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重点

森林培育学重点
森林培育学重点

050602《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10×2分=20分) 解释名词( 一、解释名词 1.种子活力:种子快速发芽及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苗木活力:苗木表现的或潜在的正常生长及对外界是环境的适应能力。 2.生理成熟:种子具有发芽的能力。 形态成熟:形态上显示出成熟特征。 3.子叶出土:下胚轴延长将子叶顶出土面。 子叶留土:下胚轴不发育或不延伸、仅上胚轴生长形成主茎。4.立地指数系指达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欧美国家为单位面积上最大高度来表示,可以选100株,10株或5株等等求得。 数量化的立地指数:主要据主导因子,生活因子,林木生长情况等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因此称数量化的立地指数。 5.前期生长型:生长时间短,6月份结束。 全期生长型:高生长在整个生长季节进行,生长期长达6个月。6.速生:单位时间内生长速度快 丰产:单位面积蓄积量大。 优质:材质优良,主要包括树干圆满通直、分枝细、自然整枝好,纹理通直,不翘不裂,不扭曲,出材率及经济产量高。 7.适地适树,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互适应的一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造林区划:是造林地区的划分,它是林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林区划也叫造林类型区的区划,造林区划是一个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它是服务于造林事业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单位。 8.由于外界条件不适种子不能发芽;由于种子内部原因造成的休眠。 9.种子呼吸产生大量水分,并附在种子表面;种子呼吸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种子自热。 10.造林:是新造和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则称为造林。 植树:种植面积较小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

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 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

2020年整理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pdf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 forest):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 forest):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special utilization forest):以国防、科学实验、生产繁殖材料、风景游憩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进行。 母树林: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种子园是指用优良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有初级采穗圃和高级采穗圃之分。 千粒重: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表示种子发芽的迅速和整齐程度。 营养繁殖育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苗木的一种方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共23页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S”形)曲线。

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1 《林学概论》教学大纲 总学时:16 实践教学:不计学时 学分:2.0,其中理论教学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 修读专业:全校除林学专业,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林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或48学时专业 一、大纲内容 理论课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学基础与森林、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模块一:植物学基础与云南森林 第一章森林的概念与功能 第一节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森林的概念、特点及植物成分等,从森林的成层次性角度,阐述森林的植物组成。 第二节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介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与效益。包括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的直接效益、森林的间接效益。 第二章森林植物 第一节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简介 第三章森林与环境 第一节森林环境因子 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第二节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森林的分布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模块二:森林培育学概论 因课程面向全校未开设《林学概论》课程的非林学专业的学生,未学习其他林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故《森林培育学》讲授中,除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外,增加部分林学、林业相关和森林培育学的知识。因此课程分三章讲授(表1)。 表1 课程内容

注:根据表1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专业,可参照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模块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 第一章基本测树因子 第二章林分调查因子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述 第四章中国及云南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方法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卷面(报告)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 三、参考教材 基本教材:陈祥伟、胡海波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3月 参考教材: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11月。 四、学时分配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 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局部、规模、进度、

森林培育学试题剖析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著的。 A. 德国 B.前苏联 C.日本 D.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前期规划阶段 B.更新营造阶段 C.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 段 3、树种的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解剖学 C.生态学 D.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生态幅度 C.生理幅度 D.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A。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B。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C。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为宜。 A. 0.1 ?0.3 B. 0.3 ?0.5 C. 0.5 ?0.7 D. 0.7 ?0.9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温度-5 —0° 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 C,相对湿度 10-25% C.温度-5 —0° C,相对湿度10-25% D.温度0—5° C,,相对湿度 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平衡含水量 B.临界含水量 C.安全含水量 D.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 —20° C B. 2 0—30° C C. 3 0—40° C D. 4 0—50° 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 疏伐和生长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城市林业教学大纲

《城市林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林业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 30/1.5 适用专业(层次)适用园林、城市林业专业的本专科教学 课程简介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是在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学科。城市林业涉及专业主要包括林学、资源环境、园林、园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环境生态等。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调研两种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中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城市林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城市林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城市森林的组成,城市林业的生态学(包括森林及城市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及园林学基础;城市森林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城市森林、草坪与地被物,城市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各自的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表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40%、考试占6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生态林业》李吉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参考书目: 1、《中国城市森林》彭震华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2、《城市生态学》吴小波编著,科学出版社 3、《城市景观生态学》董文雅编著,科学出版社 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几点说明 1、本大纲可供园林、城市林业等专业提供开设的城市林业学课程教学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时可参阅本大纲,讲授应用内容时,应结合本专业知识讲授。

经济林学科硕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林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Z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经济林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就,具有本学科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经济林生物技术与良种选育 主要研究内容为:经济林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经济林育种群体的构建,建立系统和健全的育种基地;经济树种的常规育种,含无性系育种和有性杂交育种等技术;重要经济树种cDNA 文库和EST文库的构建及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检测,经济树种再生体系的建立,重要经济树种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2、经济林资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主要经济树种的生殖过程、生长发育规律、目标产物合成等主要有机产物的生物代谢过程和调控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济树种良种壮苗新技术,重点是建立经济树种无性系育苗新技术体系;优良品种的科学配置技术,主要解决自交不亲和经济树种的不同S基因型的品种配置和花期相遇品种配置问题;经济林栽培的树体管理技术、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技术;经济林栽培的花果调控技术;经济林无公害栽培技术。 3、经济林资源产品加工利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经济林资源食品工程技术及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食用经济林资源加工与利用;经济林资源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

森林培育学重点

绪论 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 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性事业。 ●森林培育学是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英语silviculture源于拉丁语,silva意为森林,culture为栽培和培育的意思。 ●造林简史:新中国成立后(4个发展阶段) ①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实行封山育林,只在重点地区开展人工造林,以群众造林为主。技术措施机械地采用前苏联的办法(如大密度造林,机械的林带走向等),强调造林质量少,造林成效低。 ②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群众造林和国营造林同时发展,开展沙漠绿化、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以粮为纲,大炼钢铁),造林成效虚报、浮夸严重。造林技术上,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许多措施更切合国情,同时着手于造林基础工件的研究,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 ③停滞阶段(1966~1978)→文化大革命,全国形势不稳,造林工作进展缓慢,毁林现象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学校停止招生,科研单位停止研究工作,所有技术工作基本停顿。 ④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体系) →1979年2月23日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决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4年9月20日第六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植树节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提出,1998修正) 6、1998年长江洪灾后提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①天然林保护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③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⑥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 7、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三生态 生态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安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森林培育学》试题上课讲义

《森林培育学》试题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 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 B、风选 C、筛选 D、粒选 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 B、相似的立地条件 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 D、以上A、B、C 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 B、温度-5-0℃,湿度0-10% C、温度-10-5℃,湿度10-25% D、温度5-10℃,湿度0-10% 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 B、种皮结构 C、含水量 D、内含物成分

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 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 C、二氧化锰氧化锰 D、硫酸亚铁、硝酸银 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 A、实生 B、营养繁殖 7、保证苗木移植质量最关键的技术是( )。 A、扶正苗木 B、深浅适中 C、根系舒展 D、移后踩实 8、出圃期间苗木失水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 A、根系 B、茎干 C、枝 D、叶 9、截制插穗时下切口位置应在( )。 A、侧芽上0.5cm B、侧芽处 C、侧芽下0.5cm D、随意 10、对深休眠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是( )。 A、温汤浸种 B、层积催芽 C、低温层积催芽 D、变温层积催芽 11、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 A、护路林 B、护提林 C、母树林 D、水源涵养林 12、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 13、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 )。 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1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一、森林培育学概念及发展历史 (一)森林培育学的相关概念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 森林培育学/造林学(Silviculture)是关于森林营造和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其对象是人工林和天然林。森林培育学原名造林学,是中国引用的日本从德文翻译出的词语,后改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而关于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我国森林培育学/造林学的发展历史 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从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到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再到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成一门学科。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发源地始终在德国。我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介绍。最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森林立地 (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森林立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二)森林立地的分类 森林立地可以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广义上说,立地类型划分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立地类型划分多指狭义分类。 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万儒、蒋有绪等人建立。该系统把全国共划分成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由包括0级在内的5个级别和若干辅助级别组成。其中,1、2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区域分类单元,3、4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基层分类单元。

2016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 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树木学教学大纲

《树木学》教学大纲 林业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 50 学时, 1 周实习 专业:林学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树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 第三节树木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树木分布区 ?树种各论 第一节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苏铁科 Cycadaceae ;银杏科 Ginkgoaceae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松科Pinaceae ;杉科 Taxodiaceae ;柏科 Cupressaceae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les ;红豆杉科 Taxaceae ;麻黄科 Ephedraceae ; 第二节被子植物门 Anginosperm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樟科 Lauraceae ;腊梅科 Calycanthaceae ;八角科Illiciaceae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小檗科 Berberaceae ;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 ;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榆科Ulmaceae ;桑科 Moraceae ;胡桃科 Juglandaeae ;壳斗科 Fagaceae ;桦木科Betulaceae ;木麻黄科 Casuariaceae ;蓼科 Polygonaceae ;茶科 Theaceae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椴树科 Tiliaceae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锦葵科Malvaceae ;柽柳科 Tamaricaceae ;杨柳科 Salicaceae ;杜鹃花科 Ericaceae ;柿树科 Ebenaceae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茶藨子科 Ribesiaceae ;蔷薇科Rosace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云实科 Caesalpiniaceae ;蝶形花科 Fabaceae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八角枫科Alangiaceae ;珙桐科 Davidiaceae ;紫树科 Nyssacaea ;卫矛科 Celastraceae ;冬青科 Aquifokiaceae ;黄杨科 Buxaceae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鼠李科Rhamnaceae ;葡萄科 Vitaceae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槭树科 Aceraceae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楝科Meliaceae ;芸香科 Rutaceae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五加科 Araliaceae ;茄科 Solanaceae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木犀科 Ole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禾本科Poaceae 。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 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 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引种的概念、意义,掌握良种选育的方法,掌握杂交育种 二、教学内容 1. 引种 外来树种的概念、引种的意义、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 引种和乡土树种的概念、引种成功的标志、引种的原则。 2. 选择育种 种源试验和种子区的概念、种源试验的基本理论。 种源试验的方法、优树的概念、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3.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亲本组合选择的原则。 杂交育种的概念、杂种的选育与生产。 杂种优势的概念、控制授粉技术。 三、重点与难点

整理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讲解学习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xxx 名词解释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 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精品文档. 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子和人为活动因子。即林木是

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林木发育 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收获作业法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森林潜在生产力 所谓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树根生出来幼树组天然次生林是指天然森林被砍伐后,天然次生林 成森林,针对原生林,称之为次生林;也就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 顶端优势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顶端优势。树种生态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种子园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工程造林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 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2、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 3、种子的催芽方法有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 4、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5、森林培育阶段划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阶段。 6、种实可分为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7、苗木的种类主要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容器苗。 8、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固定苗圃、临时苗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