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重难点专练

合集下载

轴对称图形重难点题型培优

轴对称图形重难点题型培优

轴对称图形解答题较难题一、翻折变换题型1 .( 1 )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①, Rt △ ABC 中,∠ C=90°,AC=½AB,求证:∠ B=30°,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2 )如图②,四边形 ABCD 是一张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纸片, E 、 F 分别为AB 、 CD 的中点,沿过点 D 的折痕将纸片翻折,使点 A 落在 EF 上的点 A′处,折痕交 AE 于点 G ,请运用( 1 )中的结论求∠ ADG 的度数和 AG 的长.( 3 )若矩形纸片 ABCD 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 B 、 D 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 O (如图④),当 AB=6 ,求 EF 的长.二、特异三角形1.如果一个三角形能被一条线段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称这条线段为这个三角形的特异线,称这个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 1 )如图 1 ,△ ABC 中,∠ B=2 ∠ C ,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 D ,交 BC 于点 E .求证: AE 是△ ABC 的一条特异线;( 2 )如图 2 ,若△ ABC 是特异三角形,∠ A=30°,∠ B 为钝角,求出所有可能的∠ B 的度数.5 .等腰△ ABC 中, CA=CB ,点 D 为边 AB 上一点,沿 CD 折叠△ CAD 得到△ CFD ,边 CF 交边 AB 于点 E , CD=CE ,连接 BF .( 1 )求证: FD=FB .( 2 )连接 AF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M ,连接 ME 交线段 DF 于点 N ,若EF=4EC , AB=22 ,求 MN 的长.三、点的运动变化题型8 .如图,△ ABC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 P 是 AC 边上一动点,由 A 向 C运动(与 A 、 C 不重合), Q 是 CB 延长线上一点,与点 P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 B 向 CB 延长线方向运动( Q 不与 B 重合),过 P 作 PE ⊥ AB 于 E ,连接PQ 交 AB 于 D .( 1 )当∠ BQD=30°时,求 AP 的长;( 2 )当运动过程中线段 ED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 ED 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9 .某学校正在进行校园环境的改造工程设计,准备在校内一块四边形花坛内栽上一棵黄桷树.如图,要求黄桷树的位置点 P 到边 AB 、 BC 的距离相等,并且点 P 到点 A 、 D 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栽种黄桷树的位置点 P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四、等边三角形题型12 .已知:在△ AOB 和△ COD 中, OA=OB , OC=OD .( 1 )如图①,若∠ AOB= ∠ COD=60°,求证:① AC=BD ②∠ APB=60°.( 2 )如图②,若∠ AOB= ∠ COD=α,则 AC 与 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 APB 的大小为(直接写出结果,不证明)。

中考数学重点难点专题练习-第15讲 非常规思维问题

中考数学重点难点专题练习-第15讲 非常规思维问题

中考数学重点难点专题练习-第15讲非常规思维问题一、轴对称/翻折的性质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 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与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相等;4. 若对应线段或对应线段的延长线相交,则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二、梯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三、圆幂定理四、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五、阿基米德折弦定理【例题1】(1)如图1,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BCD=60°,当AC=12时,则△BCD的周长=______. (2)如图2,若四边形ABCD不是菱形,∠BAD=2∠ACB=2∠ACD=60°,AC=12,判断△BCD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BAD=∠ACB=∠ACD=45°,AC=12,求△BCD的周长。

【变式1】已知:如图(1)在Rt△ABC中,∠BAC=90°,AB=AC,点D、E分别为线段BC上两动点,若∠DAE=45°.(1)探究线段BD、DE、E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2)已知:如图(2),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在边AB上,且∠DCE=30°,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DE、AD、EB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时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图(1) 图(2)【例题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 +∠DCB =90°,且BC =2AD ,以AB 、BC 、D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3,S 3=9,则S 2的值为_____.【变式2-1】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B ∥CD ,∠A +∠B =90°,AB =p ,CD =q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求EF .【变式2-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8:3:3:::2AB BC CD DA ,求∠B 、∠D【例题3】如图,P A切⊙O于A,PBC是⊙O的割线,如果PB=2,PC=4,则P A的长为.【变式3-1】如图,CD是⊙O的直径,以D为圆心的圆与⊙O交于A、B两点,AB交CD于点E,CD交⊙D于P,已知PC=6,PE:ED=2:1,则AB的长为()A.B.C.D.【变式3-2】九年级学生小刚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好学生,他在学习完第二十四章圆后,在家里突然看到爸爸的初中数学书上居然还有一个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非常好奇,仔细阅读原来就是:P A•PB=PC•PD,小刚很想知道是如何证明的,可已证明部分污损看不清了,只看到辅助线的做法,分别连结AC、BD.聪明的你一定能帮他证出,请在图1中做出辅助线,并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小刚又看到一道课后习题,如图2,AB是⊙O弦,P是AB上一点,AB=10cm,P A=4cm,OP=5cm,求⊙O的半径,愁坏了小刚,乐于助人的你肯定会帮助他,请写出详细的证明过程.【例题4】问题呈现: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AB和BC是⊙O的两条弦(即折线ABC是圆的一条折弦),BC>AB,M是的中点,则从M向BC所作垂线的垂足D是折弦ABC的中点,即CD=AB+BD.下面是运用“截长法”证明CD=AB+BD的部分证明过程.证明:如图2,在CB上截取CG=AB,连接MA,MB,MC和MG.∵M是的中点,∴MA=MC……(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实践应用:(2)如图3,已知△ABC内接于⊙O,BC>AB>AC,D是的中点,依据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可得图中某三条线段的等量关系为.(3)如图4,已知等腰△ABC内接于⊙O,AB=AC,D为AB上一点,连接DB,∠ACD=45°,AE⊥CD于点E,△BDC的周长为4+2,BC=2,请求出AC的长.【变式4-1】我们知道,如图1,AB是⊙O的弦,点F是的中点,过点F作EF⊥AB于点E,易得点E 是AB的中点,即AE=EB.⊙O上一点C(AC>BC),则折线ACB称为⊙O的一条“折弦”.(1)当点C在弦AB的上方时(如图2),过点F作EF⊥AC于点E,求证:点E是“折弦ACB”的中点,即AE=EC+CB.(2)当点C在弦AB的下方时(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那么AE、EC、CB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不必证明.(3)如图4,已知Rt△ABC中,∠C=90°,∠BAC=30°,Rt△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过⊙O 上一点P作PH⊥AC于点H,交AB于点M,当∠P AB=45°时,求AH的长.【例题5】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托勒密定理:托勒密(Ptolemy)(公元90年~公元168年),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的要著作《天文学大成》被后人称为“伟大的数学书”,托勒密有时把它叫作《数学文集》,托勒密从书中摘出并加以完善,得到了著名的托勒密(Ptolemy)定理.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求证:AB•CD+BC•AD=AC•BD下面是该结论的证明过程:证明:如图2,作∠BAE=∠CAD,交BD于点E.∵∴∠ABE=∠ACD∴△ABE∽△ACD∴∴AB•CD=AC•BE∵∴∠ACB=∠ADE(依据1)∵∠BAE=∠CAD∴∠BAE+∠EAC=∠CAD+∠EAC即∠BAC=∠EAD∴△ABC∽△AED(依据2)……任务:(1)请继续完成上面的证明过程,并回答上述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什么.(2)当圆内接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托勒密定理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一个定理:.(3)如图3,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3,AD=5,∠BAD=60°,点C为的中点,求AC的长.【变式5-1】问题探究:(1)已知:如图①,△ABC中请你用尺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得点A到点BC的距离最短.(2)托勒密(Ptolemy)定理指出,圆的内接四边形两对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如图②,P是正△ABC外接圆的劣弧BC上任一点(不与B、C重合),请你根据托勒密(Ptolemy)定理证明:P A=PB+PC问题解决:(3)如图③,某学校有一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0m、60m的直角三角形的草坪,现准备在草坪内放置一对石凳及垃圾箱在点P处,使P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最小,那么是否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若存在,请作出点P的位置,并求出这个最短距离(结果保留根号);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题6】如图①,在Rt△ABC中,以下是小亮探究与之间关系的方法:∵sin A=,sin B=,∴c=,c=,∴=根据你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在图②的锐角△ABC中,探究、、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探究过程.【变式6-1】观察与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过A作AD⊥BC于D(如图(1)),则,即AD=c sin B,AD=b sin C,于是c sin B=b sin C,即,同理有:,所以.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如图(2),△ABC中,∠B=45°,∠C=75°,BC=60,则∠A=;AC=;(2)自从去年日本政府自主自导“钓鱼岛国有化”闹剧以来,我国政府灵活应对,现如今已对钓鱼岛执行常态化巡逻.某次巡逻中,如图(3),我渔政204船在C处测得A在我渔政船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以40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钓鱼岛A在的北偏西75°的方向上,求此时渔政204船距钓鱼岛A的距离AB.(结果精确到0.01,)【变式6-2】在△ABC中,cos A=,cos B=,cos C=,我们称为余弦定理,请用余弦定理完成下面的问题.请用余弦定理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图,已知△DEF,∠E=60°,DE=4,DF=,求EF的长度;(2)通过合理的构造,试求cos105°.1.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弦CD⊥AB于E,P是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PC交圆O于F,若PF=7,FC=13,P A:AE:EB=2:4:1,则CD长为.2. 定义:圆中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弦组成的折线称为圆的一条折弦.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AB和BC组成圆的折弦,AB>BC,M是弧ABC的中点,MF⊥AB于F,则AF=FB+BC.如图2,△ABC中,∠ABC=60°,AB=8,BC=6,D是AB上一点,BD=1,作DE⊥AB交△ABC的外接圆于E,连接EA,则∠EAC=°.3. 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C上一点,以CD为直径的圆与AB相切于点E,若CD=3,tan∠AED=,则AD的长为.4. 已知: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CD=CB=2AD.点Q是AB边中点,点P在CD边上运动,以点P为直角顶点作直角∠MPN,∠MPN的两边分别与AB边、CB边交于点M、N.(1)若点P与点D重合,点M在线段AQ上,如图(1).求证:.(2)若点P是CD中点,点M在线段BQ上,如图(2).线段MQ、CN、BC的数量关系是:,并证明你的猜想.5. 已知:如图所示,E是等腰梯形一腰CD的中点,EF⊥AB,垂足为F,求证:S梯形ABCD=AB•EF.6. 如图,在⊙O中,AB=AC,点D是上一动点(点D不与C、B重合),连接DA、DB、DC,∠BAC=120°.(1)若AC=4,求⊙O的半径;(2)写出DA、DB、DC之间的关系,并证明.7. 如图:已知点A、B、C、D顺次在圆O上,AB=BD,BM⊥AC,垂足为M.证明:AM=DC+CM.8. 小明学习了垂径定理,做了下面的探究,请根据题目要求帮小明完成探究.(1)更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可以得到许多真命题.如图1,在⊙O中,C是劣弧AB的中点,直线CD ⊥AB于点E,则AE=BE.请证明此结论;(2)从圆上任意一点出发的两条弦所组成的折线,成为该圆的一条折弦.如图2,P A,PB组成⊙O的一条折弦.C是劣弧AB的中点,直线CD⊥P A于点E,则AE=PE+PB.可以通过延长DB、AP相交于点F,再连接AD证明结论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P A.PB组成⊙O的一条折弦,若C是优弧AB的中点,直线CD⊥P A于点E,则AE,PE 与P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不必证明.9. 阅读与思考: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一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下面是《阿基米德全集》中记载的一个命题:AB是⊙O的弦,点C在⊙O上,且CD⊥AB于点D,在弦AB上取点E,使AD=DE,点F是上的一点,且=,连接BF可得BF=BE.(1)将上述问题中弦AB改为直径AB,如图1所示,试证明BF=BE;(2)如图2所示,若直径AB=10,EO=OB,作直线l与⊙O相切于点F.过点B作BP⊥l于点P.求BP的长.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如图(1),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O内有一点P,AP、BP的延长线分别交半圆O于点C、D.求证:AP•AC+BP•BD=AB2.证明:连接AD、BC,过P作PM⊥AB,则∠ADB=∠AMP=90°,∴点D、M在以AP为直径的圆上;同理:M、C在以BP为直径的圆上.由割线定理得:AP•AC=AM•AB,BP•BD=BM•BA,所以,AP•AC+BP•BD=AM•AB+BM•AB=AB•(AM+BM)=AB2.当点P在半圆周上时,也有AP•AC+BP•BD=AP2+BP2=AB2成立,那么:(1)如图(2)当点P在半圆周外时,结论AP•AC+BP•BD=AB2是否成立?为什么?(2)如图(3)当点P在切线BE外侧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将你得到的结论写出来.11. 已知⊙O半径为R(1)如图1,过⊙O内一点P作弦AB,连接OP.求证:P A•PB=R2﹣OP2.(2)如图2,过⊙O外一点P,作割线P AB,求证:P A•PB=OP2﹣R2.12. (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试利用所学知识证明:S△ABC=ab sin C=ac sin B=bc sin A.(2)在数学中人们把(1)的结论称之为正弦定理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利用此结论证明正弦定理:==.(3)探索应用:在△ABC中,∠BAC=120°,AD为∠BAC的内角平分线,试证明:+=(可能用到的知识:sin60°=sin120°).13. 已知:如图1,在锐角△ABC中,AB=c,BC=a,AC=b,AD⊥BC于D.在Rt△ABD中,sin∠B=,则AD=c sin∠B;在Rt△ACD中,sin∠C=,则AD=;所以,c sin∠B=b sin∠C,即,,进一步即得正弦定理:.参照利用正弦定理解答下题:如图2,在△ABC中,∠B=75°,∠C=45°,BC=2,求AB的长.中考数学重点难点专题练习-第15讲非常规思维问题一、轴对称/翻折的性质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 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与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相等;4. 若对应线段或对应线段的延长线相交,则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二、梯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三、圆幂定理四、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五、阿基米德折弦定理【例题1】(1)如图1,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BCD=60°,当AC=12时,则△BCD的周长=______. (2)如图2,若四边形ABCD不是菱形,∠BAD=2∠ACB=2∠ACD=60°,AC=12,判断△BCD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精品经典 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 重难点题型汇总140题

精品经典 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 重难点题型汇总140题

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汇总最短路程问题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在直线上找一P,使PBPA-最小在直线上找一P,使PBPA-最大在OA、OB上分别找一点C、D,使△PCD周长最小并求出∠CPD的度数.在平面内找一点P,使P到OA、OB距离相等,同时到C、D两点距离相等。

分别在OA、OB上找出一点D、C,当PD+CD最小时,若∠AOB=480,∠PCD的度数为BD平分∠ABC,△ABC面积为12,AB=5,在BC、BD上分别找一点M、N,求CN+MN最小值.△ABC中AB=AC,D为BC中点,△ABC面积为24,BC=6,直线l垂直平分AC,P为l上动点,求△PCD周长最小值.正方形ABCD,面积为16,以AB为边在内部作等边三角形ABE,连接对角线AC.P为AC上一动点,求PD+PE最小值.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性质: 判定: 等边三角形300角问题:在坐标系中找等腰三角形问题1.已知点A坐标为(2a+3,3a+9)在第二象限,且a为整数.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a= ;A点坐标为;(2)A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A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A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为;(3)A点关于直线x=2对称的点坐标为;A点关于直线x=-2对称的点坐标为;A点关于直线y=-3对称的点坐标为;(4)连接OA,将OA绕点O旋转900,则旋转后A点对应坐标为;2.如图,∠ABC 内有一点P,(1)在BA、BC 边上各取一点P1、P2,使△PP1P2 的周长最小;(尺规作图)(2)若∠ABC=300,连接BP1,BP2,P1P2,判断△BP1P1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所,MP和 NQ 分别垂直平分 AB和 AC.(1)若∠BAC=105°,求∠PAQ的度数;(2)若∠PAQ=250,求∠BAC的度数。

4.如图,已知Rt △ABC,∠ACB=900,AD 平分∠BAC 与BC 交于D 点,M 、N 分别在线段AD 、AC 上的动点,连接MN 、MC,当MN+MC 最小时,画出M 、N 的位置.5.如图,点P 在∠AOB 的内部,点M 、N 分别是点P 关于直线OA 、OB•的对称点,线段MN 交OA 、OB 于点E 、F ,若△PEF 的周长是20cm ,则线段MN 的长是________;若∠AOB=320,则∠EPF=6.如图,在△ABC 中,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BC 于点F ,S △ABC =48cm 2,AB=18cm ,BC=12cm ,求DE 的长。

2_文本:《轴对称》重难点解读

2_文本:《轴对称》重难点解读

《轴对称》重难点解读图形的轴对称,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轴对称变换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变换,同平移变换一样,它是保持两点之间距离不变的变换,即保持变换或合同变换,这种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图形的轴对称的学习是从学生已有现实入手,来理解和学习轴对称以及其基本性质,观察、领悟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利用轴对称性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为探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性质作好准备)。

同时,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也是我们几何学习中较为重要和常用的图形,它是我们今后各阶段学习的基础。

一、课标要求“轴对称”的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和“最短路径”四个方面。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此基础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1.“轴对称”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始,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出图形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结合探索对称点的关系,归纳得出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并结合这个性质的探索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或“理解”,这种要求借助图形直观不难达到,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给出轴对称的严格定义;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充分观察、动手操作,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条件的话,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它们的轴对称性,协助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的性质是通过“探索”得到的,即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去发现性质的,而不是单纯地把性质作为结论表现给学生。

实行这样的探索活动,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从而为使用图形运动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奠定基础。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够通过图形的轴对称获得猜想,然后再使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专题05 轴对称重难点题型分类(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专题05 轴对称重难点题型分类(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专题05轴对称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解析版)专题简介:本份资料包含《轴对称》这一章除各类压轴题之外的六种主流题型,所选题目源自各名校期中、期末试题中的典型考题,具体包含的题型有:轴对称图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尺规作图、最短路径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适合于培训机构的老师给学生作培训时使用或者学生考前刷题时使用。

题型一轴对称图形1.(2021·湖南)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1·辽宁)若点M(2,a)和点N(a+b,3)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为()A.a=3,b=-5B.a=-3,b=5C.a=3,b=5D.a=-3,b=1【详解】解:根据题意,点M(2,a)和点N(a+b,3)关于y轴对称,则a+b=-2,a=3,解得b=-5,故选:A.3.如图,是小亮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此时时钟的实际时刻是()A.3:55B.8:05C.3:05D.8:55【详解】解: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镜中的像与原图象之间实际上只是进行了左右对换,由轴对称知识可知,只要将其进行左可翻折,即可得到原图象,实际时间为8点的时针关于过12时、6时的直线的对称点是4点,分针指向11实际对应点为1,故此时的实际时刻是:8点5分.故选:B.4.(2022·浙江)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 的位置上,若55∠-∠的值为()∠=︒,则21EFGA.35︒B.40︒C.45︒D.55︒【详解】解: 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D BC ,∴55DEF EFG ∠=∠=︒,由折叠的性质得:55GEF DEF ∠=∠=︒,118070GEF DEF ∴∠=︒-∠-∠=︒,又∵AD BC ,21801110∴∠=︒-∠=︒,211107040∴∠-∠=︒-︒=︒,故选:B .题型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3.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2015·湖北)如图,△ABC 中,AB =5,AC =6,BC =4,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则△BDC 的周长是()A .8B .9C .10D .11【详解】解:∵E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 =BD ,∵△BDC 的周长=DB +BC +CD ,∴△BDC 的周长=AD +BC +CD =AC +BC =6+4=10.故选C .6.(2017·湖北)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0°,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AC 于点D ,则∠CBD 的度数为()A .30°B .45°C .50°D .75°【详解】∵AB =AC ,∠A =30°,∴∠ABC =∠ACB =7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AD =BD ,∴∠A=∠ABD=30°,∴∠BDC=60°,∴∠CBD=180°﹣75°﹣60°=45°.故选B.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A.20°B.40°C.50°D.60°【解答】解:∵∠BAC=110°,∴∠B+∠C=70°,又MP,NQ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BAP=∠B,∠QAC=∠C,∴∠BAP+∠CAQ=70°,∴∠PAQ=∠BAC﹣∠BAP﹣∠CAQ=110°﹣70°=40°故选:B.8.(2021·宁夏)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长.【详解】解:(1)∵DE垂直平分AC,∴CE=AE,∴∠ECD=∠A=36°;(2)∵AB=AC,∠A=36°,∴∠B=∠ACB=72°,∴∠BEC=∠A+∠ECD=72°,∴∠BEC=∠B,∴BC=EC=5.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9.(2021·北京)如图所示,AD是ABC∠=∠.连结AF,求证:BAF ACF【详解】证明:∵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AF=DF,∴∠FAD=∠ADF,∵∠FAD=∠FAC+∠CAD,∠ADF=∠B+∠DAB,∵AD是∠BAC的平分线,∴∠DAB=∠CAD,∴∠FAC=∠B,∴∠BAC+∠FAC=∠B+∠BAC,即∠BAF=∠ACF.10.(2021·山东)已知: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P与BC的垂直平分线PQ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PM⊥AC于点M,PN⊥AB交AB延长线于点N,连接PB,PC.求证:BN=CM.【详解】解:证明:∵AP是∠BAC的平分线,PM⊥AC,PN⊥AB,∴PM=PN,∵PQ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PB=PC,在Rt△PBN和Rt△PCM中,PB PCPM PN=⎧⎨=⎩,∴Rt△PBN≌Rt△PCM(HL),∴BN=CM.11.如图,△ABC的外角∠DAC的平分线交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于P点,PD⊥AB于D,PE⊥AC于E.(1)求证:BD=CE;(2)若AB=6cm,AC=10cm,求AD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BP、CP,∵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BP=CP,∵AP是∠DAC的平分线,∴DP=EP,在Rt△BDP和Rt△CEP中,,∴Rt△BDP≌Rt△CEP(HL),∴BD=CE;(2)解:在Rt△ADP和Rt△AEP中,,∴Rt△ADP≌Rt△AEP(HL),∴AD=AE,∵AB=6cm,AC=10cm,∴6+AD=10﹣AE,即6+AD=10﹣AD,解得AD=2cm.12.已知在△ABC中,∠CAB的平分线AD与BC的垂直平分线D交于点D,DM⊥AB于M,DN⊥AC的延长线于N.(1)证明:BM=CN;(2)当∠BAC=70°时,求∠DCB的度数.【解答】(1)证明:连接BD,如图所示:∵AD是∠CAB的平分线,DM⊥AB,DN⊥AC,∴DM=DN,∵DE垂直平分线BC,∴DB=DC,在Rt△DMB和Rt△DNC中,,∴Rt△DMB≌Rt△DNC(HL),∴BM=CN;(2)解:由(1)得:∠BDM=∠CDN,∵AD是∠CAB的平分线,DM⊥AB,DN⊥AC,∴DM=DN,在Rt△DMA和Rt△DNA中,,∴Rt△DMA≌Rt△DNA(HL),∴∠ADM=∠ADN,∵∠BAC =70°,∴∠MDN=110°,∠ADM=∠ADN=55°,∵∠BDM=∠CDN,∴∠BDC=∠MDN=11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DB=DC,∴∠EDC=BDC=55°,∴∠DCB=90°﹣∠EDC=35°,∴∠DCB=35°.13.(2022·广东)如图,△ABC中,∠ACB=90°,AD平分∠BAC,DE⊥AB于E,(1)若∠BAC=50°,求∠EDA的度数;(2)求证: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详解】(1)∵AD平分∠BAC,∠BAC=50°,∴∠EAD=12∠BAC=25°,∵DE⊥AB,∴∠AED=90°,∴∠ADE=90°-∠EAD=90°-25°=65°;(2)∵DE⊥AB,∴∠AED=90°=∠ACB,又AD平分∠BAC,∴∠DAE=∠DAC,∵AD=AD,∴△AED≌△ACD,∴AE=AC,DE=DC,∴点A在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上,点D在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D是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14.(2019·广东)如图,点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A ,ED ⊥OB ,垂足分别为C 、D .求证:(1)∠ECD =∠EDC ;(2)OC =OD ;(3)OE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详解】证明:(1)∵OE 平分∠AOB ,EC ⊥OA ,ED ⊥OB ,∴ED =EC ,即△CDE 为等腰三角形,∴∠ECD =∠EDC ;(2)∵点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A ,ED ⊥OB ,∴∠DOE =∠COE ,∠ODE =∠OCE =90°,OE =OE ,∴△OED ≌△OEC (AAS ),∴OC =OD ;(3)∵OC =OD ,且DE =EC ,∴OE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题型三尺规作图15.(2022·辽宁)已知在ABC 中,点D 为线段BC 边上一点,则按照顺序,线段AD 分别是ABC 的()A .①中线,②角平分线,③高线B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C .①角平分线,②高线,③中线D .①高线,②角平分线,③中线【详解】解:①由作图方法可知,AD 是BC 边上的垂线,即AD 为△ABC 的高;②由作图方法可知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③由作图方法可知D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D 是BC 的中线;故选D .16.(2022·山东)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BC 的周长为12,5AB ,则ADC 的周长为()A .10B .9C .8D .7【详解】根据题意可知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BD .∵△ABC 的周长为12,∴AB+BC+AC=12.∵AB=5,∴BC+AC=7,即AC+CD+BD=7,∴AC+CD+AD =7,所以△ADC 的周长为7.17.(2022·福建)如图,已知△ABC .(1)求作BC 边上高AD ,交BC 于点D ,∠BAC 的平分线AE ,交BC 于点E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B =35°,∠C =65°,求∠DAE 的度数.【答案】(1)解:如图,线段AD ,线段AE 即为所求.(2)解:∵∠CAB =180°-∠B -∠C =80°,AE 平分∠CAB ,∴∠CAE =12∠CAB =40°,∵AD ⊥BC ,∴∠ADC =90°,∴∠CAD =90°-∠C =25°,∴∠DAE =∠CAE -∠CAD =15°.18.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不要求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1)已知:线段AB ,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N .(2)已知:∠AOB ,作出∠AOB 的平分线OC .【解答】解:(1)如图(1),MN为所作;(2)如图(2),OC为所作;19.(2020·北京)如图,已知∠BAC及两点M、N.求作:点P,使得PM=PN,且P到∠BAC两边的距离相等.【详解】解:作∠BAC平分线,再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EF交于点P,如图,点P即为所求.理由:过点P作PG⊥AC于点G,PH⊥AB于点H,连接PM,PN,∵AP平分∠BAC,∴PG=PH,∵EF垂直平分MN,∴PM=PN.题型四最短路径问题=,AD、CE是△ABC的两条中线,P是AD上一个动点,20.(青竹湖)如图,在△ABC中,AB AC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BP EP+最小值的是()A.BCB.CEC.ADD.AC【解答】解:B点的对称点为C,再连接E,C,故选:B.21.已知∠MON=40°,P为∠MON内一定点,OM上有一点A,ON上有一点B,当△P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APB的度数是()A.40°B.100°C.140°D.50°【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M、ON的对称点P′、P″,连接OP′、OP″、P′P″,P′P″交OM、ON于点A、B,连接PA、PB,此时△PAB周长的最小值等于P′P″.由轴对称性质可得,OP′=OP″=OP,∠P′OA=∠POA,∠P″OB=∠POB,∴∠P′OP″=2∠MON=2×40°=80°,∴∠OP′P″=∠OP″P′=(180°﹣80°)÷2=50°,又∵∠BPO=∠OP″B=50°,∠APO=∠AP′O=50°,∴∠APB=∠APO+∠BPO=100°.故选:B.22.(2020·北京)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O(0,0),A(-1,2),B(2,1).(1)在图中画出△AOB关于y轴对称的△A1OB1,并直接写出点A1和点B1的坐标;(不写画法,保留画图痕迹)(2)在x 轴上画出点P ,使得PA +PB 的值最小.(1)解:如图所示,即为所求,由图形知,()112,A ,()121B -,;(2)解:如图,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B ',与x 轴的交点,即为点P ,23.(北雅)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其两点间的距离P 1P 2=问题解决:已知A (1,5),B (7,3)(1)试求A 、B 两点的距离;(2)在x 轴上找一点P (不求坐标,画出图形即可),使PA +PB 的长度最短,求出PA +PB 的最短长度.(3)在x 轴上有一点M ,在y 轴上有一点N ,连接A 、N 、M 、B 得四边形ANMB ,若四边形ANMB 的周长最短,请找到点M 、N (不求坐标,画出图形即可),求出四边形ANMB 的最小周长.【解答】解:(1)∵A (1,5)、B (7,3),∴AB ===2,即A 、B 两点的距离为:2;(2)如右图1所示,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A (1,5)、B (7,3),∴A ′(1,﹣5),∴A ′B ==10,即PA +PB 的最短长度是10;(3)作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 ′B ′于y 轴交于点N ,与x 轴交于点M ,如图2所示,∵A (1,5)、B (7,3),∴A ′(﹣1,5),B ′(7,﹣3),∴AB =2,A ′B ′==8,∴四边形ANMB 的最小周长是8+2.题型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重难点突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七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可能性及数学好玩(含答案)

【重难点突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七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可能性及数学好玩(含答案)

【重难点突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可能性及数学好玩(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都是常见的安全标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

A.B.C.D.2.像这样摆20个三角形需要()根小棒。

A.41B.30C.25D.283.蜘蛛和蚂蚁一共有8只,共有60条腿(蜘蛛有8条腿,蚂蚁有6条腿),其中蜘蛛有()只。

A.2B.4C.6D.74.天柱山推出甲,乙两种购票优惠方案(如下)。

一家2个大人带3个小孩去游玩,选择()方案更省钱。

甲方案:成人每位100元,小孩每位40元。

乙方案:团体5人及5人以上每位80元。

A.甲B.乙C.甲和乙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总是相等的。

A.高B.上下两底的和C.面积D.周长6.用小棒按照下面的方式摆图形,第()个图形刚好用了2021根小棒。

A.337B.338C.404D.4057.46名同学去划船,一共租了10条船正好坐满。

其中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

大船租了()条。

A.2B.3C.7D.88.如果假期有重要事情要通知同学们,怎样才能尽快通知到30名同学呢!如果用电话通知,那么,打电话的总次数为()A.31次B.30次C.29次D.15次9.笑笑与淘气用摸球游戏来决定下围棋谁先走,摸到红球笑笑先走,摸到白球淘气先走,在下面()盒子中摸最公平。

A.红球10个,白球0个B.红球6个,白球4个C.红球5个,白球5个D.红球4个,白球6个10.如下图,第100个图形由()个小点组成。

① ② ③ ④A.297B.300C.303D.100二、填空题11.在方格纸上A处,放上一粒圆形纽扣,怎样才能将它平移到B处呢?先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到B 处.12.有1元和5元的纸币共25张,总值53元,1元的纸币有(________)张,5元的纸币有(________)张。

13.小明用小棒摆三角形这样摆下去摆7个三角形需要(________)根小棒,25根小棒能摆出(________)个三角形。

难点详解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重点解析试题(含详解)

难点详解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重点解析试题(含详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面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出行安全,认识交通路标非常重要.下列是部分交通路标,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3、如图1,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冬梦)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如图2,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国际残奥委会标志三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飞”的书法字体.以下图案是会徽中的一部分,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A.B.C.D.4、下面4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5、如图,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6、下列各曲线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根据不同的方程绘制而成的,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7、以下四大通讯运营商的企业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9、下列宣传图案中,既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0、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将长度为5cm的线段向上平移10cm,所得线段的长度是_______cm.2、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AB=7,AC=5,BC=6,沿过点C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A落在BC 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CD,则△BED的周长为_________.3、在如图所示的图中补一个小正方形,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共有__________种补法.4、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则∠BDC 的度数为_____度.5、如图,在ABC 中,8AB ,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11A BC ,则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B C ;(2)点P 为y 轴上一动点,当PA PB +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2、新定义:如图①,已知AOB ∠,在AOB ∠内部画射线OC ,得到三个角,分别为AOC ∠、BOC ∠、AOB ∠.若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另外一个角的2倍,则称射线OC 为AOB ∠的“幸运线”.(本题中所研究的角都是大于0°而小于180°的角.)【阅读理解】(1)角的平分线______这个角的“幸运线”;(填“是”或“不是”)【初步应用】(2)如图①,48AOB ∠=︒,射线OC 为AOB ∠的“幸运线”,则AOC ∠的度数为______;(直接写出答案)【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50AOB ∠=︒,射线OM 从OA 出发,以每秒10°的速度绕O 点顺时针旋转,同时,射线ON 从OB 出发,以每秒15°的速度绕O 点顺时针旋转,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05t <<.若OM 、ON 、OB 三条射线中,一条射线恰好是以另外两条射线为边的角的“幸运线”,求运动的时间t 的值.【实际运用】(4)周末,小丽帮妈妈到附近的“中通快递”网点取包裹,出家门时小丽看了看时钟,恰好是下午3点整,取好包裹回到家时,小丽再看了看时钟,还没有到下午3点半,但此时分针与时针恰好重合.问小丽帮妈妈取包裹用了多少分钟?3、在下面的方格纸中作图:(1)先画△ABC 关于直线l 1的对称图形△A 1B 1C 1,再画△A 1B 1C 1关于直线l 2的对称图形△A 2B 2C 2;(2)若△ABC 向右平移1格,则△A 2B 2C 2向____平移_____格.4、如图1,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两个含60°角的三角板MON 和三角板OPQ 如图摆放,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OM 、OP 在直线AB 上,其中60OMN POQ ∠=∠=︒.(1)将图1中的三角板OPQ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边OP 在MON ∠的内部且平分MON ∠,此时三角板OPQ 旋转的角度为______度;(2)三角板OPQ 在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若OP 在MON ∠的内部.试探究MOP ∠与NOQ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将图1中的三角板MON 绕点O 以每秒2°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将三角板OPQ 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射线OB 绕点O 以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后的射线OB 记为OE ,射线OC 平分MON ∠,射线OD 平分POQ ∠,当射线OC 、OD 重合时,射线OE 改为绕点O 以原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在OC 与OD 第二次相遇前,当13COE ∠=︒时,直接写出旋转时间t 的值.5、在等边ABC 中,将线段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0180αα︒<<︒得到线段AD .(1)若线段DA 的延长线与线段..BC 相交于点E (不与点B ,C 重合),写出满足条件的α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连接B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E ,AF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2、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选择即可.【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结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详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5、B【解析】【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则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一分析即可判断.【详解】第一、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的有两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概念是关键.6、C【解析】【分析】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180 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即为中心对称图形,即可判断出答案.【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错误.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正确.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熟练掌握中心对图形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7、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进行判断即可得.【详解】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可得: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题目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8、D【解析】【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熟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是解题关键.9、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10、A【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详解】解:矩形,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共2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二、填空题1、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解答.【详解】解:将长度为5cm 的线段向上平移10cm ,所得线段的长度是5cm ,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平移前后的图形全等,熟记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解析】【分析】由折叠可得:,5,AD ED AC AE ===再求解,BE 利用7,BD DE AD BD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折叠可得:,5,AD ED AC CE ===6,BC =651,BE BC CE ∴=-=-=7,AB =7,AD BD ∴+=718,BDEC BD DE BE BD AD BE AB BE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掌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本题的关键.3、4【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15【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求出∠CBD的度数,再求∠BDC的度数.【详解】解:根据旋转的性质△ABC≌△EDB,BC=BD,∴△CBD 是等腰三角形,∴∠BDC =∠BCD ,∵∠CBD =180°﹣∠DBE =180°﹣30°=150°,∴∠BDC =(180°﹣∠CBD )÷2=15°.故答案为15.【点睛】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条件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求出即可.5、16【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BC ≌△A 1BC 1,A 1B =AB =8,所以△A 1BA 是等腰三角形,依据∠A 1BA =30°得到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由图形可以知道1111A BA A BC ABC A BA S SS S S =+-=阴影,最终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解:∵在△ABC 中,AB =8,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A 1BC 1,∴△ABC ≌△A 1BC 1,∴A 1B =AB =8,∴△A 1BA 是等腰三角形,∠A 1BA =30°,过点A 1作1A D AB ⊥于点D∴11142A D AB == ∴1A BA S =12×8×4=16,又∵111A BA A BC ABC S S S S =+-阴影,11A BC ABC S S =△△,∴1A BA S S =阴影=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运用面积的和差关系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 (1)见解析(2)(0,3)【解析】【分析】(1)利用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得到A ′、B ′、C ′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2)连接BA ′交y 轴于P 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P 点满足条件,从而得到P 点坐标.【小题1】解:如图,△A 'B 'C '为所作;【小题2】如图,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A PB PA PB '+=+,连接BA ′交y 轴于P 点,此时点P 为所求作,P 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几何图形都可看作是由点组成,我们在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也是先从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开始的.也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2、(1)是;(2)16°或24°或32°;(3)2或207或54;(4)18011. 【解析】【分析】(1)根据幸运线定义即可求解;(2)分3种情况,根据幸运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幸运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4)利用时针1分钟走0.5︒,分针1分钟走6︒,可解答问题.【详解】解:(1)一个角的平分线是这个角的“幸运线”;故答案为:是;(2)①设∠AOC=x,则∠BOC=2x,由题意得,x+2x=48°,解得x=16°,②设∠AOC=x,则∠BOC=x,由题意得,x+x=48°,解得x=24°,③设∠AOC=x,则∠BOC=12x,由题意得,x+12x=48°,解得x=32°,故答案为:16°或24°或32°;(3)OB是射线OM与ON的幸运线,则∠BOM=12∠MON,即50-10t=12(50-10t+15t),解得t=2;∠BOM=13∠MON,即50-10t=13(50-10t+15t),解得t=207;∠BOM=23∠MON,即50-10t=23(50-10t+15t),解得t=54;故t的值是2或207或54;(4)时针1分钟走300.560︒=︒,分针1分钟走360660︒=︒,设小丽帮妈妈取包裹用了x分钟,则有0.5x+3×30=6x,解得:x=180 11.【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幸运线定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幸运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 (1)见解析(2)右,1【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1)如图,△A1B1C1,△A2B2C2即为所求作.(2)若△ABC向右平移1格,则△A2B2C2向右平移1格.故答案为:右,1.【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掌握轴对称与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1)135°(2)∠MOP-∠NOQ=30°,理由见解析(3)2273s或1363s.【解析】【分析】(1)先根据OP平分MON∠得到∠PON,然后求出∠BOP即可;(2)先根据题意可得∠MOP=90°-∠POQ, ∠NOQ=60°-∠POQ,然后作差即可;(3)先求出旋转前OC、OD的夹角,然后再求出OC与OD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所需要的时间,再设在OC与OD第二次相遇前,当13COE∠=︒时,需要旋转时间为t,再分OE在OC的左侧和OE在OC的右侧两种情况解答即可.(1)解:∵OP平分∠MON∴∠PON=12∠MON=45°∴三角板OPQ旋转的角:∠BOP=∠PON+∠NOB=135°.故答案是135°(2)解:∠MOP-∠NOQ=30°,理由如下:∵∠MON=90°,∠POQ=60°∴∠MOP=90°-∠POQ, ∠NOQ=60°-∠POQ,∴∠MOP-∠NOQ=90°-∠POQ -(60°-∠POQ)=30°.(3)解:∵射线OC平分MON∠,射线OD平分POQ∠∴∠NOC=45°,∠POD=30°∴选择前OC与OD的夹角为∠COD=∠NOC+∠NOP+∠POD=165°∴OC 与OD 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165°÷(2°+3°)=33秒,此时OB 旋转的角度为33×5°=165° ∴此时OC 与OE 的夹角165-(180-45-2×33)=96°OC 与OD 第二次相遇需要时间360°÷(3°+2°)=72秒设在OC 与OD 第二次相遇前,当13COE ∠=︒时,需要旋转时间为t①当OE 在OC 的左侧时,有(5°-2°)t =96°-13°,解得:t =2273s ②当OE 在OC 的右侧时,有(5°-2°)t =96°+13°,解得:t =1363s 然后,①②都是每隔360÷(5°-2°)=120秒,出现一次这种现象∵C 、D 第二次相遇需要时间72秒∴在OC 与OD 第二次相遇前,当13COE ∠=︒时,、旋转时间t 的值为2273s 或1363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点,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5、(1)120180α︒<<︒;(2)①见解析;②AE =AF +CE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DA 的延长线与线段BC 相交于点E ”可求解;(2)①根据要求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结论;②在AE 上截取AH =AF ,先证△AFD ≌△AHC ,再证∠CHE =∠HCE ,即可得出结果.(1)如图:AD 只能在锐角∠EAF 内旋转符合题意故α的取值范围为:120180α︒<<︒;(2)补全图形如下:(3)AE =AF +CE ,证明:在AE 上截取AH =AF ,由旋转可得:AB =AD ,∴∠D =∠ABF ,∵△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BAC=∠ACB =60°,∵∠DAF=∠CAH,∴△AFD≌△AHC,∴∠AFD=∠AHC,∠D=∠ACH,∴∠AFB=∠CHE,∵∠AFB+∠ABF=∠ACH+∠HCE=60°,∴∠CHE+∠D=∠D+∠HCE=60°,∴∠CHE=∠HCE,∴CE=HE,∴AE=AH+HE=AF+CE.【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和作出辅助线.。

轴对称重点和难点

轴对称重点和难点

轴对称图形主要内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设计轴对称图案、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重点: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常用辅助线;难点是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具体的轴对称图形实例,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而后通过线段与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 <a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2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平分线及尺规作图】
1. 在三角形内部,有一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一定是三
角形(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高的交点
2.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AC=4cm,腰 AB 的垂直平分线 DE 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若△BEC 的周长为 7cm,则底边 BC 的长为( )
A.
B.
C.
D.
2. 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
小三角形.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1
A.
B.
C.
D.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意两条相交直线都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B.等腰三角形最少有 1 条对称轴,最多有 3 条对称轴
C.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10. 如图,由 4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 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 点.在田字格上画与△ABC 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 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 本身)共有__________个.
11. 乐乐觉得轴对称图形很有意思,如图是 4 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L 形 图,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添画后的图形成为轴 对称图形.
D.不能确定关于谁对称
2
8. 已知点(2a+b,-3)和点(-1,a-b)关于 x 轴对称,则 a+b 的值为__________. 9. 如图,将点 A0(-2,1)作如下变换:作 A0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再往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点 A1,作 A1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再往右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点 A2,…, 作 An-1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再往右平移 n 个单位得到点 An(n 为正整数),则 点 A63 的坐标为( ) A.(2016,-1) B.(2015,-1) C.(2014,-1) D.(2013,-1)
常用结论 ②平行 角平分→等腰
③“三线”中“两线”重合→等腰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等边三角形
常用结论
①两个60或等腰 60 →等边 ②直角 30 →30所对直角边
等于斜边的一半
轴对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最短路径问题):饮马、造桥选址等
巩固练习
【轴对称及作图】 1. 下列各图案中,有且只有三条对称轴的图案是(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
12.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DEF. (1)画出△DEF 关于直线 HG 对称的图形△D′E′F′; (2)画出△DEF 的 EF 边上的高; (3)若网格上的最小正方形边长为 1,则△DEF 的面积为________.
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 y 轴的对称△A1B1C1; (2)写出对称点 A1,B1,C1 的坐标; (3)在 y 轴上找一点 Q,使 QA+QB 最小.
A.
B.
C.
D.
5. 如图,D 是线段 AB,BC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DC=50°,则∠ABC=( )
A.10°
B.25°
C.30°
D.40°
5
6. 如图,已知△ABC,∠C=90°,AC<BC.D 为 BC 上一点,且到 A,B 两点 的距离相等. (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 D 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连接 AD,若∠B=37°,求∠CAD 的度数.
第三章 轴对称
知识结构
①定义
轴对称
②性质 ③作图: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 ④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判定 线段 ②尺规作图
轴对称
特殊的轴 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①等腰 一线→三线合一
8. 如图 1,点 A,B 是直线同侧的两个点,在直线 l 上可以找到一个点 P,使得 PA+PB 最小,小玉画完符合题意的图形后,不小心将墨水弄脏了图形(如图 2),直线 l 看不清了.请你帮助小玉补全图形,作出直线 l.(尺规作图,保 留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图1
图2
6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1. 如图所示,△ABC 中,∠A=36°,AB=AC,BD 平分∠ABC,DE∥BC,则图
A.1cm
B.2 cm
C.3 cm
D.4 cm
4
3. 如图,AC=AD,BC=BD,则有( A.AB 垂直平分 CD C.AB 与 CD 互相垂直平分
) B.CD 垂直平分 AB D.CD 平分∠ACB
4. 如图,已知△ABC(AC<BC),用尺规在 BC 边上确定一点 P,使得 PA+PC=BC, 则下列四种不同的作图方法中正确的是( )
7. 尺规作图是理论上接近完美的作图方式,乐乐很喜欢用尺规画出要求的图 形.在下面的△ABC 中,请你也按要求用尺规作出下列图形(不写作法,但 要保留作图痕迹),并填空. (1)作出∠BAC 的平分线交 BC 边于点 D; (2)作出 A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l 交 AD 于点 G; (3)连接 GC,若∠B=55°,∠BCA=60°,则∠AGC 的度数为_______.
D.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
4. 如图 1,一张四边形纸片 ABCD,∠A=50°,∠C=150°.若将其按照图 2 所示
方式折叠后,恰好 MD′∥AB,ND′∥BC,则∠D 的度数为_____.
图1
图2
5. 如图,乐乐将△ABC 沿 DE,EF 分别翻折,顶点 A,B 均落在点 O 处,且
EA 与 EB 重合于线段 EO,若∠DOF=139°,则∠C 为( )
A.38°
B.39°
C.40°
D.41°
6. 从镜子中看到电子表的时刻为 10 点 51 分,则实际时间是__________.
7. 已知点 E(a,b)和点 F(m,n)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且 a+m=0,b=n,
那么 E,F 两点( )
A.关于 x 轴对称
B.关于 y 轴对称
C.关于 x 轴或 y 轴对称
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
2. 如图,在△ABC 中,AB=AC,AD=DE,∠BAD=20°,∠EDC=10°,则∠D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