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课《三峡》一、生字注音阙(quē)襄(xiāng)巘(yǎn)属(zhǔ)溯(sù)漱(shù)御(yù)猿(yuán)曦(xī)湍(tuān)啸(xiào)郦(lì)涧(jiàn)嶂(zhàng)二、词语解释连山:连绵的高山。

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奔: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悬泉: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愤愤不平:苍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绝,停止,消失。

三。

关键内容分析1.作者是如何捕捉这些特征来描述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总写三峡形貌,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清荣俊茂》描绘了三峡的春夏景象,揭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夏季以水为主要特征,“白帝在晨,黄昏到江陵”“逆风而行,不疾不徐”表现了长江汹涌澎湃的快速性;“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描写三峡的秋天,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夏水洪大凶险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夏水湍急、行船极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夸张一点,侧箔河水速度极快:虽然乘风而行,但不是病。

7.表现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课文背诵《三峡》三峡七百里起,两岸都是山,没有缝隙。

岩石,隐藏在太阳下。

从午夜开始,我看不到日出。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天,碧波荡漾,倒影清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1.文章的内容:文章是作者通过文字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通过文章可以传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内容。

文章的内容通常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2.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应该展开主题内容,结尾应该总结全文,让读者得到启发。

知识点二:文章的基本要素1.主题:文章的重心,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核心。

2.态度:作者对主题的态度,包括喜欢、反对、无所谓等。

3.情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绪和感受。

4.观点:作者对主题的看法和认识。

5.结构: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6.风格:作者的写作风格,包括语言、修辞和表达方式等。

知识点三:文章的写作技巧1.选取话题:选择一个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话题,要有新意,有观点,有深度。

2.構思大纲:为了保证文章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可以事先构思文章的大纲,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3.运用修辭:写作中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4.用詞準確: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5.善用描写:适当描写人物、环境和情节,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感。

知识点四:文章的鉴赏文章的鉴赏包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评价。

在鉴赏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主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评价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有条不紊地展开。

3.分析语言:评价文章的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具有表现力。

4.评价表现手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是否巧妙,能否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总结个人感受:对文章的感受和启发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

总结: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文章的写作与鉴赏,包括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鉴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所著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 “山中宰相”。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二、重点字词《三峡》: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长啸(xiào)、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等。

《答谢中书书》: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等。

《与朱元思书》: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 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窥(kuī)谷等。

三、通假字《三峡》: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 (通 “啭”,鸟鸣,文中指蝉鸣);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四、古今异义《三峡》: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 “至”和介词 “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等。

《答谢中书书》: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字音、字形、字义。

2. 重点句子:背诵并默写本单元要求背诵的段落和句子。

3. 重点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4. 重点篇章结构: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

5. 重点阅读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能够分析、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 重点写作技巧:学习本单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具体知识点可能会因为教材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看教辅书或咨询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三单元)9.三峡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较多,以《水经注》最为著名。

知识链接《水经注》:郦道元所撰的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文笔绚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重岩叠嶂.(zhàng)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绝巘.(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泪沾裳.(cháng)【易错字词】略无阙处素湍绿潭沿溯阻绝清荣峻茂名句积累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主题识记本文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伟峻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全文仅一百多字,却将三峡气象万千的景观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写尽春夏秋冬四季、山林草木。

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这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动静结合,三峡七百里的山势属静态描写,夏水暴涨为动态描写。

“绿潭”“倒影”为静态描写,“素湍“回清”是动态描写,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10.短文两篇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著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集》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赤壁赋》《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词语注释自:在略无:毫无阙:同“缺”中断。

略无:毫无重:重重。

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至于:到文言助词,承接上文,加以提示。

襄:漫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命令。

宣:传达。

白帝:城名,今在四川省奉节县东边的山上。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驶。

疾:快。

虽:即使。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悬泉:从山崖上流下好像悬挂着的泉水。

漱:冲刷。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寂静。

涧:山涧。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长啸:放声长叫。

凄异:凄惨怪异。

空谷:(在)空荡的山谷。

响:回声。

哀转:悲哀婉转。

转:同“啭”,猿啸。

三声:几声(虚数)。

沾:沾湿。

裳(shāng):衣裳。

误区:不读cháng,读shāng二、古今异义词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泪沾裳(裳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5.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三、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④其:其间千两百里(指示代词这)飞漱其间(代词它们)⑤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三个)猿鸣三声泪沾裳(虚数几)四、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的水)6.至于夏水襄陵(水:名词用作动词指涨水)7.有时朝发白帝(朝:名词用作状语指在早晨)8.暮到江陵(暮:名词用作状语指在傍晚)9.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指下霜)五、特殊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汇总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5、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8、重点句翻译: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⑩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命令急需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荆州。

⑾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间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

(1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9、理解性背诵: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0、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11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二、问题研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6、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三峡秋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照应前文,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增强了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

7、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8、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9、归纳本文的中心: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10、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11、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1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水抓住清幽秀丽、风平浪静的特点。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或: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14、开放性试题: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位高(原句:两岸连山,略无阕处)理由2: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5、《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峡》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与朱元思书》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6、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飞漱其间”的“飞”字。

“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17、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想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下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蠢动只是,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季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书即书信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山峰直插云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知识点分析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