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养殖方法
怎样养殖蚯蚓

怎样养殖蚯蚓简介蚯蚓,又称为蚓蚓、水蛆、黄粉体等,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指示物种和疏松土壤中的重要生物。
蚯蚓的存在对土壤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它们的排泄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机肥料。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蚯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还可以起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养殖蚯蚓的步骤步骤一:准备养殖场地养殖蚯蚓的场地可以选择在室内或室外,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建议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止蚯蚓受到过热或过湿的影响。
步骤二: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在养殖蚯蚓之前,需要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
常见的养殖蚯蚓品种包括红蚯蚓、虎斑蚯蚓等。
这些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非常适合养殖。
步骤三:准备饲料蚯蚓的饲料通常包括有机废弃物,如果皮、菜叶、咖啡渣等。
这些废弃物可以先进行碾碎,以便蚯蚓更好地吸收和消化。
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物质,以提高蚯蚓的养分摄入。
步骤四:建立良好的蚯蚓生活环境蚯蚓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一般来说,蚯蚓的生活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为了保持这些条件,可以在养殖场地内设置保温设备,并定期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步骤五:进行适量的投喂和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投喂的量和频率。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的量应为蚯蚓体重的1%-2%,频率为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养殖蚯蚓的好处有机肥料的来源蚯蚓所产生的排泄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机的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相较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更加环保和健康。
土壤改良蚯蚓通过挖掘和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它们的活动还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增加土壤的肥力。
生态环保蚯蚓养殖是一种相对环保和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养殖蚯蚓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的堆积和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养殖技术大全

蚯蚓养殖技术大全蚯蚓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人工养殖蚯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养殖蚯蚓成为一项前景诱人的新兴产业。
下面来看蚯蚓养殖技术大全。
蚯蚓养殖的生活习性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从2月份起,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
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
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
一、蚯蚓场建造养殖地的选定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
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
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
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理想的地点,最好是在树下,树荫是最凉快的,可以有效地减少蚯蚓爬出逃跑。
在北方冬天比较寒冷,可以将室外蚯蚓转入室内养殖,等到春季再转入室外,产量可以提升一大截!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
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
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
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立体多孔槽养殖法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
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
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桶)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
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
室内多孔槽: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
池内多孔槽: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
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
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
多孔槽放在底座上,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
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
饲料的选择及调制: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
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
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蚯蚓养殖是一种可以利用蚯蚓进行有机肥料和蚯蚓体液的生产的方法。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它们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并且能够产生高品质的有机肥料。
下面将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蚯蚓养殖方法:1. 选择蚯蚓品种:常见的蚯蚓品种有红蚯蚓和青蚯蚓,其中红蚯蚓适应性较强,更适合养殖。
2. 准备容器:选取合适的容器进行养殖,在养殖桶、木箱或塑料箱中进行养殖。
3. 准备基质:蚯蚓的生活需要湿润的环境,所以需要准备适量的废旧饲料或泥土等作为蚯蚓的基质物质。
4. 控制温度和湿度:蚯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5. 添加食物:蚯蚓的食物包括腐烂的植物材料、废旧的果皮等,可以将这些食物撒在基质上,并定期补充食物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
6. 定期换水:蚯蚓的养殖容器中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湿度,适当定期换水以保持良好的环境。
7. 避免过度捕杀:蚯蚓对化学物质敏感,避免使用农药或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免对蚯蚓产生伤害。
二、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蚯蚓对温度较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2. 饲料选择:蚯蚓对植物材料的分解能力较强,但有些植物材料可能会对蚯蚓产生不良影响,如辣椒等,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饲料。
3. 注意通风:养殖容器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湿度过高或空气不流通导致的蚯蚓死亡。
4. 控制密度:蚯蚓的养殖密度也需要合理控制,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养殖环境不良,过低的密度则会降低养殖效益。
5. 防治病害:蚯蚓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如蚯蚓白化病、秧虫等,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6. 定期清理:养殖容器中会产生大量的蚯蚓体液和蚯蚓粪便,定期进行清理以保持环境的卫生。
总结:蚯蚓养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产方式,但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温度、湿度的控制,饲料的选择和通风等。
蚯蚓的养殖方式

一、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在掌握了各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之后便可以人工养殖了。
具体的养殖方法和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规模大小而定。
其养殖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
室内养殖,按照养殖容器的不同,有盆养法、筐养法;室外养殖,常见的有池养法、沟槽养殖法、肥堆养殖法、沼泽养殖法、垃圾消纳场养殖法、园林和农田养殖法、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半地下室养殖法、人防工事养殖法、塑料大棚养殖法、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等。
虽养殖容器和场地各异,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要科学的养殖。
盆养法也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
但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养殖的科学和实验。
1.盆养法可利用花盆、盆缸、废弃不用的陶器等容器饲养。
由于盆缸等容器体积较小,容积有限,一般适于养殖一些体形较小,不易逃逸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等。
而体形较大的、易逃逸的环毛蚓属的蚯蚓往往不适宜用这种方法养殖。
盆养法也只限于小规模的养殖。
但是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看、搬动方便,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于养殖的科学实验。
盆内所装材料的多少取决于盆容积的大小和所养蚯蚓的数量。
一般常用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爱胜蚓10-70条,但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
由于花盆体积较小,盆内温度和湿度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化。
盆内的表面土壤或饲料容易干燥,温度也易于变化。
所以在用花盆养殖是要主要,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要尽量保持盆内土壤或饲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如可加盖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经常喷水,以保持其足够的湿度。
还应注意的是在选择盆、缸、罐等容器时,一定不要用已盛过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物品的容器。
以免引起蚯蚓死亡。
2.箱、筐养殖法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但不能用已装过农药、化学物质的箱、筐等容器饲养,也不能用含有芳香性树脂和鞣酸的木料来加工养殖箱具,因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也不稀用含有铅的油漆或酚袖等材料制造饲养箱,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
家养蚯蚓养殖方法

家养蚯蚓养殖方法
一、家养蚯蚓养殖方法
1、准备:
(1)家养的蚯蚓非常适宜家庭养殖。
蚯蚓本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仅可以在湿润的环境中生存,也可以在温暖的环境中生存。
(2)蚯蚓养殖的容器,可以是普通的玻璃杯、塑料杯、塑料瓶子等,大小可以根据家中可用空间灵活变化。
(3)蚯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细土、水松土、生蚝壳、面包屑、鱼粉等,也可以添加一些蔬菜、水果渣等作为食物。
2、投入:
投入蚯蚓前,要先把容器里添加一些活性炭,用来去除有害气体,并做好温度、湿度的调节,一般水温在25-30℃之间为宜,湿度在60%-80%之间,可以选择喷雾等方法来维持湿度。
投入时要采取慢慢投注的方法,不能一次性投入太多,以免造成蚯蚓窒息死亡。
3、繁殖:
蚯蚓繁殖很容易,一般以雌性为主,当雌性繁殖到5-20只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雄性,雌、雄结合后,会产生新的后代。
4、养护:
(1)家养蚯蚓要将食物放置在蚯蚓能够到达的地方,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将死亡的蚯蚓及时取出,避免发霉腐烂。
(2)定期检查容器内的水和空气温度,确保环境适宜。
(3)蚯蚓每两三天要更换一次食物,以保证蚯蚓营养充足。
(4)室内要有定期的通风,避免家庭中甲醛超标,以免对家养蚯蚓造成损害。
以上就是关于家养蚯蚓养殖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给家庭养殖者提供帮助,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养殖成果。
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是指利用蚯蚓的特殊的吸取性能,开展蚯蚓养殖,以实现有效的贮存和利用有益物质。
蚯蚓养殖有助于减少污染,使得质量优良的产品得到开发,而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一、蚯蚓养殖的必要条件
1、良好的环境:蚯蚓是对环境极为敏感的动物,但蚯蚓养殖的环境也是复杂的,因此要想实现蚯蚓养殖,就必须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调节水源,养殖地通风良好,养殖湖泊无污染和其他环境变化,降低溶解性物质,如高压和消毒剂等。
2、适宜的营养成分:蚯蚓养殖的营养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保证蚯蚓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氮、磷、氧等,确保蚯蚓健康成长。
3、调节水面:水面的深浅、宽小对于蚯蚓的生长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可以通过调节水质的深浅来控制 anu 的大小,以及利用池塘的自然回水和人为搅拌水面来调节水面的流动。
4、投喂合理:费用的投喂是蚯蚓养殖的关键,必须要根据蚯蚓的生理特点来合理配置投喂,调节水位,降低腐烂度,确保蚯蚓营养均衡,保障充足营养物质。
二、养护措施
1、密集养殖:密集养殖可以提高蚯蚓的产量,但要注意维持一定的空间,以免彼此间缠结或受到伤害。
2、定期清理:要定期清理淤泥、杂物等污染物,以免影响蚯蚓的生长。
3、控制水温:蚯蚓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0-25℃,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对蚯蚓的生长及产量产生影响,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调节水温。
4、定期给予药物:要定期给予蚯蚓预防性疫苗,以预防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提高养殖效果。
总之,蚯蚓养殖要求良好的环境、适宜的营养成分、调节水面、投喂合理以及合理的养护措施,保证蚯蚓的健康成长,实现有效的贮存和利用有益物质等。
只有综合研究,才能够确保蚯蚓养殖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怎么养殖蚯蚓蚯蚓的饲养管理

怎么养殖蚯蚓蚯蚓的饲养管理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
那么你对蚯蚓的养殖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怎么养殖蚯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蚯蚓的养殖方法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露天堆肥养殖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
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
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
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
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盆养蚯蚓装入的饲料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为宜。
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
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
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位置,以调节盆内的温度。
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60天为宜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的养殖方法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
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立体多孔槽养殖法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
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
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桶)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
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
室内多孔槽: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
池内多孔槽: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
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
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
多孔槽放在底座上,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
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
饲料的选择及调制: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
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
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
管理注意事项:把室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
室内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它又直接影响差槽内温度,如果室温高于20摄氏度,就无法控制饲料发酵而增高的槽温。
降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浇水降温;(2)池槽上方盖草棚,避免阳光直射;(3)开电扇通风散热;(4)使用空调设备。
相反,冬天可采用以下升温办法:(1)覆盖塑料薄膜;(3)利用工厂余热;(3)室内生火;(4)投喂末发酵饲料。
注意槽内湿度:多孔槽渗水条件,不伯饵料湿度大,上面覆盖了塑料薄膜,水蒸气也蒸发不出去,保湿性能好,且湿度均匀,注意到所投饵科的湿度不低于75%就可保持一个月的适宜湿度。
塑料薄膜若有破损则应及时更换新膜,否则槽壁表层湿度不够,蚯蚓不向外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
注意空气流通:立体多孔槽通气条件好,但新加饵科时会有臭气味,虽然蚯蚓及蚓粪有除臭作用,但短时间内不立即消失,所以养殖室应常开前后窗和天地窗。
制造黑暗环境:养殖室一般用黑布或黑色塑料薄膜避光,槽的四周同样围以黑色薄膜,有利于蚯蚓在槽壁上活动、排粪。
二、塑料棚养殖法塑科薄膜柔软质轻,造价低廉,且成型随意、管理方便、有良好的透明度和保温、保湿性能,在室内室外养殖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北方的早春、晚秋及漫长冬季,用塑料大棚养殖蚯蚓可以通过太阳辐射提高棚内温度,在通常情况下单层大棚内也比棚外气温高出2摄氏度至5摄氏度。
严寒时期可以覆盖2~3层,层间保持间距8~10厘米,利用不流动空气加强保温作用,经实验双层棚提高气温6.2摄氏度,地温提高4.2摄氏度,比露地气温高8.3摄氏度,地温提高11.3摄氏度。
但是塑料大棚内昼夜温差很大,必须加强管理。
据实验在春夏季上午10点左右棚内温度每小时可上升8摄氏度至10摄氏度,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至下午4点左右棚内降温很大,以蚯蚓生物学角度看是十分不利的。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蚯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繁殖也越快,但是超过极限则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相反在严冬的夜晚太冷,蚯蚓无法在表面活动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塑科大棚的修建方式很多,可根据养殖的规模、条件灵活采用。
塑料大棚养蚯蚓最好是投喂通过发酵腐熟的饲科,制作方法如下:取粪料(马、牛、羊、猪、兔粪)55%,干料(稻草、麦杆、废纸、垃圾等)45%,混合后堆成高1.3米、宽1米、长度随料多少而定的方体,均匀喷水至底层有水流出为止;第二天堆温上升,4-5天后可升至75℃-80℃,以后又逐渐下降,当降至60℃左右时翻堆,重新混合堆制,分别再停7、5、4、3天时各翻一次。
翻堆是为了改善料堆内通气条件,散发废气,调节水分,促进好气性细菌生长,使饲料得到均匀、良好的转化和分解。
细菌参与发酵分为三期:前熟期主要分解糖份、氨基酸、蛋白质等;纤维分解期在嫌气性条件下进行,将纤维素分解为有机酸和能源;当温度从80℃下降时,木质被分解呈黑褐色菌片,变成蚯蚓喜食的饲料。
三、简易堆料养殖法这是农户普遍采用的养殖方法。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而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
3.铺料及引种:将发酵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在选定的地点铺成长方形,长度随意,宽度1-1.2cm,厚度15cm以下,然后均匀投入蚓种(含卵茧),上面再盖饲料厚5cm以下。
4.覆盖分以下两种形式:①堆料时料面均匀堆置半球形的料包,上面盖以草帘或草席;②基料铺设后以30cm间距插入打通竹节的小竹管,顶铺高出料面15cm左右,其上再盖草帘或草席。
以上两种方式既能保温、保湿,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透气性。
上面还可盖塑料薄膜。
5.围墙也有以下两种形式:①使用网目为3mm的尼龙网;②用砖块干砌,高度60cm,基部固定于地面以下,料面以上的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滑,以防蚯蚓逃逸和老鼠为害。
在料堆外应环绕场地开挖一条30cm宽的水沟,沟中蓄满水,以防蚂蚁等敌害。
四、饵料块养殖法高密度饲养蚯蚓时,采用在饲养箱中用饲料块喂养的方法,既满足了蚯蚓的营养,又保持蚯蚓生育环境不致恶化。
即采用长40cm,宽20cm,高30cm的玻璃箱作饲养箱,箱底铺土10cm 厚,土面上铺5cm厚泡过水的稻草,投放200条条纹蚯蚓,把箱体放于调节到25℃的恒温槽中,每箱放入10个饲料块,隔日喷水,保持-定湿度。
饲料块的配方为粗蛋白12.7%,粗脂肪2.4%,灰分3.4%,粗纤维2.1%,可溶性无氮物25.9%.水53.5%,充分拌匀后做成1-3cm的团块状即成。
采用这种设备的优点是能用肉眼判断箱中饲料的多少,保持投入和消耗平衡;蚯蚓幼体生活在饲料块周围,分离或投入其他箱体时省时省力,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降低了成本。
五、立体养殖法用多层箱型养殖槽堆积起来,可达到工厂化大规模养殖的目的。
箱型养殖槽由竹、木、塑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均可,槽壁高度一般30cm,槽壁槽底都钻有孔径为7-15mm的通气孔,总面积占槽壁面积的30%一40%,能有效地调节温、湿度,分离蚯蚓、粪,槽内饲料的厚度保持15cm以下,上方留有5cm高的空间,其上覆盖薄膜,控制水分,保持饲料湿度在75%一80%之间,就是经过一、二个月湿度也会保持在60%以上.同时蚯蚓排泄的粪便能自动地从槽壁周围漏出来,不须进行专门分离和清理。
采用此法时箱体间距应保持5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
这种养殖法蚯蚓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长繁殖很快,比平地养殖法有增殖率高,生长用期短、管理操作方便等优点。
六、水蚯蚓养殖法水蚯蚓别名丝蚯蚓,在各地城镇、工厂、机关、饲养场、肉类、食品加工厂的排水沟、废水坑等处都有天然水蚯蚓富集,就地采集十分方便,建池养殖可为畜禽和鱼类提供大量的优质天然饵料。
1、建池:养殖池宜建在水源充沛、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子采用长条形或者环形,池长15-30m,宽1.2m,深0.3m,规模大的可多个长条形并列。
池底用混凝土铺筑,向出水口方向倾斜、坡降为o.5%,进、出水口均设栅网,以防敌害侵入。
2、备料:池底先铺一层铡碎的干稿杆或蔗渣等疏讼材料,每平方米用量约2.5kg,其上铺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2cm,灌水浸泡3天后加入猪、牛、羊、鸡、鸭粪等.每平方米用10kg,上面再铺5cm厚的污泥,最后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玉米粉加麦麸或米糠的混合料.用量为每平方米0.2kg,灌水淹没料面5cm深即可引种. 3、引种: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5℃一28℃时是最佳引种时期,在水蚯蚓富集的污水坑或沟渠处把蚯蚓连同夹带卵块、幼蚯蚓的污泥、废渣等一起采回,均匀地撒铺在培养料上,每平方米接种0.8 -l kg,引种即告完成。
4、饲养管理:水蚯蚓喜欢在偏酸性的环境中生活,爱吃甜酸味饲料。
粪肥应按常规办法在坑内自然腐熟,粮食类应先粉碎在气温高于20℃时加水发酵24小时,待散发出浓郁的酒香味方可投喂。
以后每隔半月每平方米追施腐熟粪肥0.3一O.4kg,从开始采收成则起,每次采收后追施粪肥0.5kg,粮食饲料0.1kg 。
水蚯蚓池的水要保持常流不断,水量以每平方米每分钟0.5kg为宜,流速要适中。
若流速、流量过大,蚯蚓体能消耗也过大,而且带走部分养料和卵茧;水流太小则不利于溶氧供给和代谢物的排出,造成水质恶化引起疾病,池面水深应保持3-5cm 。
为防止蚯蚓池培养料板结,排出代谢产物和饲料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抑制杂草、浮萍及藻类的生长,保持水流通畅,增加池中溶氧等必须坚持定时搅动州池,其频率和力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5、采收:水蚯蚓的繁殖力很强,但是寿命仅能活3个月左右,所以必须及时采收,以提高养殖效益。
采取方法是于头天晚上中断流水或减少大部分流量,造成池中缺氧状态,迫使贩州云集于基料表面,第二天清晨用小抄网顺利地舀取蚯蚓团,淘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