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1)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4单元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含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单元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含解析)1-4单元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1.(2022春巧家县期中)课内阅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①烂泥淤积,不好走。
___________②找,觅求。
(2)按选文填空。
___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___的路上___________的小路___________的细雨(3)朗读选文的时候语速要___________。
A.舒缓B.急促C.轻松(4)雷锋叔叔在哪里呢?___________2.(2022春汉川市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和“资料袋”的内容,然后完成练习。
快快来植树春来东风暖,三月雨如酥(sū);冻土变酥软,阳气渐渐升。
迎来植树节,大家快快来植树!我们就是小园丁,细心培育树苗,人人为绿化大地出力,为美化祖国做贡献。
一棵树,就是一架制氧机。
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
一棵树,就是一片阴凉。
一棵树,就是鸟儿的一处家园。
一棵树,就是一篇绿色童话。
树木多了,就会吸附尘土,让空气清新;树木多了,就会处处鸟语花香,使环境更加优美。
树木还能保护堤坝,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声污染,抵御风沙袭击,保持生态平衡……资料袋:这是中国植树节节徽,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中国植树节节徽图案中的树,示意我国公民有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中国植树节”和“3 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子,又蕴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造福人类的坚韧不拔的决心。
(1)照样子,填一填。
一(架)制氧机一___________吸尘器一___________家园一___________童话(2)照样子,连一连。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5(word版,有答案)(1)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5(word版,有答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3分,计30分)1、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测称物体是()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的。
2、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它是通过观察影子的()来计量时间。
3、蚕吐丝结茧后变成(),呈纺锤形,分()、()、腹三部分。
4、1609年,意大利的()用望远镜观测球,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969年7月20日,()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5、刚孵出来小蚕的颜色是()。
6、比较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用()进行比较。
二、判断题。
(每题2分,计22分)1、蚕吐丝结茧,将自己“关”在茧内,创造一个蜕变的安全环境,最终把茧咬破,从而繁殖后代。
()2、我们可以改变垫的木块数量来改变木块的倾斜程度。
()3、蚕蛾不是昆虫。
( )4、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5、台球的杆子打击一个台球时,台球会直线运动。
()6、照射角度越低,影子越短。
()7、在天空中,云是一种天然的遮光物。
()8、我们可以在养蚕的房间里使用杀虫剂灭蚊子。
()9、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10、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11、太阳是一颗行星,能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三、选择题。
(每题2分,计20分)1、小欣想要画一张学校的简图,她不需要下列哪个工具()。
A、指南针B、秒表C、卷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可以先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B、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蚕茧想怎么弄开就怎么弄开C、观察蚕茧中的蚕蛹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3、下列动物一生中会发生变态的是()。
A、鸡B、蝴蝶C、猴子4、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
A、一周B、一个月C、一年5、蚕丝织成的布叫做( )。
A、棉布B、丝绸C、涤纶6、把蚕茧上的丝拉出来可以把蚕茧放在()中浸泡。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经久不衰,他的成就让世人敬仰。
而他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苹果落地”这一幕了。
据传说,牛顿在17世纪的一个秋日,正坐在家中的果园里,苹果树下思考问题。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牛顿抬头看了看掉下来的苹果,然后陷入了沉思。
这一幕给了牛顿灵感,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浮在空中?为什么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最终,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他的理论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苹果会落下,还揭示了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牛顿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发现,更在于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揭开了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科学探索来说,灵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一点点细微之处,而这些细微之处可能会引领我们发现更大的真理。
正是因为有了牛顿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人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并勇于追求真理,就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牛顿苹果落地”的奇迹。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用智慧和汗水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传奇,更是对科学精神的赞颂。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真理,创造新的奇迹。
愿我们永远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为人类的未来添砖加瓦。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教学重点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学方法1、以物理情景导入目标――合作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金属片,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
让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共同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论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苹果落地”视频)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活动:演示纸片与金属片的.下落过程,提出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活动:为了研究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是否有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金属片、纸片,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点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出结论:质量并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三套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A. 飞舞的蝴蝶B.下落的水滴C. 滑板运动2. 打羽毛球时,羽毛球在空中的运动是()A.直线运动B. 振动C. 曲线运动3. 如图,玩具车正确的运动路线是()。
A. B. C.二、判断题4.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做直线运动的。
()5. 青蛙跳跃时是做曲线运动的。
()6. 根据运动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弧线运动。
()三、简答题7.请举例说明身边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参考答案一、1.B2. C3.C解析:玩具车从斜坡上下来是直线运动,在桌面上又做了一段直线运动,冲出桌子后变成了曲线运动二、4.× 5. √ 6. ×三、7.(答案不唯一)做直线运动的:商场扶梯、电梯、传送带上的物体。
做曲线运动的:转动的时针、踢出去的足球、转动的风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运动的物体会有_____________的路线。
(填“相同”或“不同”)2.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图中锯木头时,锯刀的运动属于_____________运动。
4.像小球从高空落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
5.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树上的苹果熟了落下来,苹果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荡千秋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
7.易拉罐的滚动包含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苹果落地》课件 (1)

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 (2)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出来
的,请用“—” 画出来。
好奇 。 牛顿的成功在于_______
运用你的好奇心,提出 在生活中你不明白的问题。
我看见 ,
心想:为什么
?
人物介绍
牛顿(1642—1727)英国人, 在光学、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力 学方面有极大的贡献。他小时候, 除了数学,其他功课都不好,老师 认为他是“低能儿”。但是他勤奋 好学,肯于研究,终于成为世界科 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初读要求
(1)注意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将句 子读通顺。
(2)将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挑出每组中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1. 忽然 突然 竟然
2. 出名 3. 专心 4. 复习 姓名 细心 反复 著名 粗心 重复
忽然 突然
1 你怎么来得这么( 2 我正在写作业,( 敲门声。 )? )传来一阵
习以为常
你能举个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例吗?
好奇
你能用“好奇”说一句话吗?
苹果 落地 好奇 熟透 问题 反复 观察 研究 秘密 吸引 科学家 习以为常 自言自语
看谁认得准? yī dù n fà n
zì yá n zì yǔ
一顿饭
zhùmí ng pāo kāi
自言自语
wè n tí fǎn fù
著名 抛开 问题 反复
zhuān xīn yá n jiū
专 研究
秘密 吸引
mì mì
xī yǐn
秘密
• 秘( • 密( )( )( ) )
秘密
• 秘(神秘)(秘方) • 密(茂密)(密切)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一、填空题1.可以利用、、细绳等工具,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2.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
3.在相同的距离内,用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相同时间内,骑行自行车比行走的路程更长,说明骑行自行车的速度比行走的速度要。
5.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
6.如图,小红利用方向盘描述位置。
她在方向盘中心点的(填方向)约厘米处。
二、判断题7.荡秋千时所发生的运动主要是摆动。
()8.测量的三次数据有一次跟其它两次相差很大,我们也直接求平均值。
9.每次实验换一个质量大的小球是为了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出小球运动的时间。
10.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是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速度快。
11.在研究小球运动的快慢时,应尽量让小球沿直线运动。
12.荡秋千时发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摆动。
三、单选题13.玻璃球在下面哪个斜面上滚下后运动得最远()。
A.B.C.14.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A.荡秋千B.风车转动C.拍皮球15.秋千运动与下列哪一种运动最接近()。
A.皮球跳动B.钟摆的摆动C.汽车行驶16.大草原上,猎豹发现了猎物——兔子,猎豹飞快的追赶,兔子飞快的逃跑,最后猎豹追上了兔子。
由此可以判断()。
A.猎豹跑得快B.兔子跑得快C.猎豹和兔子一样快17.小文和小明两家距离学校均为1.5千米。
一天,小文和小明相约比一比谁走得更快,他们提前对了一下家里的时钟,放学后各自跟随爸爸回家,回家后他们看到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如下图,请你来判断一下他们谁走的更快?()。
A.小文更快B.小明更快C.小文和小明一样快小文家钟面显示时间小明家钟面显示时间18.下面方法可以让“过山车”上的小球运动得更快的是()A.轨道坡度再大一点B.终点设计得再高一点C.轨道设计得再宽一点19.下列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苹果落地B.荡秋千C.风车转动20.下列运动属于曲线运动的是()A.过山车B.掉落的苹果C.垂直电梯D.推注射器活塞21.皮球在围绕着中心轴转动的同时,整体位置也发生变化,这种运动方式是()。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苹果落地》课件-(1)

牛顿 著名 忽然 苹果 好奇 熟透 反复 观察 专心 终于 问题 秘密 吸引 落下来 科学家 习以为常 自言自语
科学家
习以为常
熟透了
问题
观察
研究
秘密
吸引
苹果
落下来
好奇
反复
牛顿是世界著名 的科学家。
他发现了苹果落 地的秘密。原来, 这是因为地球有吸 引力。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 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 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 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人们 都会习以为常,他却感到 好奇。他想:“苹果为什 么会掉下
引
吸
吸引
吸水
呼吸
苹:苹果
落:落下
落叶 落后
水落石出
件:一件
条件 事件
文件
习:学习
实习 练习
习以为常
奇:好奇
奇怪 奇妙
奇观
言:语言
言行 自言自语
言论
反:反面
相反 反应
反对
复:反复
复习 复原
重复
掉了下来。 小兔说:“猴伯伯,谢谢您!” 猴爸爸笑着说:“别谢我,这是 地球爷爷帮的忙。” 小猴觉得很奇怪:“地球爷爷怎 么帮忙啊?” 小兔也说:“是呀,地球爷爷怎 么能帮忙呢?他又没有手。” 地球爷爷说话了:“不,我有手, 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 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
......我的手,就是你们看不见的地 心引力。” 地球爷爷的话刚说完,几个桃子 又从树上掉了下来。
地球有吸引力。
伽利略
爱迪生
瓦特
1、好奇心是科学之 母。 2、好奇心是学习者 的第一美德。 3、好奇心造就科学 家和诗人。
kē
chá ng
guā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快看哪!这是什么地方?(苹果园)(苹果树,看苹果树结了好,多苹果,这里有好多好多苹果树,我们叫它(苹果园))这就是秋天丰收的苹果园。快看,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地面上也有许多苹果。瞧,苹果,落下来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苹果落地。再读:苹果落地
2“苹”字是后鼻音(边说边写音节),跟着老师写一写,先写草字头,在写下面的平,注意最后一笔要压着竖中线。读这个字,读词语。苹果怎么了?苹果落地了,落字是三拼音节,它也是上下结构,跟我写,先写草字头,再写三点水,火眼金睛看仔细哦,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下面,注意它在草字头的下面哦,最后写旁边的各。读字,读词—落地。
四、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牛顿的成功源于好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1、课文第一自然段就讲了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捧书,一起读第一段。牛顿是世界怎样的科学家?再读。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课件出示填空题牛顿是世界(出名姓名闻名)的科学家有名著名可以换成下面的那些词?第一个词:放进句子,一起读!还能换那个词?第二个词全班读吗?第三个词再读。还能换小结:著名出名有名闻名,这几个词意思都差不多。请你选一个写在著名这个词的上面。看谁的动作最快!他的动作好快呀,写完都坐直啦!其他孩子要加油呀!
2、面对苹果落地这样常见的小事,人们和牛顿的态度是怎样的?全班读第二段。
3、面对苹果落地,人们和牛顿的态度到底是什么?一起读这一句!人们都——习以为常,再读一遍看多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觉得平常了,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当人们从苹果树下走过,看到苹果落到地上,他们会怎么做?(一脚踢开它,捡起了吃掉,看也不看)这些表现都是——习以为常。牛顿的态度和其他人不一样,看到苹果落地,他很好奇(贴好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查找有关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资料。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两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牛顿的成功源于好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4、他在好奇什么?指导读“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谁来读着一句?牛顿对这件事好好奇哦,你能把为什么读重一点?再来问问!这次我感受到了你的好奇。谁再来问!你真会问问题,而且你还掉字读得特别好!谁能像他一样读一读?你就是小牛顿!我们一起来问问吧!
6谁会读?(出示:熟透了)翘舌音读得真准!谁再来?读的好!还有谁来?真棒!大家一起读!
7女孩子,很会读书,男孩子,你们能读好吗?捧好书,看到第四段,男生读!这一段告诉我们牛顿做了许多事情,都是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一起读这个词,再读。谁有好办法来记题字?(我用加法来记,是加页等于题,我编个故事来记,页代表书,书上有很多问题)送回词语里,读一读。男孩子和女孩子表现都很棒,课文读地很流利,掌声送给自己。
3让我来考考你们,谁来给大家读第一段?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你能再读读吗?超级棒!还有谁想来读?大拇指送给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谁敢来挑战第二段?你第一个举手,相信你能行!这么长的一段,你读得很流畅,祝贺你,挑战成功!现在我们一起来挑战,捧书,读!
5还有两个自然段,咱们男女生来比比看,看谁的字音读得最准,句子读得最流利。谁先来,谁先来,女士优先,就请女孩子先来,第三段,读。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成长为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课文紧扣本单元主题,充分说明了“好奇心”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包含了对科普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小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大科学家孩提时代的故事更贴近孩子的生活,牛顿小时候发现问题的心路历程会让孩子在一步步的阅读中找到共鸣。学生升入二年级,实际上认字已近1000字,还掌握了至少三种独立识字的方法(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和看上下文猜字),在这样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学习本课难度不大。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牛顿的想法和做法,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巩固识字。
1那~~~~课文讲了谁的故事?他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所以苹果才会落地。)
2那苹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地球有吸引力)
3你能一次用完整的一句话说清楚这三个问题吗?想一想
4谁来跟大家说一说?(这可不像平时的你们哦,大胆点,说错了也不要紧。)你把这个三个问题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了不起了!还有谁想说?你也把问题说清楚了。
3、把字宝宝送回课题,一起再读读,苹果落地
二、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1秋天的苹果园里,每天都会有苹果落到地上,但有一个人却在从这件小事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打开书:26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发现你们真会学习,读得特别认真,简直太棒了!
目标预设: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牛顿的成功源于好奇,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5孩子们苹果落地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一个秋天的傍晚,牛顿来到一棵苹果树下乘凉,苹果树上的_____,一个个都_____,这些熟透了的苹果落到了地上,这件事人们都_____,牛顿却感到______ ,他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他坐在苹果树下_________,给自己提出了________。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_________、还_________,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________,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___________。因为他爱想、爱问、爱思考,他成了世界著名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