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份X20页)《森林培育学》实习指导书
森林培育实习心得

为期两周的实习加深了我对《森林培育学》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对小班调查及立地类型调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掌握了森林抚育采伐的基本步骤。
首日的采种更是加强了我对团队协作精神的领悟,凛冽的寒风不仅洗去了凌晨的疲倦,更是冷却了众人双手的血液,使得每组的持竹竿者不得不卖力挥动长杆敲打复羽叶栾树的枝条,每个成员在树下一边躲避敲落的树枝一边收集掉落的种子,大半天的反复倾倒终于采集了浅浅没过桶底的种子。
翌日的造林作业与抚育采伐调查更是艰辛,低温轻风的早晨,我们来到了龙泉山下的龙泉寺旁,袁老师详细讲解了小班调查的基本工作步骤后,整个班就扶树而上,第一大组
被派到海拔150米左右的山脊上,紧随其后,第二大组在180米处停下,而第三大组的5、6组也就是我跟品超带领的队伍来到了最高的210米,脚步刚停下,天空飘下小雨,使得本来就冷的山上更添一份凉意,修整数分钟后,我们到达样地处,确定好小班范围,将每个成员分配到对应的岗位上,3个时辰的冒雨工作,我们跟袁老师在山腰处与第二大组汇合,简单的午饭过后,下山来到抚育间伐的小班,在淅淅沥沥小雨的中,我们两大组各自展现了林学人的工作能力,在40分钟后,将600平方米的样地调查完工。
这一天虽累,但在每组的团结协作下的经历更让人回味。
经过一个周末的修整,我们两个班跟随老师一同来到地处南昌县的金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辗转2个培育基地,我么看到了排列整齐的紫薇、翠绿的无刺构骨、硕果累累的金桔等等,而后,来到了凤凰沟现代农业展示馆的花园餐厅,数不胜数的热带植物烘托着饭菜的可口,大伙还沉浸在仔细欣赏中,老师的归去口号将大伙拖回了等候多时的大巴上,我则拖着疲倦的身体,睡回了学校。
连续三天的内业后,工作基本完成,等候着老师与同学们的检阅,虽累,却很开心。
林木育种学实习指导书

《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指导书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科研室编写人:边黎明方扬辉2012年4月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时间安排及组织形式 (3)三、实习地点 (3)四、实习内容 (3)实习1 杉木种子园和基因库的调查和管理 (4)实习2 2010年杉木基因库补充嫁接 (6)实习3 杉木科研档案整理 (8)实习4 2009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调查 (9)实习5 1994年全国杉木无性品系区域试验林调查 (11)五、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参考书籍 (13)六、学生填写实习报告的要求 (14)七、实习成绩评定办法 (15)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指导书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周数: 1学分: 1一、实习目的《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旨在使同学深入理解课堂教学涉及的理论知识,感性地了解和掌握林木育种中常用的一些育种方法如优树选择、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杂交育种、子代测定、母树林疏伐改建以及无性系比较试验等所涉及的具体步骤与技术环节;使同学领会学以致用的含义;增强同学动手、独立思考、综合设计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同学对于林业生产单位状况及林业工作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安排及组织形式实习时间为一周5天。
原则上每天完成一项,共完成五项内容,每天上午外业调查,下午内业整理。
但也可视天气、工作量等情况作具体调整。
实习具体日期根据南京林业大学每学期的校历安排。
由学院统一组织,以专业为单位集中进行。
该项实习季节性较强,因此,应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及野外季节情况合理组织安排,一般以4月中下旬为佳。
三、实习地点福建省洋口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四、实习内容《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根据实验课已安排的内容,尽可能避免重叠;强调综合性、更切合林业生产实际需要等要求,主要安排了如下实习内容:1.杉木种子园和基因库的调查和管理;2.2010年杉木基因库补充嫁接;3.杉木科研档案整理;4.2009年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调查;5.1994年全国杉木无性品系区域试验林调查。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培育全过程的理论――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包括4个方面:前期规划阶段(p r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p l a n n i n g)包括培育目标的论证和审定,更新造林地的调查,更新造林树种及其组成的确定(包括天然更新的预期调查)、培育森林结构的设计及整体技术体系的审定。
更新营造阶段(e s ta b l i s h m e n t)把规划设计付诸实施的关键施工阶段抚育管理阶段(t e nd i n g)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调整林木、林分结构、抚育措施收获利用阶段(h a rv e s t i n g a n d u t i li za t i o n)森林可持续发展、收获利用方式(如择伐、皆找、渐伐)、技术、准则等研究对象:人工林,天然林或天然人工起源相结合形成的森林。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第一节林木结实一、林木发育期林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木本植物;二是泛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
它区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
木本植物,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
(1) 特点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幼树生长等b:主要是旺盛的营养生长,生殖器官尚未形成,无形成性细胞的能力c: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积累营养物质时期。
(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2) 任务: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简易版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小组:第#组组长:组员:指导老师:梅丽2014年05月实习时间:4月16、20日;实习地点:玲珑山林场;实习目的: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适地适树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掌握适地适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1造林规划设计实习的任务:一、调查林场造林地的属性和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森林生长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情况;二、分析立地性能和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应程度,对立地性能作出间接鉴定,确定出林场立地条件类型,编制立地类型表和立地类型图。
与此同时,调查分析各小班的立地属性;三、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掌握选择树种的原则,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又要讲究实效,使设计符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进行成本核算,力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四、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立地类型、不同经营目的,进行不同的造林类型典型设计。
2.玲珑山林场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概况玲珑林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地处东径119°42′,北纬30°14′,地形地势以低山丘陵宽谷型为主。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光、水、热丰富,有利于多种林木生长。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温为41.2℃,极端最低温为-13.1℃,无霜期234天,年降水量1399.7毫米,年相对湿度80%左右。
场内土壤以红壤为主,其成土母质多发育于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砂岩、页岩、砂砾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
红壤土层厚度一般在70cm以上,表土层8-20cm,质地多为粘壤质,结构粒状、块状,土壤湿润肥沃,PH值4.0-4.5。
海拔250m下以的低丘坡地主要有茶、桑、竹、杉、马尾松及常绿阔叶树等;海拔250-500m的丘陵山地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甜槠、苦槠、青冈、木荷、石栎、紫楠、毛竹、油桐、白果、板栗、麻栎等林木;海拔500-800m的低山山地主要有马尾松、杉木、竹子等林木;海拔800m以上中低山地区主要有黄山松、锥栗、光皮桦、香果树、柳杉、短柄枹、化香、粗榧、白栎等林木;海拔1200m以上有山顶矮林灌竹丛和山地草甸。
森林培育学和林木育种实习初稿

1. 引言森林培育和林木育种学是林学的主干学科。
森林培育又分为森林培育一、森林培育二和森林培育三,本次实习只是森林培育一和二的实习。
森林培育一又叫做苗木培育,苗木培育是森林培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研究良种壮苗培育原理与技术的科学,森林培育学二即通俗讲的森林培育,森林培育与基础学科(例如:生态学)相衔接,陈述了具体的与林业相关的操作技术细节,能与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工程联系起来。
林木育种学的根部任务是选育和繁育林木优良品种。
1.1 当前林业形势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全球范围看,生态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林业具有缓解这些问题的多种功能,因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重大外交活动的热点,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加快林业发展的热潮。
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林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把对林业的建设加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我国的林业为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兴林与富民、改革与发展、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着力维护生态安全,着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保障木材供给,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林业多种功能和生态产品、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绿色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必须在坚持原有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作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二是必须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三是必须把保障木材供给作为林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切实加强资源培育和保护;四是必须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林业建设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化各项林业改革;五是必须把强化科技支撑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推进科教兴林进程。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年3月说明一、组织与纪律班级编为六至七个临时小组,分别选出正副组长、负责实习过程中纪律与组织安排,负责每次实习结束前后借还仪器、工具和材料等,并负责组织同学搞好内业整理,写出实习报告,报告写好后,统一交给学习班干,由学习班干交指导教师。
实习过程中,不得无故请假或不参加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单独活动,要认真学习、认真作业,按时写实习报告。
二、由干实习场地及有关材料,器具有限,故有的实习内容可能做不全面,但尽可能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有多少内容就做多少内容,只要能够掌握实习方法即可。
三、如遇阴雨,实习相应延期,室内上课。
实习一:森林结构特征观察一、目的要求:1、加深对各种不同森林结构特征的认识。
2、掌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的一般调查方法。
二、地点:内容和方法:1、地点:校园后山马尾松林或西田林场、黄源工区分林点二三等其他。
2、内容和方法:在森林中选择一条线路,路线必须通过各种不同的森林结构特征,能够观察到单层林、复层林、热林、混交林、同龄林、异龄林、萌芽林、实生林以及不同的郁闭度、密度、疏密度、地位级等多种情况地带。
在线路进行观察调查时,每过森林的结构特征有明显变化时,须选一观察点,在观察点中对树林的结构特征进行详细观察记载。
在具有混交林特征的观察点上,按学习小组分别选定500m2的样地(针叶林400m2即可,常绿阔叶林需800m2)进行每木检尺,分别树种,径阶进行登记,以便计算各树种组成,在单层林或片林中被组分别设置500m2的样地。
样地应具有代表性,在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每100m2的标准选取优势木,测其树高平均木,测其树高,用查数伐根年龄,利用生长锥查资料和访问方式年龄,调查林分,作为确定该次林分的立地指数,地位级疏密度,密度的依据,设置的样地要求用罗盘仪器定间测绳量距。
在两个郁闭度不同的观察点上,选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测绳拉100米长的测线,在测线上分段记录未被树冠投影的线段长度并作记录,用以计算林分的郁闭度。
《森林培育学》实习

《森林培育学》实习
一、实习目的要求
1、基本掌握造林绿化的工序,技术环节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森林培育施工设计
2、纪律:必须参加所有现场调查,现场考察,现场评估,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交作业,请假超过时间,下年度补。
二、计划安排
1、时间:1.5周。
星期一(下午竹种园),星期二校内两山体调查,星期三灵石林场。
2、组织方式: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老师现场总介绍后,各小组独立调查;
3、内业整理:星期一、星期四实习辅导
三、实习内容
1、造林地立地类型(立地级)评价表、造林效果调查与评价;主要树种生长效果(山地与校园、灵石林场)
2、造林施工作业设计(灵石林场)
3、林分改选设计——校园内
4、典型设计表
5、园林绿化树种评价与选择
四、外业实习方法
1、观测、目估
2、测定小班因子
树种组成、混交比例、造林密度—半径3.26米、立地级、树高、胸径、冠幅等;
3、竹林调查、造林地调查、杉木、湿地松调查
4、后山台湾相思林改造—城市森林、生态风景林
5、校园绿化树种。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班级:林学10-2小组成员:苏婷、邓建彤、曾吉、宋琳、周锦、张如义、苟宇波、王栎、王浩、符饶、李沁楠、向艳、何汶椿、唐文琦、郭聪、兰爱军1 实习时间2013年7月3日2 指导老师冯茂松、万雪琴、胡红玲3 实习地点成都市都江堰市四川省林科院安龙苗圃4 实习内容4.1 参观苗圃基地在到达苗圃基地后,上午,由苗圃基地的负责人也同样是川农大毕业的师兄师姐带我们参观苗圃基地并向我们介绍苗圃基地的主要树种及苗圃基地的基本情况。
4.2 育苗质量调查在参观完苗圃基地后,下午,各小组进行育苗质量调查,我们选择调查核桃苗圃,包括测量核桃苗的地径、苗高,以及核桃苗圃的调查。
苗木质量检查方法----形态质量指标法。
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读书精确到0.05cm;苗高和根系长度,用钢卷尺测量,读书精确到1cm。
4.3 调查基地布局4.4 育苗种类和规模5 调查数据记录5.1 基地布局大棚4329m2穴盘900m2大棚5976.6m2移栽苗4293m2移栽苗1909.2m2移栽苗13890.2m2大棚4040.4m2穴盘360m2大棚2828.28m2嫁接苗3400.17m2袋装苗180m2办公楼379.75m2办公楼539m2嫁接苗1133.39m2嫁接苗919.2m25.2 育苗种类、规模(1)核桃今年栽280万株(一年生)去年遗留80万株(二年生)(2)桤木20万株(1米高),其中5万四川桤木,15万台湾、欧洲等其它地方的品种。
(3)香樟小叶香樟10万株,50-100cm高(4)樱花28万株,其中红叶樱花220株(5)红椿8万株,10公分高(6)辐射松53万株,六月点播,出牙率50%(7)园林植株:桂花、红花木莲、火力楠、马褂才、红豆木、红豆杉、白玉兰、红玉兰5.3育苗质量调查本次共调查12个样方,每个样方测量5株核桃幼苗的苗高和地径。
表1:核桃质量调查表树种:核桃样方编号苗高(cm)地径(cm)质量等级样方1 1 16.7 0.79 Ⅱ2 27.2 1.206 Ⅰ3 12.8 0.814 Ⅱ4 26.8 0.892 Ⅱ5 13.8 0.726 Ⅱ样方2 1 10.8 0.884 Ⅱ2 22.2 0.618 Ⅱ3 16.1 0.752 Ⅱ4 13.6 0.748 Ⅱ5 28.5 0.032 Ⅰ样方3 1 13.3 0.862 Ⅱ2 28.1 0.786 Ⅱ3 15.7 0.658 Ⅱ4 17.6 0.818 Ⅱ5 10.2 0.582 Ⅱ样方4 1 14.2 0.806 Ⅱ2 20.9 0.918 Ⅰ3 63.6 1.14 Ⅰ4 14.1 0.992 Ⅰ5 21.8 0.558 Ⅱ样方5 1 18.9 1.09 Ⅰ2 17 0.894 Ⅱ3 23.6 0.88 Ⅱ4 16.8 0.706 Ⅱ5 13.7 1.024 Ⅰ样方6 1 29.2 1.038 Ⅰ2 39.5 1.052 Ⅰ3 34.4 0.838 Ⅱ4 24.1 1.012 Ⅰ5 21.6 0.652 Ⅱ样方7 1 10.5 1.04 Ⅰ2 13.6 0.67 Ⅱ3 23.5 0.8 Ⅱ4 13 0.956 Ⅰ5 17.2 0.89 Ⅱ样方8 1 28.5 1.048 Ⅰ2 18.5 0.932 Ⅰ3 19 1.1 Ⅰ4 18.5 0.98 Ⅰ5 20 1.11 Ⅰ样方9 1 22.5 0.976 Ⅰ2 17.5 0.784 Ⅱ3 26.5 1.188 Ⅰ4 24 0.99 Ⅰ5 26 0.922 Ⅰ样方10 1 33 0.91 Ⅰ2 20 1.06 Ⅰ3 26 1.192 Ⅰ4 28 0.86 Ⅱ5 19.5 0.792 Ⅱ样方11 1 35 0.956 Ⅰ2 30 1.188 Ⅰ3 26 1.022 Ⅰ4 21 1.07 Ⅰ5 25 1.06 Ⅰ样方12 1 27 0.962 Ⅰ2 26.5 1.178 Ⅰ3 22 1.032 Ⅰ4 20 0.846 Ⅱ5 23 0.746 Ⅱ总平均值22.1 0.90表2 各样方核桃苗的平均苗高与地径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6样方7样方8样方9样方10样方11样方12平均苗高(cm)4619.46 18.2416.9826.921829.7615.5620.923.325.327.423.7平均地径(cm)0.886 0.607 0.741 0.883 0.9190.9180.871 1.0340.9720.9631.0590.953表3,各组苗木质量分级样方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Ⅰ级苗1 1 0 323 2 54 35 3 32Ⅱ级苗4 45 2 3 2 3 0 1 2 0 2 28合计5 5 5 5 5 5 5 5 5 5 5 5 606 结果分析6.1 核桃苗木质量分析表4 苗高与地径的关系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6样方7样方8样方9样方10样方11样方12平均苗高(cm )4619.4618.2416.9826.921829.7615.5620.923.325.327.423.7平均地径(cm )0.8860.6070.7410.883 0.9190.9180.8711.0340.9720.9631.0590.953由表4可知,苗高变化差异较大,而地径各组之间虽有差异,但并没有苗高明显,总体来说较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实习指导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森林培育重点学科二O一四年三月造林规划设计指导书《森林培育学课程实习设计指导书》是根据森林培育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及设计大纲而编写的。
目的是希望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适地适树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掌握适地适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本次造林规划设计教学实习的具体任务第一步:调查林场造林地的属性和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先弄清该林场在各级林业区划中所属的地位,其基本情况。
每人(绘制或准备万分之一平面图三份),按平面图上一定的路线,进行实地踏查,通过挖掘土壤剖面和植被样方调查,记载土壤、植被(表一)等情况,绘制林相图(每人一份)。
同时初步选择有代表性的杉木林分(代表该场的立地条件好、中、差三种类型的林分) 设置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
为了节省外业工作的时间,一个班分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调查三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500m2;先进行表一标准地基本状况的调查记载;同时调查标准地内的土壤(表二、三)和植被状况(表四),进行每木检尺(表五),测定胸径、树高、枝下高、树冠幅(上、下、左、右四个数据),并按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每木进行等级评价;选五株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取得林分上层高平均值。
每个小组的资料与其它各小组交换,以便取得全林场的所有标准地资料。
与此同时,收集有关资料:林场的气象资料(年平均值);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该场的适应程度,本场的历史沿革,各种造林,营林措施的用工水平和劳动工资定额、造林材料和间伐价格、栽培林木的经验和教训等等。
第二步:分析立地性能和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应程度(1)本次实习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以单个树种进行分析研究,以熟悉基本方法。
现以杉木(山核桃)为典型树种,根据第一步调查中的诸立地因子对山核桃生长的影响程度,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立地因子,把相类似的主导因子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对立地性能作出直接鉴定;(2)分析植被的分布和生长情况,以及小地形、水文条件等特殊因子对山核桃生长的影响,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参考依据,对立地性能作出间接鉴定;(3)在上述基础上,确定出林场立地条件类型,编制立地类型表(表六)和立地类型图。
与此同时,调查分析各小班的立地属性(表七)。
第三步: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根据该场的经营方针,经济条件和立地条件以各年来确定林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水地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特种用途林等;根据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诸立地因子的适应程度,确定树种和人工林组成等;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逐个小班落实被选的树种和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总之,既要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选择树种的原则,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又要讲究实效,使设计符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进行成本核算,力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四步: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立地类型、不同经营目的,进行不同的造林类型典型设计(表八),包括:1. 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的造林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造林类型;或虽具相同的立地类型,由于不同的经营目的,以及所处的地段位置及其作用不同,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和不同的造林类型。
2.拟定经济合理的造林营林技术方案:包括选引良种、壮苗造林、造林地整地、造林密度与配置、造林树种组成、造林季节、造林方法、幼林抚育管理等,然后逐个小班(小班是调查设计和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设计造林类型(表九)。
二、实习报告内容要求每组写一份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附表九种、图三份(林相图、立地类型图和造林设计规划图)。
原始记录表以组为单位,整理成册,每页原始记录内业整理资料,都应注明记录者(计算者或分析者)的姓名。
完成实习后将依据每个学生实习期间的主动性、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书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深度广度以及图表的准确性和清晰程度来评定成绩,作为本次《森林培育学》教学实习的专项成绩。
表一地形因子调查表编号图幅号调查地点调查地周围情况海拨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地形特点裸岩比例(%)侵蚀程度母质及母岩地表水、地下水小气候特点人为活动情况表二土壤野外调查记载表土坑号日期天气状况土坑位置调查人:表三土壤肥力测定记载表采样日期:分析日期:表四植物群丛标准地调查记载表编号:日期:地点海拔、坡向、坡度母岩、母质、土壤死地植被厚度盖度植被破坏程度乔木层调查记载表标准地面积米2灌木层调查记载表标准地号:样方号:样方面积:米2续表四草本层调查记载表标准地号:样方号:样方面积:米2草本层总盖度%:藤本植物的记载:附生植物记载:苔藓地衣植物记载:对本植物群丛的描述:表五标准地每木调查表标准地号:地点:表六树种立地类型一览表地点日期表七小班土壤植被调查汇总表表八造林类型典型设计表地点:注:立地类型按罗马字“Ⅰ、Ⅱ、Ⅲ、Ⅳ、Ⅴ”表示;造林类型号按“A、B、C、D…….”编号附录1《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格式和内容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是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合理安排生产、指导施工等方面的综合性文件。
要求论据充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
主要内容有:1、前言:简述本次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意义及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2、基本情况:简述造林规划设计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海拨高、主要山脉、河流、水文、气象、地质、土壤、植被分布等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林业生产经营、经济、生产水平、社会人口、劳动力、交通等);林业生产的历史、现状和造林营林经验;森林资源状况。
3、立地类型的划分(1)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2)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外业调查方法、内容、内业资料分析)(3)主导因子的确定(4)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概念、特点、编制过程、应用)(可选)(5)立地类型表的编制与说明(立地类型的特点及林种、树种应用)4、造林类型典型设计(1)造林类型的确定(依据立地类型划分、林场造林营林经验等)(2)造林技术设计(分造林类型)①经营目的②立地类型选用③配套技术A、造林地清理与整地B、造林材料与规格C、造林时间与方法D、造林密度与配置E、幼林抚育与间伐5、造林建设规模和年度安排(可选)(1)造林规模(2)年度安排(3)布局情况6、投资概算与效益估算(可选)(1)用工量概况(用工定额、总用工概算)(2)投资概算(依据、概算结果)(3)效益估算7、实习的体会与建议附录2立地条件调查的内容和记载在造林地立地条件调查中,一般以地形、土壤和植被为主要调查内容,并对局部小气候和水文等方面作适当的补充调查。
立地条件调查内容和调查深度,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差异,而影响各地造林树种成活和生长的主导因子各不相同。
比如,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造林中的突出问题,低湿地区造林,地下水位状况或盐碱程度,是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石质山地造林,土层厚度或石砾含量又成为主要矛盾等等。
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在立地条件调查的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调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
但从一个规划设计区域来说,为便于材料汇总与分析,应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调查记载。
调查因子的划分标准和记载方法,应按有关专业调查规定的要求而定。
为了便于理解和介绍,现根据表一、二、三、四中的内容按顺序加以说明。
表中所列调查项目较多,但某个地区和某个调查段并不一定所有项目俱全。
比如,调查段内没有岩石裸露,或者没有乔木树种,则应在相应栏内注记“无”字,或划一斜线“/”,表明已进行调查,并非是漏项。
1.地形因子调查记载(1)编号:填写调查线路与调查段的编号。
调查线路以规划设计区域为整体按一定顺序编号。
调查段则按每一条调查线路顺序编号。
为便于区别线号和段号,可采用两种不同数字书写或加注。
(2)图幅号:为了便于查找调查材料所在图面上的位置,应注明该调查段(或典型调查段,下同)所在地形图图幅号和航摄照片号。
(3)地点:为准确查找调查段在图面和立地的具体位置,应注明该调查段所在的地点,如县、乡、村和小地名。
已有林业调查区划的地区,则应注明林场、分场、作业区(营林区)、林班和小班。
(4)调查段周围情况:为了反映周围环境条件对本调查段的影响,调查记载与本调查段相邻的地类、地形、植被情况,以及是否有道路、垦荒、放牧、割草、割灌、火烧等情况。
(5)海拔高:是指所处位置与海平面相对的垂直高度(我国以黄海海面为零点,作为各地计算海拔高度的水准零点)。
海拔高对划分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时,填写调查段海拔高的幅度(区间),如300-550米。
海拔高一般可采用气压计(海拔仪)读数,或者在地形图上查数等高线。
在大面积平原地区,海拔高度的变化甚小,则不必逐个调查记载。
(6)坡向:指坡面所对着的方向。
调查时,记载调查段的主要坡向,一般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记载。
根据坡向对当地立地条件影响的大小,归纳材料时可分为阳坡、阴坡以及半阳坡、半阴坡等。
(7)坡度:可用手持罗盘、测斜仪等直接测出调查段内的平均坡度,也可在地形图上求算平均坡度。
为了把各种不同的坡度概念化,便于按坡度分类或命名,一般将坡度划分为坡度级。
如5度以下为平缓坡,6-15度为缓坡,16-25度为斜坡,26-35度为陡坡,36-45度为急坡,46度以上为险坡。
(8)坡位:指调查段在坡面上所处的位置。
一般在较长的坡面上,可分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和下部等坡位。
坡面较短时,则可按上部、中部和下部三个坡位划分。
(9)地形特点:根据当地的地貌条件,描述调查段内地形特征和小地形变化的相对高度。
地形特征的描述,山地一般可分为山顶、山脊、山坡(凸形坡、直线坡、凹形坡和凹凸形坡等);丘陵可分为丘顶、丘坡和丘间凹地等;河谷地可分为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风沙区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黄土高原区可分为塬、梁、峁,斜缓坡、沟坡、沟底、阶地、河谷等等。
并目测内部小地形起伏变化的高度。
(10)裸岩比例:记载裸露岩石的分布状况和所占面积的比重。
岩石分布状况,通常以带状、团状、均匀和零星等描述,岩石裸露面积比重以目测百分数记载。
(11)侵蚀状况:主要调查记载有无土壤侵蚀、风蚀或沙化的情况。
在有土壤侵蚀的地区,应按侵蚀类型(片蚀、沟蚀、崩塌)、侵蚀程度(轻度、中度、强烈、剧烈)和侵蚀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记载。
在有风蚀或沙化的地区,应调查记载风蚀程度(轻度、中度、强度,剧烈)或沙化程度(轻度、中度、严重、极严重) 。
(12)母质及母岩:母质是母岩风化的产物,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
在调查时应记载母质的名称和组成,以及母质主要由哪类岩石风化而成。
一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母质:原积母质:多见于山顶、山脊。
其组成多为母岩的半风化物,经侵蚀后成为残积母质;坡积母质:多见于山坡的中、下部。