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与国别经济》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1

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同国家的经济体系,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视野,培养学生分析大国行为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期望学生能够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目标2: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一体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不同经济体的发展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的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影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影响,以及未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典型一体化组织为讲课重点,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分析和解释国家相关经济行为。

教学中将同时采用教师授课和学生讨论两种形式。将以小组辩论形式探讨是否应加入某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带来的影响。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1章国际经济现状

第一节国际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宏观状况

第二节各国经济体系

不同性质的国家经济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经济体的发展特征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

第2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起源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规则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区域经济理论起源、代表人物、理论阐述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类型和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

第3章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

第一节国际区域经济组织

世界典型区域经济组织数量、主要形式、政策体系

第二节欧盟

欧盟概况

欧盟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概况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

第三节其他

其他经济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考核要求:运用

第4章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

第一节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组织

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的进程,各组织的性质

第二节我国在区域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影响

我国在区域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加入区域经济组织为我国带来的经济、政治影响

第三节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在区域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影响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

复习思考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如何解决“面条碗效应”。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论文

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论文占比:80%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张永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格致出版社,2010.

[2]张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3]陈建军.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执笔人:刘宏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