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技术的最新工业应用实例及工业发展前景概述(PPT 58页)

合集下载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水环境的稳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保护水生态环境,各国纷纷开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其中,纳滤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成为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水源净化方面,纳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农村饮用水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以城市供水为例,许多大城市都采用砂滤、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等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但这些工艺对于难以去除的胶体和微小颗粒物效果较差,造成水质不稳定。

而采用纳滤技术可以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可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纳滤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肠道致病菌和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使饮用水更加安全、卫生。

纳滤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如日本的村上市、宝冢市和德国的伍珀塔尔市等地已经采用纳滤技术作为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工艺。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纳滤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高效、绿色和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子、印染等行业。

例如,纳滤技术在咖啡生产及农药制造废水处理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纳滤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纳滤膜的制备难度大、成本高,膜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也有待提高。

此外,纳滤膜容易发生堵塞和污染,需要加强清洗和维护。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展纳滤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探索更加高效、稳定的纳滤膜材料和技术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在未来,纳滤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纳滤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滤技术也将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滤技术将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创新技术,为全球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纳滤膜的技术及应用介绍

纳滤膜的技术及应用介绍

纳滤膜的孔径较小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 纳滤膜的过滤精度有限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纳滤膜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纳滤膜的耐化学腐蚀性较差不适用于某些化学物质的过滤
纳滤膜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纳滤膜技术将更加高效、节能、环保应用领域将 更加广泛。
未来展望:纳滤膜技术将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重 要的环保技术之一。
药等领域
技术特点:纳滤 膜具有耐高温、 耐酸碱、抗污染 等优点使用寿命 长易于维护和更

添加项标题
纳滤膜的分离效果:纳滤膜可以分离出分子量在1000-10000D 之间的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
添加项标题
影响纳滤膜分离效果的因素:纳滤膜的孔径、膜的厚度、膜的 材质、膜的表面性质、膜的渗透压等
添加项标题
纳滤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纳滤 膜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有机物、 无机盐等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实现废水的 净化和回用。
纳滤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挑战:纳滤 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能会受到污染物 的污染和堵塞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
纳滤膜在食品工 业中的应用:如 牛奶、果汁、饮 料等物料的浓缩 和提纯
纳滤膜在制药工 业中的应用:如 药物、疫苗等物 料的浓缩和提纯
水质量
纳滤膜技术可 以降低饮用水 处理成本提高
处理效率
纳滤膜技术在 饮用水处理中 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如家庭 净水器、公共
供水系统等
纳滤膜技术简介:纳滤膜是一种具有选择 性分离功能的膜可以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 质。
纳滤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优势:纳滤 膜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可以降 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纳滤膜技术简介:纳滤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膜可以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摘要】纳滤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处理、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纳滤技术的概述,然后详细探讨了纳滤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自来水处理、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

接着分析了纳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在结论部分展望了纳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未来应用。

纳滤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关键词】纳滤技术概述、自来水处理、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发展趋势、挑战、应用展望1. 引言1.1 纳滤技术概述纳滤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分离原理进行微孔过滤的高效水处理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纳米级孔径大小的膜片,能够有效地分离水中的微小颗粒、有机物质和细菌等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纳滤技术的核心设备是一种特殊的膜片,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过滤性能和稳定性。

膜片的孔径一般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能够有效地阻隔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颗粒等超微小污染物,同时允许水分子和溶解在水中的离子通过,实现对水质的精准过滤。

纳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自来水处理、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

相比传统的过滤技术,纳滤技术具有更高的净化效率和更低的能耗,能够为人类提供更清洁、更安全的饮用水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纳滤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纳滤技术在未来水处理市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纳滤在自来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纳滤技术是一种通过聚合物膜或陶瓷膜来进行分离和净化水的高效技术。

在自来水处理领域,纳滤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优势包括高效过滤、高水质产率、低能耗、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纳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和悬浮固体等污染物,提高自来水的水质。

通过纳滤膜的微孔结构,可以实现对微米级以下的颗粒和溶质的截留,从而达到高效的过滤效果。

纳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纳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纳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其中,纳滤膜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可将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物质过滤出来,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围绕纳滤膜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纳滤膜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分离的水处理技术。

与传统的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技术相比,纳滤膜的膜孔直径更小,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可将水中的颗粒等极小物质完全过滤掉。

其过滤机理主要是利用膜多孔性和截留效应来实现对水中物质的筛选和过滤。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膜孔的大小和形状,来使膜对不同物质呈现出不同的过滤和截留效果。

二、技术进展在纳滤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科研人员们通过改进材料制备工艺、优化膜孔的精度和形状,并加强制程监测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纳滤膜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并实现了对水质的更细化处理。

1.纳滤膜材料的发展纳滤膜材料的种类和性能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应用,以及无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纳滤膜的材料种类和性能不断得到提升和改进。

例如,聚砜、聚脲、聚吡咯、聚乙烯醇、卟啉等材料的应用,使得纳滤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抗污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2.纳滤膜的稳定性和抗污染性研究纳滤膜的稳定性和抗污染性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因此,在纳滤膜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对其稳定性和抗污染性的研究和优化也一直是科研人员们的研究重点。

目前,研究者通过改进膜结构,增强膜材料的特性以及引入类固醇、聚合物和酸等物质,提高了膜的稳定性和抗污染性。

3.纳滤膜组装和工艺在纳滤膜应用中,纳滤膜的组装和工艺也直接影响着纳滤膜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因此,科研人员们一直在探索并改进纳滤膜的组装和工艺,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纳滤膜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包括离子交换法、表面聚合法、自组装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纳滤水处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纳滤水处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纳滤水处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纳滤技术属于当前世界范围内较为先进的一种膜分离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滤技术也逐渐被各国专家学者所关注。

本文从纳滤水处理应用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现状进行阐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滤水;资源二次应用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头。

经济的重要性逐渐被各国所认识,各种宝贵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抢夺的资源,水也不例外。

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环境污染,并且环境污染的态势愈演越烈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许多活动都从侧面加剧了水污染,所以如何解决安全用水问题已经成为相关工作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纳滤水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纳滤介绍纳滤,属于反渗透与超滤二者之间的膜分离技术,属于目前世界范围内比较前沿的一种技术。

纳滤膜在溶质截留性能方面处于反渗透膜与超滤膜二者之间。

其中反渗透膜一般只会对特定的溶质有超常的脱除率,孔径范围属于纳米级,一般设定在1nm-2nm之间,纳滤膜的表面通常均是荷负电的,对不同电荷以及不同价态离子都有不同电位。

纳滤膜自身孔径与表面上的特征决定了性能。

纳滤膜自身属于具有一定压力的驱动膜,可以在低压力环境下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但是还可以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比如矿物质与各种微量元素保存下来。

从整体结构上分析,纳滤膜通常都是通过化学的方式来组成不同的表层分离层以及相应的支撑层,通过二者的结合形成复合膜。

2.纳滤应用现状2.1在放射性污染物含量较高水中的应用对各单元中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活度进行测量,元水料液当中的放射性比活度为 1.29x106Bq/L,在使用净水装置对其进行处理后,水中整体比活度变为9.12x102Bq/L,对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去除率比较高。

通过相关实验表明,其中铀去污系数达到1.3x103,钚去污系数是6.7x103.2.2在生物毒剂中的去除效果通过离子交换法进行除菌试验发现,离子交换对炭疽杆菌芽孢不仅不能起到祛除的作用,试验结果反而显示水中的含菌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纳滤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纳滤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纳滤技术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1.纳滤膜的制备方法纳滤膜的表层较RO膜的表层要疏松很多,但较UF膜的要致密得多。

因此其制备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纳米级(10-9m)的表层孔。

日前,主要有以下4种制备方法。

1.1转化法转化法又分为超滤膜转化法和反渗透转化法。

1.1.1超滤膜转化法纳滤膜的表层较超滤膜的表层致密,故可以调节制膜工艺条件,先制得较小孔径的超滤膜,然后对该膜进行热处理、荷电化等后处理,使膜表层致密化,从而得到具纳米级表层孔的纳米膜。

1.1.2反渗透膜转化法纳滤膜的表层较反渗透膜的疏松,可以在充分研究反渗透膜制膜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调整合适的有利于膜表面疏松化的工艺条件,如铸蜡液中添加剂的选择、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等,使表层疏松化而制得纳滤膜。

LP-300低压膜就是在PA-300反渗透膜基础上制备成功的,低压NS-300膜也是在此思路下制备成功的。

1.2共混法该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进行液相共混,在相转化成膜时,由于它们之间以及它们在铸膜液中溶剂与添加剂的相容性差异,影响膜表层网络孔、胶束聚集孔及相分离孔的孔径大小及分布,通过合理调节铸膜液中各组分的相容性差异及研究工艺条件对相容性的影响,制出具纳米级表层孔径的合金纳滤膜。

1.3荷电化法荷电膜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表层荷电膜,一类是整体荷电膜。

荷电化的方法很多,并且为了制得高性能的纳滤膜,往往和其他方法如共混法,复合法结合。

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表层化学处理、荷电材料通过L-S相转化法直接成膜、含浸法、成互聚合法。

目前工业化的纳滤膜大都是荷电膜。

这种膜的制膜关键是根据被分离对象的性质来决定荷阴电还是荷阳电,并且控制好离子交换容量(E.C值)及膜电位等值。

1.4复合法复合法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很有效的制备纳滤膜的方法,该方法就是在微孔基膜上,复合上一层具纳米级孔径的超薄表层。

它包括微孔基膜的制备和超薄表层的制备及复合。

1.4.1微孔基膜的制备微孔基膜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

纳滤膜技术

纳滤膜技术

纳滤膜技术纳滤膜技术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制药等领域的膜分离技术。

它通过使用具有微孔尺寸的纳滤膜,能够有效地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实现液体的纯化和浓缩。

本文将重点介绍纳滤膜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纳滤膜技术原理纳滤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的膜材料,其孔径通常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根据分离物质的大小,纳滤膜可以选择性地截留溶质,溶剂则能够通过膜孔径自由穿透。

纳滤膜的孔径大小决定了其分离效果,通常通过调整膜材料的孔径来满足不同的分离要求。

1. 水处理:纳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病毒等杂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同时,纳滤膜还可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2. 食品饮料:在食品和饮料生产中,纳滤膜可以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微生物、异味等杂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纳滤膜还可以用于浓缩果汁、乳制品和发酵液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

3. 制药:在制药工业中,纳滤膜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去除杂质和微生物,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纳滤膜还可以用于药物的浓缩和回收溶剂,提高制药过程的效率和经济性。

4. 生物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纳滤膜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通过纳滤膜的分离作用,可以实现细胞的收集和培养液的纯化,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纳滤膜技术的未来发展1. 材料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纳滤膜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型材料的研发将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拓展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 工艺改进:纳滤膜技术的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操作条件、改进膜组件和系统设计,可以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率和经济性。

3. 多功能膜材料:未来的纳滤膜可能不仅具有分离功能,还具备催化、抗菌、阻隔等多种功能。

这将进一步拓展纳滤膜的应用领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食品饮料、制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纳滤技术的最新工业应用实例及工业发展前景

纳滤技术的最新工业应用实例及工业发展前景

5
应用与工程实例
5.1 NF的应用
5.1.2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果汁浓缩 果汁浓缩可以减少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又可提高储存的稳定性。 传统上用蒸馏法或冷冻法浓缩,不但消耗大量能源工业,还会导致果汁风味和芳
香成分的散失。人们采取RO和NF连用方法,用于各种果汁的浓缩,既保证果汁
在浓缩过程中色、香、味不变,又节省了大量能源。采用该法将10%(质量分数) 葡萄糖溶液浓缩到45%所需能耗,仅为通常蒸馏法的1/8,冷冻法的1/5。
3
NF的分离机理
3
分离机理
3.1 传质机理
NF与UF、RO均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程,但它们的传质机理有所不同。 UF主要为孔流形式(筛分效应);RO为溶解~扩散过程(静电效应);而NF 介于它们两者之间,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受化学势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 度的影响。
NF膜NF对极性小分子有机物的选择性截留是基于溶质分子的尺寸和电荷。 (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选择性吸附在膜的表面; (2)在扩散、对流、电泳移动性能的共同作用下传递通过膜。
3
分离机理
3.2 传质模型
(1)非平衡热力学模型 经典热力学研究体系的平衡或进行理想的、可逆的变化(即取无限个平衡状态 成一系列),对真实过程只研究其变化方向,而不考虑变化速率,即此学科没 考虑“时间”参数。 经典热力学也不适用于描绘生命体系,在这些体系中的特征是以物质流和能量 流表示平衡,且物质流和能量流不仅在体系内部,也涉及体系和环境之间。 非平衡热力学或称不可逆热力学是较近期发展的,它扩充了经典热力学的原理, 以不可逆物质和能量流为特征以表示平衡,引入了“时间”参数来处理流率。
(1972年NS-100)
1995年 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展历程
1.1 NF技术的发明与命名
纳滤膜的表面结构
当时,以色列脱盐公司用“混合过滤” (Hybrid Filtration)来表示这种介于反渗 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的膜分离过程,称为“疏松 性反渗透”(Loose RO);也有将其称作 “致密型超滤膜”,但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其特 性。直到 1984 年,FilmTec 推出商用纳滤膜 模组,并根据其分离孔径为 1nm 左右而将这 种膜技术成为纳滤,并一直沿用至今。
1 发展历程
1.2 NF技术发展大记事
1990 年代: 纳滤作为主流膜处理技术登上历史舞台,有关纳滤的科学研究增多, 技术发展加速,学术论文数目激增,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纳滤膜研发生产企业开 始涌现,如德国 Nanoton、荷兰 Lenntech 等。
2000 年后: 开始对纳滤防堵塞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其他种类的纳滤膜开始出现, 比如陶瓷纳滤膜、耐溶剂型纳滤膜等。
1 发展历程
1.3 NF技术发展过程
CA-RO膜的开发
RO复合膜的开发 (1972年NS-100)
1995年 开发
低压高截留率RO膜
NaCl截留率≥99% NTR-759H、 BW-30(即FT-30)、 SU-700
1996年 开发
超低压RO膜
NF膜(疏松型RO膜))
NaCl截留率≤99% NTR-729HF、 NTR-7250 NTR-7400系、NF-45、 NF-70、NF-90、SU-200S SU-600
目前纳滤已在生活用水,工业给水和废水的处理,食品,生化制药等 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发展历程
1.1 NF技术的发明与命名
纳滤膜的表面结构
纳滤技术的起点来自于 20 世纪 70 年代 TilmTec 公司对 NS-300 的研究。 当时 John E Cadotte 在研究中发现将哌 嗪与 1.3.5-苯三甲酰氯结合,再与间苯二 甲氯混合,制备成一系列超薄层复合膜具 有令人惊奇的高通量特性,这些膜对水溶 液中的氯离子表现很高的渗透性,而对硫 酸根离子有很高的截留率。
3 分离机理
3.2 传质模型
(3)细孔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溶质的空间位阻效应和溶质与孔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借助该模 型来确定膜的结构参数,也可适用于NF膜的结构评价。
2
NF的定义及特点
2 定义及特点
2.1 NF的定义
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纳滤(NF)用于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如无机盐或 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有机物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纳滤又 称为低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新兴领域,其分离 性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 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1 发展历程
1.2 NF技术发展大记事
1970 年代: 纳滤膜诞生于低压反渗透研究,优异奇特的性能立即吸引了膜技术 领域的极大关注。
1980 年代: “纳滤”被正式命名,相关产品进入商业领域,在水质软化、饮用 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al Organic Matter,NOM)的去除中得到应用。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年: 首篇有关“纳滤”的文献发表
3 分离机理
3.2 传质模型
(2)电荷模型 又可分为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 固定电荷模型假定膜是均质无孔的,在膜中的固定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它不考 虑孔径等结构参数,认为离子浓度和电势在传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梯度。该模 型首先用于离子交换膜,随后用来表征荷电型RO和NF膜的截留特性和膜电位。 空间电荷模型假设膜为有孔膜(毛细管通道),电荷分布在毛细管通道的表面, 离子浓度和电势能除了在传质方向分布不均外,在孔的径向也存在电势能分布 和离子浓度分布。该模型可表征电解质及其离子在荷电膜内的传递。
2 定义及特点
2.2 NF膜的特点
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其截留分子量介于RO和UF之间,为200~2 000,因而推测NF的表面 分离层可能有1nm左右的微孔结构,即具有纳米级孔径;另一个是NF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 留率,因为它的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大多是复合型膜),对离子有静电相互作用。 受膜与离子间Donnan效应的影响,NF膜对不同价态的离子截留能力不同。 对于阴离子,截留率为NO3-<Cl-<OH-<SO42-< CO32对于阳离子,截留率为H+<Na+<Ca2+<Mg2+
CONTENTS
NF的发展历程 NF的定义及特点
NF的分离机理
1 4
2 5
3 6
NF膜的制备与装置 NF的应用及工程实例 NF的发展前景
1
NF的发展历程
1 发展历程
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截留分子量大 约在 100~1000范围,孔径约为几纳米,分离对象的粒径约为 1nm。 纳滤具有膜技术共同的高效节能的特点,是近来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膜技 术之一。
NF膜能截留透过UF膜的那部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而又能渗透被RO膜所截留的无 机盐。操作压力比RO低(一般低于1.0MPa),通量比RO大。
3
NF的分离机理
3 分离机理
3.1 传质机理
NF与UF、RO均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程,但它们的传质机理有所不同。 UF主要为孔流形式(筛分效应);RO为溶解~扩散过程(静电效应);而NF 介于它们两者之间,对无机盐的分离行为不仅受化学势控制,同时也受电势梯 度的影响。
NF膜NF对极性小分子有机物的选择性截留是基于溶质分子的尺寸和电荷。 (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选择性吸附在膜的表面; (2)在扩散、对流、电泳移动性能的共同作用下传递通过膜。
3 分离机理
3.2 传质模型
(1)非平衡热力学模型 经典热力学研究体系的平衡或进行理想的、可逆的变化(即取无限个平衡状态 成一系列),对真实过程只研究其变化方向,而不考虑变化速率,即此学科没 考虑“时间”参数。 经典热力学也不适用于描绘生命体系,在这些体系中的特征是以物质流和能量 流表示平衡,且物质流和能量流不仅在体系内部,也涉及体系和环境之间。 非平衡热力学或称不可逆热力学是较近期发展的,它扩充了经典热力学的原理, 以不可逆物质和能量流为特征以表示平衡,引入了“时间”参数来处理流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