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在实习开始时间至实习结束时间,我参与了森林培育学的实习课程,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实习地点选在了具体实习地点,这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实习初期,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实习区域的森林植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样地设置和样方调查,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树种的分布、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等信息。
这让我明白了森林并非是简单的树木集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树种的搭配、密度的控制以及年龄结构的合理性都对森林的健康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种苗培育环节,我们参与了从种子采集、处理到播种、育苗的全过程。
种子采集时,需要仔细辨别成熟的种子,并选择健康、饱满的个体。
采集回来的种子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去杂、消毒、催芽等,以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质量。
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播种的深度、密度以及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等条件,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和生长。
在育苗阶段,我们精心呵护幼苗,及时浇水、施肥、除草,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看着一颗颗幼苗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造林实践是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习了不同的造林方法,如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等,并根据实际的地形、土壤和树种特点选择合适的造林方式。
在植苗造林时,要确保苗木的根系完整,栽植深度适中,并且要踩实土壤,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播种造林则需要注意种子的均匀分布和覆土的厚度。
分殖造林则要选择健康的母株和合适的繁殖材料。
森林抚育是保障森林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
我们参与了修枝、间伐和除草等抚育工作。
修枝可以改善树木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干形的培育。
间伐则是调整林分密度,去除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的树木,为保留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
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森林培育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森林培育实习心得

为期两周的实习加深了我对《森林培育学》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对小班调查及立地类型调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掌握了森林抚育采伐的基本步骤。
首日的采种更是加强了我对团队协作精神的领悟,凛冽的寒风不仅洗去了凌晨的疲倦,更是冷却了众人双手的血液,使得每组的持竹竿者不得不卖力挥动长杆敲打复羽叶栾树的枝条,每个成员在树下一边躲避敲落的树枝一边收集掉落的种子,大半天的反复倾倒终于采集了浅浅没过桶底的种子。
翌日的造林作业与抚育采伐调查更是艰辛,低温轻风的早晨,我们来到了龙泉山下的龙泉寺旁,袁老师详细讲解了小班调查的基本工作步骤后,整个班就扶树而上,第一大组
被派到海拔150米左右的山脊上,紧随其后,第二大组在180米处停下,而第三大组的5、6组也就是我跟品超带领的队伍来到了最高的210米,脚步刚停下,天空飘下小雨,使得本来就冷的山上更添一份凉意,修整数分钟后,我们到达样地处,确定好小班范围,将每个成员分配到对应的岗位上,3个时辰的冒雨工作,我们跟袁老师在山腰处与第二大组汇合,简单的午饭过后,下山来到抚育间伐的小班,在淅淅沥沥小雨的中,我们两大组各自展现了林学人的工作能力,在40分钟后,将600平方米的样地调查完工。
这一天虽累,但在每组的团结协作下的经历更让人回味。
经过一个周末的修整,我们两个班跟随老师一同来到地处南昌县的金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辗转2个培育基地,我么看到了排列整齐的紫薇、翠绿的无刺构骨、硕果累累的金桔等等,而后,来到了凤凰沟现代农业展示馆的花园餐厅,数不胜数的热带植物烘托着饭菜的可口,大伙还沉浸在仔细欣赏中,老师的归去口号将大伙拖回了等候多时的大巴上,我则拖着疲倦的身体,睡回了学校。
连续三天的内业后,工作基本完成,等候着老师与同学们的检阅,虽累,却很开心。
整理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讲解学习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xxx名词解释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
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精品文档.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即林木是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林木发育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
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收获作业法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森林潜在生产力所谓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森林培育学实验心得

森林培育学实验心得在森林培育学实验中,我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式,深入研究了森林的生态系统以及各种森林培育技术。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森林的生态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森林培育技术,这些对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验中我对森林的生态系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我注意到森林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在森林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同时,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
在实验中,我还观察到了森林中的气候和土壤对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森林的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
在实验中我学习了一些森林培育技术。
森林培育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和管理,改善和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在实验中,我学习了森林的育种、造林和更新等技术。
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树源,进行育种繁殖,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抗逆性。
而造林和更新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森林中进行人工干预,加速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通过掌握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在实验中,我还注意到了森林培育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树源。
不同的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设置森林的密度和间距,以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线资源。
过密的森林会导致植物之间竞争激烈,而过稀的森林则会造成光照不足,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
在进行森林培育时,我们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对森林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森林培育技术。
这些知识对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验中,我还学会了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这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整理.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1、种源:是指某⼀批种⼦的产地及其⽴地条件。
2、种⼦的休眠:是指有⽣活⼒的种⼦,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然现象。
3、花芽分化:林⽊⽣长到⼀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定⽔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下,顶端分⽣组织就朝成花的⽅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4、轮作:是⽤⽣物的⽅法来改善⼟壤的物理结构和肥⼒状况措施。
5、假植:是将苗⽊根系⽤湿润⼟壤进⾏暂时埋植,以防根系⼲燥,保护苗⽊活⼒。
6、⽴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长发育有关的⾃然环境因⼦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栽植在最适宜它⽣长的地⽅。
即根据造林地的⽴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
8、种⼦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叶)。
9、⼈⼯林:是指⼈⼯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长的林⽊。
10、森林潜在⽣产⼒:是指在⼀定的⽓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所能够达到的最⾼⽣产⼒,也可称为⽓候⽣产⼒。
11、种⼦园:由⼈⼯选择的优良⽆性系(从⼀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代家系(经过⼦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代)为材料,按合理⽅式配置⽽建⽴起来的⽣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种⼦的场地。
12、⽴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地质量评价的常⽤指标之⼀,通常⽤某树种在⼀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平均⾼或⼏株最⾼树⽊的平均⾼(也称上层⾼)来表⽰。
13、半活期:指种⼦群体中50%种⼦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4、现实⽣产⼒: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产⼒,它往往低于潜在⽣产⼒。
15、安全含⽔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命⼒所必须(维持其⽣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量称为安全含⽔量。
16、千粒重:在⽓⼲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的重量。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 8个*3分=24分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条件类型(立地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造林整地:指造林前,进行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的清除、土壤翻耕和耙压、水分灌排的沟道准备等内容的一项造林生产技术措施。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其它林产品为主的森林。
(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
(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目的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林木种子:凡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
林种: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立地指数:指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插条造林: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森林培育学_基础知识

第一章森林立地1.森林培育阶段划分: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2.森林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的综合。
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在其上的树种无关。
3.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4.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5.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6.森林立地因子:(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特点:稳定、简单●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特点: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腐殖质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
特点: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对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比较容易测定;综合性强)●水文: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特点: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2)植被因子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
7.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8.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地域分异原则:在森林里地分类系统中的任何一级森林立地单元都必须反映本级范围内自然地理因子。
●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一两个主导因子及其划分指标,就能较容易的将类型区分开。
●简明实用原则:森林立地分类的任务不仅要建立科学的立地分类系统,而且应使广大营林工作者容易理解和使用。
9.立地分类的依据:●区划单位划分依据:地貌、水热组合、岩性等的分异性。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2、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3、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4、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
5、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
6、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
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
8、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
9、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10、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11、种子园:由人工选择的优良无性系(从一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一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子代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子代)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木种子的场地。
12、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13、半活期:指种子群体中50%种子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4、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潜在生产力。
15、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16、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17、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2、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3、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4、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
5、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
6、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
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
8、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
9、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10、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11、种子园:由人工选择的优良无性系(从一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一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子代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子代)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木种子的场地。
12、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13、半活期:指种子群体中50%种子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4、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潜在生产力。
15、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16、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17、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18、抚育采伐:又叫抚育间伐。
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通过抚育采伐可以获得一部分木材,同时可以促进森林的发展。
19、无性繁殖:又叫营养繁殖。
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的方法20、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二、填空(见反面)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
在9号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
2、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提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三、简答题1、解释下列表示方法的含义:第一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初始育苗地生长的年龄数;第二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在移栽地上生长的年龄数;第三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限,数字之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之和即为苗木的年龄。
表示方法举例如下:1-0 表示1年生未移植的苗木,即一年生苗木。
2-0 表示2年生未移植的苗木,即为留床苗。
1-1 表示2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1年的移植苗。
1-1-1 表示3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1年的移植苗。
0.5-0 表示约完成1/2生长周期的苗木。
0.3-0.7 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前培养3/10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7/10年生长周期。
1(1)-0 表示1年干1年根未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1(2)-0 表示1年干2年根未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1(2)-1 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1次、移植后培育1年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按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等在原育苗地(未移植前)的根系年龄。
2、整地、轮作、施肥的关系?整地、轮作、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条件。
整地是用机械的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和肥力条件的措施;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施肥是用化学和生物方法来改善土壤肥力因素的措施。
这三种措施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只有通过深耕细整以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轮作和施肥的效用。
3、切根的作用?作用:为促进苗木多生侧根和须根,达到根系发达,提高移栽成活率。
时间:对主根发达的树种可在幼苗期进行;对1年及以上的苗木断根,在秋季苗木硬化期的初期,此时地温在15℃以上,根形成新根;4、简述苗木质量评价的指标?苗木质量评价包括: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表现指标。
形态指标:1.苗高苗木高度并非越高越好,同一批造林苗木的大小以求整齐为好,以防将来林分强烈分化。
苗高与造林成活率关系不紧密。
2.地径地径又称地际直径,是指苗木土痕处的粗度。
多数研究表明地径与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成正比。
但过分粗大的苗木也不利于起苗、包装、贮藏、运输和栽植,同时成本也更高。
3.高径比高径比是指苗高与地径之比,由于是比值,故高径比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指数。
一般高径比越大,说明苗木越细越高,抗性弱,造林成活率低;相反,高径比越小,苗木则越矮粗,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
4.苗木重量苗木重量是指苗木干重或鲜重。
苗木重量可以是苗木总重,也可以是各部分重,如地下部分重(根重)、地上部分重(茎重、叶重)等。
苗木干重是反映苗木质量的较好指标。
除苗木总干重外,苗木各部分的重量也很有用。
5.根系指标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造林后苗木能否迅速生根是决定其能否成活的关键。
比较而言,侧根数、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等指标能较好反映苗木的须根状,即能反映苗木根系质量。
6.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之比,反应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造根系发达,茎根比小,苗木地上部分蒸腾量小,地下部分吸收量大,有利于苗木水分平衡和苗木成活。
但是,茎根比也不是无限的越小越好,各树种苗木都有自己适宜的茎根比,如火炬松适宜茎根(干重)比约为1.7-2.2。
7.顶芽对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如油松和樟子松等苗木,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是合格苗木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是,对阔叶树和某些萌芽力强的针叶树种,顶芽有无对苗木质量影响不大。
用顶芽大小反映苗木质量,其根据是顶芽越大,芽内所含原生叶数量越多,第二年苗木生长量越大。
研究也证明,顶芽大小与苗木第二年高生长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顶芽在反映苗木生长潜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8.质量指数由于单个形态指标常常只反映了苗木的某个侧面,而苗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对造林成活和初期生长又十分重要,因此,人们便试图采用多指标的综合指数来反映苗木质量,高径比、茎根比就属此类。
在此基础上,Dickson等(1960)提出苗木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QI=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mm)+茎干重g)/根干重g]生理指标苗木水分1.含水量,苗木含水量是指苗木水分占苗木干重的百分比。
(一)2.水势,水势作为反映植物水分状况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二)导电能力(三)其他指标:1.矿质营养2.碳水化合物储量3.叶绿素含量4.TTC染色法测定根系活力5.芽休眠活力指标苗木活力是指苗木被栽植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
苗木活力的生长表现指标综合了苗木的形态和生理性状。
(1)根生长潜力(RGP)(2)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5、六大林业生态工程?a)1、天然林保护工程b)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c)3、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d)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e)5、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f)6、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6、什么叫林木结实的周期性?以及产生的原因?林木结实周期性—>林木结实大年和小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大年:结实多的年份(或丰年,种子年)小年:结实很少或没有产量的年份。
(歉年)结实周期产生的原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平衡大量结实,影响了当年的花芽分化和果枝的形成。
●内源激素林木体内含有成花激素(赤霉素类)与抑花激素达到平衡时,有利于形成花芽。
抑花激素在种子内含量最多,大年残留了大量的抑花激素,抑制花芽的形成。
●环境因子养分、水分不足影响花芽分化;授粉时的天气状况对结实产生显著影响。
●生物因素病虫害人类采种7、建立采穗圃有什么优点?采穗圃是培育无性苗所需的插穗和接穗,可设在苗圃地的边缘地带(不影响苗圃耕作和生活设施)。
优点:遗传品质可保证;种条的成活率(生根率、嫁接成活率)高;采穗圃可集约经营,种条产量高;就近建圃,省时、省力、效果好。
8、9、简述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
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
三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
第七次清查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个别地方毁林开垦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10、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造林目的要求适地适树种苗来源充足造林技术容易掌握或具有一定的造林经验有利于病虫害防治与控制造林成本合理等其中,前两条是最为基本的原则,满足国民经济要求是目的,而“适地适树”是前提,两者相辅相成。
(1)经济学原则:指满足造林目的(包括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生产、生态防护、美化等)的要求,即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业的要求;(2)林学原则: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等;造林树种的选择既需要有前瞻性,又必须与当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繁殖材料来源的丰富程度和繁殖方法的成熟程度,直接制约着森林培育事业的发展速度。
(3)生态学原则:首先,立地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能够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森林培育的重要任务,树种的选择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第三,树种选择应考虑形成生物群落中树种之间的关系;第四,树种选择应作为大规模遗传材料选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