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现状报告
天心阁SWOT分析

天心阁SWOT分析一、调查背景介绍目前,长沙已成为很多人的度假选择,而对于前往长沙游玩的旅客来说,必不可少的一站就是天心阁SWOT。
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众多游客不远千里前来天心阁SWOT参观呢?而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的天心阁SWOT又是凭借什么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长沙市的一张闪亮名片呢?为了调查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了调查对象的大量信息,并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调查。
并根据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淡忘历史的现象及政府对天心阁SWOT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做了相应的社会调查,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利用本次调研,对以天心阁SWOT为缩影的长沙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天心阁SWOT的悠久历史探究湖湘文化中浓厚的人文情怀。
1、通过了解天心阁SWOT及其历史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普及率,更充分地了解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天心阁SWOT与古城长沙的了解程度,以此鼓励大家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并为天心阁SWOT与长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建议与支持。
2、调查方法:文献法。
我们参阅了国内各个历史时期关于天心阁SWOT的文章,借助互联网掌握了调研对象基本信息,搜集了天心阁SWOT历史兴衰与普及率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网络问卷和实地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长沙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了解他们对天心阁SWOT文化的认知程度。
实地考察法:我们前往天心阁SWOT进行实地调研,与警世钟、古城墙、古炮台、天心阁SWOT城楼内部等重要遗址进行近距离接触,切实感受到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传奇的故事。
统计分析法:天心阁SWOT作为长沙历史文化的缩影,对它的关注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长沙文化的了解程度。
针对网络和实地调查问卷,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
三、调查时间:2022年4月15日至2022年5月8日。
天心阁城墙保留下来的故事

天心阁城墙保留下来的故事
天心阁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处历史古迹,它的城墙保留下
来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说,天心阁的城墙建于明朝时期,当
时用来加强城市的防御。
这些城墙见证了长沙悠久的历史,也承载
了许多传奇和故事。
首先,天心阁城墙保留下来的故事与历史人物相关。
在明清时期,天心阁城墙曾是长沙城的主要防御工事,曾经历过战争和变迁。
据说在明朝末年,当时的长沙知府韩愈曾在天心阁城墙上巡视,他
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此外,城墙也见证了长沙城的繁荣与衰落,记录了无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光辉与悲壮。
其次,天心阁城墙保留下来的故事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
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和改建,许多古老的城墙被拆除,但天心
阁的城墙得以保留下来,成为了长沙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这些城
墙见证了长沙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了居民们的记忆和情感,成
为了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此外,天心阁城墙保留下来的故事还与文化传承有关。
这些古
老的城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古代建筑的
工艺和智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保留下来的城墙,人们可以窥见古代建筑的风貌和特色,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天心阁城墙保留下来的故事丰富多彩,涉及到历史人物、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长沙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希望这些古老的城墙能够继续保留下去,为后人传颂古老的传奇与故事。
【长沙景点介绍】天心阁,一座见证历史的城楼!

• 登上天心阁,可以感受 到浓郁的历史古韵。城 楼内部布局合理,有楼 梯和平台,游客可以沿 着楼梯一层一层地向上 走,从不同的角度欣赏 城市的风景和历史的遗 迹。在天心阁的顶层, 可以俯瞰整个天心公园 的美景,感受到长沙市 的独特魅力。
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区城 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 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 志。建筑有楼阁三层,建筑 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 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 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 体。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 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 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
风光时一般般了,但是这个 历史意义大于所有,所以感 兴趣的可以转转,我是冲着 纪念去的
位于长沙市内的五一广场附 近,一座有特色的建筑。
天心公园内,长沙仅存的一 段古城墙,很喜欢这种保存 着历史的景点
•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天心公园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楼。 它始建于1746年,经过多次修缮和重建,如今已成为长沙市的一 道风景线。
天心阁景区并不大。门票32元钱。有一个三层大殿。左右两边有 两个南北的拱北楼。有城墙和上下两层的炮位。还有瓮城。 天心阁是古代 长沙 城的防御城墙设施。在那上下左右转一圈最多 也就20多分钟就转完了。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也是 长沙 城的标志性 的建筑。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 之处的古城墙上[1],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 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
天心阁现状报告

天心阁现状报告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是长沙市的重要历史古迹和旅游景点。
天心阁是明代天工开物、文学巨匠杨时所建,为江南园林式楼阁建筑,建筑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米,是我国江南楼阁式建筑群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楼阁之一。
2001年,天心阁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湖南省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天心阁上下九层,内部布局精致,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博物馆和展厅。
包括杨时文化博物馆、画家周思聪的作品展厅、盖世英雄珍品展厅等,展示了湖南历史的重要资料和文物。
除此之外,天心阁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湖南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技艺展示。
然而,近年来,天心阁的现状让人担忧。
尽管曾经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修复,但是,由于历史造长久以来,建筑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阁道路繁琐、分布较密等问题。
首先,天心阁的游客数量日趋增长,但是阁道路却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在阁楼间游玩时易产生拥堵,影响了游览效果。
其次,由于不可避免的人员流量增多,原有的“安全通道”已经显得不够长。
加之重量和工作面积上升,阁楼在环保潜在危机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拿南京夫子庙景区作为参考。
夫子庙在最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升级,利用智慧城市和科技手段,打造旅游元素和景观并重的文化景区,实现了从“夫子庙旅游市场”到“夫子庙文化品牌”的转型。
在粉墨登场后,夫子庙的游客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
照此思路,我们建议天心阁在改善阁道路的同时,增加新的旅游项目并整合已有的旅游元素。
特别的,宣传杨时文化,扩展文化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化旅游加速发展。
例如,增设虚拟文化博物馆、音乐主题空间、属地文化交流活动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
针对环保难题,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社会正能量,提高社会文明度。
同时,加强后勤和宠物通道管理,控制阁楼工作面积,确保天心阁的安全和环保。
长沙天心阁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

长沙天心阁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长沙,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韵味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令人瞩目的名胜古迹。
而天心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它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它的诞生并非仅仅为了观赏,更多的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
当时,长沙城面临着频繁的战乱和外敌入侵,为了保卫城市和百姓的安全,人们筑起了这座坚固的楼阁。
天心阁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
它的楼阁高耸,飞檐翘角,展现出一种古朴而庄严的气势。
阁内的布局精巧,回廊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登上天心阁,俯瞰长沙城,眼前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远处的山峦起伏,近处的街巷纵横,让人不禁感叹这座城市的变迁。
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心阁曾多次遭受战火的摧残,但它始终顽强地屹立不倒。
清朝时期,天心阁曾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使其更加坚固和壮观。
然而,在近代的战争中,天心阁又再次遭受重创,许多建筑被毁坏,只剩下残垣断壁。
但天心阁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成为了长沙人民抵抗外敌的精神象征。
当时,日军对长沙进行了多次猛烈的轰炸,天心阁也未能幸免。
然而,长沙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天心阁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也见证了长沙人民的英勇和坚韧。
除了战争的印记,天心阁还与许多历史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说,当年曾国藩曾登上天心阁,俯瞰长沙城,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而黄兴、蔡锷等革命先驱也曾在此留下过足迹,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此外,天心阁周边的地区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它的附近,有古老的街巷和传统的民居,这些建筑保存了长沙的历史风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走在这些街巷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天心阁

天心阁简介天心阁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位于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
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
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
现在的天心阁共有三层,总高17.5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由60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造型别致。
历史渊源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
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
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臵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
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
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
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
军事重地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
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据同治四年记载,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天心阁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
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
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上世纪一零年代,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
热爱户外活动的毛泽东经常在节假日邀同学到天心阁、岳麓山、橘子洲等处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沐浴。
当时,从湖南第一师范所在的妙高峰有一条小路通往天心阁,也就是后来的天心游路。
毛泽东经常独自一人从这条山路来到天心阁,躲进僻静的瓮城内读书学习沉思。
有一天,毛泽东和好友蔡和森来到天心阁,畅谈理想抱负和对天下时事政治形势的看法。
边走边聊之间,两人的情绪都不约而同地激动起来,毛泽东提议说:“民间有一副天心阁与橘子洲的对联,下联是‘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我们来对一个新上联。
”蔡和森略有所思,想起曾经游岳麓山的情景:观音阁一个和尚在六朝松旁舞剑,动作敏捷矫健,虎步生风,恰遇空中轻风阵阵,松枝随之摇摆。
蔡和森灵机一动,说出上联:“岳麓松,松伴僧,僧舞松也舞”,毛泽东听罢大说一声:“好!”随即,毛泽东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要改一个字,把‘也’字改成‘同’字,就完全符合格律了。
”。
长沙天心阁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长沙天心阁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无数的记忆与故事。
而天心阁,作为长沙的重要地标之一,更是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城市的守护者和见证者。
相传,在明朝末年,长沙城面临着敌军的威胁。
当时的守城将领决心坚守城池,以保百姓平安。
天心阁作为城墙上的重要据点,成为了抵御敌军的关键所在。
士兵们在阁楼上日夜瞭望,一旦发现敌军的动向,便立刻敲响警钟,全城进入警备状态。
在那场激烈的攻防战中,天心阁遭受了敌军猛烈的攻击。
但守城的将士们毫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一次次击退了敌军的进攻。
尽管战斗异常惨烈,城墙多处受损,但天心阁始终屹立不倒,为长沙城守住了最后的防线。
到了清朝,天心阁又经历了新的变迁。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天心阁周边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市井。
每逢节日,这里便热闹非凡。
商贩们在阁楼下摆摊叫卖,民间艺人表演着各种技艺,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观赏。
然而,天心阁的命运并非一直一帆风顺。
在近代的战争中,它再次遭受了重创。
战火纷飞中,天心阁的建筑部分损毁,曾经的繁华景象也变得一片萧条。
但长沙人民并没有放弃这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
在战后的重建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按照历史的原貌对天心阁进行了修复。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与一位文人有关。
清朝时期,有一位名叫_____的文人,他游历至长沙,对天心阁的壮丽景色所吸引。
在阁楼上,他俯瞰着长沙城的繁华与宁静,心中感慨万千。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一篇赞美天心阁的诗文,这篇诗文流传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天心阁的魅力。
另外,天心阁还曾是革命志士秘密集会的场所之一。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些进步青年在阁中商讨着如何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热血与理想,也为天心阁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色彩。
如今,当我们登上天心阁,俯瞰着长沙城的繁华景象,很难想象它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心阁景区现状报告前言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一个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去了解那一段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雄。
抗战纪念馆是大家了解抗战历史不错的途径,长沙市内有很多抗战遗址、纪念馆,而大家对这些遗址、纪念馆大小,展出内容等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的情况,以对大家宣传这些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我们对天心阁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了解该景区多方面的现状,对景区内景点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并向人们宣传,号召大家前去参观,加入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去。
一、实践方案通过现场走访考察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天心阁景区中与抗战有关的景点的现状信息,并了解市民、游客对景区景点及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情况,综合所得结果,对这些遗址景点进行评价,得出现状结论。
二、实践过程(一)在实践之前,先初步了解景区大致情况,确定需要考察的景点及考察路线。
(二)为景点的景观的多方面现状设置等级划分。
具体等级划分如下:1.景点保存优良情况:保存非常完好(90%~100%);基本保存完好(75%~89%);部分保存完好(60%~74%);大部分没有保存完好(30%~59%);保存非常不好(0%~29%)(括号中百分数为现存景点的建筑、遗迹等景观保存完好部分比例)。
2.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景观;有修复重建景观;有新建设施;有非新建设施;设施不齐全。
3.来景点难易程度:难到达;较难到达;到达难易适中;较容易到达;容易到达。
4.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设置较醒目;设置不醒目;没有设置景点简介。
5.简介展示方式: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其他。
6.游客数量情况:很多(30个以上);多(20~29个);一般(10~19个);少(5~9个);很少(0~4个)。
(三)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问卷调查计划(问卷详见《调查问卷》)。
(四)来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为遗址、景点评定等级。
(五)在景区及附近对市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六)向景区管理处咨询获取景区的未来规划的信息。
(七)整合考察所得信息,统计调查所得结果,对各景点进行评价,对该遗址景区下结论。
三、调查结果(一)天心阁景区整体情况天心阁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天心阁景区为国家4A 级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街4号。
天心阁景区原名为天心公园,占地面积约3公顷,主要包括古城墙、天心阁主建筑、茶楼、凉亭、假山和游乐设施。
现扩建后的天心阁景区东起建湘路,南临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锷路,总面积8.82公顷。
天心阁因我国著名配音演员葛平(曾为蓝猫系列动画中蓝猫角色配音)每日到此练声而广为年轻人所知晓。
今日天心阁,已成为城南的一座新型公园。
内有摄影、饮食、茶点、副食和工艺品等旅游服务设施。
园内堆砌有假山、凉亭、鱼池,园内树木繁茂,花草众多。
每天有很多人到此练功、读书、游览、品茗。
图为天心阁景区大门(二)天心阁景区景点信息及现状天心阁景区中与抗日战争密切相关的景点有崇烈塔、崇烈门、崇烈亭、天心阁城楼和警世钟,这些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对象。
1.崇烈塔崇烈塔又名白塔,守望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
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由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的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雄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现崇烈塔建成已有69年,基本保存完好,虽然塔身受到了酸雨的侵蚀,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上面的石刻仍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周围有非新建设施。
景点就在通往售票处的路上,容易到达。
景点介绍设置很醒目,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但介绍得很到位。
平日游客数量多,崇烈塔是天心阁景区游客参馆率很高的景点,很多游客会在此驻足瞻仰,拍照留念。
作为一座烈士纪念塔,它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具有很大的爱国教育作用。
图为崇烈塔2.崇烈门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战中的阵亡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倡导捐建,牌楼采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牌楼上共有两副对联,居中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
”侧联为篆体所书:“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
”两联对抗战将士们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勇于战斗、勇于牺牲的精神给予高度的赞扬。
现崇烈门牌楼基本保存完好,周围种满了花草树木,有新建设施,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景点就在通往售票处的路上,容易到达。
景点介绍设置很醒目,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但介绍得很到位。
游客数量多,平日有很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每经此门都会在此仔细品读门上的对联、拍照留念。
缅怀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感受1946年抗战结束不久时,当时人们对战争带来危害的痛心。
图为崇烈门3.崇烈亭崇烈亭,又称国耻纪念亭。
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城中置火炮,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
1920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火炮,改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做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彩色,以唤起民众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
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同志亲笔题写。
现崇烈亭保存非常完好,有古朴典雅毫无衰旧之感,亭上对联“百战清胡尘精忠争日月辉光大节壮山河增色,四阿延楚望长剑指天狼落蒙神弦迓甲马来时”及蒋介石亲笔题词“崇烈亭”依然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亭中设施保存完好,景点容易到达许多周边市民会在亭中修葺纳凉。
游客数量多,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该景点。
该景点对崇烈亭设置的简介石碑不醒目,向大量游客介绍了该亭的历史信息,加之周围松柏环合,曲径通幽,可以让游客心旷神怡,静心了解这座具有历史又纪念抗战烈士的亭子,好好学习抗战的历史,缅怀抗战烈士。
4.天心阁楼阁天心阁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
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
乾隆十一年(1746年)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天心阁阁楼。
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天心阁这段古城墙被保留下来。
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被烧成焦土,天心阁楼被焚毁。
现天心阁为1983年,在明代城垣原址上仿造明清两朝城楼风格修建。
景点容易到达因为是近几十年来仿建的古建筑,楼阁保存非常完好,天心阁建筑坚固可靠而不失古朴韵味,毫无一些现代仿古建筑的俗气。
天心阁有新建景观和设施,在天心阁主楼阁左边的楼阁上,建设有4D电影放映厅。
简介就在楼阁台基上,设置很醒目。
天心阁有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
二、三楼为关于天心阁近现代历史的展厅,其中有很多是关于长沙抗战时期文夕大火的介绍。
展厅主要是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长沙抗战时期历史,展出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
大量图片配合文字挂在展厅四周,这些图片虽然多为黑白且年代久远,但弥为珍贵。
有的是作战时精彩一刻的抓拍,有的是古城被毁前的抢拍,有些残损模糊的图片经过高科技的修复后清晰可辨,这些图片真实客观地还原了那段历史,更好的给游客一次抗战历史的学习与洗礼。
游客数量一般多,天心阁城楼上平时游客数量为15个左右,并没有嘈杂拥挤之感,城楼展厅安静整洁,是个登楼观景,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的好地方。
天心阁城楼浮雕:周恩来俯察长沙文夕大火灾情城楼展厅中关于长沙抗战时期文夕大火的介绍抗日战争中国士兵在天心阁瓮城中待命(周围还有大量珍贵抗战历史照片)5.警世钟“文夕大火”警世钟位于天心阁景区西大门外的小公园内,为长沙市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建造的。
这座悲剧性雕塑强调的是“反映历史沧桑、留住城市记忆”。
文夕大火警世钟由两个巨大的断壁残垣造型和一个巨大的钟组成,断壁残垣造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壳为不平整的铸铜,其中一个悬挂警世钟,另一个断开在警世钟旁。
钟重达2.8吨,高达2.7米,离地面距离为1.4米,是断壁残垣的点睛部分。
警世钟保存非常完好,为新建景观,位于城市道路一旁,容易到达,简介设置醒目,为仅有文字的石碑,游客数量一般多。
2005年11月12日夜,警世钟首次撞响。
钟声,让人想起那场不该发生的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切肤之痛;钟声,让人想到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奋发图强。
(三)景区开放情况现景区门票32元。
优惠措施有:身高1.2米(不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入园;现役军人、武警官兵、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票入园;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凭学生证半价优惠;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人员半价优惠。
另外,签约团队免费提供导游及停车场地。
(四)景区平面图(五)景区未来规划先天心阁景区已逐渐启动扩建工程。
扩建后的天心公园东起建湘路,南临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锷路。
总规划面积8.82公顷,其中老公园用地2.8公顷,扩建部分6.02公顷,除西北角被百盛·天心华庭占用一角外,公园形状基本完整。
整个扩建部分目前基本为旧城区,大部分为居民住户用房,单位有都正街小学、丝绸进出口公司、长沙科技进修学院等。
拆迁总面积约105940平方米,拆迁房数为2354户,人口约8200人。
可见扩建部分由于拆迁面积大再加上有都正街小学等单位,如协调好拆迁再有效利用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则对加快本项目的实施有利。
规划总平面图四、实践结论天心阁景区中,有抗战历史有关的景点:崇烈门、崇烈塔、崇烈亭、楼阁、警世钟。
崇烈门、崇烈塔、崇烈亭为有七十年左右历史的老建筑景观,虽然受到了长沙酸雨的一些侵蚀,但都基本保存完好,一砖一瓦中都散发着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风韵。
崇烈门、崇烈塔、崇烈亭为对抗战中长沙会战的烈士所建的,是市民、游客缅怀烈士、了解历史的好地方。
极具亮点的地方就是,崇烈亭的亭上牌匾为蒋介石亲笔题写。
这三个景点设施完善,但都不是近些年修建的了,崇烈亭中的石桌石凳就比较陈旧。
这三个景点都位于景区大门通往天心阁楼阁入口的路上,容易到达。
这三个景点的简介都为仅有文字的石碑,除崇烈亭的一部分被灌木遮住了不明显之外,其他两个的简介都放置的很明显,游客可以很好地通过简介了解它们。
由于处于大道上,而且来参观它们不需要门票,所以来此游客数量多,单并不显拥挤纷乱。
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天心阁楼阁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天心阁老照片重建的,外观与被毁前的天心阁几乎一致。
建成有三十几年了,保存完好,略显古朴无浮华之感。
景点门票收费,容易到达。
对楼阁的简介为仅有文字的石碑,设施在楼阁台基处,十分明显。
景点有新建设施,很有4D电影放映厅等高端场馆。
天心阁内设多个展厅,展厅内四周有图文并茂的展示栏,展示着天心阁的历史,其中有很多关于抗战的历史,如抗战时期文夕大火烧毁包括天心阁在内的长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