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赋》课件
曹植《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北伊阙,越[缳,车旁]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
[禾农]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震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结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慕远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衤圭]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洛神赋-文学院1504邹洋PPT课件

现 技 巧
局
。
2021
肆
伍
语
言
句 式
神 女
形
象
。
4
主
《洛神赋》与《九歌》中的《湘君》、 《湘夫人》人神相恋主题一致, 皆表现出对
神企盼的心情,与失意后内心矛盾心情的刻 画。《楚辞》主要作者屈原, 因其不幸的身
世, 发之于诗中的失意、矛盾、苦闷、冲突
题
等强烈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 似乎成了曹植 的翻版。
2.楚物与楚语
《洛神赋》即引用 《离骚》 中兰、 衡等楚物及羌、 蹇等 楚语。 如 “微幽兰之芳蔼兮”“税驾乎蒲皋”“步衡薄而流 芳”“羌习礼而明诗”等。可见 《洛神赋》 善用屈骚常见的 香草, 葡皋、 芝田、 幽兰、 桂旗、 玄芝、 椒涂、 荀薄等, 以暗一洛神的芳洁。
3.连绵词
思散、 璀粲、 首饰、 蜘橱、 轻躯、 修袖、 辕辕、 惊鸿、 秀项、 彷徨、 杂沓、蜘橱、 眷眷、 浪浪、 绵绵、 耿耿等。 读起来有种持续延绵的音乐感, 流转回荡的气势, 增强了表现 效果。
4. 句式之袭用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袭用 《离骚》: “解 佩壤以结言兮,吾今蹇修以为理”;等等
2021
10
神
曹植笔下的神一形象, 是一与神、 现实与理想的 巧妙结合, 其形象极富艺术魅力, 可说是中国文学 史上最美丽动人的女性, 把美人视为一种政治文化
的符号或象征, 将其变为典型的艺术形象, 使其形
女
貌和精神世界同时得到充分的展现。藉由作者与洛
神之间的人神殊途,暗示自我与政治理想之间的隔 断,哀怨悲伤“常寄心于君王” 的洛神, 其给人迷
离恍惚、 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 正同于 《九歌》
洛神赋讲评曹植课件

曹植诗歌作品与洛神赋的主题联系
01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曹植的诗歌和《洛神赋》都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无论是描
述自然风光还是抒发个人情感,都展现出作者高尚的审美情操。
02 03
反映现实生活
曹植的诗歌作品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民疾苦,反映出他对现实生活的 深刻关注;《洛神赋》则通过神仙眷侣的爱情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理想 生活的向往。
政治生涯
曹植虽才华横溢,但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未能继承 曹操的霸业,最终在政治失意中度过余生。
洛神赋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曹植创作洛神赋时,正值三国鼎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 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为曹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情感基础 。
个人经历
曹植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使他深感痛苦和无奈。在这种情绪下 ,他通过创作洛神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赋中既有寓言式的幻想描写,又有对 现实情感的真挚抒发。
洛神赋中的情感表达
爱慕与无奈
主人公对洛神深深的爱慕,但由于身份和现实的限制,感到无奈和挣扎。
悲观与超脱
曹植在赋中透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悲观,同时也表达对超脱世俗、追 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些情感相互交织,构成赋中复杂的情感内涵。
03
洛神赋的文化内涵解读
02
洛神赋的文学鉴赏
洛神形象的分析
美丽与神秘
洛神被描绘为美丽动人、神秘莫 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 性美的赞美。
象征意义
洛神也象征着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完美女性的追求 和向往。
描写手法与技巧
细腻的心理描绘
曹植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入挖 掘,展现了其对洛神的痴迷与挣扎。
寓言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洛神赋

• 历史发展到汉,虽然已由男人 主宰世界,但女人也不是毫无 地位可言,而且女人被看作美 的化身,甚至神化。这在文学 作品中均有突出明显的反映, 上古神话中女娲是女人的代表, 《诗经》中对女人的赞美也是 连篇累椟。宋玉的《高唐赋》、 《神女赋》以及曹植的《洛神 赋》,都反映出作者对美丽女 人的崇敬与思念。曹植的《洛 神赋》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在 托物言志的同时,成为了社会 意识中对女人推崇赞美的巅峰 之作,也使赋这种文体达到极 至,后人再难超越他。
洛神赋
曹植
一· 作者简介: 曹值,字子建,世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 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 赋》、《赠白马王彪》。 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 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他的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 后期以抒忧发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 五· 写作特点 • 1· 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 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 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韵。 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 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 菊”、“春松”与 “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 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 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 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
七、《洛神赋》对宓妃形象再创造的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
洛神赋图 - 人教A版.必修二(共44张PPT)

(二)明清时期 特点:
1、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由于社会的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一些 风格奇特的画家。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 ,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 ,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 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 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 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 ,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整 ,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 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八大山人的 作品中是少见的。其睡鸭姿态突出地 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 点。
布贴画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 补工艺,历史悠久. 又 叫布堆画、布贴花、 布摞花,还叫拨花。 它以粗布为原料,用 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 制成各种颜色,由巧 手妇女剪贴而成。折 射出民族社会史,风 俗习尚、地理环境和 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 。
『课后巩固』
1、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开始出现的是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 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的帛画。。
墨
竹
图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
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
郑 有情。用笔刚劲圆润,疏
燮
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 立,水墨钩画,笔法绣挺
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
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
,浓淡相映,虚实相照,
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
,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四 民间风情
-----从宋代到明清绘画的繁荣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一)宋代
扬无咎 墨梅图之三
(一)宋代
时代背景: 1 文人阶层壮大、 2 理学兴起使文人
马远《松下闲吟》
洛神赋

曹植的<洛神赋>是宋玉<神女赋>之后最杰出的代表作,她的艺术魅力感动了历代 不计其数的读者.正因如此,对於〈洛神赋〉的解释或研究有如过江之鲫,这些纷纭 的论述中,可略分为四种说法: 其一就是“感甄说”:洛神即甄后,曹植本钟情甄后, 无奈曹操将甄后嫁与曹丕,其后甄后为郭后谗死,〈洛神赋〉便是曹植於黄初年间 朝见天子,返回藩国,经过洛水时,想念甄后,遂借神女的传说而作此赋。 由於「感 甄说」在民间的广为流传,洛水中的宓妃传说又与甄妃传说合而为一.潘德舆有一 段驳斥李商隐的话,刚好可以用来侧面说明〈洛神赋〉文本的无限潜能.《养一齐 诗话》卷二云:「子桓日夜欲杀其弟,而子建乃敢为『感甄』赋乎 甄死,子桓乃又 以枕赐其弟乎 揆之情事,断无此理.义山则云:『宓妃留枕魏王才.』又曰:「来时西 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又曰:「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又曰: 「宓妃愁作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又曰:「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文人轻薄,不顾事之有无,作此谰语,而又喋喋不休,真可痛恨!」(《三曹资料汇编》 页218)潘氏的指责,当然有其史实根据.只是文学不同史学,艺术是心灵的反映,不 一定是史实的记录.「感甄说」未必是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但「感甄说」 的形成与流传也是一种「事实」。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曹植与河北第一美人甄宓离奇而凄美的爱情故 事。东汉时期,曹植之父曹操在攻破邺城之后,收留了袁绍的次媳甄宓。 在华堂庆宴之时,曹操和曹彰、曹丕、曹植父子四人均为甄宓的美貌所 打动,其兄曹丕出于政治上的野心迎合父亲,爱而不露,曹植则真诚求 爱,终得甄宓动情,赠以随身玉佩定情,两情缱绻。然而小人崔琰为了 自己的目的,暗中施计,以桃代李,致使甄宓成了曹丕的妻子。从此曹 植和甄宓均陷入了痛苦的泥淖。数年后,曹丕取得皇位,为其妻和曹植 的爱情而妒火中烧,逼曹植7步吟诗,贬出京城,并暗杀了甄宓。曹植 空遗满腔悲愤,对水悲吟《洛神赋》。甄宓是甄逸之女,嫁给袁绍之子 袁熙。曹军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女蓬头垢 面,拖近擦干净脸一看,原来是个大美女,深受曹丕喜爱,后来曹操 (传说老曹也喜欢这个绝世美女,不过老爹不能跟儿子抢女人不是……) 遂为曹丕迎娶,并且立为夫人。公元 220 年曹丕称帝,因为宠爱郭后, 次年六月便遣使赐甄氏死。不过后来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却是甄氏所生。 据说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之神,就是这位嫂嫂甄氏。也就是说曹植 暗恋他嫂子……
曹植《洛神赋》

《大学语文》课件
曹植通音律,一些诗句平仄调协,音节铿锵,可 见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此外,曹植已 不同于《十九首》诗人的无意为诗,而开始着意 于炼字造句,显示出他把观察事物、体验情感与 选择词藻、精心修辞相结合的用心。 3、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建安时期的辞赋大家。 在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 到主力作用。在建安时代,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很大。
《大学语文》课件
于是背下陵高[126],足往神留[127]。 遗情想像[128],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 [129],御轻舟而上溯[130]。浮长川而忘 反[131],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 [132],沾繁霜而至曙[133]。命仆夫而就 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134], 怅盘桓而不能去[135]。
《大学语文》课件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4]。神光离 合[75],乍阴乍阳[76]。竦轻躯以鹤立 [77],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8], 步蘅薄而流芳[79]。超长吟以永慕兮[80], 声哀厉而弥长[81]。
《大学语文》课件
尔乃众灵杂遝[82],命俦啸侣[83]。或戏清 流,或翔神渚[84]。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5]。 从南湘之二妃[86],携汉滨之游女[87]。叹匏瓜 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88]。扬轻袿之猗靡兮 [89],翳修袖以延伫[90]。体迅飞凫[91],飘忽 若神。陵波微步[92],罗袜生尘[93]。动无常则 [94],若危若安。进止难期[95],若往若还。转 眄流精[96],光润玉颜[97]。含辞未吐[98],气 若幽兰[99]。华容婀娜[100],令我忘餐。
《大学语文》课件
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5],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 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其辞曰:
洛神赋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黄初三年。
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
他就象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
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赋》。
其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
在《洛神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耳熟能详的曹魏宫闱公案。
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
《洛神赋》里的洛神,其实就是暗指甄妃,曹植籍着对洛神的描写,来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炽热却被压抑已久的情感。
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注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
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觐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
到了晚上,甄后之子曹睿摆宴请自己叔叔,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
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此篇。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惜的是,编的有点不靠谱儿。
历史上的曹丕,是个出了名的小心眼,对自己的弟弟从来欲除之而后快,七步成诗的故事人人皆知。
曹植被他死死囚禁在封地大半辈子,最后郁郁而亡。
其他兄弟如曹彰、曹衮、曹彪等人,处境也是一样凄惨。
曹丕这种防兄弟如防贼的态度,就连陈寿著史时都有点看不下去,评论说“待籓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
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
”这样一个男人,如果知道弟弟觊觎自己老婆,不怒而杀之已属难得,怎么可能还会把老婆遗物拿出来送人呢?——何况送的还不是寻常之物,而是暧昧之极的枕头。
后世李商隐揶揄这段典故,写了一句诗:“宓妃留枕魏王才”,可见枕头这东西,是很容易让人产生不良联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五、六段写洛神为“余”
之诚所感后的情状。 最后一段,写别后“余”对洛神
的思念。
本文的特点: (1)鲜明生动的形象
风神美、形体美、容貌美、
仪态美、举止美
(2)曲折细腻的情感
§我: 因爱动情—以礼持情—悲悼之情
§洛神:
因爱动情—因礼伤情—悲悼之情
(3)华美绮丽的语言 ① 譬喻美 ② 色彩美
四、作家作品
前期作品意满自得,抒发建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期作 品更多地表现抱负不得施展 的激愤心情。
1.诗歌创作
前期诗歌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 游生活以及“生乎乱、长乎军” 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抒发他 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
2.赋、文创作
三类内容:纪事,述志,咏物。 曹植赋的特点:取材生活化;
洛神赋
曹植
一、教学要求
1.疏通文意。
2.了解汉赋的特点。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字 洛神,相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
宓妃,溺死于洛滨而成为洛水
之神。
2.内容提示
曹植通过写对洛神的追求与幻
灭,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
意和理想的破灭。
三、作者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操第三子,谥号思,世称 陈思王。建安时期著名诗人。 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并称 “三曹”。
小型化;抒情化。
五、创作背景
曹丕即位后,对曹植进行了 残酷的打击。曹植心怀抱负而 无处施展,其失落与痛楚难以 名状。故作此文,以洛神之怅 然寄托自己的心情。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引导学生朗读。注意容易 读错的字。
2.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 时,看到“丽人”宓妃伫 立山崖。
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 第三段表达对洛神的爱慕之情。
③ 音调美
3.课文难点讨论 本是两情相悦的故事, 作者为什么要写成悲剧?
4.相关评论
天下文才十斗,曹子建独占 八斗,我占一斗,余者天下共 分之。
——谢灵运
东园桃李姿,是妾嫁君时。
燕婉为夫妇,相爱不相离。
良Hale Waihona Puke 忽远征,妾独守空帏。忧来恒自叹,冀死魂追随。 又念妾死时,谁制万里衣?
幸有双鲤鱼,拟为寄君辞。
1.曹植《七步诗》 2.曹植《白马篇》
终日不成章,含泪自封题。 君若得鲤鱼,剖鱼开素书。
但看行中字,一一与泪俱。
——纳兰性德《曹子建七哀》
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纪念邮票
根据《洛神赋》
演绎的香港电视剧
《洛神》
八、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