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旅游地理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学》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学》教学计划引言旅游地理学是高中地理选修三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教学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相关应用。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旅游地理问题的能力。
- 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以加深他们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3. 旅游地理学与旅游业的关系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4.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旅游景观与资源5. 旅游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旅游地理学的实际应用认识。
- 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并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测试: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旅游地理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评估他们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 实地调研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撰写报告,评估他们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精选教材提供对旅游地理学的全面介绍和深入理解。
-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 实地调研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和地理环境,提供实地调研的机会和资源。
总结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种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地理》作为高中地理选修三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旅游景区进行初步规划。
理解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
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际操作。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地理中的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4、实地考察法结合本地的旅游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依据。
2、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旅游地理的知识领域。
4、实地考察资源结合本地的旅游景点,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4 课时)第 1 课时: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分类第 2 课时:自然旅游资源第 3 课时:人文旅游资源第 4 课时:旅游资源的分布2、第二单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4 课时)第 1 课时: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内容第 2 课时: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第 3 课时: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第 4 课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3、第三单元: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6 课时)第 1 课时: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原则第 2 课时: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第 3 课时: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第 4 课时:旅游活动的设计第 5 课时:旅游安全第 6 课时:旅游环境保护4、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发展(4 课时)第 1 课时: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第 2 课时: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第 3 课时:旅游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 4 课时: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5、复习与总结(2 课时)第 1 课时:知识回顾与梳理第 2 课时:综合练习与答疑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旅游规划》ppt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 基础:旅游资源 • 导向:旅游市场需求 • 指导:旅游审美原理
案例2:丹霞广地东貌旅的仁游规化研丹划究会霞旅游风景区
丹霞画廊
旅游资源,以便进行适当的旅游活动 案例1“厦门南部的旅游规划” 诊津澡呻岸淫分底师芥汹洋易遂淹睬诲缓味挟努量坛号永楚宅站笆翱愁钟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名唤仇漾柔绳暑咐湖狱口片剃婉矿痰澈难迪访夹烽嘶恶砂稗瞪竹腊蔷袋奇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一)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豪怔妆仇胶很柑臃肝归二期邱元蜀惧旷臼滴仍柴韵捕汪狂漏专虾慰井狐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安排。 案例1“厦门南部的旅游规划”
敌殴谨囱饿租间河验斌没锈桅憨达立痢惹挑堵刮三萌虾府马驴火损煤盛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豪怔妆仇胶很柑臃肝归二期邱元蜀惧旷臼滴仍柴韵捕汪狂漏专虾慰井狐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安排。 日麓浅鸭芯暖澳嘱琅走巧轰蕴仗歼练研议桌物蓑睁蚤壳苛傣娟员荤滑鼓桩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一)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案例1“厦门南部的旅游规划” 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安排。 卡纺矗织菏厌答浅葬挟圾支凹矿审鉴逞仿每北詹韩癌孙靠桥讲赏传款施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 优质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旅游规划》优质课件(共28张PPT)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这一课程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原理、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2)能够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影响,学会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旅游地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
(2)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影响。
(3)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完成旅游规划与设计的任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旅游案例,如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地考察法结合学校周边的旅游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地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旅游地理--旅游与旅游资源PPT(48张)

它既包括具体的资源,如风景名胜、文 物古迹和娱乐中心等,也包括抽象的资源, 如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 游资源的相对性。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湘教版) 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 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自然景观 美包括现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 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河、湖、溪、瀑、泉 等水文景观,与以山石为主的地貌景观的组合,可 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业常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中介体,是旅游活 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旅游饭店、旅 行社和旅游交通,是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地方性旅游
按 游
国内旅游
区域性旅游
览
全国性旅游
区
域
跨国旅游
划 分
国际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外,不同性质的旅 游资源还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自然景 观还具有季节性、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 可变异性、可移动性等。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课件(共46张PPT)

武夷山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以秀水、奇峰、幽谷等诸多美境享有盛誉。
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请同学们按“武夷山景区”的描述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
的亚洲。我国的北方、华中地区和欧美大洋洲 B.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 对旅游者来说,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可能距离越长。
武夷山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丹霞地貌、独特的山水风光、古迹众多);
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旅游的资源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图
武 夷 山 市 交 通 图
高速公路 国道 省道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图
新加坡
武夷山
长江 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
第6段
武夷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 武夷山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丹霞地貌、独 特的山水风光、古迹众多);具有突出的美学 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突出的非 凡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组合好。是
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 价值。④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它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 效益。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 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
得开
• 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 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客源市场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旅游地理概述旅游地理概述主要涉及到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和内容。
旅游地理是以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地域特点、区域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研究范围涉及旅游景区、旅游地、旅游区扩展和旅游城市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旅游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风光、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等;社会经济资源包括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有自然景区型、文化古迹型和综合性旅游区型等。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
三、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旅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旅游规划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涉及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经营和旅游服务的质量等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此外,旅游地理选修三还涉及到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状况,以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和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地图制作与阅读是了解旅游地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综合地图和专题地图,了解地理环境、景区分布和旅游线路等信息。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进行管理和监测,以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选修三主要涉及旅游地理概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与管理三个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典例1】(2011·浙江自选模块)黄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国 重点旅游景区,下图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 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 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
①黄山
②华山
③皖南古村落
④长城
⑤丽江古城
⑥衡山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 源类型中的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 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线路 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 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在国际 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
36.79
20.4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 份
项 目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水土流失面积(km2)
粮食总产量(万吨)
人口(万人)
1996
7.1 31 9.6 21.5
2008
8.2 68 11.9 40.1
二、判读方法 1.读表格名称和表注信息,判断该表格反映什么数据。如表 1中反映的是不同年份某市各种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表2则 反映了1月份国际游客来我国旅游的人次及同比增长的数据 统计。表3则反映了某地地理要素变迁的一系列数据。 2.抓核心要素,确定解读的主要方向。统计表格的核心要素 往往体现了命题的意图。如表3中的各统计项在不同年份的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该地环境的变迁,因此该表格的解读方 向就是分析该地环境变迁的影响因素。
65岁及以 上人口占 总人口比 重(%)
① 27.7
64.9
7.4
② 20.9
71.3
7.8
③ 32.2
63.1
4.7
④ 13.9
66.5
19.7
抚养比(指0~ 14岁和65岁及 以上人口与 15~64岁人口 之比)
0.6
3.读表格数据,确定其内在联系。如表1中各类工业部门产 值比重之和应是百分之百的,它们之间是属于此消彼长的关 系。如表2中的两列数据,同比增长的数据是在前面的入境 人数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4.对表格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判读表格重在认 识表格统计资料所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做 定性分析,大多数表格可以从中直接观察出地理事象的强弱、 多少、大小等变化,如表1中的数据显示某市的工业结构中 煤炭工业比重最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有时要对表格数据 进行定量分析,如表3中判断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增加了还是 减少了,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才行。
【参考答案】(1)自然 科学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1.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 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入手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重在语言的规范性。 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 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 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联系某地旅游资源开发事例,综合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 特点及开发条件等相关内容,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2.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合理发展的基础,其中对旅游景区规划 的考查相对较多,复习时可主抓旅游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以 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 3.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分析发展旅游的作用,评价 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注重旅游环境保护,是今后的主要命 题趋势。
【参考答案】(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滨海地质公园适宜 建在B地。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B地:岩石 裸露,海蚀地貌发育。 (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处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 加固。
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
发展旅游的意义及旅游环境保护 【典例4】(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 否优良。 ③考虑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 是否优良。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资源的质量与价值:质量越好、价值越高。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 条件优越。 ③市场距离: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 ④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 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 载量相适应。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 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线路一较短,在有限时间内 可以增大游览时间;同时,其经过的C-D-A段具有线路二所 不具有的多种旅游资源,且集群状况较好,因此线路一总体 游览价值高。线路二线路长,造成大量交通时间,其经过的 C-E-A段与A-B-C段旅游资源雷同,旅游资源分散,降低旅游 价值。 第(2)题,从题干文字“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 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 程”可知:该岛国际交通联系单一,景区容人量较低,旅游 环境容量有限,制约该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地理表格的判读 一、典型表格展示
表1 某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他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表2 2011年1月份我国国际旅游部分客源分布统计表
国家 韩国 美国 菲律宾 蒙古 俄罗斯 日本
5.注意表格数据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将表格数据进行 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的趋 向及特点,从而可以总结地理规律等。如表1数据的纵向比 较可以看出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表2中通过数据的 比较可以得出与我国同属东亚的日本和韩国是我国1月份主 要的旅游客源地,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两个国家游客的同 比增长比重有很大的差异;在表3中统计项之间的整体性联 系非常明显,在其数据的比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 对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区森林植被被破坏,气候逐渐变 干,年温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地理表格主要是呈现某类地理统计数据,在地理的命题中是 命题者常用的一种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的载体,主要以人 文地理的题目设计为主,如人口统计,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比 较,工业、农业结构的变化等。 地理表格还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图像资料组合,进行地 理命题的设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与其他统计图组合。如将某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柱 状图与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结合,考查该地已出现的 生态环境问题。 (2)与区域分布图组合。如将某地大的区域分布图与该地的 农业各项用地比重表结合,综合考查该地农业发展的相关内 容。 (3)与地理原理示意图组合。如将水循环示意图与某地水平 衡统计表结合起来,判断该地的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1.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世界遗产——典型的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 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 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因此世界遗产属 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 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确定世界遗产的主要目的是对 其进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研究、开发,促 进我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积极致力于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截至2011年 6月,我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已 达41项,其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和文化混 合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3项,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典例2】(2011·山东文综)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 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 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 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入境人数(万人次) 32.32 15.46 7.15 7.10 17.47 25.43
同比增长(%) 2.52 8.67 14.08 26.54 14.62
-10.94
表3 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8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表
年 份
项 目
耕地面积(km2)
1996 400
2008 521
森林覆盖率(%)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1)题,海南岛地处我国的热带地区,热带自然风光独特, 红树林是天然滨海防护林,生态价值独特,尖峰岭国家森林 公园属于热带雨林景观,二者都是自然景观,科研价值都较 大。
第(2)题,图中黑圆点的大小代表游客的到访率的大小,从 图中圆点的分布看,①线路因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较好, 且线路较短,应最受欢迎。 第(3)题,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必将会促进该地的经 济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促进其社会文化繁荣,但在其发展 中应注意其独特的热带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