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框图全解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完整资料).doc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完整资料).doc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完整资料).doc【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

齐国为救赵国,出兵直攻魏国京都,魏国被迫撤军回救,使赵国解围。

后用“围魏救赵”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陈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孙子兵法详解 ppt课件

孙子兵法详解 ppt课件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 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 情者也。 ”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 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 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孙子兵法详解
三、主要军事思想
(一)战争观和认识论
专述“知”之方法
• 重战 《行军篇》:
• 慎战 • 计战 • 备战
孙子兵法详解
三、主要军事思想
(二)战略思想
▪ 全胜思想 ▪ 全胜手段 ▪ 全胜战例
《谋攻篇》: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 破伍次之。”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 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大 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 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
--《大战略》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详解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 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著名的战争指导规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详解
【中心思想】积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内容】
备战思想: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富国强军的思想: 修道而保法
胜于易胜的制胜思想: 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以众击寡的制胜思想: 以镒称铢
孙子兵法详解
【中心思想】发挥力量,打击敌人 【主要内容】
掌握力量运用四个环节:
【中心思想】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主要内容】
–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有备无患 –克服“五危”
“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孙子兵法》图解篇!

《孙子兵法》图解篇!

《孙子兵法》图解篇!《孙子兵法》,孙武著,公元前500年。

一、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PPT

《孙子兵法》PPT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震慑行动
斩首行动
美国的核威慑战略
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 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 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 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 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 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 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 了作用。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 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 全争于天下。—《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是西方震慑战略理论的思想源泉。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是一个国家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战争的准备,历史上因战争 准备不足导致失败和灭国的的例子不胜枚举!!!
慎战是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正所谓: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备战是指不要寄希望战争不要爆发,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 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 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使敌人想攻不敢攻,总体意思就是“有 备无患。”
孙子兵 法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 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早年由齐 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hé lǘ】进呈所著 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 占领楚国都城郢【yǐng 】城,几近覆亡楚国。后人尊称其为孙 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

《孙子兵法》十三篇思维导图,值得收藏!

《孙子兵法》十三篇思维导图,值得收藏!

《孙子兵法》十三篇思维导图,值得收藏!《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影响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书,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孙正义成功的法宝,商界必备实战手册启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

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

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左手孙子兵法 右手三十六计》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左手孙子兵法 右手三十六计》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
1.利他才 能利己
02
2.诡道赚 钱法
03
3.花钱才 会赚钱
04
4.厚利适 销,险种 求胜
06
6.用别人 的钱,做 自己的事
05
5.以小博 大者强
7.吃点小亏又何 妨
8.以迂为直,巧 赚大钱
9.打战争牌算经 济账
10.“情”、“义” 两字价值连城
第三章 打造金牌王者——掌 控术
01
1.诚信— —立身处 世之本
05
5.树上开 花——借 局布势, 慑服他人
06
6.假道伐 虢——借 水行舟, 扩大影响
7.不费吹灰之力 办成事
8.借力而行为智 者
9.借助名人巧生 才
10.想借一切都可 以借
第七章 审时度势——时机术
01
1.隔岸观 火——做 收渔翁之 利
02
2.趁火打 劫——权 衡轻重, 把握时机
03
3.顺手牵 羊——创 造机遇, 实现自己
04
第三章 打造金牌王 者——掌控术
05
第四章 先计算,后冒 险一成事术
06
第五章 虚实结合— —诡辩术
目录
07 第六章 借力使力— —制衡术
09
第八章 以变制变— —应变术
08
第七章 审时度势— —时机术
010
第九章 攻“心”为上 一夺本术
《孙子兵法》总共十三篇,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经”等美誉。它是一个智 慧的宝库,里面有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智慧,它超越了战争和有限的空间对抗形式,拓展了人类智慧的领域,其哲 学意蕴早已超越了军事的范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 9.虚虚实实,
话里有话

《孙子兵法版》PPT课件

《孙子兵法版》PPT课件

十一、九地篇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 不得已也。 将军统帅军队之事才能,静以因为幽城府,正平 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 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 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 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 也。韩信背水摆阵
十三、用间篇
古代君主的行为处于干与不干的犹豫中时, 就召集卜人、筮shi人、卿士、庶民、自己 五个方面的代表来决策,龟与筮shi占第四
位和五位。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 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 可象于事类比推测,不可验于度星宿运行 位置,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十三、用间篇
的意思是“屯”,即宿营和驻扎。
行列或者阵势解,也就是战场上的战斗序列;“军”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 半退者,诱也。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 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 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 [ “缸”字右边“工”换 “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 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孙子兵法》其书(2-2)
《孙子》一书具有四种取向:系统导向;主动 (行动active)导向;未来导向;务实导向。 《孙子》一书可以分为四大段:第一篇到第三 篇为第一段,属于大战略层次; 第四到第六篇为第二段,属于战争艺术部分 (the art of the war),我国古代叫“用兵”,现 代西方称为“作战operation”; 第七到第十二篇为第三段讨论战术、后勤、地 理等,谋略少但名言闪现; 第十三篇独立构成第四段,讨论情报工作。

思维导图详解《孙子兵法》系列

思维导图详解《孙子兵法》系列

思维导图详解《孙子兵法》系列01 原文和思维导图《军形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原文如下: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思维导图如下:私信“军形”,查看清晰版02 简要解读从《军形篇》开始,孙子兵法就从思想和战略层面转到操作和战术层面,越来越与军事相关。

“军形”是指军队的大体表现,《军形篇》后接《军势篇》,两者结合,就是“形势”一词的来历。

这一篇大体讲了四个部分,其中包括孙子最重要的思想:胜于易胜。

1.先积累自己的实力,再等待对方失误2.用兵需要谨慎,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3.胜于易胜:要打胜仗,得打那些容易取胜的仗。

4.打仗时必须形成多对少、强对弱的局势,不要妄想以少胜多的奇迹。

下面仔细分析一下。

03 积累自己实力为先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不可战胜,然后等待敌方出错,再行动击垮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
—阴阳、寒暑、时制。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智、信、仁、勇、严。

—曲制、官道、主用。

《始计篇》-孙子通鉴
《作战篇》-孙子通鉴




……
全争、全胜(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

不战而屈人之兵(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谋攻篇》-孙子通鉴
孙精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以镒称铢。

—所措必胜,立于不败之地。

—修道保法,度、量、数、称、胜。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故能自保而全胜。

《军形篇》—孙子通鉴。

《兵势篇》-孙子通鉴
故能为敌之司命。

《兵势篇》-孙子通鉴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不能得
地利。

机动作战---保持机动---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
其疾如风,动如雷震。

---通讯指挥—金鼓、旌旗 保持士气---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用兵八法(常法)。

《军争篇》—孙子通鉴


《军争篇》—孙子通鉴

《地形篇》—孙子通鉴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篇》—孙子通鉴


,明主虑之,良将修《火攻篇》—孙子通鉴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无所不用间---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

---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

因间---因其乡人而用之;
内间---因其官人而用之;
死间---因诳事于外,传于敌;
反间---因其敌间而用之;
生间---反报也。

---只爱爵禄百金而不知敌情,不仁之至。

情报本质在于得敌情之真实
《用间篇》—

孙子



按“人之道”
按“地之道”
按“天之道”--火攻
作战 谋攻 形 势 虚实 军争 九变
军争
地形 九地

用间




孙子兵法雁阵图

七步学习法示意图

孙子及其兵学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