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24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2.3.1《热力环流》课件PPT(42张)-优秀课件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降低
受热
A
气压 升高
冷却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风
气风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气压 升高
风
气风压
气压
降低
升高
冷却
受热
冷却
(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 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 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a
海洋:增温慢
海洋
夜晚
陆地:降温快
陆地
海洋:降温慢
海洋
b (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 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 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 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 呢?
思考这个问题?不着急回答,上完这节课大家都会懂!
现象观察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热力环流上课课件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 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如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 产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6.当大棚的门打开时, 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 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 情况相同的是( )
A
(2016·福州模拟)下图 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 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 读图回答1~3题。
热力环流
1、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有哪些?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哪些?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有何作用?
一、热力环流
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
①画出垂直气流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
②写出A、B、C、D的气压类型
③画水平气流
④据图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D
C
高
低
等高面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1、形成过程及原因
1.与M地相比,N地( B )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低、气压低 2.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 是( A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C )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 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 C.M地多有阴雨天气 D.N地多有阴雨天气
热低压、冷高压
6.风压关系:
同一水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请在图中B地垂直方向上找出一 点E(与A点气压相等),并将A、E用曲线连结。 读图说明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高 D
低C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①同一地点,高空与近地的气压相反 7. ②等压面的弯曲规律:高凸低凹
热力环流课件

热力环流课件一、引言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过程。
它对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环流模式。
二、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而产生的气流运动。
它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三、热力环流的原理1. 太阳辐射和地球的能量平衡: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地区,而两极地区辐射能量较少。
这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从而引发了热力环流的形成。
2. 热力环流的驱动力: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由地球的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所驱动。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风的偏转,形成了气压差,从而引发了气流的运动。
3. 热力环流的传导方式:热力环流主要通过对流、辐散和辐合等方式进行传导。
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垂直运动;辐散是指气流的扩散和分散;辐合是指气流的汇聚和集中。
四、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1. 地球的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风的偏转,形成了气压差,从而影响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2. 地球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地球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脉和海洋对气流的传导和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3. 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蒸气的凝结和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影响热力环流的强度和方向。
五、热力环流的具体模式1. 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是指赤道附近的气压较低的区域,副热带高压带是指赤道附近的气压较高的区域。
它们之间形成了气压差,引发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2. 贝图尔风和西风带:贝图尔风是指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东北风,西风带是指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西风。
它们是热力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
《热力环流》教学课件

热力环流一、教课内容本教课方案的内容选自一般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
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有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边学习“风”“全世界性大气环流”“常有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依旧思想模糊,看法混淆。
如何才能打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次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三、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表示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经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育学生的画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课依据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取感性认识→解析推理运动过程→概括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的教课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学生用解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解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育学生研究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五、重难点的打破热力环流是本节的要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因为大气的垂直运动以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纳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向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现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打破难点。
六、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实验直观演示法七、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活动设计企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创建情境发问“为何空调冷气情形导入机装在房间的高处而暖气片教课放在房间的地上?”2、介绍大利用课件展现几个问题气运动的1.大气运动的能量本源于哪有关内容里?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源因是什么?过渡:大气究竟是如何运动的呢?3、感觉热1、播放录像:力环流的录像内容,在玻璃箱内产生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点燃香,观察烟雾的漂浮方向。
《热力环流》6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说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一定的 态度体验,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情境 教学法
实验法
12 34
通过观察实验,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并因 此获得发现
问题探 究法
案例分 析法
通过实验演示, 获得感知,并 得出新知识
运用生活中的实 例,调动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 的知识迁移能力, 做到理论与实际 紧密结合
高一阶段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较强,抓住学生特点,积极 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 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本节课采取的学法如
自主 学习法
发散 联想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新课 (2分钟)
1、高一学生还未建立牢固 的空间想象能力,思路较 不清晰 2、本课时涉及物理原理, 现阶段学生还不能把大气 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3、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 望强烈。
1、吸引注意力 2、激发兴趣 3、加强团队合作 能力
说教学方法
学教学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 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 知其所以然” ,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下 ,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
课题:《热力环流》 为了赛制的公平公正,参赛学校请:
统一使用此模版作为PPT展示 封面上请不要标注“xxx学校” 开始说课只需报抽签后的出场代码
科目:高一地理必修一
序号:
CONTENTS
目
1 说教材
录
2 说学情
3 说教学方法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板书设计
6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太阳辐射 在纬度间 分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的气压 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交通
工业 人口
建筑用地
城 1、城市市热热岛岛环流环对市流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结
论
一
:
同 一
a2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a1
。
3000米
P a1>P a2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 等压面 。
(hPa) 940
960
980 1000
A
B
C
A′
760hpa
1030hpa
冷
B′
800hpa
C′
760hpa
B C CB′>C′气B压>由B大′到>小C排′ 序?
990hpa
热
1030hpa
冷
结结 论论 五四 :: 高等 空压 和面 近高 地压 面向 气上 压弯 状,
况低 正压 好向 相下 反弯 。。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760hpa
800hpa
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
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返回*
2、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联系、联想、整体的分析能力。
《热力环流》12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课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 热爱科学的精神,树 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 点
第一部分 说教材
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热力环流是本课时的重点,它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因果关系、逻辑性强,教师要运用实验及电 教媒体设置情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探 求、大胆想象,从而得出结论,以达到学生主动掌握知 识,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发展的目标。知识上有 一点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热力环流形成中的“高压”与 “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弥补学生空间想 象力不足的缺陷
多媒体辅 助教学
学生绘图、析图
问题引导 式教学
法 读图分 析教学
第二部分 说教法
发 现 问 题
思 考 问 题
自主探
究法
解
决
合作交
问 题
流法
成果展 示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知识梳理 巩固升华 知识迁移 学以致用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说教材
① 地位与作用
② 教学目标
③ 教学重难点
第一部分 ① 说教材
地理必修一
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二章地球上的 大气
第三章地球上的 水
第四章地表形态 的塑造
第一节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 风带
第三节常见的挺 起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第五章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与差异
性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为学习 大气运动原理、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高考中结合等压 线、城市风、海陆风等是主要考察形式。
《热力环流》1高中地理同课异构说课教学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主页图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热力环流。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页教材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最基础形式,也是后面学习“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基础。
新课标对该节课也有明确的要求。
(第二页学情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节课说难也是难,就因为它面对的是高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地理思维能力,不能快速的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多引导。
(第三页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做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怎么用适当的工具把实验做好,这就体现了满满的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第四页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用热力环流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地理现象。
(第五页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第六页教学过程)这是我的教学过程,先用历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打开第七页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因为大气是透明的,无形的,所以对学生来说很难想象出来,因此嘞我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的液体实验,用水的环流代替大气流动,便于直接观察。
(打开第八页热力环流实验)(第八页热力环流实验)这就是我设计的液体实验原理图,下面是需要准备的实验工具(顺势点开第九页实验图片展示)(语速放慢,认真讲解)把两个瓶子用导管连通,用夹子封住导管,准备红蓝色素,一定的热水和冰水。
(播放第二张图片)在碗里分别倒入冷、热水,取下夹子观察(播放第三张图片)这是实验结果,用不同颜色的水能很清楚的看到水流的运动。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打开第十页课堂活动一二)(第十页两个实验活动)先让学生按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分小组进行实验,为此我准备了六套实验用具,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另一点能加深他们对环流的印象,便于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 地 理 序号:
巴山夜雨涨秋池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能够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且 用专业的地理术语表述热力环流动态过程
2.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培养学生从实际 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小组评价机制:
举手抢夺答题机会,本组成员可做补充回答。其他未获得答题机 会的小组要尊重他人的发言!
C
D
低压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压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
冷 高压
A
热 低压
B
本节课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海拔、气温、密度、气压的关系? 2.上升多阴雨,下沉多晴天? 3.为何先有垂直方向空气运动,再有水平方向上空气运动? 4.高低压有没有界定范围? 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什么?为什么? 6.近地面温度高,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1.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 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
2.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海陆风
海风
陆风
巴
山谷风
山
多
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雨
谷风
山风
城市风呢?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大气垂直运动
导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引起
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第四部分探究作业(城市风)
回答正确小组加10分,回答错误不扣分,其他组方可再次举手 抢答题机会。
请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接下来 微课学习热力环流原理
重点关注这几个问题: 1、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空气先有水平运动还是先有垂直运动? 3、一般情况下,水平方向上的空气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微课 热力环流
绘制示意图(结合导学案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