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精编版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抒发情感,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 。
爱情闺怨诗
描写男女情感和妇女心声,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欧阳修的《生查子》等。 表现爱情的甜蜜和相思之苦。
反映妇女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不满,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03
诗词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象征
通过运用具体形象或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 的概念、情感和主题。例如李白的《静夜 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月光这 个具体的形象来象征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抒发美好的情感
在诗词中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世界的感恩之情,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感受。
感伤之绪
抒发悲情
通过描写悲伤的场景、刻画痛苦的人物形象,表达对生命的无奈、对死亡的 恐惧以及对爱情的伤感等悲情。
表达孤独寂寞
通过描述孤独的生活状态、内心的寂寞与无助,抒发出一种感伤的情怀。
哲理之思
语言文字的锤炼与运用
炼字炼句
诗人通过精心锤炼字句,力求达 到传神生动的表现效果,使诗词 更加精炼优美。
语言风格
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作品增色 不少,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 、或凝重,使作品呈现出多样化 的风格特点。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夸张、对仗等,使诗词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同时 ,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丰富作 品的音韵和谐、韵律优美等方面 。
02
诗词的主题与内容
山水田园诗
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如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
然的《春晓》等。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
以景生情,情景交融,表现作 者的情感和感悟。
边塞战争诗
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如王昌龄 的《出塞》、高适的《燕歌行》等。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古诗赏析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古诗赏析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古诗赏析: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绪。
通过赏析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与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音韵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音韵美古代诗词在语言的编织上非常注重音韵的美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房屋连鳌凤,户庭含皓月”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韵味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诗词的音韵美。
这种美感不仅仅体现在诗句的读韵上,还延伸到了整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之中。
古代诗词的音韵美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引发情感的共鸣。
举例来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平仄押韵和音律协调,将景色描绘得更为瑰丽,引发读者对壮丽山河的向往之情。
二、意境美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深入描绘景色、性情、人物或历史情境,古人将自然界和人类的经历与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丰富而深刻的意境。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打破了人们对春天清晨宁静的传统印象,将春天的醒来描绘成一系列喧嚣的画面。
这种采用反差描绘的方式,使诗词更加丰富多样。
古代诗词的意境美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寄寓哲理和感悟。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和狩猎场景的描绘,表达饱含哲理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种意境美使得诗词不仅是一种形式优美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抒发。
三、语言美古代诗词的语言美是其精华所在。
通过对形象的精准描绘和对情感的微妙表达,古人能够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世事一场大梦几回寒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子,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表达,道出了人生短暂而珍贵的真理,引人深思。
诗歌鉴赏之结句妙处上课

课堂检测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 尾,有何妙处?
答
迁移运用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本诗以“何人不起故园情”做结尾, 有何妙处?
运用反问手法,加强思乡的感情,有 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 千曲而后晓声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课堂检测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 思的?
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 无尽情思的?
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手法), 寓情于景,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 挂帆远去,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 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 (景情) 这样的结尾情韵悠长,耐人寻味。(效果)
课堂检测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 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 (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诗 歌 鉴 赏
1
诗歌鉴赏之
诗句之妙
梦江南
温庭筠
例题引路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把天涯 之思投向无边无际的天际,以碧云摇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 心情的低沉。
总结思路
答题思路 (1)点明手法 (2)分析 (3)效果
鉴赏用词之妙

鉴赏用词之妙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一)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1、动词: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学生鉴赏: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古诗词鉴赏理由范文

古诗词鉴赏理由范文
1.古诗词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感受到诗人
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拓宽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
2.古诗词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和推崇,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欣赏古诗词可以领略其优雅的韵律、精湛的格律以及丰富的意象,培养自
己的审美修养。
3.古诗词并非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古诗词讲究用意深远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夸张、对仗等手法,
表达唯美的情感和含蓄的意境。
欣赏古诗词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5.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韵味,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感受到汉字
的音韵之美,增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欣赏古诗词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同时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所以理由充分,我们应当多多
欣赏古诗词。
诗歌鉴赏字的妙处

诗歌鉴赏字的妙处
1.动词:动词的运用可以让诗歌更加生动,具有动态美。
比如“移情于
物,化静为动,使诗词具有动态美”。
2.形容词:形容词的运用可以让诗歌更生动,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突
出物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3.数词:数词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达到夸
张渲染的效果。
比如“夸张渲染,表情达意”。
4.叠词: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韵律感,加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比如“增
强韵律感,加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5.拟声词:拟声词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
之感。
比如“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5、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常见意境表述
壮美
优美 凄美
诗歌鉴赏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2 分)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主旨解读 妙处赏析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赏析角度
分析修辞、表现手法、 句式特点、奇字运用、 营造意境、抒发感情、 蕴含哲理偶、夸张、 双关、用典
常见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借古讽今、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