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财务会计案例第五组蒙牛启示

财务会计案例第五组蒙牛启示

[键入公司名称][键入文档标题] 2010/11/25前言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上市。

在IPO前,蒙牛曾经进行过两轮私募融资,引入价值5亿多人民币的风险资本,资金来源于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三家境外金融机构。

IPO后,境外投资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套现约13.7亿元人民币,获得174%的现金收益,而他们继续持有的股票,价值约20亿港元。

蒙牛的成功主要使三方面的人受益。

一方面境外投资人获得了高额回报,另一方面蒙牛的管理层和其他股东也获得了大量财富,此外受益的还有内蒙古和其它地区的大量奶农和牧民。

舆论和媒体谈论蒙牛时,关注更多的是外方获得的高额利润,有的媒体认为“大摩狩猎了蒙牛”;有的媒体认为蒙牛引进风险投资时定价过低,使境内财富流向海外;有的认为这是境内优质上市公司出走海外,使境内投资者分享不到经济成长成果的典型。

应该如何看待蒙牛现象?我们顺着如下思路去研究和思考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VC和企业融资背后的本质。

我们对VC和企业融资的了解,大多来自媒体,而媒体的报道往往偏重一些吸引眼球的内容的和热点事件。

我们应该去深入的、更全面的了解VC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蒙牛现象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

其次,我们不能只孤立的看蒙牛一家公司,而应该将蒙牛和其他一些国内的情况类似的公司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通过和国内公司的横向对比,我们可以判断出蒙牛现象是否是具有蒙牛特色的,这样才能更客观的评价蒙牛现象。

第三,我们应该站在企业,即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蒙牛现象,看待当初蒙牛所面临的选择。

特别是针对“境内优质上市公司出走海外,使境内投资者分享不到经济成长成果”这一观点,我们会比较和分析在香港和在国内上市对蒙牛有什么区别。

最后,根据我们小组的实际情况(牟哲瑢同学来自韩国),我们还将简要分析一下国内企业在韩国上市的一些简单的情况和启示,这也是本案例的特色部分之一。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我们因该可以对蒙牛现象作出一个比较综合、全面的评价。

蒙牛案例分析(1)

蒙牛案例分析(1)

财务战略分析——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

作者简介:张馨月(1995—),女,汉族,吉林舒兰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以蒙牛乳业为例张馨月(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在当今社会无论私有、合营经营以及上市公司,待其做大做强,唯一的方向都是发展为企业集团。

在本文中,以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为研究课题,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并加以分析、了解。

然后,通过浅析国内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不足,并进行分析阐述,以笔者的观点给出建议及改进方法。

本文中财务战略的实施策略考察了多个会计发展时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得更为清晰明确。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企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11-0077-011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概述1.1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概念企业需要通过筹资、投资的渠道来筹集资金,并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以及扩大企业集团的经营规模上,在通过取得的盈利再分配,或者投资到其他行业方面,不断到达盈利的目的,被称之为企业集团财务战略。

1.2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特点①全局性,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目的去开展的。

②动态性,理财环境和战略决策作为起点,并且这两项特征影响着财务战略管理方向。

③长远性,企业都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财富为目标。

1.3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指导性意义一方面,财务资本是企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包含事项,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是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另一方面,财务职能可以为集团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任何企业进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依靠资本金的支持,通过资金的运用流转来安排筹划;直接决定了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是企业集团整体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2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概况2.1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战略的不足①管理模式选择存在问题。

②内控机制建设空缺。

③信息化、知识化理财发展缓慢。

蒙牛筹资案例分析

蒙牛筹资案例分析
得到资金支持和安全原料保证得到全球乳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与国际乳筹得大量资金并依靠香港主板提升品牌全球知名度获得良好声誉获得外国香港上市中粮入股爱氏晨曦入股实现与国际乳业接轨声誉获得外国投资者关注蒙牛案例中的主要干系者原始股东得到高额收益外资系得到高额收益普通股民得到一直具有良好期望收益率的蓝筹股国内奶业市场得到快速和稳步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好奶为养殖户带来效益为国家gdp做出贡献1999年900万元注册资金到2011年总资产超200亿元一财务战略的定位蒙牛从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着眼注重引入各项财务管理工具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以及改善资产负债的状况
蒙牛案例中的主要干系者
原始股东 得到高额收益 外资系 得到高额收益
国内奶业市场 得到快速和稳步的 发展,为消费者带 来好奶,为养殖户 带来效益,为国家 GDP做出贡献,
普通股民 得到一直具有良 好期望收益率的 蓝筹股
1999年900万元注册资金,到2011年总资产超200亿元
(一)财务战略的定位
2、资本 信贷市场 不完全
3、经济 体制对 民营企 业的不 支持
第二阶段:“中国牛”
战略目标: 蒙牛乳业 与伊利站 在同一条 竞争线上
成就: 2003年 成为中国 乳业领导 品牌
成功之道: 大胆向前, 灵活筹资
筹资模式:半正式制度筹资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第一阶段:引入外国私募基金
作为战略投资者
(二)财务战略的选择
一般来说,财务战略有三种路径选择: 扩张型、稳健型、防御收缩型。蒙牛 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不是偶然的,这 与其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高成长 的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一般来说, 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宜采取 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成熟期则一般采 取稳健型财务战略,而在衰退期企业 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直身 处初创期、成长期正是蒙牛选择扩张 型财务战略的现实基础。

财务管理案例:蒙牛之强强联合

财务管理案例:蒙牛之强强联合

中粮并购前后蒙牛财务状况分析
中粮集团资金雄厚,其子公司业绩都良好, 现金流充沛,有能力支付大量现金。对于目 标公司蒙牛乳业的股东来说,增发的股份可 以用于蒙牛日后的经营,转让的股份可以实 现个人的变现。通过此次的增发新股可以为 蒙牛带来 30.58 亿港元的现金流入,有利于 蒙牛的业务扩张。
中粮并购前后蒙牛财务状况分析 对于蒙牛的财务状况,主要从三个方 面,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进行分析 。时间跨度是从 2007 年至 2009 年,主要是因为 2008 年发生了 “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被中粮集团 收购,从这三年可以看到企业在危机前 后的状况和变化趋势。通过与另两家乳 业品牌伊利和光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可以对蒙牛的财务状况有一个直接比较 和认识。
蒙牛案例背景 2009 年7 月6日,在蒙牛财务危机 不断加大之时,其引入中粮集团 和厚朴基金的 61亿港币投资,成 功避免被外商恶意收购,在中粮 集团成功投资入股蒙牛且并未改 变蒙牛原有精英团队和战略方向 后,蒙牛的财务状况得到了良好 改善,快速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 路,这为蒙牛在接下来几年对同 行业的积极控股并购,扩张经营 规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中 粮式”的并购方式也深深地影响 着蒙牛的并购运作。
奇招迭出 血路拼杀的蒙牛
2013年6月13日,雅士利和蒙牛临时停牌,引发蒙牛收购雅 士利的传闻。2013年6月18日下午,此前双双停牌的蒙牛乳 业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 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接受要约的承诺, 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经过数月的谈判,蒙牛乳业 已在 17 日与雅士利签订收购协议。此次交易的最大现金量 将超过124亿港元(合人民币约98亿元)。
中粮并购前后蒙牛财务状况分析 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公司相比, 无论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 力上,都拥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 在经历了 2008 年的行业“三聚氰胺” 事件和金融危机以后,蒙牛后期的表 现更加让人欣慰,其 2009 年中期报 告显示的销售净利率为 5.97%,是行 业平均水平 3.01%的近两倍,存货周 转天数为 22.26 天,而行业平均水平 为 39.47 天,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 比为 14.45%,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 平的 9.18%,表现出了行业领袖企业 的特质。

会计案例蒙牛企业分析

会计案例蒙牛企业分析

蒙牛企业会计案例分析一、案例简介一直以来,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其它轻重工业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蒙牛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建立在畜牧业基础上的企业。

蒙牛自从2000年左右创立以来至今,以火箭般的速度完成了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中国乳业巨头的转变。

本文是从蒙牛的材料成品、营销模式、人事管理等几个方面出发,初步探讨了蒙牛在成长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发展战略及战略特点,并简要分析了“蒙牛思维”的构成。

该公司形成了一套具有蒙牛特色的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及管理理念,具备了稳定的更具市场发展前景的销售网络和一支过硬的熟悉业务的经营管理队伍,可以说蒙牛乳业是近代企业中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

二、蒙牛的某势、布局、定位(一)市场操作蒙牛刚成立的时候非常困难,虽然有了一点点流动资金,但无疑却是一个“三无公司”:一无市场,二无工厂,三无奶源,等于什么都没有。

别的企业先有产品,再有市场。

牛根生提出来“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他的计划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的推广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他看到有许多乳品企业不景气,这些企业并不缺乏厂房和生产设备,他们缺少的是先进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规范的管理理念。

牛根生将这种资源整合能力发挥到了极致,首先,牛根生先拿出300万元承包、租凭、托管内蒙和其他地方的乳制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自己生产产品。

第二,同时又拿出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因为城市不太大,300多万元足以造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

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人都知道了“蒙牛”。

第三,另外300多万元,则用来建自己的工厂。

蒙牛的市场分布于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北京、深圳、上海、香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在高端市场树立品牌可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厂布局第一个工厂,蒙牛选择建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一是刚刚建立的园区,地价低;二是荒野一片,便于拓展;三是地处国贫县,人们渴望致富;四是官员勤政,思想解放。

公司财务分析与管理(蒙牛集团财务分析)

公司财务分析与管理(蒙牛集团财务分析)

一、蒙牛乳业集团的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蒙牛集团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是中国奶制品行业的领头羊,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国第一。

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6 年 3 月份,蒙牛乳业集团获得“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称号,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企业。

2011年,蒙牛荣获“中国管理学奖”管理金奖”、“2010-2011年度杰出品牌大奖”等称号。

(二)主要经营业绩和财务收据蒙牛集团2003—2010年的主要财务收据如图1-1、表2-1所示单位:(亿元)蒙牛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单位:亿元图1—1显示了蒙牛集团从2003年到2010年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变化,由表2—1可以看出蒙牛集团在这8年中的大致发展情况。

2005年到2007年是蒙牛集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追求更加健康更加营养的生活,奶制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蒙牛集团适应市场需求,公司稳步经营,主营业务稳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不断提高,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更是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亿元,较上年同期猛增50.1%;实现利润4.5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公司奶制品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巩固取得较大成效。

2008年虽然蒙牛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较2007年同期依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受三鹿牛奶三鹿氰胺事件的影响企业却净亏损9.486亿元,面对市场奶制品行业的行业风波,蒙牛集团的市场销售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009年蒙牛集团坚持营造企业的良好市场信誉,坚持科技创新与产品功能差异化,2009年,蒙牛集团入业务的高附加值产品亮点频出,在蒙牛酸奶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蒙牛集团自主开发的有助于消化及肠道吸收的新养道系列产品,成为中高端功能奶的主打产品,同时对未来星产品进行升级,推出未来星儿童牛奶智慧型及未来星儿童牛奶活力型产品,推动儿童乳制品副品牌的发展,同时特仑苏系列产品继续;领跑高端市场,最终蒙牛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105亿元,净利润11.15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蒙牛集团的案例分析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蒙牛集团的案例分析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蒙牛集团的案例分析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蒙牛集团的案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财务运营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本文以蒙牛集团为例,分析了其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和效果,进一步探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

一、引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通过集中管理和整合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模式,旨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性。

本文将以蒙牛集团为例,探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蒙牛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企业,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蒙牛集团决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确定构建目标。

蒙牛集团管理层明确了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包括提高财务运营效率、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优化财务流程等。

其次,组织架构设计。

蒙牛集团根据业务需求和团队构成,设计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

该架构包括核心团队、业务支持团队、技术支持团队等。

再次,系统建设和流程优化。

蒙牛集团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同时,对财务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人才培养和知识管理。

蒙牛集团注重培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人才,并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和积累。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效果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蒙牛集团取得了以下效果。

首先,提高财务运营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管理了蒙牛集团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活动,并通过优化流程和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了财务运营效率。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速度大幅提升,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主要 经营液态奶、冰淇淋、其他 乳制品三大系列产品,其中 液体奶产品部分包括生产和 经销加工的UHT奶、乳饮料 及酸奶产品;冰淇淋产品部 分包括生产和经销冰淇淋; 其他乳制品包括生产和经销 加工奶粉和鲜奶干吃片产品.
❖ 在公司所属的乳制品行业,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 对手有伊利、光明等企业。
( 营业活动收益质量=经营活动净现金/营业利 润)
三、公司前景分析 ❖ (一)短期前景分析
❖ 本部分主要结合财务分析,进一 步分析近来发生的“三聚氰胺” 事件及蒙牛“特仑苏 OMP 风波” 对蒙牛造成的影响,并从财务角 度对蒙牛提出建议。
VS
(二)主要经营业绩概述
2003—2007年是公司飞速发展的时期,主营业务收 入从40.71亿增长到213.18亿,增幅5倍多;毛利从 10.24亿增长到48.04亿,增幅近5倍;与此同时,公 司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攀升,08年液态奶的市场 销售份额更是稳居乳制品行业第一。
盈利能力分析 纵向比较
通过历年盈利能力的纵向比较,我们发现,反映盈 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均逐年下降。经营利润率从2004 年中报的7.31%开始逐年下滑,到08年中报时降低 到5.43%,尤其是05年后下降明显,平均增长率为9%;同时税前利润率也相应地从2004年中报的 6.95%逐年下滑到5.47%,下滑幅度略小于经营利润 率的下滑幅度。
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出,蒙牛在07年的 行政及其他费用均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08年上半年出现反弹,结合下半年 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可以设想 08年的各项费用均会继续大幅增长。
融资费用自从07年开始持续出 现大幅负增长,说明蒙牛的财务 稳健性得到加强,管理层倾向于 降低财务风险,抑或为进一步扩 张回笼资金。
❖ 纵向比较
三 运营能力分析
同行业横向比较
❖ 从 2004 年到 2008 年,蒙牛的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大体上都保 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
•近 5 年来,蒙牛的存货周转 率从 6.15 次增长到 9.35 次。
•这说明蒙牛的存货周 转速度不断加快,存 货的占用水平降低, 这意味着蒙牛将存货 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 款的速度也加快了。
❖ 至于流动资产周转率,蒙牛从 2004 年年中时 的 1.95 次增长到 2008 年年中时的 3.3 次, 增长了 1.7 倍。
这反映了蒙牛在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上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较快的流动资产 周转速度下,流动 资产的使用就会变 得相对节约,这相 当于流动资产投入 的增加,在一定程 度上增强了蒙牛的 盈利能力。
蒙牛历年盈利构成表
同行业横向比较
v 上表显示整个行业的 盈利能力指标都在下 降,说明整个行业日 趋成熟,行业内的竞 争日益加剧。
但是,可以看到,蒙牛在与乳制品行业的另外两大巨头的 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盈利水平高达他们的2倍。这是由 于蒙牛一直注重产品线的开发和发展战略,优化结构,不 断淘汰不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 在蒙牛的产品结构中,30%属于成长性产品,增长速度较快; 40%是成熟期的产品,可以实现稳定的盈利,10%是导入期 产品(储备产品)。这些是它高盈利的秘诀所在,也是伊利、 光明所达不到的。
(二)偿债能力分析 ❖ 纵向比较
同行业横向比较
从以上两表中,可以看到蒙牛的资本结构较为 合理,资产负债率从 04 年中报披露的 55.58% 下降到了 08 年年中时的 40.92% ,体现该公司 较好地利用了财务杠杆效应。其长期偿债能力 在同行业中比较突出,这就为蒙牛在新的发展
项目中筹集充足资金奠定了良好的信用基础。
❖ 由于对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大大提 高,总资产周转的速度也相应地得 到了提高。
❖ 它的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都处 于行业中的领先水平,表明其资产 管理非常有效、科学,高效的资金 利用带来了它非常强的获利能力, 利润率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总体分析
❖ 从公司的经营业务现金流看, 2008 年的 现金流入大幅减少,而同期的收入却仍在 增加,这说明蒙牛 2008 年上半年的收入 质量出现下滑。
相应地,近五年来的销售净利率 和股东权益回报率也呈现下滑趋 势。但是如第一部分所述,蒙牛 的收入与利润每年都在大幅增长, 这说明,蒙牛的成本在上涨。
因此有必要分析蒙牛各项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增长情况
从表中我们发现,蒙牛的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增长大抵相同, 而营销费用从2006年开始,增长均高于销 售收入的增长,这或许是蒙牛盈利能力指 标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推测也可以从蒙 牛的盈利构成表中得到证实。
❖ 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方面,蒙牛总体稳定,虽不 如光明,但仍然要好于伊利。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 较高,将近 90% 的流动负债率体现出其优秀的低 成本融资能力,但是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的 支撑,如果一旦出现危机,如“三聚氰胺”事件, 存货积压,加上其流动比率刚超过 1 ,速动比率不 足 1 ,将会有较大的财务风险。不过考虑到其 22.7 亿的银行存款,资金链应该不至于断裂。
❖ 进一步分析,通过比较蒙牛 08 、 07 、 06 的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正常的 情况下,每年应收账款增长的比率应和主 营业务增长的比率同步,但 08 年应收账 款却异常增长,达到了 1.7 倍,而同期的 收入增长只有 1.3 倍。
•这一点的反常,说明 08 年上半年蒙牛采 取了延长信用付款的方式扩张收入,这固 然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也意味着蒙 牛 08 年的收入及利润质量有所下滑。
一、背景介绍
v (一)公司简介
v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于 2004年2月26日在开曼群岛 注册成立,并于同年6月10 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股份代号为2319。该公司 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
v 生产商之一,主要品牌为 “蒙牛”。
截止2008年6月30日, 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 司总资产已达106.7亿, 雇有23500名职工,在 全国经营着23个生产 基地,乳制品的年生 产能力达到了550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