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预防与康复训练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预防与康复训练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预防与康复训练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预防与康复训练

一、聋儿致聋原因

(一)出生前致聋原因

(二)出生后致聋因素

二、儿童听力损失的迹象及听力情况的判断方法

三、儿童日常耳科保健

四、聋儿的治疗及康复训练

(一)人工耳蜗

1、为什么要尽早植入人工耳蜗

2、人工耳蜗植入的条件

3、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人工耳蜗

4、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的相关情况

(二)助听器

1、如何为听障儿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2、助听器的日常维护方法

(三)江苏省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计划五、家长的正确应对态度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 性别:男年龄:6岁 残疾类型:智障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 二:学生语言水平初评情况: 1、呼吸、构音器官正常。 2、字母发音方面:①单元音能正确发单元音a o e i u ü ②声母发音方面:t n q x zh ch sh z c s不能正确发音,能模仿发四声 3、仿说单音节词:能放说单音节 4、仿说双音节词:能仿说双音节之叠音。非叠音的双音节词不能仿说。 5、理解: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6、表达:能表达简单的需求 三、初评情况分析与训练策略 李**语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构音器官运动不灵活,而导致字母的发音部位方法不正确,造成语言表达不清晰。由于说词能力处在单音节阶段,所以其语言表达能力水平较低。 四、制定实施训练计划(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 1、提高李**构音器官的灵活性。 ①、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口部活动:张口闭口、下颌运动 20次/项 ②、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唇部活动:撅、咧嘴 20次/项 ③、能完成构音器官运动操 舌部活动:伸舌、翘舌 20次/项 2、加强声母发音矫正训练。 ①、声母n 及其声韵组合:拿奶奶牛女孩男孩你好 ②、声母l 及其声韵组合:喇叭老师长颈鹿狼萝卜脸 ③、声母zh ch及其声韵组合:猪手指吃饭叉子炒菜早晨 3、加强双音节词的发音训练(非叠音),提高理解能力。 双音节训练词表: ① 阿姨鳄鱼 ② 蚂蚁玉米乌龟耳朵企鹅 ③ 你好再见开门喝水训练看书弹琴吃饭睡觉老师 ④ 眼睛眉毛耳朵鼻子嘴巴(五官名称) ⑤ 其他双音节词语(水果名称、动物名称、食物名称等),根据情况选训 4、加强三音节词的发音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三音节训练词表: ①abb 大姐姐布娃娃吃豆豆老奶奶 ②aab

聋儿几种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聋儿几种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听觉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注意与正常生活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进行。家庭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任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如在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及家务劳动时,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在不同的场合,“逢做必说”的方法,促使聋儿去认识事物,理解语言,进而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听力及语言训练游戏 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家庭是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可供训练,家里有现成的锅、碗、勺、盆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孩子说:这是锅、这是碗……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以下为你介绍几种家庭游戏,你可以从中延伸出诸多的游戏: 听力练习 游戏名称:好听的儿歌 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适应助听器游戏准备:儿歌 游戏过程:确认助听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选择一首儿歌或歌曲唱给孩子听,重复儿歌是可以的,但重复的次数不宜太多。第二次再唱儿歌,并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摇晃,或许你的孩子能和你附和几句。

如果你不喜欢唱歌,那就用生动的口吻边拍手边讲歌词,或是边唱歌边拍手。 游戏名称:水中活动 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逐步喜欢戴助听器。 游戏准备:浴缸及可丢在水中的玩具或洗菜用的装水容器及小蕃茄,葡萄小的水果 方法:要父母先示范给小孩看:拿一样东西叫爸爸握在手中把手放在同测耳朵旁,妈妈要爸爸注意听,并不要注视妈妈,当妈妈发出一个音,(ex;Y),爸爸要立刻表情丰富的表示“听到了”并马上将手中的东西丢在水中:如此可做2-3次,然后换小孩做。要注意孩子的眼神及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听到声音同时的变化。 说话练习 游戏名称:有趣的电动汽车 游戏目的:鼓励家长一天内尽量多的和孩子交谈;让孩子初步体验嗓子的声音。 游戏准备:带有声音的电动玩具汽车(卡车、飞机)。 游戏方法:和孩子一起玩电动汽车或飞机等,当孩子移动玩具时,你可以发出类似电动玩具的声音:比如:当孩子玩汽车时,你可以说:“滴滴,汽车开啦!”,说话时尽量靠近助听器。 如果孩子还有其他类似的玩具,你也可以用上述方法与孩子一起

小孩语言障碍怎么康复训练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85529306.html, 小孩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障碍类型、语言障碍者的不同年龄、孩子的发音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并且还要在具体的矫正过程中视孩子的矫正情况,对方案进行灵活调整。 小吉来到阳光语言的时候四岁左右,是先天腭裂患儿,大约两岁左右做的上腭修复手术,这里详细说一下,关于先天腭裂患儿的上腭修复手术的时间,在医学上可能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孩子的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在一岁左右就可以进行手术,这样会尽量减少对语言发育进程的影响。 小吉术后说话也一直不清楚,鼻音重、声母缺失等情况和术前比没多大改善,这是由于手术虽然修复了发音器官的结构,但发音器官的功能还达不到准确发音的要求,一般都需要进行语音矫正训练才能得到正常的发音,实际上,语音矫正训练已成为治疗先天腭裂的一个重要环节。 专家对小吉进行系统的检查评估,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了矫正方案。但在实践的矫正过程中,小吉的进步明显,比预估要快了很多,这是由于小吉没什么心理障碍,而且也很聪明,很听话,特别配合老师,于是适当调整了矫正方案,几乎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半完成矫正。 这是先天腭裂的情况,除此之外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原因还有很多,听力障碍导致的听力语音障碍一般需要先进行助听,再进行语言矫正,而脑瘫导致的语言障碍进行语言矫正的过程中可以配合肢体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进行。 很多家长可能还比较关注儿童口吃,实际上大多数下儿童口吃都是生理性的,是语言的发育或发展与思维认知的发展有些许不同步的结果,比如有时候想描述一件事物,发现词汇量不够,有时事物过于复杂,不知该如何表达……当然也有部分儿童因家长干预不当或自身性格原因或语言环境中口吃患者等情况把口吃现象延续下去,家长可及时向我们求助。 小孩语言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正训练,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对今后的入学以及学习成绩甚至将来升学工作婚姻家庭都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课稿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概述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关于智力障碍儿童儿童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干预的相关内容以及早期干预的支持依据。此外,本文还概述了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大纲,包括以父母为主和以家长--教师为主的两种形式,分别有有密尔瓦基大纲、波特奇计划、母子家庭大纲等。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强调了家庭的参与对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力障碍、早期干预 1、前言 “智力障碍”是一个伸缩性的描述性概念,自其提出以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美国智力与发展协会(The America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简称AAIDD)2010年版《智力障碍定义、分类与支持体系》将智力障碍定义为: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明显受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技能,智力障碍出现在18岁之前[1]。一般而言,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力功能明显落后于平均发展水平且伴有社会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很是重视,若能够及早的发现和鉴别智力障碍儿童并进行干预和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中正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既是一种早期教育也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早期干预的依据 2.1生理学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发展和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而大脑的发育决定着认知的发展。年幼儿童的脑部功能障碍虽然无法单独用药物予以改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脑细胞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表现出更多和更好的功能,这些训练越早进行,其效果越好。另外,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生理、心理的发展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非常具有可塑性,早期正常的诱发与刺激可以有效加强脑部功能的发展。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脑的可塑性不一样,在敏感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进行教育或干预的效果更佳[2]。 2.2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又被称为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或转变期,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3]。心理学家将关键期的研究运用到儿童早期发展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种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刻。在这些时间段里,个体时刻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这时候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3、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鉴定 早期干预的明确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在特殊教育中主要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迟缓或有发展迟缓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教育与支持的过程[4],其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早期发现与鉴别,二是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 [1]转引自:沈立.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5. [2]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5(10):35-38. [3] 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125.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训练的一些比较有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后,发现有很多学者都是以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但是每个学者所研究的类型不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做深入的研究,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中心或者是教育训练者的教育训练上带来许多帮助,从而使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的空间,开口说话与人交流。 关键词: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言语训练 一、自闭症及语言障碍相关的基本概述: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较正常儿童迟缓,更容易犯重音错误;自闭症儿童的语法结构障碍就是其重要重复性语言所出现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 语言障碍是诊断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所有自闭症患者在这一领域都存在明显的滞后和障碍现象。语言障碍使他们社会上的困惑和情绪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语言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上的障碍往往也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语言障碍几乎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具有的典型症状,表现在语言能力滞后,不能与人进行对话,有的甚至终身不语,只能依靠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关于自闭症的定义,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自闭症一词最早源自于一位德国医师布鲁勒 (Bleuler,1908) 用来说明曾为一般人士但却突然无法再与他人沟通且具有极端孤立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肯纳医师认为此名词适用于描述他的十一名临床个案之先天性的孤立特质,但为了与前述后天性的精神病患有所区别,故命名为早期儿童自闭症。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况: 研究的对象都是自闭症儿童,它不限制自闭症儿童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的,因此这篇章的研究对象是自闭症儿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的事自闭症儿童言语方面的研究,因此最基本的概况就是语言障碍。 二、国内研究趋势及概况 近年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且没有自闭症学校,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康复训练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相关研究如:寇延(2005)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提出利用箱庭疗法及故事表演等游戏方法对幼儿自闭症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相关方法。贾林祥(2007)提出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形成原因,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表现的相关理论,及利用观察法、调查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最新社区康复(1)

社区康复 一社区康复概述 1 社区基本要素:地域区位,人口,社区文化,社会活动 2社区康复:在社区层次上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区自身资源,使残疾人得到及时,合理。 3 社区康复的特点: 战略以人人享有康复为基本策略; 以多个部门参与,协调合作的社会化的管理方式; 服务层面为城乡基层社区; 以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人为服务对象; 以病伤残者主动参与; 采用全面的技术支持; 投资少,覆盖广,效益高; 康复训练就地,就便,方法简单。 41981年确定的国际残疾日:12月3日 5 中国残疾日:5月第三个星期天 6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新的,有效地,经济的康复途径,社区康复。 7 我国社区康复的发展:(1986-1990)初步阶段;(1991-1995)试点阶段;(1996-2000)推广阶段。 8 “老三康”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正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9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10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 社会化; 以社区为本; 低成本,广覆盖; 因地制宜;技术实用; 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11残疾人: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以正常的方式从事正常范围的活动能力,使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处于不利发挥正常作用的人。具体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合其他残疾。 12 社区康复的内容: 残疾预防; 残疾普查; 功能训练; 全面康复; 重返社会。 二偏瘫的社区康复 1偏瘫: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偏瘫分期 软瘫期:发病的头几天,预防继发性损害发生; 痉挛期:发病数日到一周内; 硬瘫期:发病后3周-3个月左右; 恢复期(相对恢复期):发病4个月左右;

幼儿语言障碍教育案例

幼儿语言障碍教育案例 一、情况摘述 小毅现在已经4岁半了,一直说话有些不太清楚,所谓的大舌头。最近李毅的父母给孩子转入了一所新幼儿园,刚转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 由于小毅的父母因工作原因都在西藏,无暇照顾孩子,小毅从小是跟着老人长大,老人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经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也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他更加难以启齿了。 二、成因分析 原因:小毅的触觉、前庭、本体感的感觉统合检测结果都属于重度失调,孩子的肌肉偏于松弛。性格内向,不爱运动,不善交往。 三、矫正训导方案和策略 (一)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矫正方案: 第一、沟通教育 通过多次与小毅的奶奶和父母的个别交流等方式让家长唤起和学会积极地、科学地与小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一些语障儿童的矫正知识和适于家庭采用的矫正方法和游戏。帮他们分析了孩子现有的一些问题行为、心理特点与现有的家教误区和家教环境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帮助和支持孩子来进行正规的语言及感觉统合训练,转变现有的家庭教养模式。 第二、转变方法 在我们的建议下,家长要做到从以下几方面: (1)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的见面机会,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 (2)奶奶要注意多与孩子勤沟通,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采用鼓励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 (3)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和策略。 (4)家庭成员要经常进行内部协商,增强家庭教育的可实施性和协调性。 (5)注意和幼儿园的教育配合,保持家幼教育的衔接持续性和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训导孩子和家长 因为小毅的触觉、前庭、本体感的感觉统合检测结果都属于重度失调,孩子的肌肉偏于松弛。性格内向,不爱运动,不善交往。所以对小毅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感觉统合矫正训练,同时进行生理语肌训练,游戏疗法训练,并进行了全脑学能开发训练。同时,我们还为该幼儿建立了具体和详尽的个人成长档案,每训都同步与孩子的奶奶进行家教培训和交流。包括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状况和干预提高方法。及时沟通老师和家长各自的教育心得体会,共同体验教育的成功和发现教育的不足。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孩子的信心,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逐步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半年多的指导,家长在家教的方法、观念、态度、行为、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升,家教能力与家教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矫正训导中幼儿的变化 小毅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引导,孩子的子和家长 因为小毅的触觉、前庭、本体感的感觉统合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已大幅提高,能够主动与小朋友进行沟通,课上敢于回答问题,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道德品质表现良好。现在孩子变得能和小朋友比较友好的相处,能良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较能适应集体生活。小毅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 四、训导结论 1、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中植入可行的、有效的语言刺激和应用。半年多来,在训导中心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2、孩子良好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行为及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育松懈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强化、巩固。所以教导训练师和家长要坚持齐心协力,共同将孩子的更优秀的语言潜质和学习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发出来,将孩子的综合优势能力获得稳定化的提高和最大化的发展。 3、在以后的较长阶段里,对小毅还需要进行更加多针对他的科学的训练引导,来达到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一例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研究 苏州市吴中区殊教育学校李晓英 摘要:针对一例有中度智力障碍并有严重语言发育迟缓的九岁儿童,通过对该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生理评估,分析产生其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心理因素,笔者运用科学的言语治疗技术,通过在学校实行个别化语训方案,并与家长合作的方式在家庭中延伸其家庭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实施康复训练,经过八个月的持续康复,最终取得明显改善的效果。本个案可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技术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训练言语矫治 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语言发育迟缓定义: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其主要

表现为:1.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说话晚或很晚 3.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4.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表达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问题反应差 9.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言语治疗定义: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原指一套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如矫正口吃。现在也指用于失语症的康复和处理发育性言语障碍的技术和方法。言语治疗是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一门专业学科。其内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对象是存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声障碍和口吃等。直接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人称为言语治疗师或语言治疗师。 本文拟通过对一名特殊学校的伴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个案研究,探寻可供参考的语言训练方法。 1、研究对象和康复模式 1.1研究对象 阳阳(化名),男,2002年11月出生,9周岁,医学诊断评估结果为中度智力障碍,且伴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其父母均为工人,文化程度为高中,内向,不苟言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中还有一个健康的妹妹,现已上幼儿园。入学前其父母对阳阳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母亲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敢出来见街坊四邻,及其自卑。有了小喆妹妹后,阳阳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但由于阳阳

语训用词、句(聋儿康复专用)

1 聋儿语训用资料(词汇类) 一、最小音位对习得训练。 卢灿勇编写(2011) 1、声母最小音位对训练。 p ∕t p ∕k t/k p/b t/d k/g k/h h/f b/f b/m d/n b/d b/g d/g q/j ch/zh z/c zh/z ch/c sh/s 2、韵母最小音位对训练。 i/u i/a u/a iao/ia ia/I an/ang in/ing uan/uang in/I ing/i 3、四声练习。 ā á ǎ à ō ? ǒ ? ē ? ě a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ǖ ǘ ǚ ǜ 二、常用词语、短语训练。 爸爸bàba 妈妈māmā 爬pá 头发t?ufà 饼干bǐnggān 报纸bàozhǐ 面包miànbāo 弟弟dìdì 哥哥gēgē 好hǎo 不好bùhǎo 看看kànkan 宝宝bǎobǎo 猫māo 我wǒ要yào 。 我wǒ不要búyào 。 爸爸bàba 抱bào 宝宝bǎobǎo 。 妈妈māmā抱bào 弟弟dìdì。 我wǒ好hǎo 。 你不好。 小猫跳。 大dà 小xiǎo 多duō 少shǎo 来lái 去qù 吃饭chīfàn 打dǎ 跑pǎo

2 再见zàijiàn 拜拜bàibai 刷牙shuāyá 洗脸xǐliǎn 老师lǎoshī 上学shàngxu? 写字xiězì 他tā打dǎ我wǒ。 我wǒ打dǎ你nǐ。 我wǒ洗脸xǐliǎn 。 老师lǎoshī好hǎo 。 我wǒ刷牙shuāyá。 我wǒ 你nǐ 他tā 我们wǒmen 你们nǐmen 他们tāmen 坏蛋huàidàn 米饭mǐfàn 面条miàntiáo 包子bāozi 吃饭chīfàn 吃chī菜cài 喝水hēshuǐ 我wǒ吃饭chīfàn 。 我wǒ吃chī包子bāozi 。 我wǒ喝水hēshuǐ。 你nǐ坏蛋huàidàn 。 米饭mǐfàn 好吃hàochī。 你nǐ吃chī包子bāozi 。 他tā吃chī面条miàntiáo 。 站zhàn 坐zu? 坐zu?好hǎo 桌子zhuōzǐ 椅子yǐzi 床chuáng 被子baizi 毛巾máojīn 电灯diàndēng 电话diànhuà 杯子bēizi 筷子kuàizǐ 盘子pánzi 碗wǎn 打dǎ饭fàn 拍pāi 拉lā 推tuī 提tí 抬tái 开kāi 门m?n 关guān 门m?n 跑pǎo 抱bào 笑xiào 哭kū 上shàng 课ka 放fàng 学xu? 去qù家jiā 大dà炮pào 手shǒu 枪qiāng 子zǐ弹dàn 买mǎi 卖mài 火车huǒchē 汽车qìchē 卡车kǎchē 电车diànchē 电动车diànd?ngchē 飞机fēijī 麦子màizǐ 大米dàmǐ 辣椒làjiāo 玉米yùmǐ 棉花miánhuā 白菜báicài 萝卜lu?bo 大蒜dàsuàn 黄瓜huángguā 苹果píngguǒ 头发t?ufà 眉毛m?imáo 鼻子bízi 嘴zuǐ 牙齿yáchǐ 舌头sh?t?u 下巴xiàbā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发音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发音训练方法 【摘要】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症状。 【关键词】脑瘫,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 解放军261医院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发音训练方法: A.发音启动 1.呼气时嘴张圆,发“a”音。重复练习后,逐渐减少张嘴呼气的时间,增加发“a”音的时间,最后可练习发其它音。 2.做发摩擦音口形,然后做发元音口形,如“s…a,s…u”。嘴的运动,练习连音。 3.沙哑是因喉紧张造成的,可使用摩擦和松弛技术。可在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两处进行按摩和振动按摩。按摩后,喉紧张降低,可进行发音练习。另一种方法是让患者打哈欠、笑伴随呼气,在打哈欠的呼气相发出字词。因打哈欠时可以完全打开声门,停止声带的内收。笑的时候可以发出爆破音。 4.迟缓型构音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喉内收肌瘫痪,可进行下列任何一项推举练习。

5.进一步促进发音启动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在呼气时咳嗽,然后将这一发音动作改变为发元音。一旦发音建立,应鼓励患者大声叹气,促进发音。 6.爆破音也可用来辅助发音启动,如:ba、bu。 B.持续发音 1.当患者能够正确地启动发音,则可进行持续发音训练。一口气尽可能长时间地发元音,使用秒表记录持续发音时间,最好能达到15~20s。 2.由一口气发单元音,逐步过渡到发两个、三个元音。 C.音量控制 1.指导患者持续发简单的音。 2. 如果患者持续发双唇音困难,可发鼻音“n”或“嗯”的音。 3.朗读患者较容易发出音的字、词、词组、语句。目的是改善呼气和音量,通过口唇的位置变化进行对比,促进音的连续性。 4. 背诵序数1~20,背诵周日,可换气一次,音量尽量大,保持松弛体位,深吸气。 5. 为了改善音量控制,进行音量变化训练,可数1~5,6~10时,音量由小至大,然后由大至小,或音量一大一小交替。在复述练习中,鼓励应用最大音量,治疗师逐步拉长与患者的距离,直到治疗室可容纳的最长距离。鼓励患者让声音充满房间,提醒患者尽可能地放松,深呼吸。 D.音高控制 1.扩大音高范围,指导患者唱音阶。可唱任何元音或辅音元音连起来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社区康复题库

第一章社区康复概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区定义,下列哪一种解释最全面、最正确 A.社区是指一个村庄 B.社区是指一个街区 C.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D.社区是指一个自然社区 E.社区是指一个公社或团体 2.关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经济特征:城市社区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以工商服务业为主要职业和主要谋生方式 B.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人口聚居的规模大。社区成员的异质化程度较高 C.社会组织特征:社会组织复杂 D.生活方式特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E.社区区位结构简单,人际关系简单,家庭规模与职能扩大 3.以下哪一社区是专能社区 A.城市、农村 B.经济特区 C.自然街 D.自治区 E.镇、村 4.我国哪一年开始社区康复试点工作 A.1976年 B.1978年 C.1986年 D.1988年 E.1989年 5.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哪一时间为国际残疾人日 A.12月3日 B.11月3日 C.10月3日 D.12月13日 E.10月10日 6.我国政府将什么时间定为助残日 A.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 B.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 C.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日 D.每年7月第一个星期日 E.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何时颁布的 A.1976年 B.1990年 C.1986年 D.1988年 E.1989年 8.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中残联等六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到哪一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A.2005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E.2015年 9.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5年工作纲要”,开展哪三项抢救性康复 A.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B.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低视力康复 C.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肢体残疾康复 D.白内障复明手术、脑卒中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E.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 10.与机构康复相比,社区康复的最大特点是 A.领导机构不同 B.康复方法与手段的不同 C.社区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D.社区康复需要残疾人本人主动参与,机构康复不需要残疾人主动参与 E.社区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投资少、服务覆盖广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A.有一定的地域 B.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C.有特有的文化(文化维系力) D.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E.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有哪些特征 A.地缘性 B.人缘性 C.社会性 D.群集性 E.区域性 3.自然社区包括 A.城市 B.农村 C.自然街 D.镇、村落等 E.学校、商业区 4.社区功能包括 A.满足生活需求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参与功能 E.社区互助功能 5.社区康复的特点有 A.以社区为基地,由社区组织领导、社区成员全面参与 B.依靠社区康复原有的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网络等多方共同协力开展康复服务 C.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D.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对象为社区 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训练时间经常、持久

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探索

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探索 语言障碍是指个人的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年龄儿童相比较,有显著的偏离和异常现象,而造成交往困难。儿童语言障碍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把语言障碍儿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儿童,即儿童其他方面发展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出现异常;另一类是伴随性的语言障碍儿童,这类儿童智力落后或存在智力、听觉、视觉等方面的障碍,同时伴随着语言障碍。 文文小朋友是属于第一类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即孩子其他方面发展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异常。孩子刚来幼儿园时,一个音也不会发,但听觉、视觉、动手能力发展尚好。 通过了解发现:文文在上幼儿园前,语言环境较差,父母上班不分昼夜,孩子有爷爷带。爷爷买菜、烧饭、做家务,无暇顾及孩子。文文终日以电视机为伴,无缘与他人接触、与同龄人交往。孩子似乎生活在一个没有语言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也无须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由此而造成了孩子的语言障碍。 因此,根据孩子的实际,抓住学龄前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原因造成语言发展障碍的文文进行有效的干预和个别化训练,卓有成效地改变了孩子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1、重视个别训练 个别化教学、训练一直是我们康复工作的重点,这是一种理想的康复形式。通过一对一的教学及训练,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康复程度。每天上、下午分别安排两个30分钟时间的对文文进行个别训练。因人而宜,因才施教。 2、口腔功能训练 由于文文长时间的不发音、不说话。因而,孩子的口腔功能比较差,如:舌头的转动、平伸、上翘,嘴唇的闭、合、噘起不灵活,气流的输送方法不正确,发声方法有问题。所以,一开始就从孩子的吸气、呼气、吹气、动舌头、绷唇等基本动作开始训练,一点一滴地从矫正孩子的语音入手,逐步消除孩子的语言障碍。...以达到培养孩子自信,能让孩子在他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意愿和观点的目的。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方法

(一)、听力训练织梦好,好织梦 听力训练有:唤醒听觉;建立声音的节律感;分辨各种细微声音;欣赏音色;分辨语言五个阶段。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倒置or跳跃进行。 1.唤醒听觉,是聋儿不注意时,用鼓锣音叉等不同频率的强声orhigh声呼唤,刺激聋儿听觉系统,以使聋儿能突然转头、注目or停止玩耍为度。通过训练,使聋儿残余的听力(听神经)由常年的废用状态,重新活跃、兴奋而发挥功能。 2.建立节律感,细微声音分辨、音色的欣赏训练,提高耳的注意力、分辨率和持久力,即提高耳的精细功能。建立节律感,可与聋儿做击鼓、拔珠算等游戏or 聋儿根据鼓点的快慢走步。 3.分辨细微声音,可让聋儿用心听钟表的滴答声,分辨来自噪声环境中的某种细小声音。 4.培养聋儿对音色的欣赏力,由无选择的单纯声音训练,向有选择的语言训练过渡,可让聋儿欣赏悦耳的乐曲。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语言分辨训练是听力唤醒(声音刺激)的基础上,耳朵对感知的声音能够综合、分析后再进行,是听力训练的高级阶段,要让聋儿多听,特别要把情景场合、发生的事情和听结合起来,使聋儿把视、触、听多种感觉结合起来,扩大聋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在语言训练的后期,要培养聋儿在闹市中听语能力(即涉交指数),可给聋儿进行来自嘈杂环境中的语言辨别训练,提高聋儿的语言接受率、语言辨别率、和语言的可懂度。 (二)、语言的康复 聋儿康复语言的前提是:能灵活的运用口舌,做出各种口型舌位,要有随意性良好的发音器官和共鸣腔共鸣,有充沛的肺活量。笔者把这些因素有关的训练,称为语言康复的辅助训练。

1、辅助训练: (1)口操、舌操:目的是锻炼舌唇和口部周围肌肉的随意性、灵活性,舌操可以做上挑、下伸、外展、环口、卷舌打响等。口操可以双侧鼓腮or左右交替鼓腮。 (2)训练声带和共鸣腔:聋儿发音器结构是相对正常的,而长期废用致使功能协调性、随意性不正常。由于废用,声带薄弱,故常发尖音,易嘶哑or失音。让聋儿连续地、用不同强度发a、o、等元音,提高声带的活动性和随意性。为使聋哑儿发出语言更加逼真悦耳,可教聋儿自如的使用类似录音机上音箱作用的共鸣腔,让聋儿把手放在嘴上,一合一离打喔喔or运用口腔鄂部肌肉调节共鸣作用。 2、教说话:教说话要把学习的词分门别类,分类施教。 第一类,易学词,要先教。康复的患者多是感觉-神经性聋。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低频词易听到,偶们称低频词为易学词要先教,含有z、ch、s、j、g、x高频音素的词难学,要后教,十分严重的聋儿大部分也会喊"爸爸",因为"爸爸"是典型的低频词,易于提高音量。 第二类,相同音的词,要集中教,数学"8"和"爸爸"的音是相同的,学会"8"后,要赶紧学说"爸爸",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 第三类,流利上口的词,要联系起来教,聋哑儿学语,最大的困难是易忘,因此要尽量把各种有必然联系,又易上口的词,连在一起,成串学习,使聋哑儿形成完整的概念,能举一反三,易记易说。如大小多少、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拿小米喂小鸡等。 第四类急用词,要逼着学。如喝水、喝喝、水等,只要说清意思即可。 第五类玩耍词(动词),要在游艺中学,;聋儿具有童性,喜欢活动,加之聋哑儿抽

聋儿康复教师心得体会

聋儿康复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听障培训心得 涡阳县聋儿语训部听障培训心得 ———王玉玺 20XX年2月25日,我随学校一行教师前来亳州参加为期三天的轮班培训(亳州市听障智障和孤独症康复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很荣幸,因为能把自己的所学展现出来。当我真正接触听障儿童时才发现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我开始束手无策。原来哪些学过的知识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去运用,还好领导们一直都在不断地鼓励我帮助我,让我慢慢的指导该怎么去教怎么去学。但是我深深的感受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所以期望这次的培训能够让我学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 25号上午的时候,市残联党组书记主持了开班仪式。交代了这次学习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紧接着就是我期待的第一节课《残疾儿童全面康复教育改革的内涵及其组织实施》由省康复中心副主任鲍永清进行教学。鲍永清主任的讲解让我充分了解到残疾儿童康复的重要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的残疾人口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但是,却影响着20%的人口和家庭。残疾人有着同样的作为人所与生俱来的尊严与权利,也同样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全面康复是帮助残疾儿童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

径。 下午由陈婷老师讲解了《聋儿语训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之一》,我一直以为教学是由教师教学生学,没想到陈婷老师的讲解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这类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学生这么 简单的,最为关键的是家长的参与,因为家长才是陪孩子最长时间的人,衣食住行孩子都与家长在一起,所以家长的教育更为重要。这是需要我们严重重视的,我们必须强化家长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从而为聋儿的全面康复提供更大的帮助,使康复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26号上午《聋儿语训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之二》由周姽婳老师授课,不同于陈老师,周老师更侧重于实际的操作,通过播放视屏来解析如何进行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原则?教学的方法、方式等等一些细致的知识。周老师的理论联系实践操作的教学使我们更容易、更深入的理解到了这些内容。下午的课程是《聋儿语训效果评估和康复档案管理》孔秀云、王乐义、修艳秋三位老师分别讲述。孔秀云老师和修艳秋老师把对聋儿的康复评估内容详细的传授我们,包括:聋儿的听力评估情况、香蕉图、希内和格雷菲斯等等。其中希内和格雷菲斯让大家有些迷茫,特别是格雷菲斯,它的计算、填写、公式、推算等等引得大家的激烈讨论。还好三位老师都耐心的讲解,可惜时间太短了大家不能全部都搞明白。 27号上午是验收考试,主要考理论和操作,理论考的是香蕉图的填写、希内的计算、听力的评估;实际操作考的是便携式听力发射器的

人工耳蜗手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手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转贴 2006-03-19 09:48:06] 字号:大中小 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聋、极重度聋甚至全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小儿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进入普小和普幼学习。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术后长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从浅到深逐步进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言语训练阶段。 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 术后听力训练过程大致遵循声音观察、分辨、确认和理解几个阶段。 声音观察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在开机后的最初一个星期,家长开始注意小儿对声音的反应。分辨是指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与“不一样”。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项试和开放项测试。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一、二、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万位等,以后逐渐过度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式训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总结多年语训的经验在听觉训练阶段基本遵循以下几个过程:察觉声音的存在,即有声无声;分辨声音;确认,能说出听到的生字、句子;理解,既能明白所确认生字或句子的意思,理解是听觉学习的核心,它是其他的基础,不管如何分解、组合,对听觉进行研究,没有理解是无意义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聆听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有交往形式的对答,增加听力记忆等。 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 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 人工耳蜗在未来的十年孕育着数方面的突破。首先,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解释和预测人工耳蜗存在的大量个体差异,尤其是如何能在术前预测术后的效果,以减轻植入者的心理压力和对植入效果有个理性的期待。除了对耳聋病因、年龄和时间等因素的分析外,使用术前的蜗外电极刺激测量到的电生理和心理物理参数也能帮助预测术后的植入效果。其次,未来的十年里,语音处理器的设计将会因人而异,着重于如何提高效果不好病人的语音识别率,以及对效果好的病人如何增进在噪声中的语音识别率和如何提高声音的质量,包括欣赏音乐在内。未来的人工耳蜗调配,首先是要解决每个病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通道数目,然后针对个体特征在决定语音处理器和刺激蜗内电极的数目。未来的十年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将导致人工耳蜗的微型化,使全植入式的电子耳蜗成为可能。全植入式的电子耳蜗可能使用病人本身的鼓膜作为麦克风,利用人体的生物电或体内埋藏电池作为运转体内语音处理器的动力。听觉系统可分为外周和中枢处理两部分,人工耳蜗绕过外周系统,直接刺激连接中枢的听神经。未来人工耳蜗可作为一项极有效的研究工具帮助理解正常听觉功能。 很多家长看到人工耳蜗可以提供这么好的听觉补偿条件,以为孩子自然地就能听会说,不再用进行什么训练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很多孩子为此耽搁了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