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海沟及其基本特征(2)
地球基本特征及地质年代 (2)

D´
D"2900km
Moho Disc. M.
低速层 软流圈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幔
岩石圈
A´ A" B´60km B" 400km C´
C" 920km
Moho Disc. M.33km
低速层 软流圈
D´ D"2900km
古登堡面 2900km
E 4640km
不确定性 F 5120km
G
圈层名称 亚圈层名称
深度(km) 性质
地壳(A) 硅铝层 (花岗岩层A’)
硅镁层 (玄武岩层A’’)
莫霍面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1.地壳的化学组成
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克拉克值
第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平均厚度
康拉德面
A´ A"
Moho Disc. M.
A´:以O、Si、Al及K、Na 为主,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磁层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塔里木盆地显生 宙磁极游移曲线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地磁场的成因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三)地热
地热:地球内部 的巨大热能
地热增温级 地热梯度
第一节 地球概况
地磁异常 磁法勘探 古地磁学
地磁的特点
(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 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 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
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2、岛弧和海沟—大陆边缘 与洋盆的过渡带
(1)岛弧:
概念 著名岛弧
成因
(2)海沟
分布 著名海沟 成因
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B A
C
3、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深海平原):
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 地形平坦 地壳活动稳定 水深:4000---6000米
抵抗风浪,生 物多样性保护 和湿地保护
珊瑚虫的遗骸 和分泌物堆积 而成
热带基岩海岸 保护海岸。抵
边缘
抗海浪侵袭
珠三角海岸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南沙群岛
海岸的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
侵蚀型 堆积型 生物作用型
(三)、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三)、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从陆地向大洋中心:大陆架—大陆坡—洋盆— 洋中脊
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 (一)海水的运动 • (二)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 (三)海-气相互作用
1、请判 断三个测 站纬度的 高低,并 说明理由?
5.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地新的地幔 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 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 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地 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 裂谷带
距今6000—7000万年, 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 张,形成初期的海洋, 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海洋地壳
(三)、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之一,坐落于西太平洋地区。
这个海沟以其极深和神秘的特点而闻名,在科学界和海洋探险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地质特征、生物多样性以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1. 地理位置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西太平洋,北纬11°21′,东经142°12′。
它是与马里亚纳群岛相邻的槽谷,横跨马里亚纳群岛与关岛之间。
这个海沟的东侧与斐济海沟相连,是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形成的结果。
2. 地质特征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达到了约10,994米(36,070英尺),这使它成为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之一。
它的长约为2,550公里(1,580英里),宽度为69公里(43英里)。
地质构造上,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之间的俯冲带形成的,在这一地质过程中,太平洋板块下沉至菲律宾板块下方。
3. 生物多样性尽管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极端的深海环境中,但科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沟内的生物适应了高压、低温和黑暗等特殊环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科学家在海沟底部发现了多种深海生物,如巨型无脊椎动物、热液喷口和珊瑚礁。
此外,马里亚纳海沟还是大型鱼类和鲸类迁徙的重要通道。
4.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马里亚纳海沟是科学家们进行海洋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深海探测和采样,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以及深海生物的适应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对于地震学、板块构造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马里亚纳海沟也为开展深海探险计划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
马里亚纳海沟作为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之一,其深远的科学价值和环境独特性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深海探险的继续进行,我们有望进一步揭示这一神秘海沟中的更多秘密,并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做出更多贡献。
地球海沟及其基本特征(4)

地球海沟及其基本特征(4)胡经国八、地球十大最深海沟以下简介地球十大最深海沟(以最大深度从大到小为序)。
㈠、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11034米,为目前所知地球最深海沟,也是地壳最薄的地带。
该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海床,北纬11°21′、东经142°12′,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面。
该海沟为两大板块俯冲潜没区,太平洋板块于此俯冲潜没于菲律宾板块之下。
其底部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远大于珠穆朗玛峰在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㈡、太平洋汤加海沟太平洋汤加海沟最大深度10882米,位于太平洋中南部汤加群岛以东,北起萨摩亚群岛,南接克马德克海沟。
该海沟全长1375公里,宽约80公里;平均深6000米。
㈢、太平洋日本海沟太平洋日本海沟最大深度10682米,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为日本群岛东侧呈南北分布的海沟。
其北连千岛海沟,南接伊豆诸岛东侧小笠原群岛附近的海沟。
该海沟全长890公里,宽100公里;平均深度6000米,本州岛鹿岛滩东部深8412米,最深处在伊豆诸岛东南侧。
㈣、太平洋千岛海沟太平洋千岛海沟最大深度10542米,位于太平洋千岛群岛附近。
㈤、太平洋菲律宾海沟太平洋菲律宾海沟最大深度10497米,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从吕宋岛的东北方伸延至印尼哈马黑拉的摩鹿加群岛。
该海沟全长约1320公里,宽约30公里。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板块的碰撞;由玄武岩组成的较重的菲律宾板块以每年16厘米的速度俯冲下沉到由花岗岩组成的较轻的欧亚板块之下。
该两块板块的交汇之处就是菲律宾海沟。
㈥、太平洋克马德克海沟太平洋克马德克海沟最大深度10047米,长约1500公里,平均宽度60公里。
㈦、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沟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沟最大深度9219米,位于大西洋北部波多黎各岛以北。
全长约1550公里,平均宽度120公里。
㈧、太平洋新赫布里底海沟太平洋新赫布里底海沟最大深度9174米,位于万那杜岛(新赫布里底岛)与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的珊瑚海边缘。
2021-2022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定位] 1.阅读海底地形景观图或海底地形示意图,推断不同海底地形,并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2.理解各种海底地形的景观特征。
一、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是a.①大陆架、b.②大陆坡、c.③岛弧、d.④海沟、e.⑤洋盆、f.⑥洋中脊。
二、主要海底地形1.大陆架(1)位置:从⑦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长至坡度显著⑧增大的地方为止。
(2)特点:水深在200米以内,坡度⑨较缓,光照充分,养分丰富,⑩海洋生物繁盛。
(3)范围:平均宽度约75千米,占海底总面积的8%。
2.大陆坡(1)位置:大陆架向外延长,⑪海底坡度突然增大的斜坡。
(2)深度:200~4 000米。
(3)特点:⑫坡度大,宽度从十几千米到几百千米。
3.岛弧(1)位置:大陆与⑬洋盆之间,大陆坡前缘。
(2)特点:弧形分布,也称“岛链”或“⑭弧形列岛”。
4.海沟(1)位置:⑮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⑯洋盆的分界线。
(2)特点:⑰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超过11 000米。
5.洋盆(1)位置:海沟与⑱洋中脊之间。
(2)深度:4 000~6 000米。
(3)特点:⑲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
构成大洋底的主体;内部分布着⑳海底火山、海底丘陵及海底山脉。
6.洋中脊(1)位置:常分布在○21大洋中心部位。
(2)特点:中轴为○22裂谷,裂谷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
思维活动1.大陆架为什么海洋生物繁盛?答案大陆架接受来自大陆的河流沉积物和养分盐类,海水较浅,阳光可照射至海底,因此海洋生物繁盛。
2.为什么西太平洋地区多海沟和岛弧分布?答案太平洋地壳厚度小而密度大,所处的位置又相对较低。
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壳相碰撞时,太平洋地壳便俯冲到东亚大陆地壳之下,从而使大洋一侧消灭深度巨大的海沟;同时大陆地壳的连续运动使它前缘的表层沉积物相互叠合到一起,形成了岛弧。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什么(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什么(马里亚纳海沟)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位于西太平洋,名为马里亚纳海沟。
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巨大裂谷,深刻地展示了地壳板块运动以及板块边界的强大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特点以及它对科学和人类的重要意义。
一、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西太平洋,东经142° 12' 东、北纬11° 20' 北的位置。
它毗邻马里亚纳群岛,属于西南太平洋海底的一部分。
该海沟的长度约为2550公里,宽度约为69公里。
它是世界上最长、也是最深的海沟之一。
二、马里亚纳海沟的地质特征1. 海底地形:马里亚纳海沟是一个V字形的海底裂谷,其中心有一条深达11,034米的海底槽。
这一特征使它成为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2. 地壳板块:马里亚纳海沟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碰撞带,属于两个板块之间的俯冲带。
这种板块俯冲的过程导致了地壳的折叠和下沉,形成了深海槽。
3. 海沟生态系统:尽管马里亚纳海沟非常深,但它却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
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珍稀的海洋生物,包括巨型无脊椎动物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三、马里亚纳海沟的科学意义1. 地质研究:马里亚纳海沟提供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的重要机会。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海底岩石和地震活动来了解地壳板块的演化过程。
2. 生物学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生态系统是科学家们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热点。
从中,他们展望了生命的极限和可能性,同时也为保护珍稀物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资源开发:马里亚纳海沟潜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硫化物矿物和锰结核。
这些矿产资源在未来可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材料。
四、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和保护1. 深海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对科学家们的探索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前往海沟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强大的风浪防护措施。
2.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马里亚纳海沟的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们提倡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禁止过度捕捞和矿产资源开采。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1节海底形态的知识点梳理及活动解答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1节海底形态知识点梳理及活动解答我们知道,陆地上的基本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作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类似,也有山脉、盆地、平原、峡谷等。
尽管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组成的。
今天老师就从大陆架与大陆坡、岛弧与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四个方面,对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二章第一节海底形态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课本的“活动”进行解答。
知识点梳理一、大陆架与大陆坡1.大陆架(1)含义: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缓倾延伸的浅水地带。
(2)特点:①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②坡度平缓;③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
(3)实例:渤海大陆架、黄海大陆架。
2.大陆坡(1)含义: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处陡降的倾斜面。
(2)特点:①水深一般在200~4000米;②宽度一般为数十千米。
(3)实例:台湾岛东侧海域的大陆坡、日本群岛东侧海域的大陆坡。
二、岛弧与海沟1.岛弧(1)含义:岛弧指大陆和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2)特点:岛屿与岛屿连接起来,呈弧形。
(3)实例: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2.海沟(1)含义: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狭长的深海洼地。
(2)特点:①与岛弧相伴而生;②长度可达数千米,宽40~120千米,水深可超过6000米,比周围的海底深2000米以上;③剖面图呈“V”字形,但两侧不对称,靠近大陆一侧比较陡,靠近大洋一侧比较平缓。
(3)实例: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菲律宾海沟、汤加海沟等。
三、大洋盆地1.含义:大洋盆地简称“洋盆”,指大洋范围内水深4000~6000米的海区。
2.特点:①面积大,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5%左右;②地形起伏小;③地壳比较稳定。
3.实例:太平洋洋盆、大西洋洋盘、印度洋洋盆、北冰洋洋盆。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一、海底地形的分类海底地形根据其特征和形成过程可分为陆源海底地形和海源海底地形两大类。
1.陆源海底地形陆源海底地形是指受大陆运动、河流冲积和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边缘深海盆地。
(1)大陆架大陆架是位于海岸线延伸下去的浅海地带,其宽度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公里,其特点是水深变化缓慢,地势平坦。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地带,是海底沉积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2)大陆坡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深水区过渡的陡坡地带,其特点是水深急剧增加,地形起伏大。
大陆坡是沉积物的悬移和流动的主要通道,也是一些特殊生物的栖息地。
(3)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大陆边缘深海盆地是大洋盆地和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点是地形复杂,水深较深。
这些地区是地质构造活跃、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地区,也是富含矿产资源的潜在区域。
2.海源海底地形海源海底地形是指主要由海水和海底地质活动形成的海底地形,包括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沟和海山等。
(1)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最壮观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洋中脊的形成是因为海洋地壳板块的边界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向上冒出并逐渐形成新的海洋地壳。
大洋中脊的存在导致了地壳板块的扩张和推动,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大洋底部的一种特殊地形,其特点是地形平坦,水深较深。
大多数大洋盆地是由海洋地壳板块的分裂和扩张形成的,也是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3)海沟海沟是海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位于陆架和海山之间的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凹陷地形。
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有些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受到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而形成。
(4)海山海山是宇航员勇敢勇往直前的特殊地质体,它是位于海洋中的一种突出的地形特征,通常高度在1000米以上。
海山的形成是因为地幔柱状上升引起地壳板块的局部隆起,也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海沟及其基本特征(2)胡经国2、汤加海沟汤加海沟(Tonga Trench)位于西南太平洋汤加群岛以东(南纬22度零分,西经173度零分),北起萨摩亚群岛,南接克马德克海沟,全长1375公里,宽约80公里,平均深6000米,最大深度10882米。
3、日本海沟日本海沟(Japan Trench)位于西北太平洋,是日本群岛东侧南北展布的海沟。
北连千岛海沟,南接伊豆诸岛东侧小笠原群岛附近的海沟。
它长890公里,宽100公里;平均深度6000米,本州岛鹿岛滩东部深8412米,最深处在伊豆诸岛东南侧,最大深度10682米。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在亚欧大陆板块下面,在俯冲带处形成了日本海沟,亚欧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了日本岛弧。
日本海沟位于西北太平洋、日本列岛东面,是从千岛海沟,经小笠原海沟,延伸到马里亚纳海沟的一系列洼地之一。
其北部的“塔斯卡罗拉海渊”(Tuscarora Deep;深8513米)一度被认为是地球的最深点(现今已知地球最深点在马里亚纳海沟)。
4、千岛海沟千岛海沟(Kuril Trench)位于西北太平洋,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以及日本的北海道东侧。
其南北长约2900公里,最大深度10542米,总面积264000平方公里。
在陡峭的海沟坡上,许多地方存在一系列过渡台地或阶地。
这些陡坡有时被认为是由于熔岩层在巨大的重力作用下下降而形成的。
千岛海沟是一系列海沟的起点,从白令海的西南边缘延伸到菲律宾海沟(民答那峨海沟)的南端。
5、菲律宾海沟菲律宾海沟(Philippine Trench),又叫做菲律宾海渊(Philippine Deep)、民答那峨海沟(Mindanao Trench)或民答那峨海渊(Mindanao Deep)。
它是位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海域,民答那峨岛的东缘。
菲律宾海沟是地球大洋中第二大深渊。
1927年由德国船“埃姆登”(Emden)号首次用铅锤测出其深度。
当时,取得的测数是第一个接近实际深度的数值。
1945年,美国船“约翰逊角”号采用回声测量测得其深度为10497米。
1951年,丹麦船“加拉太”(Galathea)号采用回声测量测得的深度数据是10546米,略微大于前一数值。
以后,所报导的回声测量数值虽然超过了前述数值,但是已发现是仪器误差。
该海沟长1320公里,宽30公里。
该海沟或称“棉兰老海渊”,位于菲律宾群岛东侧,棉兰老岛东北部。
一般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深度10497米;南北延伸达1200公里。
其西侧为深源地震带。
6、克马德克海沟克马德克海沟(Kermadec Trench)位于西南太平洋;最大深度10047米,长1500公里(或长约1200公里),宽60公里。
该海沟构成克马德克海岭东缘。
两者共同组成东加-克马德克岛弧的南半部。
7、新赫布里底海沟新赫布里底海沟(New Hebrides Trench)位于西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的珊瑚海边缘。
其最大深度9174米,长1200公里,宽70公里,面积84000平方千米。
该海沟为珊瑚海的最深点。
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南端呈螺旋状弯曲,与汤加海沟的北端形成一斜对称。
该海沟是等深特性的一例。
它的存在可从新赫布里底地震带得到证明。
该海沟由德国海军舰只于1910年首先发现。
8、布干维尔海沟布干维尔海沟位于西南太平洋部干维尔岛以西;最大深度9140米。
9、雅浦海沟雅浦海沟(Yap Trench)又叫做西加罗林海盆(West Caroline Trench),位于西北太平洋,雅浦海脊和雅浦群岛东侧,在帕劳群岛东北约480公里处。
该海沟最大深度8850米(或8527米),南北长650公里,宽70公里。
该海沟是北起白令海西南边缘,南到菲律宾海沟南端的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该系列海沟还包括千岛、日本、伊豆和马里亚纳等海沟。
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交界处附近的“第里雅斯特海渊”(Trieste Depth),深度达11033米,是已知的太平洋最深点。
10、伊豆-小笠原海沟伊豆-小笠原海沟(Izu-Bonin Trench),位于西北太平洋,北起日本海沟,南与马里亚纳海沟相接。
伊豆小笠原海沟是日本海沟的延伸。
太平洋板块在此处与菲律宾板块挤压碰撞形成了伊豆诸岛和小笠原群岛火山弧。
伊豆小笠原海沟最大深度为9780米或9810米。
11、托雷斯海沟托雷斯海沟(Torres Trench)是世界十大海沟中的最末名,其最大深度为9162米;位于西南太平洋中靠近瓦努阿图群岛的地方。
在这里海沟的深处也生存着很多未知海洋生物。
目前,人类的科技还未能达到探测其中奥秘的地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征服这里。
12、沃尔卡诺海沟沃尔卡诺海沟位于西太平洋,最大深度9156米。
13、新不列颠海沟新不列颠海沟(New Britain Trench)位于西南太平洋新不列颠岛以南,最大深度8320米。
14、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沟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沟位于西南太平洋,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以西;长950公里,最大深度8310米。
15、阿留申海沟阿留申海沟(Aleutian ShenHai Trench),位于西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南侧,是阿拉斯加湾与指挥官群岛(Komandor Islands)之间的一条海沟;在西经178°、北纬51°附近。
最大深度达8109米或7822米,长3400公里。
南北两坡的平均坡度分别为1°~2°和3°~4°。
16、帕劳海沟帕劳海沟位于西北太平洋,帕劳岛以东,最大深度8069米。
17、秘鲁-智利海沟秘鲁-智利海沟位于东太平洋,南美洲以西。
最大深度8065米;长达5900公里,为地球上最长的海沟。
18、琉球海沟琉球海沟(Ryukyu Trench),又叫做南西诸岛海沟(Nansei-Shoto Trench)、琉球海槽(Okinawa Trough)。
该海沟古称黑水沟,历史上是清帝国与其藩属国琉球王国的分界线。
该海沟是一条沿琉球群岛东缘向北延伸的深海沟;位于西北太平洋,中国台湾岛和琉球群岛之间的中国东部海域。
它以琉球群岛南约90公里处最深达7507米;长2250公里,平均宽度60公里;沟底面积约为135000平方公里,大多被红色粘土覆盖。
琉球海沟是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边界。
该海沟西坡是大陆性质的琉球岛弧;东坡是大洋性质的菲律宾海地壳。
海底地震反射探测和地震震源定位表明,菲律宾海板块沿海沟向琉球岛弧下俯冲;俯冲角度与深度沿海沟走向变化。
有证据显示,由于俯冲板前缘的横向移动,海沟和岛弧正朝大洋方向后退,弧后盆地——琉球海槽发生拉张变形。
海沟后退与琉球海槽扩张可能是从上新世末(2Ma前)开始的。
岛弧的后退移动和弧后拉张在南部与海沟走向垂直,在中部和北部与海沟走向斜交;总体上向南的运动分量占优势。
与海沟后退相关的弧后拉张集中在琉球海槽。
没有证据表明对其西侧的中国东海陆架盆地产生影响。
海沟后退的原因,可能与俯冲板的动力不平衡以及它与周围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
㈡、大西洋海沟以下将简介大西洋的5条海沟和1条海槽。
1、波多黎各海沟波多黎各海沟(Puerto Rico Trench)位于大西洋与加勒比海之间,最大深度9219米。
该海沟与两个地带的相互作用有关:一个地带是沿着小安的列斯群岛的火山岛弧向南的隐没带;另一个地带是一个主要的转换断层或板块边界区域,位于古巴与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穿过开曼海沟直至中美洲岸边。
科学研究得出了如果在该断层沿线发生地震,那么可以产生显著海啸的结论。
关于地震及海啸危机的知识,在邻近波多黎各海沟的岛屿“的普罗”大众间并不普及。
当地政府因两个原因并不主动教育当地市民。
第一个原因是:旅游业是附近诸国的经济命脉,把地震及海啸危机广泛报道将会影响旅游业的收益。
第二个原因是:当地政府希望防止恐慌在当地人口中扩散。
波多黎各地震学会自从1988年以来,便尝试利用波多黎各的媒体告知人民关于将来的地震可以导致灾难性的悲剧。
在波及印度洋40多个国家的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以后,有更多的人关心类似事件在加勒比海发生的后果。
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应急计划。
在波多黎各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个案中,美国政府已经研究此问题多年,而且已加强其地震调查及开发海啸预警系统。
在1918年10月11日,岛屿西岸受到当地知名的地震侵袭,并且产生了海啸。
圣多明各在1953年受到地震侵袭。
专家认为,这两次灾难性的地震起源于波多黎各海沟的断层。
除了1918年的地震以外,在波多黎各及其附近亦有频繁的震动案例。
波多黎各因此特别受到地震专家的关注。
在1981年,全岛均感到震动。
1985年,另一次震动在波多黎各的卡耶伊(Cayey,PuertoRico)及萨莱纳(Salinas,PuertoRico)均感到震动。
地震地点日期强度如下:多米尼加1953 6.9莫纳峡谷19467.5多米尼加19468.1莫纳峡谷19187.5阿内加达岛槽18677.5波多黎各海沟17878.12、南桑威奇海沟南桑威奇海沟(South Sandwich Trench)是位于南大西洋威德尔海的一条海沟(南纬57度,西经25度)。
其东面为南桑威奇群岛。
该海沟从北往南延伸长约470公里;深度超过7000米,最深处达8428米,为南大西洋的最深点。
这是1926年,由德国“陨星”号船测定的。
3、罗曼什海沟罗曼什海沟(Roman Assorted Trench)位于赤道附近的海底,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之间的中部大西洋中。
其最大深度为7856米,为大西洋最深点之一;长300公里,平均宽度约为19公里;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
该海沟是罕见的远离海底山脉或大陆棚边缘的深海沟之一。
中间部位截断了南北走向的中部大西洋海脊。
在那里,有间隔的横向断层。
由于允许岩层沿东-西方滑动,断层积累的应力得到缓解。
结果,罗曼什海沟形成长逾640公里的中部大西洋海脊支脉。
该海沟覆盖有重力滑动产生的粗岩石碎屑。
4、开曼海沟⑴、概述开曼海沟(C ayman Trough或C ayman Trench),又叫做“巴特利特海沟”(Bartlett Deep或Bartlett Trough),是加勒比海地区最深的海沟。
它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开曼群岛和牙买加岛之间;自西经75°沿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延伸至西经85°。
开曼海沟长约100公里;平均深度为5000 ~6000米,最大深度为7680米。
⑵、科学探索国际深海考察项目InterRidge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由英国南安普顿国家海洋中心开发的“Autosub6000”机器人潜水艇,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造访开曼海沟的科考船。
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深的海底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