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6)--森林培育学课程期末考试5(试卷及答案题解)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6)--森林培育学课程期末考试5(试卷及答案题解)
中容量(150~450L/hm2) 低容量(51~150L/hm2) 超低容量(5~30L/hm2) (2) 喷洒法: (3) 砍痕法:在砍痕内施用除草剂 (4)茎干注射法:把除草剂药液注射到被防除树木的主干木质部或韧皮部 (5) 根桩法:用喷雾或涂抹法把除草剂药液施于刚伐后的桩面韧皮部 3 种子湿藏与层积催芽有何区别与联系? 要点: (1)区别 目的不同:湿藏目的是为了维持或延长种子寿命,层积催芽是为了通
过促进种子内物质转化而促进种子萌发。 对象不同:湿藏的对象是高含水量、易因失去水分而丧失活力的种子,
4
如板栗、栎类等;层积催芽的对象是存在休眠现象的种子。 处理时间不同:湿藏处理时间是种子采收后;层积催芽是在播种前的
特定时间,如落叶松、油松需要 1 个月,红松需要 6~7 个月等。 (2)联系:
北京林业大学 2005—2006 学年第 2 学期考试试卷 B
试卷名称:森林培育学
课程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考试班级 林学 03 级 班 学号
姓名
成绩
试卷说明:
1. 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本试卷共计 2 页,共 5 大部分,请勿漏答;
2.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3. 答题之前,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上的考试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6
(6)可提高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举例 2 结合实例说明天然次生林的特点以及如何对低效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
要点: 次生林的特点:
种类成分单纯,多为喜光与中生树种。举例 中、幼龄林与同龄林较多。举例 无性繁殖起源的林分多。举例 林木早期生长迅速,但衰退也早。举例 群落结构简单。举例 林分的稳定性差。举例 林分呈镶嵌型分布。举例 次生林多病虫害。举例 次生林的改造方法 全部伐出,重新造林。举例 清理活地被物,林冠下造林。举例 抚育采伐,伐孔造林。举例 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举例 局部造林,提高密度。举例 封山育林,育改结合:全封、半封、轮封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 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学》05—06 试题B卷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05—06 试题B卷及答案

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立地类型2 发芽势3 种子休眠4 造林规划5 封山(沙)育林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能源林树种选择要充分考虑()等A 生物量B 抗逆性C 萌蘖更新能力D 早实性2 按空间配置方式划分,人工混交林类型主要包括()等A 行状混交B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C 块状混交D 阔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森林收获更新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等A 生长抚育B 透光抚育C 皆伐D 择伐4 检验种子发芽能力的因子包括()等A 种子优良度B 发芽势C 平均发芽时间D 千粒重5 播种育苗中播种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等A 作床B 种子消毒C 种子催芽D 化学除草6 山地块状整地方法包括()等A 高台整地B 鱼鳞坑整地C 水平沟整地D 穴状整地7 移植苗培育方法主要包括()等A 芽苗移植B 幼苗移植C 大树移植D 成苗移植8 人工造林方法主要包括()等A 飞机播种造林B植苗造林C 封山育林D 人工出近天然更新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C 农田林网D 草牧场防护林10 按立地条件分类,我国次生林主要类型包括()等A 硬阔叶混交林B 灌木林C 干燥马尾松林D 潮湿肥沃的山杨林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立地因子有那些?2 主要有哪些途径提高森林生产力?3 苗木质量评价包括那些主要指标?4 造林地基地清理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包括那些?5 为什么要进行人工修枝?四、论述题(36分,每题9分,任选4题)1 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2 林地化学除草的方法有哪些?3 种子湿藏与层积催芽有何区别与联系?4 什么条件的林分适宜于择伐主伐更新?5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人工林林分的密度。

6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那些?7 如何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期?8 哪些因素对插穗生根有影响?五、应用题(每题14分,任选1题)1 用实际例子说明,人工林混交方式按照树种类型分为哪些?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2 结合实例说明天然次生林的特点以及如何对低效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0 森林培育学; 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1、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

2、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

3、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原则。

4、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栽植点和播种穴的数量.以单位公顷若干株表示。

5、自然稀疏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导致林木株数减少的现象.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法。

7、森林培育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8、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的采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是采伐迹地的已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和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9、矮林以无性更新方式形成的轮伐期较短的用材木。

10、混交比例指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11、立地类型生态学上相近的丘地进行组合成的单位.12、树种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比例。

14、乔林用种子生长起来的森林。

15、林缘效应在两个森林群落的交叉地带,在交错区内,林木的数目及其密度有增大的趋势的现象。

16、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17、中林在一块林地上,即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式薪炭树,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的经营方式。

18、平茬指苗木(包括乔木和灌木)在移植2—3年后,从根颈出全部裁剪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来。

19、森林更新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迹地上借助于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复森林的过程.20、合理密度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

21、人工林指采伐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形成的森林,林冠下人工更新造林形成的森林以及低价值次生林人工改造形成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2、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

3、种子的催芽方法有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

4、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5、森林培育阶段划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阶段。

6、种实可分为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7、苗木的种类主要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容器苗。

8、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固定苗圃、临时苗圃9、人工林的结构主要有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组成结构10、我国林种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

11、衡量造林质量的指标主要有成活、速生、丰产、优质、稳定。

12、我国1985年制定的《森林法》中,把林种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13、按树种的组成,把人工林分为纯林、混交林。

14、种植点的配置方式有、行状配置、群丛装配置。

15、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因子。

16、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

17、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主要有经验的方法、试验方法、调查方法、查阅图表方法等。

18、混交的方法主要包括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等。

19、林木生长按部位可划分为林木生长量、树干生长量、枝条生长量等。

20、林木生长按其时间可划分为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

21、林木个体发育通常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

22、影响林木生长的内部因素主要有营养物质、代谢机能、激素水平、遗传性等。

23、林木群体生长发育的阶段主要有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龄阶段、中龄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等。

24、林木良种生产基地主要有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

25、种实采集的主要方法有地面收集、树上采种、机械采种等。

26、苗圃地选择一般要考虑的条件有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等。

27、苗木施肥的方法包括基肥、种肥、追肥等。

28、苗木繁殖的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组织培养等。

29、造林的方法有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分殖造林等。

30、直播造林中人工播种的方法有撒播、条播、穴播、块播。

3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的万分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

32、抚育采伐可分为透光伐、除伐、疏伐、生长伐四类。

33、采伐的一般方式有择伐、皆伐、渐伐。

三、判断题1、种子萌发胚根,胚根形成主根。

(√ )2、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的重量。

(х)3、良种是指遗传品质优良种子。

(х)4、从主根上产生的根为不定根。

(х)5、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其一切生理活动均已停止。

(х)6、生理成熟的种子应具备发芽的能力。

(√)7、种皮致密是种子被迫休眠的主要原因。

(√)8、苗木分级可在任意地方进行。

(х)9、遮荫是培育任何实生苗都必须的一项抚育措施。

(х)10、一般认为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子寿命较短,而含淀粉多的种子寿命长。

(х)11、在同一枝条上,中下部的枝条扦插后生根较好。

(√ )12、用材林对树种选择上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优质、萌蘖能力强”(х)13、山南、日喀则大部分地区都可在夏季造林。

(х)14、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的地方,只能营造纯林。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х)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х)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х)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х)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х)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х)四、单项选择题1、核桃宜用(D )净种。

A、水选B、风选C、筛选D、粒选2、种批是指在(D)。

A、同一树种B、相似的立地条件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D、以上A、B、C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B)。

A、温度0-5℃,湿度25-65%B、温度-5-0℃,湿度0-10%C、温度-10-5℃,湿度10-25%D、温度5-10℃,湿度0-10%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C)。

A、种子成熟度B、种皮结构C、含水量D、内含物成分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D)。

A、硼酸、蔗糖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C、二氧化锰氧化锰D、硫酸亚铁、硝酸银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A)苗。

A、实生B、营养繁殖7、保证苗木移植质量最关键的技术是(C )。

A、扶正苗木B、深浅适中C、根系舒展D、移后踩实8、出圃期间苗木失水速度最快的部位是(A)。

A、根系B、茎干C、枝D、叶9、截制插穗时下切口位置应在(C )。

A、侧芽上0.5cmB、侧芽处C、侧芽下0.5cmD、随意10、对深休眠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是(D )。

A、温汤浸种B、层积催芽C、低温层积催芽D、变温层积催芽11、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C)。

A、护路林B、护提林C、母树林D、水源涵养林12、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A )。

A、大于伴生树种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13、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A )。

A、人工更新B、人工造林1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A)。

A、1-3B、3-10C、10-15D、15-2015、造林时针叶树苗保护的主要目的是(D)。

A、减少萎蔫B、防止发热C、减少机械损伤D、减少失水和细根死亡16、适宜插干造林的树种是(A )。

A、易生不定根的树种B、易萌芽的树种C、阔叶树种D、灌木树种17、荒山荒地的林地清理是指(D )。

A、清除杂草B、清除灌木C、清除枝丫D、清除杂、灌木18、选择造林树种的原则是(D)。

A、经济学原则B、林学原则C、生物学原则D、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19、营造混交林应选择在(B)。

A、气候环境条件好的地方B、气候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C、立地条件好的地方D、气候环境条件差的地方20、林木种子的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喜马拉雅落叶松一般是(C)。

A、1—2年,B、2—3年,C、3—5年,D、5—6年。

21、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整地宜在(A)进行。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2、在西藏大部分地区,播种宜在(A)进行。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3、分殖造林是利用(C)。

A、利用种子造林,B、利用苗木造林,C、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造林。

24、节约灌溉一般是指(B)A、沟灌,B、喷灌和微灌,C滴灌,D畦灌。

五、简答题1、何谓种子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

1、答:当种子内部储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形态成熟。

2、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哪些。

2、答:内在因素有:种皮结构、内含物质、种子含水量和种子成熟度。

外在因素:温度、湿度、氧气、空气的相对湿度、通气条件。

3、营养繁殖的意义3、答:营养繁殖育苗具有遗传变异小,能够保持亲本优良的性状。

育苗技术简便易行,且苗木生长较快。

4、造林的基本技术措施有哪些?4、答:以适地适树为基础,良种壮苗,细致整地,认真种植,合理结构、抚育措施。

5、条播的技术要点是什么?5、答:1)开沟直而匀;2)沟内播种要均匀;3)播种沟的方向以南北方向;4)覆土的厚度要适当,一般以种子短轴直径的3—5倍;5)覆土后适量镇压。

6、林木种子深休眠的原因是什么?6、答:种皮致密、种子未成熟、种子内存在抑制物等原因造成的。

7、简述林木种子贮藏的目的和意义7、答: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延长种子的寿命。

方法有干藏和湿藏两种。

8、林木种子湿藏的条件是什么?8、答:1)经常保持湿润,以防种子失水干燥;2)温度以0-5℃为宜;3)通气良好。

9、简述裸根苗的造林技术?9、答:是“三埋两踩一提苗”。

10、简述造林地的种类?10、答: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11、简述密度对林分的作用?11、答: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对干材质量的作用,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作用。

12、简述林分密度确定的原则?12、答:是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13、简述混交林的优点。

13、答: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能,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增加林木的抗逆性。

14、简述混交的类型。

14、答: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的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的混交,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的混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