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贾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贾生 优秀课件[优质ppt]

贾生 优秀课件[优质ppt]
R·七年级语文下册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 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 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祖辈 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 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 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 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 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主旨探究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 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畅想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 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 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 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 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徒然之谓。虽 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 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 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可谓举重而若轻。
徒然
可怜夜半虚前席,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 席,靠近贾谊,以便 更好地倾听。
不问苍生问鬼神。
指百姓。
大意: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
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 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 提国事民生。
品诗句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 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 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 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 遗贤”的程度。

专题23《贾生》课件(共27张ppt)

专题23《贾生》课件(共27张ppt)

诗歌鉴赏
总结: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 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思考探究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谈谈你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 前两句诗,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
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 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 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 能超群不凡。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 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 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 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
读准字音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把握节奏 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之举,批评晚唐统治者不思进取,
寻欢作乐隔。江犹唱后庭花
2、《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3、 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
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的句子是“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专题23 贾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却,话巴山夜雨时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都是李商隐只是的近诗黄,昏今天我们将学习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贾生 (共33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贾生 (共33张PPT)

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唐朝后期皇 帝昏庸,宦官当权,当政者不问民 生疾苦,却沉迷于求仙问道、寻求 长生不老。
李商隐24岁就中了进士,但却因 为结姻而卷入“牛李党争”(唐朝后期的两 个官僚集团的斗争),而屡受排挤,乃至一 生困顿不得志, 45岁就病死异乡。
质疑补充
目标任务4
4、背诵诗歌,分析考点!
指百姓。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坐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
听。
诗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 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 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问无关轻重的 鬼神之事。
目标任务2
2、了解诗歌是怎样写 的?学习欲抑先扬的写作 手法。
汉文帝: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
2016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激趣导入——对 诗!
腹气 有自 诗 华。 书
名句收集展示!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无题》其一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
——《无题》其二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李商隐 ——《夜雨寄北》
课外古诗词诵读


(唐)李商隐
质疑补充
即贾谊(前200-前168),
贾生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 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
汉代长安城中未 央宫前殿的正室。
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
李商隐 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才华,这里指贾 谊的政治才能。
宣室求贤访逐臣,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
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惜。
徒然。
可怜夜半虚前席,

《贾生》完美版PPT课件

《贾生》完美版PPT课件

北宋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 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艺术特色方面,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通过讽刺文 帝来讽刺当今圣上的昏庸。此诗立意精警,咏史、 议论、抒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史记。屈原贾生列 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 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美贾谊,讽刺文帝,作成一首 咏史之作。诗人又寓意其中,慨叹时政,借古讽今, “在咏史的基调上又添上政治议论色彩”。同时诗 人自己又是羁旅他乡,怀才不遇,以贾生自况,感 伤自己,添加了一定得抒情成份。
欲抑先 扬
李商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 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 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 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 谊的才能超群不凡。“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 上启下。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似 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 生才调更无伦”。接下来笔锋一转,引出下句:“ 不问苍生问鬼神。”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 、“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 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 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 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古诗《贾生》优秀课件

古诗《贾生》优秀课件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 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 批评之情。
2022/1/16
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借贾生故事的短诗,指出封建统治 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 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 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 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求”(寻求),“访”(咨询),仿佛热烈 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 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在赞扬他求 贤若渴。
2022/1/16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一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 级,节节上扬。
2022/1/16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2022/1/16
2022/1/16
总结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 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 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 慨。
2022/1/16
课外拓展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022/1/16
thanks
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 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 ,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022/1/16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 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 是贬?

《贾生》PPT课件

《贾生》PPT课件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人。其 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 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 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 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 寄北》《登乐游原》《无题》 《锦瑟》等。
检查预习
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 深沉,极具抑扬吞吐之妙。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 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 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也是在 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贾生
李商隐
序言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 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 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 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 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 伤。
"Jia Sheng" is an epic poem written by the poet Li Shangyin in the Tang Dynasty that borrows the past and satirizes the present. The focus is not on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 but on pointing out that feudal rulers cannot really value talents to make them play a role in politics. The poem selects the plot of Emperor Wen’s propaganda room summoned Jia Yi and talked about it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t is written that Emperor Wen could not know the sages and appoint the sages; “Don’t ask the common people to ask the ghosts and gods” exposes the late Tang emperor taking medicine and seeking immortality, which is ridiculous in political affairs and disregarding the mediocr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livelihood. . This poem is full of irony, profound and powerful. In sympathy for Jia Yi's unrecognized talent, the author himself is politically excluded, and his ambitions are difficult to gain.

贾生—优质课ppt课件

贾生—优质课ppt课件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 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 牧合称“小李杜”。早年首令狐楚 赏识,器重,837年,进士及第,成 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 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45岁郁 郁而终,他最好的朋友崔珏在《哭 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 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代表作:《无题》、《夜雨 寄北》等
有何区别?(可从思想感情,写作 泽东的观点?
手法等方面比较)
思考 李隐和贾谊有何相似之处?
译一译
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意思
[参考译文] 汉文帝求贤若渴,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
不问百姓生计,只问起鬼神之事。
说一说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语?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求仙问道、不顾苍 生疾苦的惋惜、批判之情。 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品一品
本诗在写法上有何妙处?
全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两句一“求”一“访”,写出了汉文帝求贤的诚意,接着围绕 “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笔锋一转,用“可怜” 指出汉文帝“求贤” 的本质:“不问苍生问求神”。前后形成 强烈对比,机具讽刺、贬抑意味。
诗歌主旨 本诗先扬后抑,议论精警,托古(汉代贾谊 的遭遇)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 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 不遇的感慨。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人, 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 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 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 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 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往往把贾谊与 屈原并称为“屈贾”。 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贾 生 》 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贾  生 》 课件PPT
不问/苍生/问鬼神。
精读细研
指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ຫໍສະໝຸດ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 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无人能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贬谪的大臣,贾谊的政治 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精读细研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从正面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 谊。一“求”一“访”,写出了汉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 恳,尤其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
欲抑先扬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托古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 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 遇的感慨。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李商隐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 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 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看似开明,实则 昏聩无能。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 音、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 可怜”一词的回应。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 “夜半前席”,竟不是为了询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 鬼神”的本原问题。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
1.“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借
贾生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李 商 隐 ( 约 813— 约 858 ) ,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其诗构 思新奇、风格秾丽。著有《李义山 诗集》。
知识备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 狯之处。
11
第三句:
“夜半前席”——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
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 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16
3、用词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可怜”一词,貌似轻描淡写,却更为含蕴,
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 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虚” ,空自、徒然 之意。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 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 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 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 是一泻无余。
代表作 文论《过秦论》《治安策》 赋 《鵩鸟赋》《吊屈原赋》
4
生平
5
6
7
写作背景简介
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 题材。这里,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 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别有新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 (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 状。至半夜,文帝前席。即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李商隐在《异俗》中说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 个大炉子产生万物(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于鬼神的 观点)。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 诗却不同于此。
2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 庭筠齐名,世称“温李”。
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 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 言情诗成就极高。
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 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 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3
贾生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13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
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 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 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 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 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 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 感慨深沉。
14
写作特点:
1、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
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9
首句次句中出现的人物 汉文帝: 求贤 访逐臣 (明君) 贾 谊: 逐臣 才调无伦 (能臣)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 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 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 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可怜”——可惜 ①是为末句之警策预留地步; ②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
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 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空自、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 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
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
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
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
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
生的推服器重。
10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两句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
李商隐(唐)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骆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
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 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 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
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 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 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 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 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是年三十三岁。
12
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 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 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 什么啊!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 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 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 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 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 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 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 步显示出来。
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崇佛信道, 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 苦,而更难礼贤下士。诗人怜贾谊也 正是自怜。
15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 状描绘得维妙维肖,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 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 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 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 梯升到了最高处。
8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
贾生
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 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
宣室求贤访逐臣,但不却得遭志谗。被贬,一生抑郁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
贾生才调更无伦。正室。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
可怜夜半虚前席,他调召:还才,华问 气事 格于 。宣室。才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
不问苍生问鬼神。 生:百姓。问鬼神:事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