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XXX版

合集下载

政治生活第二课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导学案

政治生活第二课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导学案

第二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识记:民主选举的方式及优缺点;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和掌握民主选举及民主决策的意义。

3. 分析:通过学习,提高主人翁意识,分析有关政治生活问题。

重难点1.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规则,评价、比较其利弊;2.比较民主决策的方式。

课前预习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①含义:②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①含义:②优缺点:2. 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3. 公民怎样行使选举权利(1)(2)(3)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间接方式(2)直接方式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课堂探究1. 某县一中学生坐公共汽车回家,几位农村妇女正在议论着村里换届选举的事情。

其中一位兴致勃勃地说:××为拉选票给俺家送来一只不锈钢盆”,另一个哈哈大笑道:“俺家不光是不锈钢盆,还有不锈钢锅呢,全是咱们村那几个想当官的老爷们比着送的,管他选谁不选谁呢,先收下再说。

”你一言我一语,分明是“三个女人一台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作为一名选民,应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2. 2010年5月26日,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自2009年9月以来,中央组织部连续召开多次《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座谈会,专门听取了来自地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从开始就邀请专家参与,起草过程中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凝聚各界共识,要坚持公开透明,广泛听取各方面对人才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水平,确保编制出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规划纲要。

(1)材料反映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途径?(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积极意义?走出误区1.等额选举当选者是事先“内定”。

高二政治必修2第2课第1课时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高二政治必修2第2课第1课时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2.1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微课教学设计
难点:区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教学内容:
一、考点展示
1.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二、精讲考点
1.比较四种选举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三、易错辨析
1.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优越。

2.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

3.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参与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专家学者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5.在我国,县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6.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地区。

7. 我国人民享有重大事务决策权。

(完整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

(完整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

必修二政治生活: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民主选举1、区分民主选举方式注:选举权与民主选举的权利不同: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利机关代表的权利;民主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其它选举的权利,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干部等。

2、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确定的依据(1)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为什么: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么做: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②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1、方式(1)间接决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直接决策:制度进行分析论证息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示公民享有对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社会听证制度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2、意义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科学的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决策:
搬家吧,我 们要建广场
不科学决策
我不想失 去家园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决策: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漫画A和漫画B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漫画A和漫画B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也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决策观点。 也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决策观点。 观点二
C

2,5都属于间接选举 , 都属于间接选举
课堂巩固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这因为(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这因为( )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B、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 众的民主素养不高 C、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特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 别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提高 D、乡镇级的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 、乡镇级的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 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一)几种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 2、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 先由选民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 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专家咨询制度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 合的选举方式,对这一选举方式理解 正确的是 ①居委会,村委会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B ②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间接选举 ③市级人大代表及政府组成人员选举实 行间接 ④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 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 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 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比1到4比1。 有人将此形象地称为“四个农民 等于一个城里人”。新修改的选 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 比1。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 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 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 分配。
• 3、广东27.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 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 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 c • 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 • 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 • 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每一名全国人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 例经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 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3选举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 1 2 3 B.1 2 4 C.2 3 4 D.1 3 4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全国18.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 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 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 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 A 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 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课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学生对各种民主选举的优缺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易混淆;民主决策 和民主监督的方式的判断容易出错。
精选ppt
5
• 通过“基础巩固”,夯实“民主选 举的方式(优缺点)、影响因素”
等基础知识;
• 通过“重难点突破”,感悟-透析应用选举方式的选择;
• 通过“体验高考”,明确考向、拓 展思维,提高解读有效信息和调用
知识分析问题的精能选ppt 力。
精选ppt
11
• (2014·全国大纲卷)在最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市开展 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 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 314名 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 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
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
环节三:应用提高
[2014·云南统考]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某市
政府举行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
同的学术研究领域,围绕城市形象定位、策划包装,
城区的规划与建设,特色旅游产业及产品的建设与
开发,城市宣传品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为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操作建
议及发展良策。
6
1.四种选举方式含义及优缺点、适用范 围
【 参照讲义P69 命题点1】
2.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3.为什么珍惜选举权利
※4、怎么正确行使精选选ppt举权利
7
环节一:时政感悟
判断下列体现哪种选举方式,说明其优缺点。
1.2014年10月牟平区宁海街道居民投票选举居委会
主任。
直接选举
2.某镇在正式选举镇长前,以竞选的方式对镇长候

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课件

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课件
民主选举
----投出理性一票
候选人竞职演说
选民投票
1
选举结果揭晓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一)选举方式的比较
1.从选民的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法》第二条: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 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 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 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 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 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 民直接选举。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决策机 关角度
多 方 种 式
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 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 策的科学性。
差额选举、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 差额选举
资料: 2008年俄罗斯 大选,中央选举委员会主 席弗拉基米尔· 丘罗夫宣布, 在对100%的选票进行统计 后,德米特里· 梅德韦杰夫 在总统选举中以70.28%票 获胜,击败另外三名总统 候选人,成为俄罗斯新一任 总统 丘罗夫说,本次大选 共有7474.9756万名选民投 票,大选的投票率达到 69.78%。
优点 直接地反映民意;调动 公民的积极性;加强选 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缺点 人数众多时,它的组织 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相当 大的难度,且成本较高 适用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 范围 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 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一)选举方式的比较
1.从选民的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 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选举法》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 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由选 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 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 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 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 分之一。

第二课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第二课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第二课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导学案【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与局限性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其内容、方式、依据和意义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1)从选民的角度分成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含义优点局限性适用范围(2)从候选人的角度,分成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公民作为选民,为什么必须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2、公民应当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2、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1)公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2)〖评价〗一方面,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间接参与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这种决策方式也可能存在缺陷:选民通过代表来表达意愿,有可能出现对选民意愿的片面反映甚至是扭曲。

为此,国家为公民开辟了许多直接参与决策的渠道。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的。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①②(2)从公民的角度看:【课内探究案】探究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起草的。

制定这个条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

2010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第二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搬家吧,我 们要建广场
•我不想失 去家园
•不科学决策

•我国公民有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公民参与民
主选举,实际上是间接参与决策。
•公民•民主选举产 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 决 策生
•〖典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 人大代表 决策 。
•一方面,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间接参与决策,这是使各 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这种决策方式也可能存在缺陷:选民通过 代表来表达意愿,有可能出现对选民意愿的片面反映甚 至是扭曲•。为此,国家为公民开辟了许多直接参与决策的渠道。
❖ 因而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 方式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从态度上讲: 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 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 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从能力上讲: 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 一票。
•专家咨询制度
• 根据专家反复研究论 证,“鸟巢”原设计方案中 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 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 构的优化,大大减少用钢 量。
• 专业性、技术性

•重大事项 •公示制度
• 村务公开
• 地铁设计 • 公示制度
• 重大事项 • 新闻发布制度

•我国首次国家级价格听证会—— 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听 证会

• 从价格到立法、从农民利益
到社区建设,各类听证会的举行 已让人习以为常。政府在决策过 程中,越来越多地听取利益相关 人的意见。“和我的利益相关我 就有发言权”,这个观念已经深 入人心。

•模拟听证会的步骤:
•确定听证会 主题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 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
•听证会主持人 总结
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判断:这是哪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
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
积极性受到影响 ------
•等额选举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 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差额选举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
•内容: •1.激情诵读,注意勾画重点知识。 •2.牢固记忆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3.找出导学案上的疑难题目,确定讨论重点。 •要求: • 激情诵读,迅速,动手、动口、动脑。 •目标: • 扎实,激情,高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老师帮忙

•1•直接选举
•2•等额选举
•选民
•正式候选人1人 •应选人1人
•◎有助于广泛集中民智 •◎有利于提高参与热情和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决策机关角 度
•公民角 度

•小结
•民 主选 举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选民)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候选人)
•选举方式 的选择
•3.选举方式选择的制约因素
•4.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差额选举

•间接选举
•直 接选 举产 生
•全国人大 •代表
•山东省人大 •代表
•济宁市人大 •代表
•曲阜市人大代 •表
•石门山镇 •朱黄庄村 •选区

选举方式确定的依据
❖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 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C

•①物质生活条件 ②国家性质
•③选民文化水平 ④候选人的结构构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C)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⑤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 决策XXX版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 活?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
1.识记并理解四种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 主决策的渠道。
2.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理解公民 参与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珍惜自己 的选举权利
•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如 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小 结
• 社情民意反映制 度
• 专家咨询制度 • 重大事项社会公
示制度 • 社会听证制度
• 人民当家作 主


式•
民主决策 •
意• 义
决策者:民主、 民情、民意、民 智、民力
• 作出最佳的选择
• 公民:理解、落
实、能力、责任

•选民 •选民代表 •正式候选人5人 •应选人1人
•3•间接选举
•4•差额选举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含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
义 被选举人的方式
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 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优 点
•直接地反映民意;调动 公民的积极性;加强选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适 合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
•意义: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 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 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 社会事务。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 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图中A是精英决策—自上而下的决策,B是民主决策—自 下而上的决策。通过对比,试对精英决策做出评价:有什 么长处?有什么不足?
• 3.运用生活实例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 的因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 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 责任感。

自主学习总结(5分钟)
❖ 1.我国各种选举方式及优缺点 ❖ 2. 我国的选举方式及影响因素 ❖ 3. 公民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 4.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与方式 ❖ 5.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知识延伸:关于选举成本
❖据统计,(直接选举)举行一次全 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选举,至少需 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 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 级人大选举,至少需要533万人的 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 。而实际支出要远远高于这些。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 •指候选人名额与应 •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

•3.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 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同 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 •A)
•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B.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 •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造成恶性竞争 •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 稳定
能直接地反映民意;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 性;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加强选民与当选者 的联系------ •直接选举
人数众多时,它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有 相当大的难度,且成本较高 ;分散性不利于 集中------ •直接选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 ,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间接选举
义 选名额相等的一种选 名额的一种选举

举 •候选人名额与应选
•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
点 名额相等
名额
优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
点 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
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 限 性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 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 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 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
子邮件、新闻 媒体
• 民意是正确决 策最
咨询
• 论证会、座谈会• 重• 要专的业信知息资 源识
• 拓宽民意反 映
• 渠道
• 提高决策的 科学性
重大事 项社会
• 公示(板、 报、网络等)
公示
• 知情 权
• 提高决策的 透明度和公众 的参与度
社会听 证制度
• 听证 会
• 决策机关 的不足

• 决策利 民
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缺 •人数众多时,它的组织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 点 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相当 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
大的难度,且成本较高 的表达
适用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 范围 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
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举

? 在干部考察中由“公示制”改为“ 预告制”。(公示制是在拟任人选经过组织考察并确定
了拟任职务之后,再向社会公布;预告制是考察对象在 组织考察前就向社会公布,并且将考察的各个进程都提
前预告,以便征求群众意见。)这有利于( •C )
•A.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D.加强党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

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 主决策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