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张学兰, 李慧芬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中医药学特定的专用制药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

中药材不能直接入药,必须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

所谓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和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所有药物。

中药依法炮制和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所在,也是中医药有别于其它传统医药的重要标志。

中医治病主要借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个体差异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以“辨证施治”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在临床工作中,中医从诊断到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人体的阴阳盛衰、气血变化以及脏腑的寒热虚实、气候、环境以及生活起居等对人体的影响。

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必须根据这些情况做出正确决定。

但中药的性能和作用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力求符合疾病治疗的实际要求。

通过炮制可改善中药的偏性和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并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候及患者的体质情况,有的放矢地选用炮制品,以增强方剂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疗效。

第一部分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炮制作为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中医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药炮制的理论、方法工艺以及临床应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以生命为代价,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一、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经炮制后方能达到临床用药要求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的原植物、原动物和原矿物,原药材中常常含有泥沙杂质、霉败品和非药用部位,因此,多数不能直接入药,经加工炮制后,可去除杂质,选出规定的药用部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

对中药临床疗效影响十分密切。

如宋代《太平圣惠方》就有“炮制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说的就是中药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如果炮制不合法度,就会失去固有的性能,对临床治疗而言是有名无实,达不到治病的作用。

这就说明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粗略简述几大类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影响。

1净制与临床疗效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否则疗效就会适得其反。

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2切制对疗效影响部分中药材体积比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照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薸”、“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割,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

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质量,在炮制前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以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其中软润方法、处理的时间及吸水量控制至关重要。

有些药材不宜在水中浸泡,需要采取其他方法软润;有些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以控制药材有效成分的流失。

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要厚度均匀,以免煎煮过程中出现易溶和难溶、先溶和后溶的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者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例如黄芩在切制饮片前采用蒸汽软化或者煮沸十分钟,而不宜采用冷水浸泡软化;又如槟榔经水浸泡后切片,西醚类生物碱损失较大,可以采用蒸汽焖润法或者蒸汽软化后切片,可以大幅度降低槟榔碱损失。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中药炮制方法(也称为药物制备或熟化)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它不仅影响着中药的药效,还关系着中药的使用安全和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方法可分为炮炙、制曲、浸泡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进而对临床应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并增加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附子可以提高其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作用,提高疗效;炮制后的枸杞子则可以提高其养肝益肾、明目润燥的功效。

这是因为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改变其中的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其次,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物性质。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炮炙后的麻黄可以减轻其容易上火的性质,增加其对肾脏和心脏的作用;炮制后的生姜可以减弱其辣味和刺激性,增加其调理脾胃、帮助消化的功效。

这种改变中药性质的作用使得中药适应范围更广,更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

另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增加中药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对湿气、阳光和氧气的敏感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比如,炮炙后的何首乌可以减少其含水量,减轻其变质的风险,延长其保存时间;炮制后的干姜也可以减少其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和虫食。

这有助于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疗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改善中药的口感和易用性。

一些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弱其苦味、涩味和不良气味,增加其口感和易入口的性质。

比如,炮制后的黄连可以减轻其苦味和涩味,增加其抗菌、抗炎的功效,同时使其更易于服用;炮制后的茯苓可以减轻其泽味和甜味,增加其利尿、消肿的作用,同时使其更易于口服。

这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也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发挥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发挥

同一种 中药 用不 同 的炮制 方 法 , 对其 所含 有 效成 分 的影
与临床 疗效 的关系 早 已被证 明 。不 过在 实 际工作 中 。 多 医 很 院或者 中药企 业往 往忽 视 了中药 炮制 的作 用 。 其作 用往 往 达 不到 临床 需要 。 此本 文探 讨 了 中药 加工 炮 制 中影响 临床 疗 为
医护 论 坛
20 1第7 第 期 0 年 月 1 2 1 卷
中药炮制 与临床疗效 的发挥
陈 惠
( 湖北 省浠 水县 中药 院 , 北浠 水 湖
4 80 ) 32 0
【 要】 摘 炮制 可 以改 变 中药 的作 用 机制 , 和药性 及 降低 毒 副 作用 ; 中加 工 时间 、 缓 其 炮制 方 法 及气 味 炮 制与 疗效 关 系 很 大 。中药 的炮 制工 艺影 响着 中药 的药 效 和临 床疗效 , 为此 我们 要 加强 炮制 工艺 , 提高 中药 的临 床疗 效 。 【 词】 制 ; 关键 炮 中药 ; 疗效 【 图分类 号1 2 3 中 8 R 【 文献标 识 码】C 【 编号 】1 7 - 7 12 1 )1 b 一 5 - 2 文章 6 4 4 2 (0 0 0 ( ) 18 0
破 坏 其毒性 成 分 而减毒 。
3讨 论
总之 , 为发 掘 我 国民族 医学 宝库 , 高 中药 的炮 制 水平 , 提 提高 中药炮 制 品 的临床 疗效 , 医院 中药 工作 必 须引 起足 够 的
制剂 成 为西药 降低 副反 应 的备 选药 物 。中药 在 国外 销售 时 , 也 主要 以保健 品和 食 品添加 剂 形式 出现 在市 场 上 , 毒性 也 其 未被 充分 重视 。 为此 我们 需要 通过 炮制 降低 其毒 性或 不 良反 应。 例如 半夏 辛温 有毒 , 生用 有毒 刺激 咽喉 , 制 后则 减低 毒 炮 性并 缓 和药性 } 如 草乌 有用 浸 、 、 、 、 辅料 等 炮制 方 例 漂 蒸 煮 加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讲解学习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讲解学习



净选加工
饮片切制


炮炙

临床和中成药原料

3
中 减毒




雄黄

牵牛子
医 芫花





增效
4
延胡索 黄芩 血余炭
不同来源中药依法炮制,更好发挥临床疗效
中 植物药 药 炮 制 与 中 医 临 床 的 关 系
“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 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
麻黄 莲子

种苷元,黄芩苷元不稳定,容易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

绿,使疗效降低,这就是黄芩在切片软化时不能用冷
医 水浸润软化的道理,故黄芩炮制时置沸水中煮或蒸即
临 可破坏酶保存苷


酶解


苷元

16
通过产生新成分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运用植物、矿物类、化石类药物时经常采用加热或高温煅制后转变

或产生新的成分

自然铜

二硫化铁


复方接骨片

醋酸铁 散瘀止痛

炉甘石


碳酸锌

炉甘石洗剂

17
氧化锌
消炎生肌
大蓟
大蓟炭
柳穿鱼叶苷 中
柳穿鱼黄素
止血











18
通过除去毒性部位或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

蕲蛇
朱砂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由此可见,中药炮制直接影响药物在临床组方中作用的发挥,其作用不但受净选、炮制方法的影响,也与加入的辅料有极大的关系,正如古人云:“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所以重视中药炮制,加强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提高炮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目前医院药剂科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高康健等.中药信息1987;(6):28.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药物的净选、不同性能(如四气五味)、加入不同辅料、采用不同的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结药炮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好坏与中医临床效果有直接关系。[1]根据病情的需要,把药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炮制[2]。中药炮制后,性味各别,升降各异,引药归经,减低毒性和不良反应。《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些论述,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中医用药中的重要作用。同一种药材,生品与炮制品,其作用有时完全相反的。在临床工作中,不重视这点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
如黄连本为大寒大苦之品,生用长于燥湿泻火、清解热毒,酒炙则可引药上行,而善清头目之火;吴茱萸制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经姜汁制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含大量的黄连素(小檗碱),少量黄连碱等,具有抗菌、利胆、降压和解热的作用。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连,其小檗碱的浸出率不同。以醋制含量最高,姜制其浸出率最低,而且在同一辅料中,浓度不同,小檗碱的浸出率也不同。再如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甚强,多用于表寒证和风水浮肿,但过汗则有伤阴亡阳之虑,对体虚者不宜,蜜炙后味甘微苦,性温偏润,辛散作用缓和,并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多用于表证较轻的肺气壅阻而咳嗽气喘者,麻黄绒较麻黄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体虚患者。现代药理证明: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有发汗的作用,并能抑制流感病毒。炮制后,麻黄与炙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不变,但挥发油损失较大,炙麻黄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较慢,故作用缓和。[4]苦寒类药物大黄,生用泻下力猛,炮制后使之缓泻或不泻,临床上对大黄采用了多种的方法炮制,以突出某方面的作用,如阳明证用承气汤中的大黄须以酒洗,因酒能行血脉而扶其通血的作用,邪热在上用大黄以酒炒,酒炒后其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妇科用大黄,则须炒炭,炒炭后其泻下作用较弱,并有止血作用。活血化瘀用大黄多以醋炒,因醋能散瘀止血、理气。因此,大黄在不同的配伍中,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才能在辨证用药上扬长避短发挥药效。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关于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专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

清�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也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的密切关系,炮制与药物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它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净选不严影响临床效果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

由于中药材源于大自然,因而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物甚至于非药用部位。

而同一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相反。

如山茱萸的果肉涩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但是多数的药农、药商在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有的含核量严重超过了药典标准(含核量不超过3%),选到15%至3 0%,这样的药用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了。

类似未经选净的配方饮片还很多,如蒲公英、百花蛇舌草含大量的泥沙、杂草;柏子仁含壳量严重超标,款冬花含杆(非药用部位)太多,狗脊、香附子的鳞片未去净直接配方等等,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是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

2 饮片的切制粗糙影响临床疗效大血屯、木通、茯苓等一些药材,必须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方能保证切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片、块、段、丝、粉碎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配,也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分析摘要:中药炮制主要是指中药在应用和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处理措施。

中药炮制是否得当正确,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效影响【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86-011中药炮制的目的1.1洁净药物保证用药准确。

中药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原药材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非药用部分,比如,有泥沙、杂物夹杂在植物的根、茎、花等中;有腐肉、恶血残留在动物的皮、肉、角等中。

使用之前应该对这些类似的杂物进行有效的清除,将泥沙、污垢洗去,将灰屑筛去,将霉烂变质植物及非药用部位除去,保持药物的清洁纯净,从而保证准确的临床用药剂量。

1.2有利于调剂和制剂。

在炮制完植物的根茎类、果实类之后,将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比如,将其切成片、段、丝、块等,这样有利于在调剂的过程中对剂量和配方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些药物质地坚硬,比如,矿物类、动物骨甲类等,不容易将其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并且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将有效的治疗成分煎出,因此必须使用特殊的炮制方法促使其质地变得脆酥容易粉碎,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1]。

1.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一些中药所具有的治疗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却具有较大的毒性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能够在医疗上安全用药,我们应该重视对有毒药物的炮制,可以采用已经应用的各种有效的除毒方法,比如,在炮制草乌、川乌时,可以运用浸、煮、加辅料等方法,从而将其毒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炮制去毒方法。

2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2.1毒性中药炮制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在量效关系方面,大多数毒性药物的化学成分是具有双向性的特征的,药物的毒性也是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比如,一些药物由于含有特定的有毒成分,因此可以以迅猛之势将患者的疾患有效祛除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程-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考试信息提示:
试卷考题:10道,考试时长:120分钟。

您可以点“交卷”按钮提交答题结果,如果考试时间到未交卷的系统会自动交卷,注意把握时间!
其他注意事项,请查看页面最下方的考试说明。

1、寒凉之药可治(单项选择)A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实证 E湿证
2、炮制有毒药物时,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多项选择)ABCDE
A.水泡漂
B.水飞
C.加热
D.加辅料处理
E.去油制霜等
3、生地炮制成熟地后的功效是(单项选择)C
A.清热凉血
B.活血祛瘀
C.补血滋阴
D.和胃止呕
E.涩肠止

4、中药的四气是指(多项选择)ABCD
A.寒
B.热
C.温
D.凉
E.平
5、麻黄的功效是(多项选择)BCD
A.补气
B.发汗
C.平喘
D.利尿
E.固涩
6、使药物能适合病情需要,在炮制的具体方法上可概括为(多项选择)ABCD
A.或制其形
B.或制其性
C.或制其质
D.或制其味
E.或制成

7、川乌、草乌、附子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强成分是(单项选择)D
A.乌头胺
B.中乌头胺
C.次乌头胺
D.双酯型乌头碱
E.苯甲
酰乌头胺
8、黄连味苦泻火,炒后缓和了苦味且微有辛味,长于和胃止呕,其辅料是(单项选择)A
A.姜汁
B.盐水
C.醋
D.黄酒
E.黑豆汁
9、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是(单项选择)B
A.盐水炒
B.醋制
C.酒制
D.蜜炙
E.姜汁制
10、川乌、草乌、附子经炮制后毒性仅为最强成分的1/2000—1/4000是(多项选择)
A.苯甲酰乌头胺
B.苯甲酰中乌头胺
C.乌头胺
D.中乌头
胺 E.次乌头胺答案: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