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现代林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森林培育工种高级工的水平或达到中级及以上造林更新工、营造林工程监理员的水平。
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了解森林立地、林种规划、树种选择、林分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森林培育基本理论;掌握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农林复合经营、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等人工造林基本技能;掌握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森林抚育采伐、林分改造等森林抚育管理技能;掌握择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渐伐作业与更新、其他采伐作业与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设计等森林收获作业与森林更新基本技能;了解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工业人工林基地建设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具备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农林复合经营、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等人工造林基本技能;掌握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森林抚育采伐、林分改造等森林抚育管理技能;掌握择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渐伐作业与更新、其他采伐作业与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设计等森林收获作业与森林更新基本技能。
能进行林木种子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能较熟练地进行扦插、嫁接和大苗整形修剪操作;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能合理使用除草剂;能开展育苗项目管理;能够进行松土除草、灌溉和排水、林地培肥、林地间作、人工整枝、摘芽、抚育间伐、皆伐更新、渐伐更新、择伐更新;能进行森林采伐作业管理;能较熟练地进行伐木机具操作;能较熟练地进行商品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能进行森林培育作业设计;能进掌握森林火灾预防知识等。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984森林培育学考试大纲

森林培育学考试大纲一、大纲性质和基本要求森林培育学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体系。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河南科技大学林业专业硕士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填空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问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三、考查范围和考试内容森林培育基本原理(一)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1. 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 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 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二)森林立地1.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和构成2. 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依据、分类方法和应用3.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三)造林树种选择1. 树种选择的意义、基础和原则2. 林种规划、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适地适树(四)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1.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2. 森林树种组成及混交林培育3. 林分空间结构的描述和调控林木种苗培育(一)林木种子1. 良种繁育2. 种实采集、调制、贮藏与催芽3.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二)苗木培育1. 苗圃建立2. 苗木类型与苗木生长规律3. 大田育苗和工厂化育苗4. 苗木出圃与质量检验森林营造(一)造林与整地1. 造林地的种类2. 整地方式和方法3. 造林方法4. 造林季节(二)幼林抚育1. 幼林地抚育管理2. 幼林林木抚育3.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三)封山育林1. 封山育林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 封山育林的措施(四)农林复合经营1. 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及经营类型森林抚育与收获(一)抚育间伐1. 抚育间伐的概念和目的2. 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3. 抚育间伐的种类和方法4. 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素(二)林分改造1. 低效林的概念及其分类2. 低效林的形成原因及其改造措施(三)森林收获与更新1. 森林作业法的分类和森林更新的主要方式2. 乔林作业(择伐、渐伐和皆伐)与更新3. 矮林作业与更新区域森林培育与林业生态工程(一)区域森林培育1. 我国各林区森林培育的特点2. 不同困难立地的主要造林技术3. 华北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造林技术(二)林业生态工程与森林培育1.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各自的启动背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中的森林培育问题四、参考书目翟明普, 沈国舫主编. 森林培育学(第3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6.。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培育全过程的理论――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包括4个方面:前期规划阶段(p r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p l a n n i n g)包括培育目标的论证和审定,更新造林地的调查,更新造林树种及其组成的确定(包括天然更新的预期调查)、培育森林结构的设计及整体技术体系的审定。
更新营造阶段(e s ta b l i s h m e n t)把规划设计付诸实施的关键施工阶段抚育管理阶段(t e nd i n g)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调整林木、林分结构、抚育措施收获利用阶段(h a rv e s t i n g a n d u t i li za t i o n)森林可持续发展、收获利用方式(如择伐、皆找、渐伐)、技术、准则等研究对象:人工林,天然林或天然人工起源相结合形成的森林。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第一节林木结实一、林木发育期林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木本植物;二是泛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
它区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
木本植物,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
(1) 特点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幼树生长等b:主要是旺盛的营养生长,生殖器官尚未形成,无形成性细胞的能力c: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积累营养物质时期。
(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2) 任务: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绪论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
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第二章苗木培育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种子休眠机制、苗木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主要类型苗木的培育技术。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森林培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引种的概念、意义,掌握良种选育的方法,掌握杂交育种二、教学内容1. 引种外来树种的概念、引种的意义、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森林培育学二、课程代码:_______三、适用专业:林学、森林资源管理、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四、学时安排:____课时五、课程目标:1. 理解森林培育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3. 了解森林培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4. 能够进行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六、教学内容:第一篇森林培育基本原理1. 森林培育学概述- 森林培育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 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森林生长发育的规律- 影响森林生长发育的因素- 森林生长发育的调控方法3. 森林立地- 森林立地的概念和分类- 森林立地的评价方法- 森林立地与森林培育的关系4. 造林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5. 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林分结构的评价方法- 林分结构的优化方法第二篇种子与苗木1. 森林种子学- 森林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森林种子的采集、处理和贮藏 - 森林种子的质量评价2. 苗木学- 苗木的生物学特性- 苗木的培育技术- 苗木的质量评价第三篇森林营造1. 整地与造林- 整地的目的和意义- 造林的类型和方法- 造林技术2.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的目的和意义- 幼林抚育的技术和方法- 幼林抚育的指标和评价3.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的目的和意义- 封山育林的技术和方法- 封山育林的效果评价4. 林农复合经营- 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和类型 - 林农复合经营的技术和方法 - 林农复合经营的效益评价第四篇森林抚育与收获1. 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 抚育间伐的类型和方法- 抚育间伐的效果评价2. 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林分改造的类型和方法- 林分改造的效果评价3. 收获与更新- 收获与更新的目的和意义 - 收获与更新的类型和方法 - 收获与更新的效果评价第五篇森林培育规划设计1. 苗圃规划设计- 苗圃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苗圃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指标2. 育林规划设计- 育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育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指标第六篇区域森林培育与林业生态工程1. 区域森林培育- 区域森林培育的原则和方法- 区域森林培育的效果评价2.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和类型-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效果评价七、考核方式:1. 平时作业:____分2. 期中考试:____分3. 期末考试:____分4. 实践环节:____分八、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每章节的教学进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九、参考资料:1. 《森林培育学》教材2. 《森林培育学实验指导》3. 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十、教学评价:(此处列出教学评价的具体指标和方法)。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术.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ﻬ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二、教学内容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3。
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引种的概念、意义,掌握良种选育的方法,掌握杂交育种二、教学内容1.引种外来树种的概念、引种的意义、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引种和乡土树种的概念、引种成功的标志、引种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大纲
一、林木种苗培育
1.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种子催芽原理及常用方法
3.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4. 苗木的分类及其特征
5. 工厂化育苗和大田育苗技术
6. 容器育苗关键技术
7. 苗木出圃质量要求
二、森林结构与功能
1.森林立地主导因子及立地分类方法
2.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3.密度结构作用规律及确定方法
4.纯林和混交林特征
5.如何处理好树种间种间关系
三、森林营造技术
1.造林地种类及常用整地方法
2.常用造林方法及特征
3.覆盖、菌根、保水剂等新技术在造林上的应用
4.封山育林的作用及措施
5. 北方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四、森林经营技术
1.林木分级及采伐木选择技术
2. 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
3.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4.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5. 低效林的形成与改造技术
五、森林主伐更新技术
1.森林主伐与抚育采伐之间的关系
2.皆伐与更新技术
3.渐伐与更新技术
4.择伐与更新技术
六、林业生态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