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 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概述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在不同软件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使用和实现,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二、术语定义1. COM接口:指由COM组件提供的一组方法和属性,用于与其他COM组件进行通信和交互。
2. COM组件:指实现了COM接口的软件组件,可以是动态链接库(DLL)或可执行文件(EXE)等形式。
3. 客户端:指使用COM接口的组件,通过调用COM接口的方法和属性与COM组件进行交互。
4. 服务器:指提供COM接口的组件,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三、COM接口定义规范1. 接口标识符(IID):每个COM接口都有一个唯一的IID,用于在运行时标识接口。
IID由128位的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表示。
2. 接口定义语言(IDL):用于描述COM接口的语言,包括接口名称、方法、属性、参数等信息。
IDL使用接口定义语句(interface)进行定义。
3. 接口继承:COM接口支持单继承,一个接口可以继承自另一个接口,并可以添加新的方法和属性。
4. 接口版本管理:接口的版本号由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修订号组成,每次对接口进行修改时,需要递增相应的版本号。
5. 接口文档:每个COM接口都应该提供详细的接口文档,包括接口的功能、方法的使用说明、参数的含义和返回值等信息。
四、COM接口使用规范1. 接口调用方式:客户端通过获取COM组件的接口指针,调用接口的方法和属性来与COM组件进行交互。
2. 接口生命周期管理:客户端在使用完COM接口后,需要调用接口的释放方法(Release)来释放接口所占用的资源。
3. 接口错误处理:COM接口的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返回错误代码,客户端需要根据错误代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
4. 接口版本兼容性:COM接口的修改应该保持向后兼容性,即新版本的接口可以与旧版本的客户端兼容,反之亦然。
松下MEWTOCOL-COM协议

松下FP1系列PLC与扩展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松下公司专用的MEWTOCOL-COM协议,该协议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其波特率有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bps等多种可选,且报文长度可变可固定。
该协议格式分为命令消息(Command Message),正常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normal),出错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error)三种。
其中:%为起始符,标记每一帧报文的开始;CR为结束符,标记每一帧报文的结束;AD为PLC的站地址,为两位16进制数,如00则表示第一台PLC;#、$、!标注该帧报文为何种类型。
Command code为命令代码,如例1中的“RD”,表示读数据区。
Response code 为响应代码一般返回接收到的命令消息中的命令代码。
Error(H)和Error(L)为出错代码,是两位16进制数, 可根据其值在协议中查出错误的描述。
Text code为命令参数,如例1命令消息中“D 01105 01107”,“D”表示数据寄存器,“01105 01107”表示第1105号至1107号,而在例1响应消息中,“6300 4433 0A00”则表示DT1105至DT1107中数据分别为6300、4433、0A00。
BCC(H)和BCC(L)为前面字符串的BCC校验码的高、低位,为两位16进制数。
其初值为0,然后从起始符开始与该帧报文中每一字节按位进行异或运算得到。
l 例1:读取DT1105至DT1107中的数据的命令消息如下:若DT1105至DT1107中数据分别为6300、4433和0A00,PLC返回的响应消息如下:那么, 模拟量输入扩展模块与PLC通讯的报文可如下:表示1号模拟量输入扩展模块把模拟量采样值0FFF存入PLC的第1105个数据寄存器模拟量输出扩展模块与PLC通讯的报文可如下:表示1号模拟量输出扩展模块请求把PLC中第1106个数据寄存器保存的模拟量输出值读入。
COM接口协议 (3)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在不同软件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和使用,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二、定义1. COM接口:COM接口是一组方法和属性的集合,用于定义组件之间的通信规范。
每一个COM接口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Interface Identifier)用于标识该接口。
2. COM组件:COM组件是一种可重用的软件模块,可以通过COM接口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
每一个COM组件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Class Identifier)用于标识该组件。
三、接口定义1. 接口标识符(Interface Identifier):每一个COM接口都应具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识该接口。
标识符采用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格式,由32个十六进制数字和4个破折号组成。
2. 接口方法(Interface Methods):接口方法定义了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的具体操作。
每一个接口方法都应具有惟一的名称、参数列表和返回值。
3. 接口属性(Interface Properties):接口属性定义了组件的状态和特性。
每一个接口属性都应具有惟一的名称、数据类型和访问权限。
四、接口使用1. 接口绑定(Interface Binding):组件在使用COM接口之前,需要通过接口绑定的方式获取接口的实例。
接口绑定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提供的COM库或者COM对象创建函数来实现。
2. 接口调用(Interface Invocation):一旦获取了接口的实例,组件可以通过调用接口方法来实现与其他组件的通信和交互。
接口调用需要传递方法的参数,并处理返回值。
3. 接口释放(Interface Release):当组件再也不需要使用接口时,应该及时释放接口的实例,以避免资源泄漏和内存泄漏问题。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组件之间通信和交互的标准。
本协议旨在定义COM接口的规范和约定,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该协议适用于COM组件的设计、开发、实现和使用。
二、术语定义1. COM组件:指符合COM接口规范的软件组件,具有独立的功能和逻辑,可以被其他组件调用和使用。
2. 接口:指COM组件对外提供的一组方法和属性,用于实现与其他组件的交互和通信。
3. 接口标识符(IID):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接口的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4. COM对象:指实现了一个或多个接口的COM组件的实例。
三、接口定义1. 接口命名规范a) 接口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地表达其功能和用途。
b) 接口名称应以"I"开头,后跟具体的功能描述,采用驼峰命名法。
c) 示例:IExampleInterface2. 接口方法定义a) 方法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地表达其功能和用途。
b) 方法名称应以大写字母开头,采用驼峰命名法。
c) 方法参数应明确指定类型和名称,避免使用缩写。
d) 方法返回值应明确指定类型,可以使用void表示无返回值。
e) 示例:```csharpvoid ExampleMethod(int parameter1, string parameter2);```3. 接口属性定义a) 属性名称应具有描述性,清晰地表达其功能和用途。
b) 属性名称应以大写字母开头,采用驼峰命名法。
c) 属性类型应明确指定,可以使用自定义类型。
d) 示例:```csharpstring ExampleProperty { get; set; }```四、接口实现1. COM对象的创建a) COM对象的创建应遵循COM规范,可以使用CoCreateInstance等方法。
b) COM对象的创建应提供明确的错误处理机制,以便通知调用方创建是否成功。
接线端子com是什么意思

接线端子com是什么意思
接线端子COM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个特定硬件部件的“通用”的接口端口。
接线端子COM在计算机领域中非常常见,它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外设。
接线端子COM的全称是“communications port”,这个词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串行通讯端口”。
它的一些别名还有“数字通讯端口”、“标准I/O端口”、“串行端口”等等。
COM端口也被称为RS-232端口,即“标准I/O端口”,也称作RS-232接口。
COM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外设,它能够连接不同的设备,如硬盘、显示器、打印机、串口键盘、外设控制器等。
它还可以用来连接远程主机,如电子邮件服务器、FTP服务器,以及网络安全设备,如防火墙。
由于接线端子COM有着很多功能和特点,因此它在计算机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一种省电的接口,可以使用较少的电力就能成功传输信号。
另外,它还有着高速率传输和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接线端子COM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有全串行和全并行的传输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切换,能够满足不同的传输速率需求。
此外,它还具有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设备连接,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总而言之,接线端子COM是一种在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接口,它可以用来连接各种设备,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保障传输的安全性、
灵敏性和可靠性,并且也可以节省电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接口。
它的广泛应用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加高效的计算机系统。
COM接口协议

COM接口协议协议名称:COM接口协议一、引言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协议是一种用于组件间通信的标准协议。
本协议旨在规范COM接口的定义、实现和使用,以确保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二、术语定义1.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技术。
2. 接口:Interface,定义了组件对外提供的一组方法和属性。
3. 组件:Component,独立且可重用的软件模块。
三、协议规范1. 接口定义1.1 接口名称:[接口名称]1.2 接口描述:[接口描述]1.3 接口方法:[方法1名称]:- 参数:[参数1]:[参数1描述][参数2]:[参数2描述]- 返回值:[返回值描述] - 功能:[方法1功能描述] [方法2名称]:- 参数:[参数1]:[参数1描述] [参数2]:[参数2描述] - 返回值:[返回值描述] - 功能:[方法2功能描述] ...1.4 接口属性:[属性1名称]:[属性1描述] [属性2名称]:[属性2描述] ...2. 接口实现2.1 接口实现方式:[接口实现方式描述]2.2 接口实现规范:[接口实现规范描述]3. 接口使用3.1 接口引用:[接口引用方式描述]3.2 接口调用:[接口调用方式描述]四、示例以下是一个示例COM接口的定义:1. 接口定义1.1 接口名称:IExampleInterface1.2 接口描述:用于示例的COM接口1.3 接口方法:GetVersion:- 参数:无- 返回值:字符串- 功能:获取接口版本号SendMessage:- 参数:message:字符串,要发送的消息内容 - 返回值:无- 功能:发送消息2. 接口实现2.1 接口实现方式:C++类实现2.2 接口实现规范:实现类必须包含接口定义的所有方法,并按照规范进行实现。
3. 接口使用3.1 接口引用:通过接口指针引用3.2 接口调用:示例代码如下:```IExampleInterface* pInterface = GetExampleInterface(); // 获取接口指针if (pInterface != nullptr) {std::string version = pInterface->GetVersion(); // 调用GetVersion方法pInterface->SendMessage("Hello, COM!"); // 调用SendMessage方法}```五、总结本协议详细描述了COM接口的定义、实现和使用规范,确保了不同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接口协议书范本

接口协议书范本甲方(提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使用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某项技术或服务的接口,乙方需要使用该接口进行开发或业务集成,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接口的使用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接口定义1.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以下接口(以下简称“接口”):接口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口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口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使用权限2.1 乙方有权在协议有效期内使用甲方提供的接口,用于乙方的业务开发和运营。
2.2 乙方不得将接口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使用,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第三条接口使用限制3.1 乙方应遵守甲方提供的接口使用规范,不得超出规定范围使用。
3.2 乙方在使用接口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接口支持与维护4.1 甲方负责接口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工作,确保接口的稳定运行。
4.2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乙方解决接口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条保密条款5.1 双方应对本协议内容及因履行本协议而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泄露或允许第三方使用上述保密信息。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6.2 因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完全履行本协议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com协议

com协议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协议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组件通信协议,它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软件架构技术,用于实现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互操作。
COM协议是一种二进制协议,它定义了一套标准接口和一套调用约定,使得不同的软件组件可以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中相互通信和交互。
COM协议的核心概念是“组件”和“接口”。
组件是一个可执行代码模块,它可以被其他组件调用和使用。
每个COM组件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GUID),用于在运行时进行识别。
接口定义了组件暴露给其他组件使用的方法和属性,可以理解为组件的功能接口。
在COM协议中,组件之间的通信是通过接口方法的调用来实现的。
调用者通过调用目标组件的接口方法来向其请求服务,目标组件在收到请求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结果给调用者。
COM协议定义了一套统一的调用约定,保证了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中组件之间的互操作性。
COM协议还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对象模型,支持组件的组合和重用。
通过使用COM组件,开发人员可以将代码模块化,实现高度可重用的软件组件,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COM组件还支持动态加载和卸载,可以根据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加载或卸载组件,灵活地管理系统资源。
COM协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软件开发。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COM组件被广泛用于各种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如图形界面程序、数据库服务、网络通信等。
此外,COM协议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级软件开发,如中间件、分布式系统等。
尽管COM协议在软件开发中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COM组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约定,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
其次,COM协议是微软公司独有的技术,对于其他操作系统或开发平台的兼容性较差。
此外,COM组件的性能和安全性也是开发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COM协议是一种重要的软件架构技术,它为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和交互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 通讯接口协议(草稿)
概述
此通讯协议标准主要是规定了Reader与主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此通讯协议是建立在RS232串行通讯基础上的,实现的是单点对单点的通讯,类似于3964通讯协议,通讯中有很多往返确认的控制信息,不大适合在网络环境中使用。
(一)报文格式
报文帧包含报文的不同字段和控制信息。
实际数据字段的前面有首部信息,而后面有包含关于传输正确性检查信息的数据安全部分(故障识别)
一、编码方式:
协议规定以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模式通信,在传输过程中,除了标志字符和结束字符以外,其余字节按照16进制的数值拆分成两个ASCII字符表示。
这样报文中的字节都是可见的ASCII字符,而且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如果有规定范围以外的字符出现,则为非法字符。
代码:(共计20个字符)
•十六进制,ASCII字符0...9,A...F (不使用小写字母)
•标志字符:开始符:’:’(0x3A)和地址标志符:’@’ (0x40)
•结束字符:CR(0x0D)和LF(0x0A)
二、报文帧格式:
协议规定有两种帧格式,不带地址码的短帧格式和有地址码的长帧格式。
1)如下表:
在这个地方程序实际发送数据长度已经按照编码结构,是这个展开的数据长度了,
就是2倍了。
报文帧的各部分说明如下:
(1)开始:
协议规定以字符‘:’(Hex 0x3A)作为报文帧的起始标志。
(2)帧编号:
帧编号是由发送方设定的帧序列号。
接收方收到帧以后,回发“应答帧”,“应答帧”必须带有相同的帧编号。
帧编号从0开始,长度是1Byte,循环使用。
(3)功能码
定义长度为1Byte,编码范围0x00—0xFF。
分为四种,定义范围和作用,如下
(4)数据长度:
标记数据包部分的数据长度。
规定长度为2Byte。
(5)数据包:
是报文帧携带的状态和数据部分。
数据长度不固定。
如果报文帧是指令帧,数据包部分就是指令参数。
如果报文帧是应答帧/数据帧,数据包部分就是传送的状态和数据,数据格式由主机指令规定。
状态部分就是接收报文的错误代码。
如果接收正确,状态值为“00”。
(6)校验码:
校验范围是帧编号、功能码、源地址、数据包长度和数据包。
不包括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
计算结果是2字节,加入报文帧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7)结束符:
协议规定报文帧的结束标志是‘CR-LF’(Hex 0x0D和0x0A)
三、通讯方式:
协议支持规的通讯方式:主—从应答方式。
主—从应答方式:
当主机发送一帧到接收端时,接收端必须回复一个应答帧/数据帧,并且在应答帧/数据帧里加上错误信息代码。
指令帧只能是上位机发给机具的。
应答帧/数据帧只能是机具发送给上位机的。
四、应答帧/数据帧定义:
应答帧/数据帧一般指的是机具对上位机,发送的报文帧。
五、应答帧/数据帧定义:
应答帧/数据帧:是报文接收方,响应发送方的帧。
帧中记录的是,报文帧接收的情况,数据包中有至少1Byte的数据来表示。
一个应答帧/数据帧数据由7部分组成,应答帧/数据帧各部分的数据长度(Hex)如下表:
按照协议的编码规定,应答帧/数据帧的编码结构应该如下表所示:
(二)通讯协议
通信协议定义在各种通讯环境下,两个或多个站怎样使用报文帧来交换数据。
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所以Reader面临的通讯环境也是复杂的。
目前已经遇到的通讯方式有:PS2、Wiegand、USB、RS232、422/485、Ethernet、Wi-Fi等等。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这些通讯接口分为三类:
1、单向传输的接口:
如PS2、Wiegand等,这类应用往往是执行固定的操作,返回用户固定的数据结果。
不需要上位机与机具交互信息。
所以数据传输也是单向的,机具处于自动工作状态。
属于特殊应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特殊规定。
不适用本协议。
2、已经拥有标准的底层通讯协议的接口。
如Ethernet、Wi-Fi等。
对于这类接口,无需另外规定传输协议,借助原有的协议就可以发送报文帧。
例如在Ethernet网络中,报文帧的传输过程如下图:
在此类网络中,底层传输的部分,遵循该网络本身的传输协议。
作为上层协议,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报文帧就可以了。
3、RS232以及RS485、RS422网络:
为了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在RS232接口上不再采用有握手信息的协议。
而是用直接
传输的方式,发送报文帧。
在RS232和RS485为基础,组建的网络中,需要解析报文帧中的地址码,判断接
收端。
(三)操作指令集
操作指令集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操作读写机具的方法,尽可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为读写机具的应用提供强大、灵活的支持。
一、字节长度
协议规定命令字长度是1个字节,所以定义范围是0x00—0xBF。
0x00暂时空缺,不予定义。
二、指令列表及简要说明
1、ISO15693标准操作指令:
按照ISO15693标准,必备指令和常用可选指令一共有15个,占用范围0x01—0x0D,指令定义如下表:
2、机具管理指令:
3、自动工作模式指令:
4、用户自定义指令:
三、指令说明及格式:
1、ISO15693标准操作指令:
2、机具管理指令:
3、自动工作模式指令:
4、用户自定义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