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

合集下载

补充——地面填图

补充——地面填图

填图时以较低的高度为准
VV 有效能见度电码表(单位:千米)
电码 有效能见度 电码 有效能见度
00
<0.1
51
不用
01
0.1
52
不用
02
0.2
53
不用


54
不用
10
1.0
55
不用
11
1.1
56
6
12
1.2
57
7




49
4.9
79
29
50
5
80
30
电码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7
1、电码形式
0段 AAXX YYGG1
1段 IIiii
iRixhvv Nddff 1SnTTT 2SnTdTdTd
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
8NhCLCMCH
3段 333//
0P24P24T24T24
3SnTgTgTg 7R24R24R24R24
1SnTxTxTx 9SpSpspsp
补充 地面填图
1
1. 气象电报
气象电报是专门用于气象目的,内容为 气象信息的电报。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各国气象资料以统 一格式的气象电报(五位数为一组)进 行发送和交换,各国气象部门必须严格 遵守。
2
气象电报由起始行、简式报头、报文和电 报结束信号(或称报尾)四部分组成。其 中简式报头和报文两部分合在一起又称为 气象公报。气象电报的标准格式如下:
云云
或 小
至 3
至至

8 10

地面气象电码表

地面气象电码表

种天气现象 (03)
观测时水平能见度因烟(草原或森林着火而引起的烟,工厂排出 04
的烟)或火山爆发的灰尘障碍而降低
05 观测时有霾
06 观测时有浮尘,广泛散布的浮在空中的尘土,不是在观测时由测
烟、霾、尘、
站或测站附近的风所吹起来的

观测时由测站或测站附近的风吹起来的扬沙或尘土,但还没有发 07 展成完好的尘卷风或沙尘暴;或飞沫吹到观测船上
附录 1: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
一、编码表
国际上用 100 个天气电码表示现在天气现象状况,依据 WMO4677 电码表,我
国使用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ww)见下表。
分类
电码
现在天气现象
过 去一小时内 00 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 ww 的各种天气现象
没 有出现规定 (01)
要编报 ww 的各 (02) 不用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状 2,由人工输入, 2 按云属编,为浓积云时,编“()”,同
一高度无两种以上云时,固定编“//”
1m
5 当前时刻第 1 层云底高,由人工输入
2.19- 按 2.15-2.18 的说明,其后输入 7 层云量、云状和云高 2.46
3 危险天气
危险天气达到标准或解 3.1
除的种类
3.2 瞬时风向 3.3 瞬时风速 3.4 雷雨形势第 1 方位 3.5 雷雨形势第 2 方位 3.6 雷暴第 1 方位 3.7 雷暴第 2 方位 3.8 龙卷第 1 方位 3.9 龙卷第 2 方位
附件 1:
航空天气(危险、解除)报告文件传输格式
(试用版)
一、文件名
文件名为: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ERO[-CCx].txt 在文件名中: 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 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 IIiii:测站区站号;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 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 AER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航空(危险、解除)报观测资料; CCx: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 IIiii 指示)已 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 中:CC 为固定代码;x 取值为 A~X,X=A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 第一次更正,X=B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 直至 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AERO 与 CCx 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他各字段间 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

、天气现象电码资料

、天气现象电码资料

1937 1758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3
1629 1618 1758
1937 1904 1925
1612-1904(小)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5
1612
1904
1329-1427(中) 1330-1650(14大,17中)
1401
19
1910 20
1915
210-502
502-605
620-745(中)
621-746(大)
08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92
210 502
502 605
620
745
621
746
410-655 702 –710
655-744 704-712
655NE-747SW 754-856
11 8
1011
23
1011 1042
14 1012
1332 1304
17 1350
14
1304
1350 19
1310
1321
编报原则:
2、观测时15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算是“观测时的现象”。 当观测时15分钟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时,尽量 合并选码,不能合并选码的,则按选大码的原则编报。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0 14
(间,小)
1412 17 1401
59 1654 1654 (V=0.4km)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05 02
65 155 (大,连)
68
23
2205
23
(小)

地面填图与特殊天气编码

地面填图与特殊天气编码
ZCZC 391 SMCI02 BABJ 160000 RRB AAXX 16001 56294 11962 80407 10119 20092 39654 40252 52020 60101 76066 8807/ 333// 00553 70110= NNNN
2、电码含义 0段 AAXX YYGG1
20232 40058 52002 81100 333 05101= 20256 40050 52004 82130 333 05251
20208 40051 52009 84840 333 05100=
20220 40053 52005 85200 333 05202= 20241 30015 40057 52003 84140 333
1mm以上为整数 小于1mm的填写一位小数
“T”表示微量。
大气科学学院
27
天气学分析
TTT和TdTdTd——气温和露点 1 Sn TTT,2 Sn TdTdTd
Sn 为0时,正 Sn 为1时,负
以摄氏度为单位填写。
小数位四舍五入 十位数为零时,省略不填 为负时,前面填“-”
大气科学学院
填图时以较低的高度为准
大气科学学院
29
天气学分析
降水量填写表
电码
000 001 002
降水量
不用 1 2
填图数字
不填 1 2
电码
990 991 992
降水量
微量 0.1 0.2
填图数字
T 0.1 0.2
003
… … … 987
3
… … … 987
3
… … … 987
993
994 995 996 997
h 最低云云底高度电码表

电码表

电码表
小或中的雷暴,观时有冰雹、霰
大雷暴,观时无冰雹、霰,有雨、雪、雨夹雪
雷暴,有沙尘、降水
大雷暴,有冰雹、霰
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编码编报,但是,编码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
连续性轻毛毛雨
间歇性中毛毛雨
连续性中毛毛雨
间歇性浓毛毛雨
连续性浓毛毛雨
轻毛毛雨有雨凇结成
中或浓毛毛雨,有雨凇
轻毛毛雨夹雪
中或浓毛毛雨夹雪
间歇性小雨
连续性小雨
间歇性中雨
连续性中雨
间歇性大雨
连续性大雨
小雨并有雨凇结成
中或大雨又雨凇结成
小雨夹雪,轻毛毛雨夹雪
中或大雨夹雪,中或浓毛毛雨夹雪
间歇性小雪
连续性小雪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9
雾,过去已变薄,可辨
雾,过去已变薄,不可辨
雾,过去无变化,可辨
雾,过去无变化,不可辨
雾,过去已变浓,可辨
雾,过去已变浓,不可辨
雾,有雾凇结成,可辨
雾,有雾凇结成,不可辨
间歇性轻毛毛雨
40
41
无现象
烟、



尘卷
沙尘暴
轻雾
闪电
视去有降水,没到地面
视去有降水,到达地面,5公里外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 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地面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

地面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

3.5.3 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h 电 码 表
电码 云高(米) 电码 0 1 2 3 4 <50 50—<100 100—<200 200—<300 300—<600 6 7 8 9 × 云高(米)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 米,或无云 云底高度不明,或者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 ﹡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2 部分测站(见 3.17)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3 所有测站如在规定时次观测到 3.20—3.22 中规定要编报的资料,即须编 报;否则,省略不报。 ﹡4 当热带气旋加密报与补充地面天气报发报重迭,且过去一小时内出现
资料组\时间 0P24P24T24T24 1snTXTXTX 2snTnTnTn 3snTgTgTg 7R24R24R24R24 9SPSPsPsP ﹡3 ﹡3 ﹡4 ﹡3 ﹡3 ﹡3 ﹡4 ﹡3 ﹡4 ﹡3 ﹡4 02 ﹡2 ﹡1 ﹡1 05 ﹡2 08 ﹡1 11 14 ﹡2 17 ﹡2 20 ﹡2 23
54 区 012 374 857 56 区 096 57 区 036 516 58 区 027 457 59 区 023 559 89 区 058
026 401 906 294 067 633 040 472 082 644 573
027 094 102 135 161 208 218 236 292 337 342 423 471 497 511 539 616 662 753 776 823 843 492 083 662 102 477 117 663 964 127 687 144 527 134 758 985 178 745 150 606 211 792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

地面测报选编天气现象代码要点怀化气象论坛管理员极光1、引言地面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电码是观测部门和预报部门之间传递气象情报的手段。

地面气象观测中天气现象的电码多达一百个,特别是选编过去天气现象代码W1W2时有很多特殊规定2、关于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为了直观地表示雷暴和降水编报的特殊规定,我们根据省局业务处《关于气象电码的问题解答》中雷雨天气选编7组的表格来说明(见表1)表1 雷雨天气选编7组2.1.1 时间概念清楚雷暴期间与非雷暴期间等时间概念的划分对正确选编7组非常关键。

当雷暴出现在过去一小时内时,降水分为雷暴开始之前的降水和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两种情况。

例如601320-1348/17 1320-1324(本文中的所有例子中天气现象符号参照测报软件AHDOS中的输入方法,60表示雨,17表示雷暴,80表示阵雨,70表示雪,31表示沙尘暴),例中的普通雨属于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

注意下例中属于过去一小时内雷暴开始之前的降水,60 1320-1348/17 1250-1255 1321-1324/。

当雷暴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之前时,降水分为雷暴期间和非雷暴期间的降水。

雷暴期间的降水是指降水在过去一小时之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包括在雷暴的起止时间范围内。

例如:80 1150-/60 1220-1248/17 1150-1247/中的阵雨属于雷暴期间的降水,而普通雨是非雷暴期间的降水。

以下两例是非雷暴期间的降水:例1、80 0810-1210/17 0810-1209例2、80 0810-1210/17 0811-1210而80 0810-1310/17 0810-1309/在过去一小时之前的降水是雷暴期间的降水。

2.1.2 区分降水性质过去一小时内出现的阵性降水和过去一小时内雷暴开始之后的降水(不论性质、态相是否有变化)都不再选编W1、W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 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 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2 部分测站(见3.17)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3 所有测站如在规定时次观测到3.20—3.22中规定要编报的资料,即须编报;否则,省略不报。

﹡4 当热带气旋加密报与补充地面天气报发报重迭,且过去一小时内出现≥17.0米/秒大风时,在补充天气报中编报3段指示组及大风组(333×× 911f x f x 915dd),不需再编发简易加密观测报。

2.9编报电码用要素值直接表示时,如果要素值实有位数少于需编报的位数,则需在其左方空位上加“0”补齐。

例如:气温0.8℃,则TTT(以0.1℃为单位)应编报008。

三、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0 段3.1 AAXX——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字码。

3.2 YYGG1组3.2.1 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

3.2.2 GG ——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

3.2.3 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

3.3 (SMG )、(SiG )组3.3.1 (SMG )、(SiG )两组为经邮电部门发报用的报类指示组。

其中,SM 、Si 为固定英文字母,G 根据发报时次编码,整组必须加括号编发。

3.3.2 G ——本次报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小时的个位数,按下表编报。

G 电 码 表1 段3.4 IIiii 组 3.4.1 II ——区号 3.4.2 iii ——站号 3.5 i R i X hVV 组3.5.1 i R ——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按下表编码。

i 电 码 表(1)iR 仅指第一段中的6RRR1组,与第3段中的7R 24R 24R 24R 24组(日总降水量)无关。

(2)05、11、17、23时天气报中,不编报6RRR1组,i R 固定编报4。

3.5.2 i X ——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 1W 2)的指示码,按下表编报。

i电 码 表3.5.3 h ——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1)观测时测站有雾或其他视程障碍现象,应根据天空的可辨程度,按以下规定编报:i.全部天空可辨时,按正常情况编报。

ii.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N报9,8N h C L C M C H组省略不报。

iii.部分天空可辨且观测到有云时,h用所见到的最低的云底部高度编报;这时,因总云量无法估计,N报9;并用所见云况编报8N h C L C M C H,其中未见到的C L或C M或C H云,可根据连续观测判断,报0或×,如N h值无法估计,则N h报9。

iv.部分天空可辨,但未观测到云时,可由观测员根据连续观测的情况判断处理。

如可以判定天无云,则N报0,h报9,8N h C L C M C H组省略不报;如估计天空仍可能有云,则N报9,h 报×,8N h C L C M C H组省略不报。

(2)云顶低于测站的云和难以判定云状的微量云,一律不编报。

(3)当有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的云时,云状如实编报,但N和Nh只包括其高于测站部分的云量,而h编报×。

例如:Sc tra可见云量5,云高1800米,Cu cong云底低于测站,其高于测站部分的云量2,则N报6,8N h C L C M C H组编报86800,h报×。

如果例中的Cu cong云顶低于测站,则N报4,8N h C L C M C H组编报为84500,h报7。

如果例中没有Sc tra云,则N报2,8N h C L C M C H组编报为82200,h报×。

3.5.4 VV——有效能见度,按VV电码表编报。

(1)测站只采用电码00—50和56—80编报。

(2)当有效能见度处于VV电码表中的两个数值之间时,用小的电码编报。

(3)注意3.13.1中(5)的规定。

(52)(53)(54)3.6 Nddff组3.6.1 N——总云量,指观测时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总成数。

按下表和3.5.3中的规定编报。

N 电码表3.6.2 dd —风向,用两分钟的最多风向,以10度为单位编报,个位四舍五入。

(1)以16方位测定风向时,按下表编报。

(2) 静风时,dd编报00(3) 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须目测估计风向进行编报。

3.6.3 ff——风速,用两分钟的平均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进行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1)静风时,ff编报00。

(2)平均风速超过仪器所能测定的最大值,又不能确定其具体数值时,ff编报88。

(3)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用目测估计风力等级,按下表换算成米/秒值编报。

风级风速换算表3.7 1s n TTT组3.7.1 1——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气温资料。

3.7.2 s n——温度的正负号,按下表编报。

s n 电码表3.7.3 TTT ——气温,用0.1℃为单位编报,其正负号s n 由表示。

3.8 2s n T d T d T d 组3.8.1 2——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露点温度资料。

3.8.2 s n ——温度的正负号,按3.7.2中的s n 电码表编报。

3.8.3 T d T d T d ——露点温度,用0.1℃为单位编报,其正负号由s n 表示。

露点温度≤-80.0℃时,固定编报800,s n 编报1。

3.8.4 自动气象站本组可以29UUU 型式编报。

其中,29为指示码,UUU 为相对湿度,用百分率编报。

例如:相对湿度为82%时,UUU 编报082;相对湿度为100%时,UUU 编报100。

3.9 3P 0P 0P 0P 0组3.9.1 3——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气压资料。

3.9.2 P 0P 0P 0P 0 ——本站气压,用0.1百帕(hPa )为单位编报。

例如,本站气压为806.2百帕,P 0P 0P 0P 0编报为8062。

3.10 4PPPP 组3.10.1 4——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海平面气压资料。

3.10.2 PPPP ——海平面气压,用0.1百帕(hPa )为单位编报。

百帕的千位数省略不报。

例如:海平面气压为1020.8百帕,PPPP 编报0208。

3.11 5appp 组3.11.1 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化倾向和变量资料。

3.11.2 a ——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化倾向,按下表编报。

a 电 码 表3.11.3 ppp ——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量,用0.1百帕(hPa )为单位编报,其正负号由a 表示。

(1)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量是指观测时与观测前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差值。

(2)由于水银气压表发生故障或缺测而不能计算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变量时,可用气压自记记录的相应变量编报。

如果自记记录也不明时,5appp 组省略不报。

3.12 6RRR1组3.12.1 6——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降水量资料。

3.12.2 RRR ——降水量,按下表编报。

RRR 电码表注:降水量>1毫米时,小数四舍五入,用毫米整数编报。

例如:降水量为6.5毫米,RRR应编报007。

(1)在02、08、14、20时天气报时次,如过去六小时内原无降水,临近正点前开始降水,应即用遥测雨量计补测雨量并加报本组;无遥测雨量计的测站,可根据当时降水情况或按微量降水编报本组,或按未测降水量处理(本组不编报,i R报4)。

如过去六小时内曾有降水,并按测得的降水量已编报了本组,临近正点前又开始降水,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不必补测雨量和改报。

(2)本组是与i R i X hVV组中的iR码互相配合的,必须根据本组是否编报及未编报原因,i R选用相应的编码予以说明。

(3)雾、露、霜、冰针、雾凇、吹雪、雪暴都不是降水现象,如单独出现,不论其量多少,都按无降水处理。

但有时在测得的降水量中包含了这些现象的量时,也不必扣除它。

3.12.3 1——指示码,表示本组中的RRR编报的是过去六小时内的降水量。

3.13 7wwW1W2组3.13.1 编报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规定:(1)过去六(或三)小时内如观测到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时,必须编报本组,不能省略;如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即wwW1W2只能编报0000)时,本组省略不报。

(2)本组是与i R i X hVV组中的iX互相配合的,如天气报中编报了本组,i X应编报1(或4);如本组省略不报时,i X应编报2(或5)。

不能观测天气现象的自动站,不编报7wwW1W2组,i X固定编报6。

(3)时段用语中时间概念的规定“观测时”是指定时观测的15分钟,以08时为例,取07:45—08:00(包括08:00,不包括07:45;下同);“观测前一小时”是指定时观测的45分钟, 以08时为例,取07:00—07:45;“过去一小时”是包括“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在内的60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00—08:00;“过去六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基本天气观测的六小时,以08时为例,即02:00—08:00;“过去三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补充天气观测的三小时,以05时为例,即02:00—0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