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课文内容
说勤奋课文内容

说勤奋课文内容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勤奋课文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说勤奋课文原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小时候,每当教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以大以后,他更加勤奋。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略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实验中学。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忆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良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首屈一指。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即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附:《说勤奋》教学教案教学目的: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⑶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⑴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说勤奋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说勤奋》课文内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页 1 第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说勤奋》教学反思一篇《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原文说勤奋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原文说勤奋篇一:苏教版四上《说勤奋》16、说勤奋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教材简析:本篇文章的说理性较强。
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第二自然段例举了司马光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候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第四自然段号召学生不忘勤奋,一生勤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说服他人为成功”的议论文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说理的文章并不少见,常将说理融于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是人物小故事中,主要是通过事情的描述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但本文行文结构更接近于议论文,既是对以前说理文的一种深化,也为初中认识和学写议论文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在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知识的的梯度体现中有着不可取代的过渡作用,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智慧。
同时,这篇文章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促进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如何把这个 观点说清楚的呢?
司马光
童第周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 马光 所主编 的一本长 篇编年体史书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跨16个朝代, 共1362年的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 极重要的地位,为后人 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 备的资料。
《
成功= 一分天才 + 九十九分汗水
——爱因斯坦
青蛙 卵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 —华罗庚
返回
古今中外,每一个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 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 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 作出应有的贡献。
你在课后读读有关勤 奋的故事,搜集有关 勤奋的名人名言。
课文《说勤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课文《说勤奋》说课稿课文《说勤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说勤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说勤奋》说课稿1设计理念: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领悟课文,体会课文所阐述的论点及告诉的道理。
一、说教材1、说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6课。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如下:2、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生词。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从小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说重难点重点:读通读顺课文,学会字词。
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每段的大意。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
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运用了指导点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先谈话导入、展示教学目标,再借助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出示导读提示,让学生同桌共同学习探究,继而进行检查。
三、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我教学时充分让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字、词、段,理清课文条理。
《说勤》课文

《说勤》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
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
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
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说勤奋课文内容

说勤奋课文内容勤奋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成功的基石,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
勤奋意味着不懈的努力和对工作、学习的专注投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勤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践方法,希望能够激励并帮助大家养成勤奋的习惯。
勤奋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勤奋呢?首先,我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比如,如果我们想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可以制定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任务,以确保我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知识。
其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浪费。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方法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如请教老师、与同学组队学习等,从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中获取启示和建议。
勤奋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
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勇敢面对并从中吸取教训。
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离不开付出。
就像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的那样:“成功是一片孤独的冰山,只有勤奋才能支撑起成功的一端。
”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奋斗,我们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取得成功。
勤奋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在团队合作中,勤奋的成员能够给予更多的贡献,通过协作和互补,实现更好的成果。
在组织中,勤奋能够促进生产效率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而一个国家,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够保持勤奋的态度和行动,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勤奋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勤奋的养成。
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能够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适当的锻炼身体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精力和激情,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爱好,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说勤奋》说课.doc

小学语文说课稿——《说勤奋》说课一、说教材《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
2板书课题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勤奋》课文内容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以大以后,他更加勤奋。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