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 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 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如图④岩层位于②岩浆岩与周围岩层(①或⑥) 之间接触带上,④岩层的形成晚于②岩浆岩。
考点探究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与平原相比,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 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建公路(铁路)线;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 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因为背斜岩 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岩浆
一出三进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两进两出
小结
三大类岩石的转换
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 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 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 能转化成沉积岩 ,岩浆岩和沉积 岩 能转化成变质岩 。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
三大类岩石转换的判断技巧
页岩 砂岩
板岩 石英岩
特点:样貌与原来的岩石相似,更为坚固结实。
变质岩的代表类岩石概况
石英岩 板岩
大理岩 片麻岩
重熔再生
•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D
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 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
地表,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
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玄武岩为黑色,质地较软,疏松多孔,地表留存量较小,大都被侵蚀搬运。

2、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火成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颜色美观。

3、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很少的比重。

沉积岩有层理结构,中富含矿产,化石出产在沉积岩层。

4、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石灰岩易受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地表有石灰岩广泛分布。

【例题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7-9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A.花岗岩、石灰岩B.石灰岩、页岩C.砾石层、花岗岩D.页岩、砾石层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在()A.页岩地区B.砾石层地区C.石灰岩地区D.花岗岩地区3、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B.曾经经受水平拉张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D.适宜建大坝水库【例题 2】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6~7题。

图3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C、Ⅲ——⑤D、⑥——I【例题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 C.丙B.乙 D.丁1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 C.③【例题 4】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⑤B.② D.④图 1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二、向斜、背斜和相关判断 1、概念①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内部和外部物质在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地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既是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也是自然界维持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表风化和侵蚀,这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阶段。

地表化学和物理作用导致地表岩石分解、碎裂和溶解,形成了一定的土壤和岩屑。

这些物质会受到地表水流、风和冰雪等力量的作用,被运输到其他地方,最终沉积下来,进而形成新的岩石。

其次是岩石内部的物质变化。

当地壳深部的岩石遭受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它们就会发生物质的转化、扩散和交换,从而形成新的岩石和矿物。

此外,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包括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物质的交换。

地球内部的物质可以从地球深处向上升华,同时也可以从地表向下沉积,这两种流动与地球内热对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最后,岩石圈物质循环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如大量的开采、工业污染、城市化和土地开垦等等。

这些活动都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产生明显的影响。

总之,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还涉及到地表风化、侵蚀和沉积等环境因素。

同时,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研究与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 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 此完成下题。
【湖泊的形成原因】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8 28 of 22
(3)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7 7 of 22
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方法
地质作用的判读: 指向岩浆岩的是上升冷凝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 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 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8 8 of 22
根据岩石的成因或特点判断岩石类型
9 9 of 22
(1)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 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 为籽料。和田玉属于( C )
方法便笺
岩层新老顺序的判断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1)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新老关系可以根据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2 32 of 22
方法便笺
岩层新老顺序的判断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 (2)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 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内力作用
1 1 of 22
1.岩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 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常见岩石: 流纹岩
常见岩石: 玄武岩
2 2 of 22
1.岩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 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
常见岩石: 花岗岩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转化主要通过岩石循环和岩石圈动力作用来实现。

下面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
1.岩石的形成:岩石圈中的新岩石可以形成于火山喷发和火
成活动,即火成岩的形成;或形成于沉积过程中,即沉积
岩的形成;或形成于高温高压作用下,即变质岩的形成。

2.岩石的变质:当岩石受到高温和高压作用时,其组成和结
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

这种变质作用通
常发生在岩石深部的地壳下方,如板块碰撞带或岩浆侵入
区。

3.岩石的熔融:当岩石处于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发生
部分或完全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可以在地下冷却固化形
成火成岩,或通过火山喷发进入地表,并在空气中冷却形
成火山岩。

4.岩石的侵蚀和运送:岩石圈中的岩石可能会受到侵蚀作用,
如风、水、冰等,将其物质颗粒溶解或搬运到其他地方。

这些颗粒以沉积物的形式沉积在地表或水体中,形成沉积
岩。

5.岩石的再循环:通过板块运动和地壳拓展,岩石在地球上
不断地运动和再循环。

岩石圈中的板块相互碰撞、相对运
动或下沉,推动岩石的形成、变质和熔融,从而实现岩石
物质的再循环。

这种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转化过程是长期的、持续的地质过程。

它在地球上维持着生态和环境的平衡,同时也会对地球上的地貌、地震、火山活动等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内各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

其中,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与其他圈层不同,主要是指岩石和矿物质的产生、分解和再循环。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涉及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和再循环四个过程。

1、岩石的形成岩石的形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岩在地表冷却后形成的;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压、高温和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和地质时期都有不同的形成方式。

2、岩石的变质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性变化的过程。

在地球的内部,岩石会受到高温和高压的影响,从而发生变质。

例如,板片岩就是由原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

3、岩石的侵蚀岩石的侵蚀是指因水、风、冰或重力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将岩石破碎、分解、移动和沉积的过程。

侵蚀作用是不断改变岩石圈的形态和构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河流冲刷岸边的岩石,形成峡谷和瀑布;风沙作用将岩石侵蚀成沙漠中的沙丘。

4、岩石的再循环岩石的再循环是指岩石中物质的重新利用和再造的过程,主要是指地壳板块的造山作用和岩浆的喷发。

在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作用下,原有岩石会被挤压形成新的山脉,同时也会发生沉积、侵蚀等变化。

在岩浆的喷发过程中,地球内部的物质会涌向地表,形成新的火山岩和火山喷发物。

这些新的岩石还会被侵蚀和压缩,增加地球上物质再循环的程度。

总之,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地质过程,与其他圈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了解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地球的物质循环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点1500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固体岩石和地壳内的物质在地球表面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不同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侵蚀、沉积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1. 岩石的形成和变质:岩石的形成是指岩石从原始物质经过熔融或沉积等过程形成的过程。

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

岩石的形成和变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阶段。

2. 岩石的侵蚀和破碎:岩石的侵蚀是指外部力量(如水流、风力、冰川等)作用下将岩石分解、破碎和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风化、冻融、水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造成。

岩石的侵蚀和破碎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3. 岩石的运移和沉积:岩石的运移是指岩石破碎后,被外部力量如风、水流等运输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岩石的沉积是指岩石颗粒在运移过程中,由于外部力量的减小而从水流、风力等悬浮状态沉到底部的过程。

岩石的运移和沉积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阶段。

4. 岩石的再结晶和变成:岩石的再结晶是指岩石在新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

岩石的变成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地质过程中发生互相转化的过程,如岩浆岩变成斑岩、辉石岩变成橄榄岩等。

岩石的再结晶和变成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5. 岩石的再熔融和岩浆的上升:岩石的再熔融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化成岩浆的过程。

岩浆的上升是指岩浆通过地壳上层的裂隙和缝隙向地表上升的过程。

岩石的再熔融和岩浆的上升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阶段。

6. 沉积岩的成岩和再沉积:沉积岩的成岩是指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

再沉积是指沉积岩经过改造或重新沉积的过程。

成岩和再沉积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地质作用,地球上的岩石和地壳内的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而且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的演化和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概念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概念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和岩石组成的圈层之间的物质流动和转化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以及岩石圈与大气、水、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岩石圈内的物质流动和转化主要指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和地球温度场的变化。

这些过程包括岩浆流动、地壳构造运动、温度场变化等。

2、岩石圈与大气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岩石和气体之间的交换,以及岩石圈外的大气和地壳之间的交换。

3、岩石圈与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水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包括岩石圈内的水和岩石之间的交换,以及岩石圈外的水体和地壳之间的交换。

这些交换和循环过程包括水的地壳内循环、水的地壳外循环等。

4、岩石圈与生物体的物质交换和循环:岩石圈与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循环主要指生物体对岩石圈的影响和岩石圈对生物体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生物体对岩石圈的地质作用、岩石圈对生物体的气候作用等。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的生命支持、环境调节和资源提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于了解地球运行规律、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三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 活动比较剧烈的地带,多火山、地 震。
课堂练习7:在下图中填出各板块的名称。
B C
A D
E
F
A 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 美洲版块
、 、
、E 南极洲板块 、F
课堂练习8:读板块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 线类型不同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 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 B A.a B.b C.c D.d
物质循环过程
风化物
风化
喷出型 岩浆岩
搬运
堆积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冷却 凝固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重 熔 再 生
重熔再生 岩浆
侵入、喷出
3、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
右图中 岩浆岩 ①为 ; ②为 变质岩 ;

A
D
B
沉积岩
C B
D
C
岩浆

D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冷却、凝固 作用 B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作用
C 变质作用
作用 D
重熔再生
作用
答题技巧:
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
岩的只能是岩浆。 二、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 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三、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千姿百态
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 地表的环境 。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课本29——30页,回答问题
(1)内、外力作用是按什么分类的? (2)它们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4)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2、板块运动与地貌
运 板块 动 移动 类 方向 型 图 示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举 例
生 长 边 界
板 块 张 裂
使地壳 水平位 移,产 生裂谷 和海洋
东非 大裂 谷, 大西 洋, 红海
消 亡 边 界
板 块 相 撞 相 对 移 动
海 陆 板 块 相 撞
陆 陆 板 块 相 撞
海洋板块 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 板块挤压 碰撞,形 成海岸山 脉、海沟
(3)地震火山带
①世界的两大地震、火山带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②世界的地震、火山带主要分布 消亡边界 在 。
课堂练习9: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图中海底地形 海沟 ,是 消亡 边界; A处为 岩浆 物质上升处,海底地形 B处是 生长 边界。 P处为 海岭 ,是
(一) 内力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地壳运动 1、运动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一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被海岭、海 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 若干单元,称为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 块。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二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 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界张裂地区常形 成裂谷或海岭,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 海沟、岛弧等地形。
; 。 , 形成。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什么使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 的,这种转化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地表岩石在一系列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 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各类岩石回到地壳深处发生重熔,又 形成新的岩浆。简单的说,地壳物质循环过 程可概括为:从岩浆到岩石的形成,再到形 成新的岩浆的过程。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 的影响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相互关系
同时进行, 共同改变地 表;
来自地球外 部太阳能, 以及重力能
在整个地壳 演化过程中, 内力起主导 风化,侵蚀, 把高山削低 作用; 搬运,堆积, 盆地填平, 固结成岩 使地表趋于 与地表形态 塑造相反 平坦
大陆板 块挤压 碰撞形 成山脉 和高原
美洲西 岸的山 脉 马里亚 纳海沟 (11034 Km) 喜马拉雅 山、 青藏高原
D
C
A B
课堂练习10:填出右图中字母所代表的 世界大山脉名称: 安第斯山脉 落基山脉 A ,B 喜马拉雅山脉 大高加索山脉 C ,D 板块消亡边界 世界高大山脉主要分布于 板块挤压碰撞 多是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