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试题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绪论章节考试题

森林培育学绪论章节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1.森林培育:2.森林培育学:二、填空(10分)1.森林培育的对象:、。

2.森林的三大效应:、、。

3.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三、选择(10分)1.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覆盖率()A、19.63%B、20.63%C、21.63%D、22.63%四、简答(10分)1.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五、论述(10分)1.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1.人工林、天然林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三、1. C四、1.①攻击功能②支持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文化功能五、1.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04—05_试题B卷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04—05_试题B卷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培育学2 种子休眠3 母树林4 森林更新5 森林立地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按林种划分,防护林包括()等A 水源涵养林B 风景游憩林C 水土保持林D 固沙林2 按树配置方式划分,人工混交林类型主要包括()等A 行状混交B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C块状混交 D 阔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适地适树的途径主要包括()等A 改树适地B 立地的选择和调控C 合理的抚育经营D选树适地4 种子催芽方法包括()等A层积催芽 B 浸水催芽C 化学催芽D打破休眠5 影响种子生理休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等A 种皮机械障碍B 生理后熟C 抑制物质D 损失水分6 山地带状整地方法包括()等A 反坡梯田整地B 鱼鳞坑整地C 水平沟整地D高垄整地7 农林复合系统的垂直空间结构包括()等A 水陆交互结构B 平原多层结构C 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D镶嵌斑块混交结构8 混交林中树种种间相互作用方式包括()等A 机械作用B 生物化学作用C 促进生长方式D 相互伴生方式9 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的主要途径包括()等A 林农间作B遗传改良C 立地的选择与调控D 调整林分结构10 按立地条件分类,我国次生林主要类型包括()等A 硬阔叶混交林B 灌木林C 干燥马尾松林D 潮湿肥沃的山杨林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各有哪些主要环节?2 检验种子生活力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 我国目前六大林业工程的名称是什么?4 我国目前有哪些主要的造林方式?5 标准化苗圃中培育大田裸根苗都有那些工作程序?四、论述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那些?2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有何优缺点?3 生产中根据哪些原则确定人工林的密度?4 比较渐伐和择伐主伐更新的优缺点。

5 举例说明在抚育间伐中如何确定采伐木?五、应用题(20分,每题10分)1 人工林混交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2 举例分析如何进行人工林抚育效果评价。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 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21、生理前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前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学习题 (1)

森林培育学习题 (1)

习题八一、名词解释1. 良种2. 母树林3. 无性繁殖4.形态成熟5. 立地条件6. 主要树种7. 抚育采伐8.种植点配制二、填空题⒈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的主要程序包括、、和四个步骤。

⒉播种方法有、和三种,其中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适用于的种子。

⒊苗圃的常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和三种。

⒋从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看,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和。

⒌生长抚育实施的方法可归纳为4种,即、、和。

三、选择题⒈就结实性能而言,孤立木和林缘木与林木相比通常。

a. 产量和质量都低b. 产量和质量都高c. 产量高而质量低d. 产量低而质量高⒉下面所列树种中,为种子生理后熟的树种。

a. 杨树b. 樟树c. 银杏d. 杉木⒊种子贮藏时一般可以采取干藏和湿藏两种方法。

根据种子安全含水量的不同,下列树种的种子不能采取干藏法。

a. 刺槐b. 杉木c. 银杏d. 合欢⒋用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时,凡种胚染成者,表示种子有生活力,否则表示无生活力。

a. 白色b. 红色c. 兰色d. 未染色⒌耕地是苗圃整地的最中心环节,播种育苗的苗床的耕地深度一般为左右。

a. 10cmb. 20cmc. 25cmd. 50cm⒍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一般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

a. 地形和土壤因子b. 气候和降水量c. 林木生长的极端限制性因子d. 立地环境因子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一般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

a. 增大b. 减小c. 基本不变d. 不一定⒏与混交林相比,纯林林分的生态关系相对。

a. 简单而稳定b. 简单而不稳定c. 复杂而稳定d. 复杂而不稳定⒐在整地改善立地条件作用方面,最重要的整地技术指标是。

a. 整地面积b. 整地长度c. 整地宽度d. 整地深度⒑抚育采伐强度如用采伐木的材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百分率表示,一般可分为4级。

弱度采伐是砍去原蓄积量的以下。

a. 10%b. 15%c. 25%d. 35%四、简答题⒈何为林木结实的大小年现象?产生大小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⒉简述高床和低床的规格、优缺点和应用条件?(4分)⒊简述适地适树的标准、途径和方法?(5分)⒋请简述人工造林时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6分)五、论述题⒈试述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及相应的培育措施?(12分)⒉请从混交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表现形式、作用方式及其变化和调整等方面试述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18分)。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_A_ 编著的。

A.德国B.前苏联C.日本D.中国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前期规划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3、树种的_C __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B.解剖学C.生态学D.林学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A。

A.自然分布B.生态幅度C.生理幅度D.遗传特性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

A.幼年期B.青年期C.壮年期D.衰老期6、引种的最佳时期B。

A.幼年期B.青年期C.壮年期D.衰老期7、采种最佳时期C。

A.幼年期B.青年期C.壮年期D.衰老期&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_J 为宜。

A. 0.1 〜0.3B. 0.3 〜0.5C. 0.5 〜0.7D. 0.7 〜0.9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温度-5—0°C,相对湿度0-10%B.温度5—10°C,相对湿度10-25%C.温度-5 —0°C,相对湿度10-25%D.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平衡含水量B.临界含水量C.安全含水量D.饱和含水量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 —20 °CB. 20 —30 °CC. 30—40 °CD. 40 —50 °C二、填空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____ 、 ____ 和_____ 。

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______ 、上层疏伐法_______ 、综合疏伐法________ 、景观疏伐法______ 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丄性_______ 和—。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禾口用材林五大林种。

6、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和人工林。

7、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四个阶段。

8、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因素。

9、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森林植物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10、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是植物群落学基础、林型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基础。

11、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分和分类单________ 的划分依据。

12、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13、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等。

14、用材林和经济林对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体现在速生性、丰产性和优质性三个方面。

15、四旁植树是指村旁、路旁、水旁和宅旁。

16、林分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_________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18、生长在一起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主要有生态位完全重叠、生态位部分重叠和生态位完全不重叠_三种形式。

19、伴生树种主要有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20、林木个体的生活史,起源于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终于植株死亡。

其间经过两个过程Y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1、林木的生长通常可以通过其生长过程、生长量和生长速率等来加以描述。

22、林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林地本身遗传影响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23、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两种。

24、从林木结实规律的角度出发,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4个时期。

25、一般来说,从幼苗到成熟,典型的林分都要经过幼苗_____ 、幼树、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树林等六个生长发育阶段26、林分蓄积生长量,实际上是林分中活立木材积生长量和枯损林的代数和。

27、用材林的干材蓄积量与生物产量之间也存在一个转换的经济系数,一般为0.3—0.7。

28、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可以把森林生产力区分为森林的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两个概念。

29、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有遗传改良途径、结构调控途径和立地的选择和调控途径。

30、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31、良种生产基地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______ 和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32、种子园的种类很多,依据繁殖方式或分为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苗种子园。

33、根据建圃材料经过选择鉴定的情况,采穗圃分初级___________ 和高级采穗圃两种。

34、林木种子的成熟一般包括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两个过程。

35、在生产上,一般把调制方法相同或相近的种实归到一起,共分为球果类_______ 、干果类和肉质果三类。

36、根据种子的比重和大小的不同,净种方法可分别选用风选、谁选和筛选。

37、根据种子休眠程度不同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两种类型。

38、种子催芽常用方法浸种催芽、层积催芽和药剂催芽。

39、按苗圃使用年限的长短及面积可以分为:固定苗圃和临时苗圃。

40、一般苗圃用地主要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41、国内外采用的方法一般土壤处理为高温处理或药剂处理。

42、扦插育苗根据取材部位分为枝插、叶插和根插。

43、扌千插育苗根据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分为嫩枝扌千插和硬枝扌千插。

44、根据目前研究情况看,苗木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指标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

45、苗木假植有越冬假植和临时假植两种。

46、造林地种类归纳起来有荒山荒地、四旁农耕地,农耕地及撂荒地和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四大类。

47、造林地的整地主要包括对造林地的地面清理或十壤的翻垦两道工序。

48、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

49、按照整地时间与造「林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提前整地和随整随造。

50、按造林时所使用的材料(种子、苗木或部分营养器官)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________ 植苗造林和分值造林三种。

51、人工播种造林中播种方法有散播、条播、穴播、块播和缝播。

52、造林规划设计的类别是造林规划、造林调杳设计和造林施工设计。

53、造「林调杳设计一般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杳和内业设计三个阶段。

54、造林规划设计“三表”分别指立地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类型表和林分经营 __________ 。

55、林木修枝分干修和绿修两种。

56、整枝强度大致可分为强—、中度和弱度三级。

57、弱度整枝是修去树高43 _____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皿_________ ;中度整枝是修去树高____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1/2 ;强度整枝是修去树高2/3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1/358、根据起源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

59、根据经营目标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___________ 。

60、近自然改造原则尊重生物合理性、利用自然自动力和促进自然力。

61、封育的基本方法死封、活封和轮封62、森林更新种类分人工更新、天然更新禾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63、典型的渐伐分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中伐四次。

64、渐伐以伐区排列方式不同,分为均匀渐伐、带状渐伐和群状渐伐。

65、与乔林相比,矮林的主要特点是伐期短、早期生长迅速和衰老快。

66、矮林作业中的特殊形式有截枝作业和头木作业。

67、生物体之间和生物环境之间的表现复合______68、生态干涉力分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种行为。

四、判断1、抚育采伐强度越大林冠恢复郁闭所需的年限长,间隔期短。

X2、年平均生长量大,抚育间伐期短。

V3、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抚育间隔期宜短。

V4、壮龄期,林分生长旺盛,抚育间隔期宜短。

V5、交通方便,缺柴少材地区,适用强度小,抚育间隔期短;X6、交通闭塞,劳力缺乏和间伐材无销路,则大强度,抚育间隔期短。

X7、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需求较大的营养空间,木材和枝叶的产量比较高,美化和改善环境的效果比较强烈,适宜作为用材林、防护林以及风景林和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等,同时也要求比较高的立地条件。

V &光合产物在树木各部位分配也有差异,主要集中在树干的树种适宜于作为薪炭林。

X9、光合产物虽高但枝叶部位占的比重较大者可以作为薪炭林。

V10、树体虽不高大,但是树形、枝叶、树皮美观,或花果的色香具有特色,可以作为经济。

错11、树叶硕大,一般来说,叶面的蒸发量大,对于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比较低。

X12、叶表面的气孔下陷、角质层发达,往往是对于干旱条件比较适应的特点。

对13、主根发达,侧根比较少,要求深厚的土层,而须根系发达的树种比较耐干瘠的立地条。

对14、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造造林树种,使之达到更适地适树的要求,是最基本的途径。

X15、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

对16、一般培育大径材(锯材、枕木、胶合板材等)的造林密度宜小一些。

对17、大多数以产果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在造林密度一般是比较大的。

对18、营造以利用生物量为主要目的的薪炭林和超短轮伐期纸浆林,一般都采用稀植。

错19、一般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如杨树等;耐荫而初期生长较慢的宜密,如云杉、侧柏等。

对20、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如杉木等;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的宜密,如马尾松;对21、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的宜稀,如毛白杨等;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的宜密,如箭杆杨。

对22、在较为湿润地区,从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一定径阶(不计年龄)的林木株数多少来看,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多稀些,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则密些。

错24、从经营要求来看,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阶材的宜稀,立地条件差而只能育中小径阶材的宜稍密。

对25、就培育技术的总体而言,培育技术越细致,越集约,林木就越速生,就越没必要密植。

对26、培育防护林、风景游憩林等生态公益林,应培育纯林。

错27、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及经济林等商品林,可营造纯林。

对28、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如严寒、盐碱、水湿、贫瘠、干旱等)的地方,一般仅有少数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营造纯林。

除此以外的立地条件都可以营造混交林。

对29、天然林中树种一般较为丰富,层次复杂,应按照生态规律培育混交林。

而人工林根据培育目标可以营造混交林,也可营造纯林。

对30、生产中小径级木材,培育周期短或较短,可营造纯林,反之,为生产中大径级木材,则需营造混交林。

对31、现时单一林产品销路通畅,并预测一个时期内社会对该林产品的需求量不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营造纯林,以便大量快速向市场提供林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