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题库69-2-10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0 森林培育学; 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1、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

2、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

3、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原则。

4、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栽植点和播种穴的数量.以单位公顷若干株表示。

5、自然稀疏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导致林木株数减少的现象.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法。

7、森林培育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8、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的采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是采伐迹地的已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和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9、矮林以无性更新方式形成的轮伐期较短的用材木。

10、混交比例指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11、立地类型生态学上相近的丘地进行组合成的单位.12、树种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比例。

14、乔林用种子生长起来的森林。

15、林缘效应在两个森林群落的交叉地带,在交错区内,林木的数目及其密度有增大的趋势的现象。

16、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17、中林在一块林地上,即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式薪炭树,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的经营方式。

18、平茬指苗木(包括乔木和灌木)在移植2—3年后,从根颈出全部裁剪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来。

19、森林更新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迹地上借助于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复森林的过程.20、合理密度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

21、人工林指采伐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形成的森林,林冠下人工更新造林形成的森林以及低价值次生林人工改造形成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森林培育学考试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3、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因素。

4、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5、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6、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7、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8、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9、林业种子: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10、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11、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12、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13、种子园: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14、采穗园: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15、种子成熟过程:是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等的全过程。

16、生理成熟: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

形态成熟: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

17、种子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18、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工林结构包括、。

2、苗木栽植方法可分为:、带土苗栽植、。

3、林地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和火烧除草。

4、透光抚育的主要方法有:、、。

5.混交图式内容包括:造林地立地条件、、混交类型、、混交比例、株行距六个方面。

6.林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七个阶段。

7.造林分、。

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伴生树种的作用的是:()A、辅佐作用;B、改土作用;C、化感作用;D、护土作用2. 下列不属于造林方法的是:()A、植苗造林;B、更新造林;C、播种造林; D分殖造林3.块状整地主要适用于:()A 、缓坡地; B、无风蚀平原; C、山区、平原; D、林中空地4.对杂木林,灌木杂草丛等的荒山、荒地及已恢复的老采伐地进行清理,应采用的方法是:()A、堆积清理;B、割除清理;C、火烧清理;D、化学清理5. 在造林整地中化学清理的优点是:()A、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除病虫害。

清除彻底省工;B、省工、彻底、安全;C、防止水土疏失;D、可以由抽生新条形成混交林或次生林6.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7.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8.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 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9.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 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0.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 C、梧桐、银杏; D、杨树、麻栎11.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12.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13.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 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14.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 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5.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 C、梧桐、银杏; D、杨树、麻栎16.“3-2-1”抚育指()A、连续进行6年共3次;B、连续进行3年共6次;C、连续进行3年共3次;D、连续进行5年共5次17.种间关系是一种( )关系A、生态;B、物理;C、生理;D、生物18.某些树种速生不丰产:()A、如泡桐和刺槐;B、如泡桐和杨树;C、如桦木和刺槐;D、如松树和刺槐19.油松×麻栎属于()A、阳阳混交型;B、阴阳混交型;C、阴阴混交型;D、混合混交型20.松类,橡栎类,紫穗槐,枫杨等适合()。

营林培训试题及答案

营林培训试题及答案

营林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森林的主要功能?A. 涵养水源B. 调节气候C. 土壤侵蚀D. 净化空气答案:C2. 营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经济效益优先B. 生态效益优先C. 社会效益优先D.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答案:B3.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那么我国森林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是?A. 森林面积 / 国土面积B. 森林面积 / 陆地面积C. 森林面积 / 耕地面积D. 森林面积 / 水域面积答案:B4.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生产者?A. 树木B. 草本植物C. 昆虫D. 苔藓答案:C5. 营林作业中,下列哪种措施不是防止水土流失的?A. 植树造林B. 修建梯田C. 砍伐森林D. 建立防风林带答案:C6.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禁止滥伐B. 推广人工林C. 过度开发D. 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C7.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种动物不是消费者?A. 鹿B. 蛇C. 蚯蚓D. 树答案:D8.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依靠以下哪项措施?A. 增加砍伐量B. 减少砍伐量C. 禁止砍伐D. 随意砍伐答案:B9.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种植物不是分解者?A. 蘑菇B. 细菌C. 真菌D. 树木答案:D10. 营林作业中,以下哪种措施不是提高森林生产力的?A. 合理密植B. 科学施肥C. 过度灌溉D. 病虫害防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营林作业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A. 种植固氮植物B. 增加森林覆盖率C. 减少森林覆盖率D. 建立生态廊道答案:ABD2.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因素对森林的生长有积极影响?A. 充足的阳光B. 适宜的气候C. 土壤贫瘠D. 适量的水分答案:ABD3.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中,以下哪些措施是有效的?A. 建立森林保护区B. 限制森林砍伐C. 鼓励森林砍伐D. 推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ABD4.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生物是分解者?A. 蘑菇B. 蚯蚓C. 鹿D. 细菌答案:ABD5. 营林作业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A. 种植经济作物B. 科学管理C. 过度开发D. 病虫害防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森林覆盖率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森林培育学》试卷(A)含答案

《森林培育学》试卷(A)含答案

《森林培育学》试卷(A )1、用材林2、立地主导因子3、混交树种4、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 )5、立地级6、分植造林(分生造林)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8、伴生树种9、分根造林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0、立地(Site )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 )A 、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B 、 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C 、 它们之间没有关系D 、 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2、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A 、 林分平均高B 、 优势木平均高C 、 最近5年高生长D 、 胸高以上高生长3、人工播种造林的方法中不包括( )A 、 点播B 、 穴播C 、 撒播D 、 块播4、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关系是一种( )A 、 互助关系B 、 生态关系C 、 偏利关系D 、 共生关系5、长方形配置是指( )的种植点配置法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行距小于株距B、行距和株距相等C、行距大于株距D、隔行种植6、植苗造林是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A、树木B、种子C、苗木D、种条7、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称()A、四旁地B、撩荒地C、荒山荒地D、农耕地8、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A、环境条件B、生长条件C、立地条件D、生活条件9、通常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树木单株材积生长()A、增加B、下降C、不变D、根据条件表现不同10、混交林是由()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A、六种B、三种C 、 二种D 、 一种1、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郁闭时间较( )。

2、造林地的清理方式包括( )和( )两种方式。

3、高台整地主要适用于( )和( )条件。

4、密度对树木高生长影响( )。

5、造林调查设计主要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书进行。

造林调查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工作、( )、( )。

6、造林时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造林方法分为( )、( )和( )。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立地质量2 发芽势3 母树林4 农林复合经营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森林的五大林种主要包括()等A 用材林B 防护林C 水土保持林D 种子林2 按树种功能类型划分,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包括()等A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B 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C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D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提高天然林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等A科学整地B立地的选择和调控C林分结构调整D 合理的抚育经营4 评价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等A 发芽率和发芽势B 种子含水量C 种子的净度和千粒重D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5 环境控制育苗的优点主要包括()A 育苗时间长,且不受季节限制B 投资大、成本高C 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D 苗木抗逆性强6 低价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等A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B 营造纯林C 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D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7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肥的()A 肥料施用方法B 苗木特性和肥料特性C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D 肥料事施用次数8 造林调查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的关系为()A 造林调查设计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B 规划设计是具体设计,调查设计是总体设计C 现进行造林调查设计后开展造林规划D 造林调查设计受造林规划的指导和宏观调控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 C 农田林网 D 草牧场防护林10 天然林更新的标准主要包括()A 3年保存率>80%B 择伐迹地的更新目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C 当年成活率>85%D 皆伐迹地保留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适地适树包括哪些途径与方法?2 贮藏期间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3 森林立地包括哪些主要因子?4 修枝有什么作用?森林培育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个3分,共24分)1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8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15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1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空间排列方式17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又称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