三楼会议室举⾏,50多名家长和友从各地赶来,聆听了专家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解析。

三个多⼩时的报告中,家长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报告结束后,天已⿊了,他们迟迟不肯散去,围着专家⼀⼀讨教。

教育孩⼦遇到的问题,当然不是⼀场报告会就能解决的。

但我们相信,专家的解析,也许能助你⼀臂之⼒。

本次报告会嘉宾:江西庐⼭卓尔教育中⼼校长胡⼀夫,副校长胡顺安,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专家王经忠教授。

你的孩⼦是被带坏的?错! 校长胡⼀夫说,他从事教育30多年,听到不少家长这样说:“我的孩⼦以前是个好孩⼦,但交了坏朋友,就被带坏了。

”他认为,这样推论是不科学的。

胡⼀夫认为,⽬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隔代教育、寄养、离异、⽗母双亡、领养、保姆抚养、家庭过度溺爱、暴⼒家庭、教育观念不⼀致及家长做了歪榜样。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归因、正确归因,科学解决问题。

他举了⼀个例⼦:孩⼦被椅⼦碰倒了,哭了,不少家长会说:“都是椅⼦不好,打它!”这就是错误的归因,会给孩⼦培养出不良的归因习惯。

正确的做法是:询问孩⼦有没有受伤,然后告诉孩⼦今后⾛路要⼩⼼,同时也对⾃⼰没有把椅⼦放好⽽道个歉,这才是正确的归因。

为什么有家长会觉得孩⼦是被坏孩⼦“带坏”的呢?这还要从⾃⾝来找原因。

胡⼀夫把交朋识友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滥交狐朋狗友;其次是懂得“近朱者⾚,近墨者⿊”,远离不好的孩⼦,接近好的孩⼦;第三层次是“出污泥⽽不染”,哪怕⾝边都是坏孩⼦,照样做好你⾃⼰;层次是“取⼈之长,补⼰之短”,善于学习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缺点。

家长应该引导孩⼦往⾼的境界⾛,⽽不是错误⼀味地归咎给别的孩⼦。

胡⼀夫认为,孩⼦出问题,要从多⽅⾯寻找原因。

XX小学家长公约

XX小学家长公约

XX小学家长公约尊敬的家长朋友你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非常关键不可替代的一环。

为给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充分借鉴各国教育经验和兄弟学校的家长公约,形成XX小学的家长公约,在众位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望它带来满园春色,以其陶铸熏染之功、日积月累之果、流布传播之效培养合格之人。

第一条:明确家长定位。

遵循“自信、成功、快乐”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在自信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和快乐,在快乐的基础上获得自信和成功,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自信和快乐。

1、兴趣引导,引发成就感,营造自信,获得快乐。

2、提供后台支持、方法辅导和心理支撑。

3、伴随左右,培养好习惯,检查学业和行为。

4、科学奖惩,引导孩子行为。

第二条:身教重于言教。

单纯的发号施令,说“要怎样”与“不要怎样”都因空洞而难以收到实效。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作出积极的榜样,或者和他一道去做,并且要不厌其烦。

家长也需要成长,也需要提高自我。

第三条:达成孩子心愿。

1、帮助孩子完善他的作业,使他在学校更有自信。

2、帮助制订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帮他获得成功。

3、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使他获得快乐。

第四条:兴趣引导创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潜能,培养和发现孩子的兴趣,是孩子成功的捷径。

1、带孩子到他感兴趣地方去玩。

春天可以和孩子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2、努力去发现孩子兴趣所在,如果难于找到,那就去培养。

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原料,使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鼓励孩子发现与提出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5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6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不要不屑一顾,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都要耐心和老实地做出回答。

第五条:给他一个舞台。

1、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学习、起居和玩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们在谈论自己的孩子。

“我家的孩子就是个淘气鬼,一点儿都不省心。

”“我家的孩子从小就胆小,现在都不敢回答问题。

”“我们家孩子很听话,很少惹人生气。

”“我们家孩子就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一会儿都不消停。

”这样的话,我们熟之又熟,而且经常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场景一:一天,大宝想要买一个玩具,可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你不想买。

于是你找了很多理由,可大宝却一句都听不进去,就要买那个玩具。

此时你的脑中就会冒出你平时说过的话“这个孩子真倔。


场景二:孩子从小就很乖,从来不乱扔乱买东西。

有一天,孩子看上了一个玩具,特别喜欢,对你说:“妈妈,我想买这个玩具。

”而你当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渴望,就说:“宝贝乖,妈妈没带那么多钱,我们不买了。


场景三:从小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你经常对着孩子说:“像你这样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能有啥出息?”
如果你是其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反应呢?大家体会到这些话的效应了吗?
场景一:孩子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他坚持要做,你就会觉得他倔,而你经常这样说。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恐怕你就会想,反正我做什么都被说成倔,那我就倔。

孩子变得越来
越倔,脾气越来越坏,他正向着你说的方向行进。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看得很准,却不曾想到孩子的今天,大部分是被你亲手造就的。

场景二:孩子从小很乖巧,很听家长的话。

这样的孩子会怎么样呢?孩子会学习很好,从不惹是生非,这让家长感到很开心,很欣慰,当然更多的是非常省心。

可对于孩子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会每做一件新的事就会想你报备,征求你的意见,而失去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变得没有主见,一旦遇挫还会一蹶不振,灰心丧气,再难自信起来。

也许前期家长不会发现,一旦发现已经晚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一切已定性,很难再改变。

越是乖巧的孩子,家长们越应该多注意。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这些话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下结论,让孩子真的走上你“预言”的路,而验证你的英明。

我们应该做些改变,让孩子从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到底该如何做呢?我有一下几点建议:
1、不给孩子贴标签;
2、只描述事实,而不加以评判,更不要做人身攻击;
3、找到孩子的优点,多加关注,多鼓励,创造机会,让孩子自信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