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是PC中很特殊的一个配件

合集下载

硬盘的名词解释

硬盘的名词解释

硬盘的名词解释硬盘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获取数据。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其他电子设备中。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解释硬盘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硬盘。

一、硬盘的概念硬盘,全称为“硬磁盘驱动器”,是一种数据存储设备,使用磁性材料在旋转的盘片上进行数据存储。

它由若干个圆形盘片叠合而成,在盘片上使用磁道和扇区的组合来储存和读取数据。

硬盘一般连接到计算机的主板上,并通过数据线和电源线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二、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的工作原理基于磁储存技术。

硬盘表面覆盖着磁性材料,每个盘片上都有一个或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多个扇区。

磁头是负责读写数据的装置,它位于硬盘机箱内部,并能在盘片的表面上非常接近的磁道进行移动。

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上的数据时,首先通过操作系统的请求,硬盘控制器会将磁头定位在所需数据所在的磁道上。

然后,通过磁头上的读取器/写入器,可以读取或写入数据到扇区上,数据以磁信号的形式被记录在磁道上。

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接触到硬盘旋转的盘片,通过感应磁场变化来读取数据。

三、硬盘的类型1. 机械硬盘(HDD)机械硬盘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硬盘类型。

它由磁盘驱动器和控制电路板组成,通过电动机驱动盘片旋转和臂式驱动器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机械硬盘的优点是存储容量大、成本相对较低,但其读写速度相对较慢,且容易受到磁场干扰。

2. 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采用闪存芯片来存储数据,相比机械硬盘,它没有任何移动部件,因此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SSD的存储单元是基于闪存芯片,使用电子电荷记录和读取数据。

固态硬盘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但成本较高。

由于其高性能,SSD在高端计算机和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3. 混合硬盘(Hybrid HDD)混合硬盘结合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优点。

它在外观上与机械硬盘相似,但内部结构中嵌入了一小块闪存作为缓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将常用数据存储在闪存中,提高读取速度。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硬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重要组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部的运作过程。

一、磁盘结构电脑硬盘通常由多个磁盘片(也称为盘片)组成,每个磁盘片都由两面均有磁性涂层的金属盘构成。

盘片通过主轴垂直地叠放在一起,固定在硬盘驱动器的主轴上。

每个磁盘片都被划分为很多同心圆轨道,每个轨道又被划分为几个扇区。

二、磁头与磁道在硬盘的工作中,读写操作是由磁头完成的。

磁头是位于盘片上方和下方的物理部件,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

每个盘片表面的同心圆轨道上都有一对磁头,分别被称为上磁头和下磁头。

同一半径上的所有磁道组成了一个柱面,柱面是硬盘读写的最小单位。

三、数据的读取与写入过程1. 读取数据过程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中的数据时,操作系统发送指令给硬盘控制器,控制器将指令传递给磁头。

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上,开始旋转盘片。

当磁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过程中,通过感应被读取的盘面上涂层的磁性变化,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

磁头将这些信号传输到硬盘控制器,再传送给计算机的内存。

2. 写入数据过程硬盘写入数据的过程与读取过程类似,只是数据的传输方向相反。

操作系统发送写入指令给硬盘控制器,控制器将指令传递给磁头。

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上,开始旋转盘片。

控制器将要写入的数据转换为磁信号,并将其传输给磁头。

磁头通过改变涂层上的磁性,将数据写入相应的位置。

四、磁道密度与容量磁道密度是指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目,而容量则是指硬盘能够存储的数据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的磁道密度和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通过提高磁头的精度和减小磁头间距,可以实现更高的磁道密度,从而提高硬盘的数据存储容量。

五、硬盘的缓存机制为了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硬盘通常配备有一块内部的高速缓存。

缓存是将磁盘上常用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当系统需要读取或写入这些数据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进行操作,而不必每次都访问磁盘。

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数据的响应速度和读写效率。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一、引言电脑硬盘是计算机中储存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储存机制和数据读写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并阐述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机制。

二、硬盘的组成电脑硬盘主要由若干碟片、读写磁头、电机驱动装置、控制电路板等组成。

碟片是由铝合金或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它们上覆盖着磁性材料的薄膜。

读写磁头则负责在磁盘表面上读取和写入数据。

电机驱动装置则控制磁盘的旋转速度和起停,以及磁头的定位信息。

控制电路板负责控制磁头的操作并与计算机的其他组件进行通信。

三、磁盘的数据存储原理硬盘的数据是通过磁场来存储的。

磁盘表面被划分成一个个的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成许多的扇区。

每个扇区可以存储一定大小的数据。

硬盘的读写磁头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来表示数据的0和1。

当计算机需要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将指令发送给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和扇区。

然后磁头会改变磁场的方向,将数据写入磁盘的磁性材料上。

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根据指令定位到相应的磁道和扇区,并通过测量磁场的方向来读取数据。

四、磁头的定位原理磁头的定位是保证数据读写精确性的重要环节。

磁头通过传感器感知磁盘表面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交给控制电路处理。

磁头的定位有两种方式: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在绝对定位中,磁头通过辅助设备(如索引孔或光学标记)来确定磁道的位置。

计算机通过控制电路读取辅助设备的信息,然后正确定位到指定的磁道。

而在相对定位中,磁头通过读取前一次定位时的磁道号,再加上给定的步进数,来确定当前的位置。

这种方式需要较为精确的计算和控制,而实现成本较低。

五、磁盘的数据读取过程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上的数据时,控制电路将读取指令传送给磁头。

磁头根据指令定位到相应的磁道和扇区,并通过转换电路将读到的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接着,控制电路会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和解析,以获取原始的数据。

读取数据时,磁盘通常会采用一种称为磁盘缓存的机制。

了解电脑硬件的工作原理CPU内存硬盘等

了解电脑硬件的工作原理CPU内存硬盘等

了解电脑硬件的工作原理CPU内存硬盘等了解电脑硬件的工作原理 CPU 内存硬盘等电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其中的核心组件就是电脑硬件。

了解电脑硬件的工作原理,对于我们修理电脑、优化电脑性能以及选择合适的电脑配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CPU、内存、硬盘等电脑硬件的工作原理。

一、CPU(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它是电脑的"大脑",负责处理电脑的各种指令和数据。

CPU由控制单元(Control Unit)、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al Unit)和寄存器(Register)等部件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则进行数据的计算和逻辑运算,而寄存器则用于暂存指令和数据。

CPU内部的时钟会以固定的频率进行振荡,控制着指令和数据的流动。

这些指令和数据会被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并通过内存总线传输给CPU。

CPU在执行指令时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并根据指令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写回内存。

二、内存内存(Memory),也称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是电脑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内存可以分为主存(主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硬盘)两种。

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其速度非常快,但容量较小。

而辅助存储器的容量更大,但速度较慢。

内存中的数据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每个数据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CPU在执行指令时,会根据指令中给出的内存地址,从内存中读取相应的数据,并将其送到计算器中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内存是电脑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当计算机断电或重启时,内存中的数据将会丢失。

因此,我们在使用电脑时,需要经常进行数据的保存,以免数据丢失。

三、硬盘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是电脑中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设备。

它通过旋转的磁盘和移动的磁头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了解电脑硬件硬盘是什么

了解电脑硬件硬盘是什么

了解电脑硬件硬盘是什么了解电脑硬件:硬盘是什么电脑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是计算机中的一种存储设备。

它可以用来保存和读取数据,并且作为电脑的主要存储介质之一。

本文将介绍硬盘的定义、工作原理、类型、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硬盘。

一、硬盘的定义硬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它通过以磁性材料为基础,使用磁性读写头和磁性盘片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取。

硬盘通常采用旋转机械结构,其核心部件是由一系列盘片和读写头组成的硬盘驱动器。

二、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通过自转盘片和磁头的移动来实现数据的读写。

当计算机需要写入数据时,电脑会将数据通过磁头转变为磁场信号,并将其记录到盘片上的磁性材料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扫描磁盘上的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进而交给计算机处理。

三、硬盘的类型1. 机械硬盘(Magnetic Hard Disk Drive,简称M-HDD):机械硬盘是最常见和传统的硬盘类型,它采用金属盘片和机械结构,通过旋转实现数据存储。

机械硬盘的容量通常较大,适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进行频繁的读写操作。

2.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固态硬盘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它采用存储芯片而非机械结构来读写数据。

固态硬盘具有读写速度快、响应时间短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高速读写和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

四、硬盘的优缺点1. 机械硬盘的优点:a. 相对较低的价格:机械硬盘的成本相对较低,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选择;b. 大容量储存:机械硬盘的容量较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文件和数据。

2. 机械硬盘的缺点:a. 读写速度较慢:由于机械硬盘是通过旋转盘片进行读写,所以其读写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任务;b. 机械结构易受震动和冲击影响:机械硬盘结构脆弱,容易受到外界震动和冲击的干扰,可能导致数据损坏。

3. 固态硬盘的优点:a. 高速读写: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远远快于机械硬盘,可以大幅提升计算机的响应速度;b. 抗震抗冲击:固态硬盘没有机械结构,在移动和运输过程中更加耐用。

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组成

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组成

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组成计算机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

这些部件协同工作,以实现计算、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功能。

下面将介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主要部分。

运算器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2. 内存(RAM):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它以字节为单位存储数据,可以快速读写。

内存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固态硬盘等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程序和文件。

它采用磁盘片和读写头的结构,可以高速读写大量数据。

4. 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的图形处理部件,负责将计算机处理的图像信息转换成可以显示在屏幕上的信号。

显卡通常包括图形处理器(GPU)和显存,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和高性能的图像处理能力。

5. 主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电路板,连接并支持各个部件的工作。

它提供了CPU、内存、扩展槽、接口等的连接和通信功能,使各个部件能够协同工作。

6. 电源:电源为计算机提供电能,是计算机的动力源。

它将电流转换为计算机需要的各种电压,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

7. 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的图像和文字信息。

现代显示器通常采用液晶显示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色彩还原能力。

8. 键盘和鼠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鼠标用于控制光标和进行操作。

9. 光驱和读卡器:光驱用于读取和写入光盘(如CD、DVD),读卡器用于读取存储在各种存储卡中的数据。

10. 网络接口卡:网络接口卡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局域网或互联网,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11. 声卡:声卡是计算机的音频处理部件,负责录音、播放和处理音频信号。

12. 散热器:散热器用于散热,保持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是我们日常使用电脑必不可少的一个组件,它承载了我们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

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脑。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科技产品。

首先,我们来了解硬盘的构造。

电脑硬盘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片组成,每个磁盘片上有两个双面覆盖着磁性物质的圆盘。

这些盘片通过一个主轴相互连接,形成硬盘的主体结构。

盘片表面覆盖着磁性材料,数据通过在磁盘表面上的磁区来存储。

硬盘还包含有用于读写数据的磁头、马达、电路板等组件。

其次,我们来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

当电脑需要读取或写入硬盘上的数据时,硬盘控制器会发送命令给硬盘马达,使其开始旋转盘片。

盘片高速旋转的同时,磁头会定位到需要读取或写入的磁区上。

磁头会根据盘片上的磁性材料,读取或写入磁区上的数据。

硬盘的控制器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和维护硬盘的正常运行。

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读取和写入两个过程。

在读取数据时,磁头会微小地改变盘片磁区上的磁性状态,并通过传感器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会被传到控制器,经过解码和处理后,传输到计算机的内存中,使我们能够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

在写入数据时,控制器将需要保存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传感器将电信号转化为磁性变化,最终存储到盘片上的磁区。

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硬盘的使用和性能。

首先,硬盘的读取速度取决于盘片的旋转速度和磁头的定位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选购高速硬盘,提升数据的读取效率。

其次,硬盘的寿命与盘片的使用次数和磁头的位置调整次数有关。

因此,我们应当避免频繁进行大量数据的读写操作,同时定期对硬盘进行清理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电脑硬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存储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磁性材料、磁头、马达等多个组件的协同工作。

通过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脑硬盘,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电脑的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电脑硬盘,为他们的电脑使用带来便利和效益。

硬盘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硬盘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硬盘是PC中很特殊的一个配件,其本身的价值并不算大(目前160G容量的硬盘不足400元),但是硬盘上承载的数据的价值却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的。

特别是按照目前的硬盘容量来看,大部分的电脑用户都是使用100G以上的产品,大容量硬盘储存海量数据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如果你的硬盘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数据就会有丢失的危险,硬盘承载的数据量越大,就意味着损失越大,特别是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的费用是远远超过硬盘本身的价值的。

硬盘的内部结构尽管在外部结构方面,各种硬盘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内部结构是基本相同的,毕竟硬盘的本质工作方式不会改变。

硬盘内部的核心部分包括盘体、主轴电机、读写磁头、寻道电机等。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在普通环境下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因为硬盘的内部盘面不能沾染上灰尘,否则立即报废。

硬盘的维护之道1、致命的弱点--震动硬盘是属于机械产品,震动可以说是硬盘的一大死敌,硬盘内部构造是相当精密的,磁头离每分钟数千转的盘片表面只有几微米的高度,一旦震动较强烈的话就会出现读写异常甚至造成盘片或者磁头物理性的损伤,后果相当严重。

硬盘读写时严禁挪动:其实硬盘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能够经受得起一定的碰撞的,否则硬盘就没法被搬运到全世界各地了。

但是硬盘在工作的时候,能承受的震动是相当小的,小小的震动就可能会引来灭顶之灾。

特别是对于DIY用户,喜欢把PC折腾,经常图方便不关电脑来操作,让硬盘在工作的时候挪动,这样的操作无疑是相当危险的,轻则丢失数据,重则让硬盘直接报废。

所以一定要切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不能进行挪动操作。

机箱与硬盘不能有共震现象:硬盘在工作时是处于稳定的旋转状态,例如目前主流的PC硬盘就是7200转的。

在有规律的转动时硬盘有可能与PC机箱处于同一个共震点,这样一来,硬盘就会处于晃动的状态,尽管振幅很小,但是长年累月处于这样的状态的话,对硬盘的伤害是很大的,量变会演变到质变,最后导致硬盘出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是PC中很特殊的一个配件,其本身的价值并不算大(目前160G容量的硬盘不足600元),但是硬盘上承载的数据的价值却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的。

特别是按照目前的硬盘容量来看,大部分的电脑用户都是使用100G以上的产品,大容量硬盘储存海量数据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如果你的硬盘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数据就会有丢失的危险,硬盘承载的数据量越大,就意味着损失越大,特别是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的费用是远远超过硬盘本身的价值的。

当然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数据似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普通用户的数据就可以随便丢失,比方说,某用户多年来珍藏的照片、电影片段和一些个人资料如日记等一旦丢失,虽然看似没有什么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是这些资料对于该用户来说可能是非常珍贵的;另外,硬盘出现问题的话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让系统瘫痪,造成的麻烦也不可忽视。

根据调查显示,PC系统故障超过20%的机率是由硬盘引起的,所以日常的保养与维护工作的意义就比较大了,正确的使用与维护不但可以让硬盘延年益寿,更能免除因数据丢失而带来的烦恼甚至经济损失。

硬盘的内部结构尽管在外部结构方面,各种硬盘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内部结构是基本相同的,毕竟硬盘的本质工作方式不会改变。

硬盘内部的核心部分包括盘体、主轴电机、读写磁头、寻道电机等。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在普通环境下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因为硬盘的内部盘面不能沾染上灰尘,否则立即报废。

硬盘的内部结构硬盘的维护之道其实要对PC配件进行正常的保养与维护的话,就一定要了解配件本身的特性,特别是对其有伤害的操作一定要了解,这样就可以避而行之。

我们可以根据硬盘的特点来分别进行维护。

1、致命的弱点--震动硬盘是属于机械产品,震动可以说是硬盘的一大死敌,硬盘内部构造是相当精密的,磁头离每分钟数千转的盘片表面只有几微米的高度,一旦震动较强烈的话就会出现读写异常甚至造成盘片或者磁头物理性的损伤,后果相当严重。

硬盘读写时严禁挪动:其实硬盘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能够经受得起一定的碰撞的,否则硬盘就没法被搬运到全世界各地了。

但是硬盘在工作的时候,能承受的震动是相当小的,小小的震动就可能会引来灭顶之灾。

特别是对于DIY用户,喜欢把PC折腾,经常图方便不关电脑来操作,让硬盘在工作的时候挪动,这样的操作无疑是相当危险的,轻则丢失数据,重则让硬盘直接报废。

所以一定要切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不能进行挪动操作。

机箱与硬盘不能有共震现象:硬盘在工作时是处于稳定的旋转状态,例如目前主流的PC硬盘就是7200转的。

在有规律的转动时硬盘有可能与PC机箱处于同一个共震点,这样一来,硬盘就会处于晃动的状态,尽管振幅很小,但是长年累月处于这样的状态的话,对硬盘的伤害是很大的,量变会演变到质变,最后导致硬盘出现问题。

我们可通过增加橡胶垫等方法避免硬盘与机箱共振的情况,同时也能减少硬盘与机箱共震而带来的噪音。

降低硬盘共振噪音的方法先准备四块1毫米左右厚,指甲壳大小的橡胶垫,然后用剪刀在橡胶垫中间开口,只要硬盘固定螺丝可穿过即可。

接下来将硬盘装入机箱的硬盘架上,注意同时要将橡胶垫卡在硬盘架与硬盘之间,并且要将开的口与硬盘的固定螺丝口对齐。

最后将硬盘固定螺丝穿过橡胶垫旋紧即可。

另外,也可以使用弹性橡皮条制作一个悬挂系统,也就是使用橡皮条将硬盘悬挂在硬盘托架下方,这样避免了硬盘和托架的刚性连接,也就避免了共振噪音。

电脑桌一定要平稳:大部分的PC用户都是使用电脑桌(或者办公桌)来放置电脑的。

但是对电脑桌的重视程度却是不够,设计或者质量不好的电脑桌在使用久了之后就会有晃动的现象,特别是在用户打字时晃动较大,对于游戏用户来说,在激烈的战斗的时候,电脑桌会被晃动得更历害;而有些用户在使用电脑时喜欢用脚不停地遥动着电脑桌,这些都是对硬盘十分不利的操作。

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在购买电脑桌办公桌时要选用材质过硬的产品,同时也要养成使用电脑时切勿晃动桌子的习惯。

其它一些操作:在临时接上硬盘时,尽量要平放妥当,最好是固定在硬盘支架上,不要随便吊在机箱上。

不少用户觉得只是临时交换一下数据,就把硬盘随便放置。

这样的话,硬盘一边读写数据,一边在摇晃,对硬盘的损害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就是硬盘最好不要临时放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光驱上,光驱读盘时震动是较大的,甚至可以把放在光驱上的硬盘震动移位,这样的话对硬盘的损伤也是相当明显的。

2、硬盘的死敌--高温硬盘容量不断地增大,其中盘片密度、盘片张数与转速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然而硬盘的温度问题一直都是厂商们头痛不已的难题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7200转至今还是市场上的消费级主流转速,持续了几年都没法顺利过渡到10000转的低成本大容量硬盘上去,当中发热就是一个问题。

当然了,硬盘本身的发热问题只能由厂商去解决,用户能做到的只能是改善硬盘的使用环境,具体的注意事项如下:硬盘上下空间要足够:硬盘在工作时会持续地发热,这时用户能做的只能是让其热量散去。

硬盘大部分的热量是通过其上下两面来散失的,所以硬盘的上下空间一定要留足够,尽量不要堵住硬盘上下空间。

不少用户在安装双硬盘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一点,或者是机箱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安装,就把两个硬盘安装到非常接近的位置,这样对硬盘的散热是相当不利的。

硬盘的上下空间不应该被堵住机箱的散热风道要讲究:很多情况下,机箱里面的热量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除的话,那么所有PC配件的温度都会随之而升,自然也包括硬盘了。

所以机箱的风道设计不能忽视,良好的风道设计会有效地降低机箱内部的温度,从而也让硬盘的热量得到有效的散失。

机箱的散热风道要讲究关于改善风道设计的事项在这里就不多叙述了,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不要简单地认为采用了机箱风扇就一定能有效地散热。

要慎用机箱风扇,风扇要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还有可能出现反效果的情况。

对于大部分机箱来说,安装更多的风扇不但无益于散热,而且容易干扰风路,造成散热不畅。

因此要保证机箱的散热通畅,除了机箱前部进风扇、后部或顶部的排风扇有必要之外,其实只要我们合理建设好机箱内部风道,其他位置的风扇都可以不用。

不要在夏天非空调环境下长时间连续使用PC:硬盘从开始使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了其慢长的老化过程。

长时间地使用硬盘的话,硬盘积聚的热量会越来越高,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采用了良好的风道设计,所以硬盘发出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可能不相等,这样一来长时间运行后硬盘的温度会越来越高,从而引发故障。

一般来说,我们最好不要连续使用PC超过24小时,特别是在夏天非空调环境中,如果确是要连续使用的话,建议拆开机箱,用大风扇对机箱整体进行散热降温操作3、其它恶劣环境下尽量少使用PC其实不止是温度、震动对硬盘有很大影响,其它一些恶劣环境对硬盘的损伤也是不能忽视的。

例如较低的湿度、较强的磁场、灰尘较大和电压不稳定的场所等。

下面分别来看一看它们的危害。

湿度的危害: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的程度,饱和时为100%RH。

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

其实一般人认为湿度过高时对硬盘会比较有害,其实不然。

因为硬盘盘体是密封性很好的精密部件,并不会因为湿度而受到什么伤害,而且在出厂时已经对湿度有适应性的测试;而硬盘上的电路板均为贴片元件,贴片元件的一个好处就是对湿度的敏感性较低,并不会因为湿度大而影响工作;另外硬盘接口处都是已经做了防氧化的措施的,也不会因为湿度过大被氧化从而引起接触不良等情况。

实际上硬盘害怕的反而是湿度过低,其实就是干燥的环境。

在冬天干燥的时候,人体会经常带着静电,如果是在铺地毯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当人体接触到硬盘或者机箱时,静电会威胁到硬盘的安全,硬盘芯片能承受的电压并不大,所以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PC时,人体要注意一定要触摸接地物体后才与PC接触,以防止静电损坏PC配件。

电磁干扰的危害:其实大部分的磁性材质配件都是会受到强磁场的干扰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以前使用的磁带,磁头就是用强磁性来进行洗录操作的。

硬盘也同样有着类似的道理,所以硬盘最好不要在强磁场的环境中使用。

例如音箱中的大功率的低音炮就会产生较强的磁场,尽管厂商一再宣称是防磁设计,但是只要你拿检测仪器去检测一下就会知道,这个防磁的水份还是不小的,而且音箱在使用过程泄磁的机会还是有的。

其它电器例如一些高功率的电机类的产品也会产生强磁场,应当保持与这些产品1米或者更远的距离。

灰尘的危害:灰尘一向都是PC配件的慢性杀手,多少配件出现的奇怪问题就是灰尘引起的。

对硬盘而言同样如此,虽然硬盘盘体是密封状态,但是硬盘电路板的表面和主轴电机附近处如果吸附的灰尘过多的话,同样会损害到硬盘的,所以PC如果处于较大灰尘环境下工作时,用户就要注意做好定期除尘工作了。

电压波动的危害:电压不稳也是硬盘的一大杀手,数据奇怪丢失,系统找不到硬盘等奇怪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电压波动所致。

这里电压波动分两个情况,一种是市电的电压本身不稳定,这里多为四六级城市和一些山区地方。

如果市电不稳定的话,那么最好是自行配备一个大功率电源稳压器,对电脑来说可以配备一个UPS电源,不但可以起到稳压作用,还可以保证断电时持续为PC供电,不让硬盘在工作时突然掉电。

另一种情况就是PC电源供电电压不稳定,一些劣质电源或者缩水电源(电源的实际功率过小)就会发生这种现象,用户只要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源即可。

另外,用户如果挂接的设备太多的话,也会引起PC电源供电不足从而引起电压不稳定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更换功率较高的电源了。

4、建议保证系统拥有512MB内存虚拟内存机制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现在程序运行时需要的内存越来越大,就是一个QQ聊天软件,占用的内存也不可小视,更不用说那些大型的图像处理软件了。

如果PC物理内存少的话,操作系统就会让硬盘作为虚拟内存,来补充内存的不足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此举无疑对硬盘是有害无益的,同时对系统速度来说也让用户烦恼得很,因为硬盘的速度与内存的速度相比的话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要想让它运行得流畅的话,256MB内存是至低的要求,但是当运行程序多了的话,256MB内存是不够的,建议用户升级至512MB内存以保证系统运行的速度,同时对硬盘来说也是一个相当有利的保护方案,再说现在的内存已经很便宜,这个投资不应该省。

5、硬盘操作习惯方面注意事项避免频繁读写数据硬盘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是不断地开始了其漫长的老化过程。

读写数据操作就是其老化过程的量变因素,所以读写操作频率的话,会使硬盘老化过程加化甚至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其中要注意的几点如下:不要24小时BT下载:这里并不是说BT下载程序本身对硬盘有什么恶性伤害,而是指BT下载的速度和下载的内容对硬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例如下载一部电视连续剧,可能要10G以上,下载的种子数并不稳定,这样下载的速度就受到影响,往往需要用户24小时内不断地下载,甚至用几K/秒的速度去下载数十G的数据资料,这样频率地读写硬盘,还要连续不间断地工作的话,硬盘的老化速度及出现问题的机率就肯定是加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