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你选项目(八大原则)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1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标杆林 杰( 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875)摘 要: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是美国最早的教师发展和教学促进中心之一。
自创建以来, 博克中心致力于哈佛大学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提升, 中心的活动主要是支持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 采取个体辅导、工作坊、习明纳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博克中心还开展与教学相关的研究, 出版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师教学,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博克中心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一个标杆。
关键词: 博克中心; 大学教师发展; 标杆上世纪70 年代中期, 美国一些慈善机构如丹佛斯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将致力于大学教师发展的教学中心建设作为优先资助的对象。
1976 年丹佛斯基金会给了哈佛、斯坦福、西北大学等五所大学启动资金, 开启了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专业化的新时代。
时任哈佛校长的德里克·博克依靠这笔资助建立起本校的教学中心---哈佛-丹佛斯中心, 初衷是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质量。
1991 年哈佛为纪念担任校长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博克而将其改名为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博克中心已经成为全美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领头羊, 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首屈一指的研究中心。
博克中心在满足本校教师发展需求的同时, 还积极帮助别的学校筹建教学促进中心, 推广哈佛大学的教师发展模式。
一、博克中心的理念1.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美国高校早期承担教师发展任务的机构一般是各院系,上世纪70 年代逐渐向新成立的教学中心或教师发展中心转移。
这一时期有关大学教师发展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之前大学教师被认为是专业化人员, 拥有较大的教学与研究自主权, 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由教师自主决定。
一个教师能否胜任教学更多取决于个人禀赋。
而70 年代之后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天生的好教师”是一种主观偏见, 教师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传递知识。
世毕盟留学--与哈佛学长一起聊商科(世毕盟留学)

世毕盟留学 | 与哈佛学长一起聊商科嘉宾简介:肖遥,08 级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大二开始在清华同时又学了英语的双学位,并在北大学了经济学双学位,当时在学校那会儿学三学位的貌似还没有别人,所以经历上也算比较独特。
实习:大学期间实习最开始是做的四大审计的实习,在 KPMG后来就开始做一些外资 PE 实习。
包括一家 middle-market PE fund Blue Ridge Capital, 和 global mega-fund Warburg Pincus 实习,大三暑假的实习在麦格理投行的北京 office 做的。
求职:本来准备毕业就直接去 IBD 工作的,但是不巧那时候年景不太好,所以后来没有拿到 return offer ,于是大四就开始了苦逼的找工作+申学校之旅。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想优先找工作,辅助申请学校,以防没有找到任何理想的工作,不过最后的结果还不错,拿到了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在新加坡的工作 offer, 也拿了个麦肯锡的 offer。
申请:学校那边,申请了三所,包括 HBS 2+2 MBA, MIT MFin, Oxford MFE 其中 HBS 和 MIT 都拿到了, HBS 那个 offer 含金量也算挺高的,是历史上第三个国内本科拿到这个 offer 的,也是当年唯一一个。
工作经历:毕业就选择了先去新加坡那边工作,在淡马锡主要从事全球矿产能源行业的股权投资,同时接了 HBS 2+2 MBA 项目的 offer,在新加坡工作了两年,本应该去 HBS 那边念书了。
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经验相对还是较少,所以选择了把学校的 offer延期入学,同时在14年那会儿也找到了国内的新的工作机会,在高盛的直接投资部负责国内的 PE投资业务。
说到高盛,大家一般的认知都在我们公司的三部分业务 IBD / Sales & Trading / PWM 但其实我们的直投部门 i.e. Goldman Sachs Principal Investment Area 也是公司主要的业务之一在国际上跟 KKR / 凯雷 / 黑石这些纯 PE 处于差不多的竞争地位。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第一课:谋杀的道德侧面——食人案件案例1: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
你此时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5名工人,他们全都会死。
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1名工人在那里施工。
而你的方向盘还没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人挽救五个人的性命。
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成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转弯:牺牲一个人,保存五个是最好的选择。
不转弯的人的理由:类似于种族灭绝的思维方式。
案例2:这次你不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
你站在一座桥上,俯瞰着电车轨道,电车沿着轨道从远处而来,轨道尽头有5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5名工人即将被撞死。
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爱莫能助。
直到你发现在你旁边,靠着桥站着的是个超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电车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可以挽救那5个人的性命。
现在,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把胖子推下桥?(大多人不会这么做)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人保全五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中大多数人赞同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都属于多数派的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呢?学生1发言: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跟这件事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从个人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他是被迫卷入这种灾难的。
而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里的三方、电车司机以及两组工人,之前就牵涉进这件事本身了。
(在侧轨的那个人并不比那个胖子更愿意牺牲自己。
)学生2发言:在第一种情况中是撞死一个还是五个人,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不管你做出的是哪一个选择,总得有人被电车撞死,而他们的死,并非是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的,电车已经失控,而你必须在一瞬间做出选择。
深度解析美国STEAM中小学教育八大经典教学方法(干货)

源于美国的STEAM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有效助推者STEAM教育,这个源起于美国的教学模式,涵盖了综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知识,于20 世纪80 年代兴起,至今已遍布全美,在中小学阶段广泛实施,为学生提供严格的STEAM课程、超时的STEAM教学、丰富的STEAM教育资源以及优秀的STEAM教师等。
美国自实施STEAM教育以来,已在国民素质、就业、国家经济实力、创新等方面有显著提升,成为美国国家竞争力的助推者。
尽管人们对STEAM教育的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但“学科整合”已成为其标志性特点之一。
美国的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已越来越强调STEAM学科间的紧密联系。
联邦政府层面,《下一代科学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探索了工程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州政府层面,科罗拉多州、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马萨诸塞州、明尼苏达州、内布拉斯加州、纽约州、俄勒冈州、田纳西州、德克萨斯州、佛蒙特州和华盛顿州等 12 个州已经将工程引入到本州的科学教育标准中。
近几年,随着STEAM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地被推动下,越来来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百花齐放,核心内容产品五花八门。
其实我国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学科建设比较完备,STEAM教育的核心要素不只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有一定的挑战,本文依照美国STEAM教育为蓝本,深挖美国STEAM教育方法论,从核心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层面,总结美国STEAM教育行业通用的教学方法,供我们的STEAM教育机构以及老师,教研人员参考:一、PBL项目制教学方法论一个典型的STEAM课堂往往在包含多门学科的复杂情境中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工程问题,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研究。
哈佛面试题及答案(没事多看看提高智商

哈佛面试题及答案(没事多看看提高智商)一.最基本题型(说明:此类题型比较简单)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
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2.你有一桶果冻,其中有黄色、绿色、红色三种,闭上眼睛抓取同种颜色的两个。
抓取多少个就可以确定你肯定有两个同一颜色的果冻?3.如果你有无穷多的水,一个3公升的提捅,一个5公升的提捅,两只提捅形状上下都不均匀,问你如何才能准确称出4公升的水?4.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诚实国和说谎国。
来了两个人,已知一个是诚实国的,另一个是说谎国的。
诚实国永远说实话,说谎国永远说谎话。
现在你要去说谎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
请问应该怎么问?5.12个球一个天平,现知道只有一个和其它的重量不同,问怎样称才能用三次就找到那个球。
13个呢?(注意此题并未说明那个球的重量是轻是重,所以需要仔细考虑)6.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7.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都分别是什么时间?你怎样算出来的?二.没有答案型(说明:这些题显然不是考你智力。
而考的是你的反应能力。
这种题大多数没有答案,但是要看你的反应喽!)1.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2.中国有多少辆汽车?3.将汽车钥匙插入车门,向哪个方向旋转就可以打开车锁?4.如果你要去掉中国的34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特区及台湾省)中的任何一个,你会去掉哪一个,为什么?5.多少个加油站才能满足中国的所有汽车?6.想象你站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象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7.为什么在任何旅馆里,你打开热水,热水都会瞬间倾泻而出?8.你怎样将Excel的用法解释给你的奶奶听?9.你怎样重新改进和设计一个ATM银行自动取款机?10.如果你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你打算怎样着手来开始?11.如果你的生涯规划中打算在5年内受到奖励,那获取该项奖励的动机是什么?观众是谁?12.如果微软告诉你,我们打算投资五百万美元来启动你的投资计划,你将开始什么样商业计划?为什么?13.如果你能够将全世界的电脑厂商集合在一个办公室里,然后告诉他们将被强迫做一件事,那件事将是什么?三.难题(说明:这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得不到答案,也不能说明什么。
新任经理十大必读哈佛经典必读

新经理上任十大必读哈佛MBA经典文章1、角色认知篇:《初为领导》2、角色转换篇:《帮帮你的新经理》3、授权管理篇:《谁背上了猴子》4、绩效管理篇:《高效经理人为何高效》5、激励员工篇:《员工激励的“四力模型”》6、有效沟通篇:《沟通的天堑与通途》7、团队建设篇:《团队的法则》8、决策管理篇:《决策中的陷阱》9、情商管理篇:《是什么造就了领导者》10、时间管理篇:《管理能量,而非时间》第一篇角色认知篇之《初为领导》影响深远的初期经验即便对最具天赋的人而言,成为领导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艰苦旅程,尽管在此过程中他会有所收获。
而第一次当上司,就是这条路上的第一个考验。
这一考验看似简单,因此常常被忽视。
这实在令人遗憾,因为这个转型过程涉及的种种考验日后将会对个人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高管们获得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会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
数十年后,当回忆起最初的那几个月时,他们会觉得这段转型经历塑造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无论是好是坏,也许都会不断影响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
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却无法成功地承担管理责任,那么就会使企业蒙受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务损失。
考虑到转型的困难,这种失败也不足为奇。
你可以随便找一位新经理,问问他当上司最初几天的情况,或者你可以请任何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回忆自己当新经理时的感受。
如果他们肯说实话,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自己当时无所适从,甚至完全不知所措。
新角色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对任何人来说,它都大得难以应付。
而且,不论新职责是大是小,似乎都和领导力毫不相干。
某证券公司的一位新任分公司经理这样说道:“你知道当一切都不受你控制时,当老板有多难吗?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
它很像当你有了孩子时的感觉。
一天前,你还没有孩子,可过了一天,你就突然变成了母亲或父亲,你必须了解有关照料小孩的一切知识。
”考虑到领导力生涯中第一次考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不禁感到惊讶——人们极少关注新经理的体验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名人演讲稿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精简版)

名人演讲稿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名人演讲稿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闵校长、许校长,感谢你们热情弥漫的讲话,感谢你们对我所表示的热情友好,也感谢你们对哈佛大学代表团表示出的热情友好。
我相信,哈佛大学代表团这次北京之行是有史以来我们访问中国最大的代表团。
我以为,这表明了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这也表明了我们共同的努力:寻求知识,教书育人。
能来到中国和全球最好的大学之一访问,我感到万分激动。
更令我兴奋的是我能有机会与这么多的学子谈谈他们将要继续的这个世界。
假如你们认真思考我们在大学所做的一切,假如你们能认真思考全球化这一现象,我想我们今天的特殊地位和全球化现象已清楚地表明全球正在进行一种深进的转变。
这就是:与之前相比,知识对人类活动的每方面来讲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想想我们四周的一些例子。
我坚信,两个世纪以后,当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被载进史册的时候,柏林墙的倒塌和冷战的结束只能在历史书中被放在第二位。
被放在第一位的应当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十几亿或是近二十亿人迈进了现代化的社会;是十年之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双倍的增长,而且又是在十年之内亿万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增长。
我相信,在人类历史的第二个千年,这一事件足以与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相媲美。
这些增长的中心是甚么?这个中心是中国。
中国在近两个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中心也是知识,是知识的传播和分散,由于在欧洲和北美洲根本找不到一个国家能象中国一样在上一个十年当中和上上一个十年中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
这反映了现代科技为融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这也反映了知识的气力。
有些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人类历史阶段,科学有能弄明白疾病产生进程的潜力。
在我们在坐的人能看到的日子里,科学有潜力在每个份子的层面上弄明白是甚么地方出了毛病,是甚么让人类痛苦和死亡,并且能发现一些可操纵的方式,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办法。
project使用

如果没有工期,但是给定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project会自动算出工期。 补充知识:如何评估工期呢? 1.历史数据,类似的项目经验 2.完成本任务的人员的自我评估 3.专家意见 4.行业标准或者行业共识 对工期的评估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8/80法则。即项目中一个原子性任务的持续时间在 1天到2周之间。
图1 项目标签及属性组
打开组内的项目信息,如图2。 在开始日期(图中的数字1)内,设置项目开始时间,可以手动输入,只需选中框中的内 容,即可用键盘修改输入;也可用鼠标点选,只需要点一下右侧的向下箭头,即弹出如图 3的日历控件框。 在日历(图中的数字2)内,设置日历模式,有三种模式可选(如图4)。24小时:没有休 息日;夜班:周一到周六,日夜轮班;标准:周一到周五,朝八晚五。
Project项目管理—基础操作概述
要点:项目时间——项目信息——工期——里程碑任务——摘要任务 技巧或补充说明
1.尽量使用模板,不要重新发明轮子。在新建页,已经有一些本地模板供选择使用。如果 没有合适的,还可以在上面的搜索框搜索微软网站上的模板。
2.甘特图:Gantt chart,是条状图的一种类型,显示任务、进度以及其他与时间相关的系 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由亨利•甘特于1910年开发。在项目管理中,甘 特图显示项目的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概要任务的依赖关系。
图4 项目日历模式
如果觉得三种日历模式都和当前项目不符合,通过项目→属性→更改工作时间自定义日历。 自定义的日历中可以加入假期休息、集体考察旅游等中国特色、单位特色的时间安排。
二、责任意识 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一定要对项目负责。这在Project中体现为文档的属性信息齐全,都 有据可查。其实,这是利人利己的好习惯。就像写程序的时候写好注释是一样的功德无量 的事情。文件→信息→项目属性→高级属性,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