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二首

合集下载

李商隐最经典的10首诗

李商隐最经典的10首诗

李商隐最经典的10首诗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简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无题》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七言爱情诗。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整体氛围绵缈深沉而不晦涩,语言华丽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全诗从头至尾都充满了痛苦、失望,但又缠绵、执着的情感。

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相互衔接,纵向地展现出这种情感的心理过程。

这首诗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深处的绵邈深情,情感联绵往复,细微精深,令人感动。

2、锦瑟李商隐〔唐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代赠二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商隐《代赠二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代赠二首李商隐(唐代)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注释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

丁香结:丁香花花骨朵的含苞欲放状,这里暗喻愁思。

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纵使。

眉黛(dài):黛眉。

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创作背景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

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鉴赏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

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

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

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

“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

“休”作“停止”、“罢休”之意。

“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

但又欲望还休。

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

“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

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

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

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

“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

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李商隐诗二首

李商隐诗二首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考点二
赏析比兴、用典等表现手法
理解诗中的惆怅情绪
一、小背景链接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 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也就是在这一年, 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
的最后的辉煌。


二、主旨领悟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 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作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
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的你。
“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也许是你一 生最大的悲剧,纵使一生从未放弃过为仕途的求索奔波, 却早已注定是个落寞的收场。你不能像李太白花间一壶酒
舞得影凌乱,也不能像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你的性格使得你只能留在现世中漂泊无依,上下求
索。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这和人世间一切美
首联: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 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翻译: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 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 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 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 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 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 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 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 可供读者品尝!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 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 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 源于古老的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 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 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 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 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李商隐诗二首

李商隐诗二首
也不敢在诗中直言明说,怕因此而再罹灾祸。而是采取“无 题”诗的形式,以比兴、象征、暗喻等手法婉转表达。这首
《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句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
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 小李杜 ”,与 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 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 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
• “诗家总爱西昆 好,独恨无人作 郑笺”
人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 句好,可惜他的诗句过 于晦涩,恨只恨没有人 作出正确的注解。西昆: 宋朝标榜学习李商隐的 流派。郑笺:汉代郑笺 作《毛诗笺》,这里泛 指对古书的笺注。
•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 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 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 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 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 贯得 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 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马嵬 ( 其二 )
756 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 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 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 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 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 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 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 去。马嵬一诗便是借这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诗。

李商隐诗二首

李商隐诗二首

赏析
品味
昨夜,天上闪烁着星辰, 地上微风阵阵,在画楼之西, 桂堂之东,咱们二人会面。 (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一样的 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 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一样灵异, 每时每刻都是相通的 (写现在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1、
•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 尽管自己身上没有彩凤一样的双 翼,能随时飞到你身边,但彼此 的心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每时 每刻都是相通的。形象写出情人 间心心相印,甜蜜与痛苦交织的 爱情。

• • • •
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 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 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 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 表达手法: 借古讽今 欲抑先扬
概括本诗内容
本诗主要写诗人回忆与意中人相 会的欢乐情景,可是时光却很短暂, 听到鼓声又要上官场从而感叹自己在 官场上的奔波、身世的飘浮不定,身 不由己以及对爱情叐间隑的惆怅。
艺术欣赏 赏 析
昨夜——现在——最初相识—— 此时
回忆昨夜(虚)——现在(实)— —回忆最初相识(虚)——此时 (实) 特点:情景叙写上常打破时空 次序,虚实结合。
练习
一、填空
义山 玉溪生 1. 李商隐,字__,号___,著有__ 《李义山诗集》 唐 _____与__朝诗人___合称_ 杜牧 ____。 “小李杜” 心有灵犀一点通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 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 4.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 春蚕一直到死,才能把丝吏尽;蜡烛 一直到燃尽成灰,烛泪才流干。
拓展
贾 生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有感二首?其一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有感二首?其二丹陛犹敷奏,彤庭?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李商隐《有感二首》注释、九服:古人设想中的九层行政区域。

三灵:日、月、星。

叶:合。

睿图:帝王的英明谋略。

2、本初:袁绍的字。

屈牦: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征和二年为丞相。

次年,宦官郭穰告发他指使巫者诅咒武帝,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欲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妻、子果首。

屈牦诛:指因宦官的指控而以谋反罪被诛。

3、有甚:有过于。

4、何成奏云物:奏云物:记载祥瑞灾异。

借指李训使人谎称石榴树夜降甘露事。

5、证逮符书密:证逮,指逮捕与案情有牵连的人。

符书:逮捕的官文书。

辞连:供词牵连。

6、尊汉相:汉成帝时丞相王商身材高大,容貌过人。

匈奴单于来朝,见商颇畏惧。

7、鬼?(lù):登记死人的名册。

朝部:朝班。

上都:指长安。

至德元载号长安为上都。

8、堪恸(tòng)哭:洪炉:指天地。

9、敷奏:陈述奏进。

?(xū):忽。

0、临危对卢植:《后汉书?何进传》载,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后,宦官张让、段?等劫太后、少帝从复道逃往北宫。

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指斥段?罪恶,?等惧,乃释太后。

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黄河渡口,在洛阳北),卢植连夜追至河边,王允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斩数人,馀皆投河死。

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还宫。

这里以卢植比令狐楚。

、御仗:皇帝的仪仗。

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

殿:一作“队”。

凶徒:指宦官。

凶,原作兵。

剧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战还要厉害。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2.《马嵬(其二)》颔联、颈联、尾联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完成下列表格,体会并总结对比的作用。
探究:
顺序
对失去安稳的宫廷生活的惋
颔联
活作对比
惜,感叹逃难生活的艰苦
“此日”的狼狈与“当 引人思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 颈联
时七夕”的恩爱作对比 因
顺序
对比内容
作用
皇帝保不住自己的 以反问点出主旨,启发世人记取唐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 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文 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 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 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 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 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 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 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墨弄风流李商隐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 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 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月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 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笔者 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 尚;蝉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暗合作者的身 世。
颔联两句写蝉鸣到五更天亮时,已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 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扩大了诗的内容。
尾联用拟人手法写蝉。“君”与“我”对举,蝉的“难 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这个与 蝉的命运相似的“薄宦”,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 归之念。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作品原文马嵬二首⑴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⑶。

君王若道能倾国⑷,玉辇何由过马嵬⑸。

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⑹,他生未卜此生休⑺。

空闻虎旅传宵柝⑻,无复鸡人报晓筹⑼。

此日六军同驻马⑽,当时七夕笑牵牛⑾。

如何四纪为天子⑿,不及卢家有莫愁⒀。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 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 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 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 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 “锦瑟”,但并非“咏物诗”, 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 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 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 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 一是。
《马嵬(其二)》
一、诗文解析
1.原文欣赏
马 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背景介绍
(1)相关历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 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 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 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 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 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 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 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 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 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 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2.典故注解
A.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 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B.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 因水灾让位给治水有功的鳖灵丞相,自己隐居山 中,不久有谣言说他趁鳖灵在外治水和鳖灵的妻 子私通,因羞愧才让位给鳖灵的。杜宇有口难辩, 悒郁愁闷而死,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口中流出鲜血。
他生未卜——此生休
闻军旅传柝——无鸡人报晓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 牛 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悲剧之因 马嵬事变前后 唐为杨招魂
沉迷情色
荒废朝政 祸及自身
二、课文探究
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答: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 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 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 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 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 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 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 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 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 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 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 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 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 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 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4.结构分析
《锦瑟》大约作于858年,这 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 居,不久病故,终年46岁。此诗 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回忆往事。借 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因 此此诗极耐人寻味……
小பைடு நூலகம்
诗歌内容:
结: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此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表现何在?
答:讽意至深:否定神仙怪 诞、生命轮回说;对比唐玄宗今 昔境遇;结尾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至细:倒叙方法; 委婉措辞 “空闻”、“徒闻”、“如何” 等;立意含蓄:对比手法点明主 旨。
三、课后作业
1.课外练笔作文:结合李商隐的 诗歌名句,以“我所知道的李商 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A.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C.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E.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见!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 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3.诗文赏析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 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钗,并坚订他生之约 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 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 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 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 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 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小 结:
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二、课后探究
1.思考题:《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一种情境,一种 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2.赏析李商隐的其他诗作,试着从中体会他的创作 特色。如: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爱情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热恋的感觉如蝴蝶般轻松 “望帝春心”句说恋情的夭折与爱心的不死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夜晚的痛苦。 “蓝田日暖”句说白天的惆怅。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6.艺术特色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溪 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 度评价。 A.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 柱”等,语语清空如话,却使人可以想像出那音调的凄 婉悲怨来。 B.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 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 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 气。 C.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可以使人 品味无穷。
C.珠月交辉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在月明海静之 时,蚌就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之光华,才 显得分外晶莹。 D.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E.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 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3.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 号玉奚生,河南人.年轻时以文才受令狐楚 赏识,推荐中进士,但他却娶令狐楚政敌王 茂元之女。令狐楚之子后当了宰相,李商 隐从此被压抑得抬不起头。因此其诗忧郁 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 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 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 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 镶嵌典故,意境朦胧。今存诗600多首, 有《李义山诗集》。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 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 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A.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B.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C.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人 生 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人生如梦(美) “望帝春心”句说人生如寄(短)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人生如泪(悲) “蓝田日暖”句说人生如烟(幻)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不 复鸡人报晓筹。
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 “宵柝”,即未闻“宵柝”; “无复”、“报晓”,即不用 “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 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 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 七夕笑牵牛。
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 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 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 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 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 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 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 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 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 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 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 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 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用瑟 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 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 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 起,如“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 人锦旁”(杜甫《曲江对酒》),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 丘”(鲁迅《悼丁君》)。
唐 李 商 隐
《 李 商 隐 诗 二 首 》
《 锦 瑟 》
1.诗文解析
(1)原文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诗文分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 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 言难尽,感慨万千。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 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 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 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 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 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 亡之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