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转杯纺纱技术的技术进展——转杯纺纱发展战略的探讨

盎7
嘲 6
、
一 . . √ r
. . -
姜s
蟾 4
啦
2
作 者简 介 :徐 惠君, 男, 1 9 4 0 年生, 现 任 全国新 型纺纱专业委 员 会副 主任, 主要从事转杯纺纱及其装 备的开发研 究。
抖
J 斗
- 一
J 斗
J 廿
J 廿
J 廿
廿
抖
晷
誊
蘩
-_
重
 ̄ - 1
蓍
e , i
§
詈
作者单位 :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图1 1 9 8 8 —2 0 0 9 年世界转杯纺总量 变化
3 2 l 纺织导报 C h i n a T e x t i l e L e a d e r - 2 0 1 3 N o . 7
A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S t r a t e g y 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
R o t o r . s p i n n i n g
- ,一
Ab s t r a c t :Th e a r t i c l e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h i s t o r y o f r o t o r - s p i n n i 1 1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a s we l l a s r e n ov a t i Ot i S i n p r o c e s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l d d e t f c i e n c i e s , a n d b a s e d O i l wh i c h, i t di s c u s s e d
国内外气流纺纱的发展及产品开发状况

截止2001年底,我国转杯纺已超过85万头,占环锭纺的2.43%,国际上为占环锭纺的4.78%(其中进口占20%,自排风式占70%,抽气式占30%)。
企业估计在600-700家以上。
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开发的原料和领域还很多,1.对棉而言,应用于针织品领域生产中细支转杯纺纱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据对上海三枪、宁波申洲、江苏AB等企业调查现均为国外订单,与涤混纺的订单比例还及少)。
由于受国产设备水平所限及价格因素和习惯的影响,因此国内应用需要有一过程,需要大力的宣传和推广,这是转杯纺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重点方向。
2.开发非棉纤维原料产品。
3.开发花色纱线产品。
4.应用到装饰和其他产业领域。
三、转杯纺纱的最终用途恰当地选配及改进棉纤维、人造纤维的性质,将有助于改进转杯纺的纺纱性能,在许多方面比环锭优异得多,从而使转杯纺纱逐步在一些领域里代替环锭纺纱成为可能,另外对原料加工处理的新技术亦大大提高了适应调整转杯纺的性能。
转杯纺纱最近一些新的最终用途发展如下:1、用转杯纱生产的各式牛仔布织物重量从340g/m2~410g/m2到475g/m2~540g/m2。
2、26s~30s纯棉或50/50涤/棉纱织成优质平纹织物。
3、用30s~40s纯棉或50/50涤/棉纱制成双面针织布。
4、穆斯林布:用50/50涤/棉混纺26s纱织成。
5、高级印花布:用35s~40s纯棉或50/50涤/棉混纺纱织成。
6、高密薄纱布:用35s~40s50/50涤/棉纱及纯棉纱织成。
7、100%纯棉单纱或绒纱织制起圈毛巾。
8、用100%纯棉绒作纬纱织制窄幅或宽幅灯芯绒。
9、工业用布:由于转杯纺纱具有很好的覆盖性,在后工序整经、浆纱、机织或会织等工序,断头停台少、生产效率高。
在2000年后,世界上转杯纺纱产量占市场上的比重将由28%上升到约50%,而美国转杯纺纱产量的比重由35%将增加到55%~60%,可想而知,21世纪转杯纺纱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纱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探讨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了近年来环锭纺纱新技术和新型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在纺纱方法、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器材与专件等方面的进展,展望了纺纱新技术在全流程连续化、短流程、节能降耗、提高纺纱速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梳并联、细纱自动接头、超大牵伸、节能集聚纺、多级气圈、双分梳转杯纺和离心纺等新技术,并给出了对未来纺纱技术的预期。
认为:加强纺纱理论研究是纺纱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多学科特别是信息学科与纺纱结合将为纺织行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螺旋式发展模式是纺纱新技术进步的特征。
关键词纺纱新技术;环锭纺;新型纺纱;智能化;短流程;节能纺纱活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而发展。
回顾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开松、梳理、牵伸和加捻四大原理,目前纺纱技术也基本没有完全突破这些原理,只是在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或者在细节方面有所丰富。
从动力驱动和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由于蒸汽机、电动机、变频技术和伺服电机等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和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当前的纺纱产业界,环锭纺仍占主导地位,而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型纺纱中的主力军。
环锭纺的发展出现了集聚纺、低扭矩纺、全聚纺、聚纤纺、赛络纺和数码纺等,而新型纺纱技术中出现了静电纺、转杯纺、摩擦纺、喷气涡流纺、自捻纺和离心纺等新方法。
本文分别就环锭纺纱与新型纺纱两种体系来分析近年来纺纱新技术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纺纱新技术的进展1.1环锭纺纱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迄今为止,环锭纺依然是纺纱技术应用的主体,其优点和不足均非常明显。
环锭纺的优势体现在成纱结构合理、适纺号数范围广等方面,尤其是在特细号纱领域。
其缺点是工序长、纺纱速度受限、卷装尺寸受限、用工相对较多。
以下从3方面阐述环锭纺新技术的发展。
1.1.1环锭纺的改良技术近年来,集聚纺、低扭矩纺(假捻纺)、柔洁纺、复合纺和数码纺等技术的涌现和应用,使环锭纺纱技术得以进步与改良,成纱质量得到提高与改善。
转杯纺纱机市场分析报告

转杯纺纱机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转杯纺纱机是一种重要的纺织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转杯纺纱机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现状、需求分析和竞争格局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以及为行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转杯纺纱机市场现状、转杯纺纱机市场需求分析和转杯纺纱机市场竞争格局三个部分。
第三部分为结论,包括市场发展趋势、建议与展望以及结论总结。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转杯纺纱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当前市场的现状、需求情况以及竞争格局。
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同时,本报告旨在为转杯纺纱机行业提供发展建议与展望,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整个转杯纺纱机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1.4 总结:本文对转杯纺纱机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从市场现状、需求分析到竞争格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转杯纺纱机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
针对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的分析发现,目前市场上转杯纺纱机的品牌和型号种类繁多,竞争非常激烈。
在需求分析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纺织工业的潜力释放,对转杯纺纱机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建议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确保与市场竞争对手的差距,同时加强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助力转杯纺纱机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正文2.1 转杯纺纱机市场现状转杯纺纱机市场现状:转杯纺纱机是一种用于细纱生产的设备,其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纱线的交错拉伸,使得纱线的牵伸性更好,纺纱效果更加均匀。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分析现状介绍转杯纺纱机是纺织行业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纺织原料(如棉花、毛纱等)转化为纱线。
本文将对转杯纺纱机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
市场规模转杯纺纱机市场规模庞大,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增长稳定。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转杯纺纱机市场规模已经超过X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趋势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转杯纺纱机的技术不断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纺织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转杯纺纱机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进行技术升级。
环保要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纺织行业也面临着减少排放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转杯纺纱机在节能、减排、降噪等方面的性能改进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环保要求的提高将推动市场向环保型转杯纺纱机发展。
中国市场的崛起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转杯纺纱机市场发展迅猛。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转杯纺纱机制造商也在不断壮大,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市场竞争格局转杯纺纱机市场竞争激烈,并且集中度较高。
市场上主要有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占据着较大份额,同时也有一些地区性制造商在本地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售后服务和价格等方面。
市场挑战转杯纺纱机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饱和度增加:转杯纺纱机市场进入发展饱和期,市场增长速度放缓。
2. 产品同质化:市场上存在大量同质化的转杯纺纱机产品,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3. 成本压力:转杯纺纱机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制造成本较高,面临着成本压力。
4. 新兴市场竞争:新兴市场的转杯纺纱机制造商进入市场造成竞争加剧,对传统制造商构成威胁。
市场前景和机遇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转杯纺纱机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1. 技术升级推动市场发展,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转杯纺纱机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2. 环保要求的提高将促进市场向环保型转杯纺纱机转型,满足市场需求。
转杯纺纱的发展与前景

转杯纺纱的发展与前景
D v lp n r s e t f o o pn igT c n lg e eo me t o p cso t r i nn e h oo y P R S
文 l 惠君 徐
国外 ( 主要 是欧 洲 ) 从 工业革 命后 , 纱逐步 进 入了 自 纺 工业化生 产。 1 纺纱技 术的进展 历程 。 表 是
1 7 一现在 90 1 7 一现在 90
1 8 一现在 90
高速环锭纺 转杯纺
喷气 ( 涡流 )纺
O5 . . ~0 1 2
O 2 . . -01 0 0 O 1 ~0 l . 5 . 0 0
下属企 业原捷 克Ei x le公司推 出了D 3 现 为B 4 8 半 自 t 30( D 4) 动转 杯纺 纱机 , 并将 自 排风 式改 为抽气式 , 国际上 自排风 使
应用技术 Ip技 hl 纱iT ng S ne o 纺 n oy i 术c ng
表 2 我国转杯纺纱设备数量的发展
1 6 芷 95
准和 市场要求的 转杯纱产品。
转杯纺纱诞生 5 头试验机 0 20 0 头样机 ( W2 C
7万 头 4 万 头 4
6 万 头 5
4 1 转杯纺纱的发展 要紧密结合品种和纱支 的开发 .
() 自动 抽气式 4全
号 转杯 纱, 上海淳 瑞E 4 0 T O 就是 此款产 品。 () 2 化纤及其 混纺 纱的开发 我 国化 纤发 展很快 , 化纤 和新 型化 纤原料 在 纺纱 原 短
料中的比例不断扩大。 因此要研究转杯纺的化纤产品开发,
特 别是 细旦化纤和 特种化 纤产品。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转杯纺纱机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为转杯纺纱机市场的市场分析报告。
转杯纺纱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机械,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制造业。
本报告旨在分析该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以及竞争状况,帮助读者了解转杯纺纱机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 市场规模转杯纺纱机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转杯纺纱机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转杯纺纱机市场的规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纺织品市场的需求、技术进步以及行业竞争等。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增长转杯纺纱机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转杯纺纱机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纺纱工艺更加智能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3.2 环保要求促进市场需求近年来,环保要求的提升成为转杯纺纱机市场的一大推动因素。
转杯纺纱机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优势,能够降低工艺中的能耗、水耗和废水排放。
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使得转杯纺纱机成为纺织企业更新替代的首选机型,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3 区域市场差异显著转杯纺纱机市场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亚洲地区是全球转杯纺纱机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亚洲地区纺织品制造业的发展迅猛,对转杯纺纱机的需求较高。
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4. 市场竞争状况转杯纺纱机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纺织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这些竞争者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5. 市场前景展望转杯纺纱机市场的前景看好。
随着全球纺织业的发展,对高效、环保的转杯纺纱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使得转杯纺纱机在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方面持续改善。
浅谈毛纺行业应用转杯纺纱技术

浅谈毛纺行业应用转杯纺纱技术在我国,对于毛转杯纺纱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被大量投产。
直到90年代初期,随着棉纺行业的兴起毛转杯纺产品逐渐增多,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尤其是现阶段,应用转杯纺纱技术的企业逐渐增多,因此怎样利用转杯纺纱技术进一步促进毛纺行业发展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1 毛转杯纺产品开发情况我国对转杯纺纱技术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了转杯纺纱技术的毛纺行业不仅质量合格,且经济效益较好。
一般来讲,毛转杯纺产品开发种类具体有以下四种:1.1 毛粘相混的纺纱这种纺纱是将下脚料与粘胶混合在一起,按照棉纺流程与相应的转杯纺纱机完成制作。
为做好这种纺纱设计,不同企业所应用的转杯纺纱机也不同,进而开发出不同的转杯纱,如五邑大学曾开发了毛60/粘40的转杯纱,而江苏某纺织厂则开发了毛55/粘45的混纺纱。
1.2 纯羊毛纱这主要是利用精梳落毛完成纯羊毛转杯纱设计,如某纺织厂先用精梳落毛制成一定条,然后再将其切断,并按照1∶1的比例完成再次制条,进而得出转杯纱。
1.3 纯羊绒纱众所周知,羊绒的质地较好,不仅轻滑且具有一定的柔性,由纯羊绒制成的产品十分受消费者喜爱。
为生产一定的纯羊绒纱,我国一些纺织厂加大了羊绒转杯纱开发力度,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如德州某纺织厂就进行了这样的研究,控制了羊绒精梳落绒密度与长度,由此得到的羊绒均匀性与手感度很好,更有效防止了掉毛或起球等问题的出现,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1.4 纯兔毛与混纺纱之所以重视纯兔毛与混纺纱设计,主要是由于我国是兔毛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兔毛在我国的利用率也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纺织企业进行了兔毛转杯纱开发试验,不仅有效提高了织物的整体性能,还丰富了兔毛种类与风格,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 转杯纺开发毛纺原料的适应性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2.1 转杯纺开发毛纺原料的适应性由于纺织厂的不同,所使用的纺织原料也就不同,可以形成的纱线也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毛纺原料纤维长度多在20~50mm之间,但短绒较多,约占20%,其中也夹杂着很多杂物,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毛下脚纤维数量,不能用毛纺精纺机等,只能用转杯纺完成纺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姜同学(青岛大学200 级纺织工程,山东青岛266071)摘要本文对转杯纺的机理,分梳辊、假捻盘、阻捻器等器件的发展以及纺杯纺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的转杯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转杯纺纱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转杯纺;原理;转杯纺产品;现状;发展方向加英文题目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principles of rotor spinning, development of spinning component such as opening roll, navel, etc.,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of rotor spinning. It also points out main problems of rotor spinn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outlooks the prospect and orientation of rotor spinning in the future.Keywords: rotor spinning, principle, products, research status, orientation应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作者简介:姜同学(1990.6----),男,本科在读,青岛大学2009级学生,学习纺织工程专业。
1.转杯纺纱技术的现状自由端纺纱技术在纺纱机理中不同于环锭纺纱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因其独特的纱线结构和用途,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
转杯纺技术是新型自由端纺纱技术中最成熟、发展最快的一种。
目前,转杯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设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并且仍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转杯纺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均有了迅速提高,同时,也大大拓宽了转杯纺的应用领域。
从1965年捷克制造第一台转杯纺纱机起,国际先进纺纱设备制造商不断创新,提高纺纱性能,目前进一步向高速、高产、大卷装、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转杯纺纱机有抽气式和自排风式两种,1967~1995年欧美发达国家抽气式型转杯纺纱机的转杯速度在7万~8万r/min,东欧、俄罗斯等国家自排风式转杯纺纱幻想曲的转杯转速在4.5万~7万r/min,纺纱号数达18.2tex。
上世纪70~80年代捷克的BD系列,德国Autocoro系列,瑞士M1/1、R1系列,英国887系列,日本BS、HS系列等先进转杯纺纱机开始出口我国。
目前国外先进的转杯纺纱机大都采用抽气式。
抽气式有利于高速,成纱质量优于自排风,转杯速度从3万r/min发展到15万r/min,但在9万r/min时,人工已不能接头,必须靠电子机械手接头才能完成。
另外,像德国、瑞士、意大利生产的转杯纺纱机都是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及变频调速技术,使转杯纺纱支数及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德国赐来福(Schlafhorst)公司研制的Autocoro系列(图1.1)以及瑞士立达(Rieter)公司研制的转杯纺纱机占据了世界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其中Autocoro 系列纺纱机占全世界转杯纺纱能力的46%,其他自动转杯纺纱机仅占9%,普通转杯纺占45%。
随着全自动转杯纺织机功能的完善,开发纯棉中细号纱和混纺纱是发展方向,国外转杯纺纱企业大部分已生产纯棉中高档和混纺针织、机织纱,转杯纺纱具有紧密纱线结构并且条干均匀、表面光洁、外观疵点少等优点,织成织物后可生产高档次服装。
图1.1 Autocoro480型转杯纺纱机目前在国际上整个纺纱规模中,转杯纺产品按长度来计,占到总纱量的25%,若按重量来计,转杯纱占到总纱量的40%左右。
跨入21世纪后,我国转杯纺纱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2001~2007年期间平均年增转杯纺纱10万~20万头,现已达到190万头以上。
我国转杯纺纱设备数量和转杯纱产量都已占据世界首位。
我国转杯纺纱走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设备技术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转杯纺纱设备技术相结合的道路。
设备规模从无到现在的190万头。
其中国产设备占了2/3以上,使用转杯纺纱工厂遍及29个省市的2000多家企业,成为我国纺纱工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转杯纺纱原理及发展转杯纺纱属自由端纺纱:纱条的一端被握持(引纱罗拉),另一端随加捻器(以同方向、同转速)绕握持点回转而加捻。
其核心部件包括转杯、喂给罗拉、分梳机构、假捻器和引纱机构等,它们组装在一个箱体内,称为纺纱器[5]。
转杯纺纱一般采用的工艺路线为:开清棉联合机→梳棉(双联梳棉机或普通梳棉机)→头道并条机→二道路并条机→自排风或抽气式转杯纺纱机[6]。
用Autocoro312纺纱机采用的工艺流程路线为:FA002型往复式抓棉机→FA103型双轴流开棉机→FA028型多仓混棉机→ZF109型三辊筒清棉机→TV425A型风机→FA151型除微尘机→ZFA177A型清梳联喂棉机→FA221B型梳棉机→HSD-96型并条机(头并)→DV2-AL型并条机(二并)→Autocoro312型转杯纺纱机[7]。
其纺纱的基本过程是:用高速回转的刺辊,将喂入条子开松成单纤维状,再借高速回转的纺纱杯产生负压,或利用外界抽气作用,把松懈的纤维经输棉花管道吸入纺纱杯,在纺纱杯离心力的作用下,紧贴纺纱杯最大内径处的凝聚槽内,凝聚成自由端的环行须条。
2.1 纺纱器根据转杯内负压的产生方式不同,纺纱器可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两种(图2.1)。
自排风式纺纱器,转杯底侧部开有若干排风孔,杯子高速回转时产生的离心效应使气体经这些排风孔排出,形成杯内负压。
因杯盖与杯口封闭,气流流动由输送管道补入。
为防止输送纤维在到达凝聚槽前直接冲向已被加捻的纱条上而形成过多的包缠纤维,在纤维出口处设置了隔离盘。
目前我国的自排风转杯速度在5万r/min 以下,这不仅导致产量低,同时限制了纺织厂可以取得经济效益的适纺线密度[8,9]。
自排风式转杯最高转速仅9万r/min~10万r/min 。
抽气式纺纱器转内的气体从杯口吸出,所以输送管道必须有一定长度伸入杯内并接近凝聚槽上的杯壁。
在抽气式转杯由于没有排气孔,从而也就没有排气孔短绒、杂技、灰尘的积聚,并由此引起转杯内负压的变化;抽气式转杯顶部的抽气使输纤通道出口纤维流中的部分尘、绒随同抽气带走,从而减少了转杯凝聚槽内尘、杂、短绒积聚的速率,因此抽气式的凝聚槽会比自排风式清洁(图2.2)。
抽气式转杯具有高速、低噪声、适应纺较低线密度纱等优于自排风式转杯的特点。
目前,抽气式转杯的转速可达13万r/min~15万r/min ,且其负压的变化可以通过抽气机转速的调节来实现,易于保证满足转纺纱负压的工艺要求[10]。
2.2 分梳辊分梳辊是将喂入半制品(纤维条)进行开松、梳理、排杂,使连续的纤维条尽量分离成平行伸直的单纤维状态,为后面的自由端纺纱做好前期准备,对成纱质量的优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现在国内外转杯纺纱机常用的分梳辊结构有锯齿辊和针辊两种。
在使用分梳辊时,纤维分离度会随分梳辊转速增加而增加,针辊比锯齿辊好,在低速条件下应用针辊,纤维分离度比锯齿辊好[5]。
使用锯齿辊时,图2.1 两种转杯图2.2 转杯时间与转杯积杂量与纺纱质量关系短绒率也会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用针辊短绒无显著变化。
在锯齿或针的加工过程中,齿或针的前角的选用原则是,既要分梳作用强,又要使纤维易脱离齿或针。
另外,对于锯齿辊,由于转速高速后,锯齿辊转速必相应提高,此时,梳齿对纤维的梳理力增大,适当减小前角可解决梳理与转移的矛盾。
针辊钢针的前角的变化较小,由于针辊的分梳作用强而缓和,适当减小前角,符合分梳与转移兼顾的原则[11]。
钢针与齿条的机械加工方法不一样,其磨损程度也一样,一般针辊比锯齿辊耐磨。
而且钢针磨损后,针尖仍保持一定的锋利度,对分梳能力影响小。
而齿条磨损后,往往出现齿尖变秃,严重时齿前面呈现凹痕而易勾挂纤维,影响分梳质量[11,12]。
但针辊损伤之后修复的难度很大。
徐惠君等[13]总结了锯齿式分梳辊的缺点设计了CF系列齿片式分梳辊,它具有齿片硬、光洁、重量轻、拆装方便等优点,用它纺纱质量优于传统锯齿式分梳辊,有利于推进自由端新型纺纱的发展。
另外在配置分梳辊速度应注意[14]:(1)分梳辊速度由纤维种类、原料含杂、纱的均匀度、强力、锯齿的新旧等因素决定;(2)增加分梳辊转速有利于分梳、排杂、转移,但容易造成纤维损伤和粉尘增加;(3)增加分梳辊转速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减少粗节、细节、棉结,但容易使纱的强力下降,伸长减少。
2.3 加捻喂入条子被分梳辊分解成单纤维后,由转杯内负压和气流的作用,在凝聚槽中形成环形纱尾,纤维环随转杯回转;当纱条从引纱管引出时,形成了以引纱为握持点、纤维环回转的自由端加捻。
捻度在引纱与转杯内的剥离点之间获得。
纱条经过假捻盘引入纱管时,在纱条的张力作用下,纱条紧贴在假捻盘表面进行回转。
由于假捻盘表面的摩擦力作用,纱条沿假捻盘表面滚动,产生绕自身轴回转而形成的假捻[5]。
影响假捻的主要元件就是假捻盘(图2.3),它对纺纱稳定性、杯内纱条捻度、纱线质量、生产效率等都有重要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纺纱时假捻盘上纱条与假捻盘表面发生摩擦,这一摩擦使纱条在假捻盘上发生滚动而产生假捻,使杯内自由纱条上捻度增加。
假捻盘摩擦系数、直径以及纱条对假捻盘的包围角增加,均有利于增大自由纱条上的假捻捻度[15]。
方宁[16],狄剑锋[17]等通过研究均证明了以上的结论。
汪军等[18]通过转杯纺杯内纱段捻度分布的研究得出假捻盘和剥离点之间这一区段的纱条捻度,为由转杯回转所加的真捻和由假捻盘所加的假捻之和。
并且所纺纱线线密度越大,其假捻捻度越大。
张宏伟,王善元等[19]利用手持式视频显微镜可以对转杯纱中的示踪纤维的三维空间位置作较准确的测量,发现了示踪纤维在转杯纱中也存在内外转移现象,得出捻度沿转杯纱径向分布的二次抛物线型分布规律。
巴塔等[20]对转杯纺自由纱段形态对其捻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转杯纺纱杯内自由纱段上捻度自假捻盘入口端向剥离点呈逐渐减少趋势,在靠近剥离点附近时,这种趋势加快。
由于转杯纱用于针织领域已比较普遍,因针织物要求手感柔软,因而可采用阻捻器以进一步降低转杯纱捻度[21],从而使杯内纱段获得强捻,而输出纱条具有正常捻度,从而提高了剥离点处的纱条强度和纤维间的联系力,使纱条顺利剥离,减少断头。
巴塔等[22]通过分析阻捻机理,建立了可衡量转杯纺纱阻捻器阻捻效果大小的任意曲面阻捻器阻捻系数的理论模型,得出纺纱工艺参数以及安装参数对阻捻系数大小均有一定影响的结论。
王善元等[23-25]建立了低捻情况下纺纱张力与断头率、阻捻元件和捻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同时提出了改善低捻转杯纱强度的措施,得出加装阻捻器,导致转杯纺过程中增加了杯内纱条段的捻度及其紧密度,转杯纱的结构形态、加捻效果和成纱强度都因此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