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及提升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上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上右图中A. 甲B.乙C.丙D. 丁2 .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上右图中的A. ①B.②C.③D.④【答案】1. B 2. A【解析】1•根据材料,左图中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对应左图,岩浆经过火山喷发形成的丁,为玄武岩,而乙没有喷出,侵入到地壳上部,是花岗岩。

左图中的岩石为花岗岩,对应右图中的乙。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该景观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岩石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堆积,所以外力作用对应图中序号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 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

据此完成3-5题。

3 .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 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降水稀少,光照充足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4 .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 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5 •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下图是岩石*閨一耶■矽素诧同A. 水源丰富B.光照充足C.蒸发较少D. 土层较厚【答案】3. D 4. A 5. C【解析】3•陕西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冷夏热,A错误。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半湿润过渡地带,B错误。

蛇曲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较缓,水源丰富,河流较浅,C错误,D正确。

4•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形成在峡谷的,先是在内力同作用下,断裂经流水侵蚀形成河湾,再地壳抬升后,经过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不断加深形成。

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项训练

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项训练

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项训练一、单选题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示意图。

回答问题。

1、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 板岩、砂岩B. 石灰岩、页岩C. 玄武岩、石英岩D. 花岗岩、砾岩2、推断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A.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盐层流动B. 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盐层流动C.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盐层流动外力侵蚀D. 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水平挤压盐层流动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其石质主要为泥质变质岩。

其中,带有“石眼”的端砚尤为珍贵,“石眼”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尘泥结构。

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

据此完成下题。

3、推测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A. 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地壳抬升B. 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外力沉积—地壳抬升C. 地壳抬升—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D. 变质作用—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地壳抬升4、端砚能“蓄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A. 透气性好B. 岩性致密C. 吸水性强D. 硬度较大河南焦作云台山的红石峡谷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该地区的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形成的。

读红石峡谷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5、距今12亿年前后红石峡谷岩层形成时期的环境比现代更为A. 冷湿B. 暖湿C. 冷干D. 暖干6、图示砂砾石层A. 质地坚硬B. 比石英砂岩形成早C. 颗粒大小不均D. 是本地岩层风化而成7、红石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海水侵蚀D. 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海水侵蚀贵州梵净山的“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主要为板岩、片岩)堆叠而成。

左图为蘑菇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左图所示“蘑菇石”的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 aB. bC. cD. d9、“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 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 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C.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玄武岩为黑色,质地较软,疏松多孔,地表留存量较小,大都被侵蚀搬运。

2、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火成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颜色美观。

3、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很少的比重。

沉积岩有层理结构,中富含矿产,化石出产在沉积岩层。

4、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地表有石灰岩广泛分布。

【例题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7-9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A.花岗岩、石灰岩B.石灰岩、页岩C.砾石层、花岗岩D.页岩、砾石层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在()A.页岩地区B.砾石层地区C.石灰岩地区D.花岗岩地区3、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B.曾经经受水平拉张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D.适宜建大坝水库【例题 2】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6~7题。

图3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C、Ⅲ——⑤D、⑥——I【例题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 C.丙B.乙 D.丁1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 C.③【例题 4】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⑤B.② D.④图 1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二、向斜、背斜和相关判断 1、概念①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高三地理专项训练试题: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三地理专项训练试题:岩石圈物质循环

专项训练试题: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单选题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地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题。

1.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③→②→①2.对岩石②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B.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C.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D. 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海昏侯墓缘何“守身”千年。

“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题。

3.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 鄱阳湖是向斜盆地集水而成C. 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 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4.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 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 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 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 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读图,完成下题。

5.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 古生代前期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新生代后期D.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岩石没有化石,为变质岩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 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上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上右图中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上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1. B 2. A【解析】1.根据材料,左图中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对应左图,岩浆经过火山喷发形成的丁,为玄武岩,而乙没有喷出,侵入到地壳上部,是花岗岩。

左图中的岩石为花岗岩,对应右图中的乙。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该景观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岩石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堆积,所以外力作用对应图中序号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

据此完成3-5题。

3.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降水稀少,光照充足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4.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5.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A.水源丰富B.光照充足C.蒸发较少D.土层较厚【答案】3. D 4. A 5. C【解析】3.陕西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冷夏热,A错误。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半湿润过渡地带,B错误。

蛇曲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较缓,水源丰富,河流较浅,C错误,D正确。

4.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形成在峡谷的,先是在内力同作用下,断裂经流水侵蚀形成河湾,再地壳抬升后,经过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不断加深形成。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专项: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题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专项: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题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专项: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题(六)岩石圈物质循环【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岩石。

2、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演练探究】1、请阅读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图,思考下列问题:(1)在横线上,填出促使岩浆与岩石相互转化的环节。

A、B、C、D、E、(2)上述环节中,BE属于作用,ACD属于作用。

【拓展巩固】1、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A、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B、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的结果C、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的结果D、都受岩浆活动的影响2、三大类岩石的划分依据是()A、分布规律B、利用类型C、形成原因D、埋藏条件3、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花岗岩B、石灰岩C、板岩D、大理岩4、江西“三清山”常见到的球状花岗岩的成因是()A、侵蚀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分析判断5—7题:5、有关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沉积岩B、②—喷出岩C、④—火山岩D、⑤—岩浆6、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A、③②④③B、③④①③C、③①④③D、②④①⑤7、从地质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A、①—天然气B、②—煤炭C、④—石灰岩D、⑥—石油8、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岩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B、三大类岩石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岩C、变质岩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D、变质岩是位于地壳深处的一种岩石9、三大类岩石形成的物质来源分别是()A、岩浆岩—下地幔B、沉积岩—风化壳C、变质岩—岩浆岩D、变质岩—下地幔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②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1、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下列各组矿物中,均属于常见造岩矿物的是( )A、石英、长石B、蓝宝石、方解石C、花岗岩、石英岩D、石墨、石灰岩12、读图回答:(1)A是___________岩,B是___________岩,它们是活动经过_______后形成的。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主要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A. 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B. 地震、火山和海啸C. 冰川、河流和生物活动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岩(答案:C)D. 石灰岩三、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是一个怎样的过程?A. 单向流动,不可逆转B. 封闭系统,无物质交换C. 循环往复,不断转化(答案:C)D. 仅发生在地表四、沉积岩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哪种作用?A. 岩浆活动B. 变质作用C. 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答案:C)D. 地震活动五、变质岩是由哪种岩石经过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转变而来?A. 沉积岩和岩浆岩B. 岩浆岩和已有的变质岩C. 任何类型的岩石(答案:C)D. 仅由沉积岩六、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部分?A. 岩石的风化B. 矿物的结晶C. 沉积物的固结成岩D. 岩石的熔化形成岩浆(答案:B)七、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哪种作用能够将岩石碎屑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答案:C)D. 沉积作用八、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A. 维持地壳稳定B. 促进生物多样性C. 调节气候和地球温度(答案:B)(注:此题有争议,但从生态系统角度看,岩石循环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但更直接的是维持地表形态和土壤形成,进而影响生态系统。

若严格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选B更贴近题意。

)D. 增加地球质量九、下列哪种现象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直接结果?A. 地壳板块的运动B. 地形的不断变化(答案:B)C. 地球磁场的逆转D. 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十、在岩石循环过程中,哪种岩石类型最容易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A. 岩浆岩中的花岗岩B. 沉积岩中的砂岩C. 变质岩中的大理岩D. 沉积岩中的页岩,因其多孔性易吸水膨胀而破裂(答案:D)。

12 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2  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2 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一、选择题(共44分)(2019·海南卷14~15题)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1~2题。

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3.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答案】1.A 2.D 3.C【解析】1.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钻井深度约9千米,未穿透地壳。

2.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

3.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

(2017·浙江选考B卷8~9题)三清山和雁荡山都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三清山以独特而丰富的花岗岩造型而著名,雁荡山以巨厚的流纹岩层造就了秀丽风光。

下图分别为两山地著名景点照片。

据此完成4~5题。

(犀牛望月)雁荡山(思春女神)三清山4.两山地主要组成岩石的区别表现在A.成因分类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C.冷却速度不同D.物质来源不同5.形成两山地著名景点相同的地质作用有A.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和风力作用C.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答案】4.C 5.D【解析】4.流纹岩是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于形成时冷却速度较快使矿物来不及结晶而形成。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较慢冷却形成的。

5.两处岩石成因都属于岩浆岩,两地景点都出露地表,经外力打磨,独特、秀丽,所以形成两山地著名景点相同的地质作用有岩浆活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回放】1.(08,江苏)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答案】B【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2.(07.广东)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答案】D【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

3.(08.广东)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答案】A【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主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预测】(1)热点地区(四川震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区域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结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2)流域水文、水系、地质、地形等特点与流域开发与治理。

(3)汶川地震,主震、余震的灾情分析、成因分析。

(4)重大工程建设(找水、找矿、找油、找气、交通、水利)、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考查板块构造、板块运动。

(5)以景观图为题材,聚焦热点区域,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

【模拟演练】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据此回答问题。

(1)地震发生过后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这是因为。

【答案】(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2.图9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10是图9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为,在图10中补画完整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地形?(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图示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请简述其开发的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山地画图(形态正确,顶点正确;地层分布正确,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程的交点及对应图例)(2)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为山岭(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处,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4)发展方向:①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以以这一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旅游产业;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经济林木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③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注意问题:①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植被的保护,以免水土流失而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现象;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产生;③注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3.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形成图中①、②两地地形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经过城市A附近的河流。

(3)夏季③地特别要注意防范的地质灾害是,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①风力沉积②流水沉积(2)画图略(3)泥石流,原因是位于太行山区,夏季易下暴雨,植被稀少。

4.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

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

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

材料三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

(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3)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淄博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灾区,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4)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哪一些因素,作为一名地理专业人员,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案】(1) 位于断层活动带地壳运动较活跃岩层沿断裂带断裂并释放巨大的能量(2) 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发生多次余震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高山峡谷,地形崎岖(3) 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4)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的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的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慎重发展重化工工业;减缓成都城市圈向西发展的速度;健全交通运输和通信的方式;城市规划中应有足够的绿化地;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等。

一、选择题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板块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A.冰岛B.非洲东部C.太平洋东岸D.大西洋西岸3.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入侵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③②①④⑤B. ⑤③②④①C. ①②③④⑤ D. ⑤③④②①下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5.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的排列应为()A. 乙丙丁B. 乙丁丙C. 丙乙丁D. 丙丁乙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6~8题。

A.甲B.乙C.丙D.丁10.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少雨B.高温多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11.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A. 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B. 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C. 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 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14题。

12.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A.花岗岩、石灰岩B.石灰岩、页岩C.砾石层、花岗岩D.页岩、砾石层1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在()A.页岩地区B.砾石层地区C.石灰岩地区D.花岗岩地区14.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B.曾经经受水平拉张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D.适宜建大坝水库15.(2008江苏地理)图甲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乙是浙江“雁荡胜景”图片,读图判断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16.图示地貌类型、成因及我国的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区B.风力沉积地貌、内力作用、东北地区C.流水侵蚀地貌、外力作用、东南地区D.流水沉积地貌、内力作用、西南地区17.图示山脉海拔高度变化趋势及理由分别是()A.降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B.升高;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C.升高;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D.降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下图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M地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是()A.背斜B.盆地C.地垒D.地堑19.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的外部营力是()A.流水B.风力C.冰川D.波浪20.阶段Ⅱ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A.冰斗B.风蚀蘑菇C.海蚀崖D.瀑布陡崖二、综合题21.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什么。

A: E: G : L:F: S: W : M:⑵读图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

22.读“某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对应,以作用力为主;B对应,以作用力为主,也有流水的侵蚀作用(侧侵);C对应,以作用力为主。

⑵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大,多,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江面宽广,利于。

⑶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A.“U”形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斜,B为斜。

⑵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

⑶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处;若开采优质的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处。

⑷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

⑸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水旱灾害加剧,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

⑹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题)A.黄土土质疏松B.植被破坏严重C.地面起伏明显D.流水侵蚀严重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